1980年,江西工人一鐵鍬下去挖出價值6億國寶,滿滿裝了六大籮筐

1980年,江西一工人一鐵鍬下去挖出價值6億國寶,滿滿裝了六大籮筐

1980年11月的一天,江西省高安縣伍家村的一家工廠為了重修工廠,正在組織者工人們在工地裡熱火朝天地幹活,儘管已經是在寒冬了,但是由於工人們的熱情,工地上感受不到絲毫寒意,正當人們幹得起勁時,突然一個工人大呼一聲,原來是他在用鐵鍬鏟地時,一鐵鍬下去,挖出一個深深的洞穴來,這個洞黑乎乎的,工人們藉著太陽光往裡看,也看不太清楚裡面的東西,只是模模糊糊地看見裡面是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各種器物,難道是挖到寶了?想到這裡,工人們不禁興奮起來,一起動手開始把洞口擴大。

1980年,江西工人一鐵鍬下去挖出價值6億國寶,滿滿裝了六大籮筐

隨後,隨著可能挖到寶了的消息越擴越大,工地上附近的工人都先放下了手上的事情,聚集了過來,大家一起幫忙挖洞,不久之後,小洞就已經成了一個洞口,甚至可以讓數人同時進入。幾人走進去一看,原來洞裡面還是蠻大的,裡面堆滿了許多陶瓷器,許多人想到裡面可能有值錢的東西,不禁一起進去翻找起來,由於當時的工人沒有認識到那些陶瓷器的價值,因此破壞了許多陶瓷器,不過反而是找出了一些金銀器和一個銅盆

1980年,江西工人一鐵鍬下去挖出價值6億國寶,滿滿裝了六大籮筐

此時恰好工廠的書記周則勝在巡查工人們的工作,看到了現場亂糟糟的一幕,於是立即喝止了他們,還叫來了保衛科來保護這些文物,防止工人們繼續破壞爭搶文物,同時,他也聯繫了縣裡的博物館,讓專業人士來處理這些文物。

在收到周書記的電話後,縣博物館館長劉裕黑立即選派了數位人員到達現場,當他看見現場一地的碎瓷片和錫皮殘片時,十分痛心和惋惜。在經過初步的勘查後,他們斷定這是元朝的一個儲藏瓷器的洞穴。於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瓷器,防止工人們繼續破壞,劉館長帶領著手下開始了搶救性發掘。

1980年,江西工人一鐵鍬下去挖出價值6億國寶,滿滿裝了六大籮筐

十多個小時候後,劉裕黑及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一共在地窖中發掘出了239件瓷器,滿滿裝了六大籮筐。不過當時天色已經黑了,大家也都很累了,對於那些文物,考古人員們也只是在搶救,沒有進一步去發掘瞭解,直到第二天早上,他們也還不清楚文物的價值。於是大家只能先將這些文物運回博物館再研究。

回來後,文物先被放置了幾天,後來進過商議,專家才開始了幾天的研究。通過查閱了各種瓷器的文獻資料,又進行了與發掘出來的文物細緻對比,專家們覺得,這些文物無論是從什麼細節來看,都是難得的精品,並且,這些瓷器分別來自十幾個瓷器窯口,如景德鎮,龍泉鎮等,品種則有影青瓷,軟白瓷,龍泉青瓷等。

1980年,江西工人一鐵鍬下去挖出價值6億國寶,滿滿裝了六大籮筐

這次挖掘的瓷器中有許多價值十分珍貴的瓷器,其中有一件青花的耳罐,還有兩件青花雲的蓋罐,六件帶蓋青花梅瓶。當然,其中最珍貴的還是要屬四件釉裡紅瓷和六件青花梅瓶,這是元代青花和釉裡紅最重大的一次創紀錄發現。

在上級收到了這個好消息後,立即派出了國家文物局的一群專家來對這批瓷器進行更細緻地研究。之後,評級的結果為,這些文物裡除了四十多件一級文物外全都是二級文物。

後來,高安縣的博物館專家還把這些文物中的幾件梅瓶和大英博物館的那件價值一億的那件進行對比,發現這兩者幾乎一模一樣。甚至來說,這次的梅瓶比大英博物館的更好,因為這次的梅瓶是完好無缺的,而國外那隻則是丟失了蓋子的,其價值不可同日而語。那麼如此說來,國外一隻缺蓋的就一億,我們六隻完美的梅瓶的價值早已超過了6億元了!

1980年,江西工人一鐵鍬下去挖出價值6億國寶,滿滿裝了六大籮筐

因此,這讓當時的專家都興奮不已,甚至有人情不自禁地喊道,他這輩子一鐵鍬下去挖出價值6億國寶,算是沒白活了!

不過遺憾的是,由於地窖中沒有留下任何文字信息,所以人們無從得知這批文物的來歷,但是,我們應當對當時選擇埋下這批瓷器的人表示感謝,正是他這個決定,讓我們在千年以後的今天見到了這些寶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