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還可能降回2010年前的水平嗎?

彩虹落櫻


不僅可以,而且一定可以。

有人可能要罵我胡說八道,我們如果能夠理解中央說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就會理解我說的話。

在手機剛出來的時候,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時候一般公務員月工資都在100元左右,那時候手機是30000多,也就是一個人不吃不喝也要30年才會買到手機,現在呢?白送。

房子作為金融工具,作為投資產品把中國無數家庭綁在房子上,現在國家明令不能漲價,而人口沒有優勢,房子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就像現在你有好幾部手機,你賣的掉嗎?

有人用流動性分析,有人說一二線城市聚集效用來分析,誰能說出十年以後你會在哪裡?

我們二十年前在哪裡,房子的屬性一旦迴歸,那麼多餘的房子就是現在仍在家裡的手機,只是代表你曾經擁有,多餘的既沒有價值,也沒有使用價值。扔了可惜,留之佔地方,這就是以後房子的寫照。


煮茶聞書香


2010,八年前,八年前讓我想想,別的地方不敢說,燕郊我比較熟悉,我2009年買的燕郊一套130的房子,當時花了62萬,後來兩年後因為樓前修了一個高層遮了陽光,但是學區房,所以總價95萬賣了,合著每平米房價7300左右,經過七年的增長,2017年燕郊房價漲到了35000到38000,去年我曾今擁有的那套房買到了五百萬,可大漲後有大跌,去年的新政使快速上漲的房價戛然而止,甚至大跌,現在的價格那套房價值300萬,也就是單價23000每平,就這價格好多人已經承受不了了,那些高位接盤的人,那些貸款買房的人已經談房色變了,所以我認為房子價格再掉的可能性不太大了,原因很簡單燕郊在環京的位置上,靠近北京,通州,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而且交通方面,政策方面利好消息一個接一個,通州的房價在40000左右,並且歷來一二線城市的房子根本不愁賣,而且被政府用“備案價”管控著,相當於所有的房企都在降價促銷,買新房需要“搖號”,用不著再降價(商業地產除外),現在房價之所以降低,是因為政策的影響,如果政策調整,那麼燕郊的未來不可估量,所以降到2010年的房價水平,那簡直是痴人說夢


生活瑣碎169529585


"未來的5到8年房子價格會比大蔥都便宜"

2017年的時候馬雲在全球峰會上說過:我勸年輕人不要急著買房,未來的5到8年房價會比大蔥都便宜。當時,我記得人民日報社都發文支持馬雲的說法,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中國靠房子拉動內需,增長經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目前中國的人口在不斷下降,房子確越建越多,據統計目前的房子保有量已經大大超出人們的需求,目前的房子價格上漲主要是炒房客與丈母孃的在起主要推動作用。一旦,剛性需求接近零點,那麼,隨著共享房屋的出現,房子價格就會回到七八十年代,有可能價格都不如大蔥值錢。


很多人說,價格會一直上漲,還說看國外的房價就知道,我想告訴你的是: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走共享房屋比其他國家都有優勢,很多人相信馬雲,但不相信馬雲對房價的言論,不管怎樣?馬雲已經開始在行動了,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支付寶紅包來了


例子來講,2017年買的房子是20000/㎡,房子100㎡,那麼房子的總價是200萬,你買房子的時候,首付60萬,從銀行貸款140萬,這140萬就用你的房子做抵押。假如房價跌會2010年的水平10000/㎡,你的房子價是100萬,此時,你還欠著銀行140萬,抵押的卻只是100萬的房子,此時,銀行不樂意了!要收回你的房子,而且你還欠銀行40萬。到頭來,你房子也沒有了,錢也有沒有,有的是40萬的銀行債務。以前香港樓市泡沫破裂的時候,很多香港居民都是這麼被洗劫一空的。當然,在大陸的強制政策下,銀行也不敢在亂收回房子。

只是,當你的房子只值100萬的時候,你要還140萬的貸款,大部分人都會怎麼選擇?大部分人會選擇不再還房貸,因為此時,自己可以用140萬再買一套更大的了!銀行拿走房子,還有40萬的壞賬,那麼就會出現金融問題。

大家還記得2015年股市大火的時候,資本流向股市,然後房價下跌,有的甚至跌了一半,造成的結果就是大批的買房人斷供。

因此房價大幅度下降是不可能的,我們國家大力強調:不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不能讓房地產成為炒房者套利的工具。

2010年初全國房價超過1萬的城市有11個,到2017年的時候,房價超過1萬的城市有41個。

最好的是房價穩定,居民收入增加!這樣既不會產生風險,又能解決住房難的問題。我國當前的改革也就是出於此!


尋夢人


我同事他爸是恆大高層,在努力屯房子,說房子不可能便宜…


Miss宥


房價不能降到2010年前了。我生活的這邊算是五線小縣城。我畢業那年2008年,房價4000左右。當時覺得好貴,工作8年,2016年房價6000到8000左右,嚇得我也開始看房子,當時看中了套百來個平方的,70萬可以拿下,可是要貸款要借錢,還要首付得馬上付,關鍵就是缺錢!!!猶豫了些,還想著房價8年翻倍,下次估計要2022年。現在2018年2月,我寫下了我自以為是的估計,我們這裡房價已經13000了,後悔沒有用,可是每次想起16年夏天我去看房子的時候,我就想當時怎麼那麼膽小,要不現在貸款都估計還得差不多了。所以,房價是不會回到2010年前的,房價會繼續漲,只不過漲的快一點還是緩一點。


九月的兔子1


高企的房價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月收入3000元的人,從來沒有想過要面對每平米30000元的房價。

而且月收入3000元的年輕人根本感受不到希望,很多人只能狼狽而走,離開心儀的都市。很多人希望房價下降,下降到合理水平。

2010年房價,全國多數地區房價都在五六千元,超過1萬元的城市不足十個。

我們也不期望房價真正能夠下降到當時的錢數,那麼跟我們的工資收入相比,現在應該房價是多少呢?

根據青島市2017和2010年的社會平均工資收入比,2017是2010年的2.23倍。北京市是2倍。

如果參照這個收入的話,青島市房價真的應該在2萬元左右了,北京市房價也應該突破4.5萬元。

就這個水平,當年買不起,現在果然還是買不起。感覺自己的工資收入並沒有趕上社會平均工資的增幅,而且差距是越來越大了。

其實確實這樣過了6~7年的,通貨膨脹和工資上漲,中國人一直把房子投資作為最主要的選項。房價一直居高不下,也在所難免了。

不過即使這樣說,房價還是有可能回到2010年的水平。不過不是全面,而是個別地區。房子除了人的需求之外,還要住房子的人。

我們現在很多大中城市,積極出臺放鬆落戶政策,以期吸引廣大居民,到這些城市中去。但是,我們國家的人口增長已經明顯變緩,老齡化趨勢越來越嚴重。我們過去幾十年,住房政策還是搞得不錯呢。絕大多數老年人都有了自己的房子。可憐的就是現在的00後和90後吧,需要揹負如此高昂的房價。很多剛入職的年輕人,100年的收入也買不起一套房。

可是他們即使在大城市沒有房子,需要打工,租房居住,多數人還是願意在大城市的。這樣我們比較偏遠的4、5、6線小縣城就非常危險了,除了極少數老城區和配套設施完善、入住率高的新小區仍然能保持穩定外,很多近年新建的小區價格是撐不住了。即使能撐幾年,隨著無人入住,這些小區也慢慢會荒廢下來。畢竟誰也不想住在鬼城吧?

未來各個城市爭奪的資源就是年輕人,只要你要能去那生活,能去那裡居住,就能去那裡買房。說實話,年輕人可以在城市裡貢獻養老保險,貢獻服務,貢獻gdp。老年人去那裡消費可以,但是想去那裡享受待遇,就不一定受歡迎了。培育一個年輕人,在一個五六線城市,至少需要十幾年。在1、2、3線城市吸引住一個年輕人,只需要上大學的四年。

未來的房價真有可能控制得住,因為真的不能讓年輕人絕望。但是要想回到2010年的房價,大城市是沒有希望了。沒有未來的五六線城市,妥妥會這樣。而且以後,空心的農村,免費的住房會越來越多。濰坊地區的一些原先老宅子,房租只要每月一百元。如果房租房價比是100年的話,這樣的宅子也僅僅價值12萬。

未來一切皆有可能的,不要被房價羈絆住,年輕人努力充實自己,才是最正確的方向。如果幸運者成為馬雲,馬化騰這樣的成功企業家,什麼樣的房子都可以買得起的。


暖心人社


絕無可能!絕無可能!絕無可能!

第一:2013年買房的,全部破產!次貸危機出現。

筆者正好有一套2010年購入的房產。目前漲了4.5倍左右。2013年以後買房子的基本上價格已經翻番。

如果跌倒2010年的價格,那麼資不抵債。我們貸款買房的其實都簽署了房地產貸款合同的。相當於把買完的房子抵押給銀行,銀行給你放款。這裡面有個前提。你房子的價值要大於等於欠銀行的錢。

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那麼你抵押給銀行的房子價值低於你的房價,其實等不到那一天!在那一天出現之前,銀行就會來收回你的房子,強制拍賣。

第二:系統性風險出現,房貸無人還了。銀行出現大量壞賬

房子的價值已經是負的了,對於購房者,直接把房子扔給銀行無疑是更好的選擇。還貸款的前提是房子是你的,這個房子是有價值的。對哇?

銀行大量貸款無法收回,無人還貸!銀行有一大堆的房子留在手上有何用?銀行大面積破產,連儲蓄戶的錢都取不出來的情況就會出現。

第三:GDP受到嚴重影響。政府可供經濟政治軍事的支出大大降低

房地產流動性降到谷底。房地產稅收極大降低,一大堆爛尾樓出現。必要時不得不兜底。對國立是個巨大的損耗。嚴重影響國際地位及實力。


覺得有道理的,請不要吝惜你的贊!

也可關注我頭條號,或者在文末留言和我互動!


高效學習方法論


日本房價從最高的時候跌下來,跌幅也有個70%,而海南在上世紀90年代末,房價下跌不算,還有大量尚未竣工的爛尾樓。再說眼前的事情,北京商住樓盤去年被去槓桿後(就是買家不能貸款,要拿現金支付),房價跌去一半。所以,房價一夜再回解放前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對於一線城市來說,與去年同期相比已經跌去了15-18%,地方政府的意思,通過房地產調控政策,通過限購、限售來讓樓市投機需求降溫,讓房價慢慢下跌,同時隨著當地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能避免出現歷史上房地產硬著陸,危害到金融體系安全。

所以,一線城市房價會跌,可能是以溫水煮青蛙的形式的下跌,要說再跌到十多年前的水平是不太現實,因為大家的收入在提高,購買力也在上升,但是跌到2010年,房價平均2萬多元/平米,這種可能性還是存在的,畢竟房地產存在泡沫,需要去投機化,去槓桿化。

而對於三四線城市這段時間漲多少,將來還會跌多少,因為三四線城市人口流入本來就不大,上漲全靠外來資金推動的,海南省80%的購房者是外來人員,試想這樣的投機市場,當地的居民的購買力又十分有限,大起大落就成為必然了,所以回到2010年時房價的概率是很大的,只是一線城市相對抗跌,要有一個緩慢過程,但是三四線城市可能就會一夜回到解放前,這種事情也難保不發生。


不執著財經


這個可能性不大,如果房價大幅度下跌,很有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

舉個例子來講,2017年買的房子是20000/㎡,房子100㎡,那麼房子的總價是200萬,你買房子的時候,首付60萬,從銀行貸款140萬,這140萬就用你的房子做抵押。假如房價跌會2010年的水平10000/㎡,你的房子價是100萬,此時,你還欠著銀行140萬,抵押的卻只是100萬的房子,此時,銀行不樂意了!要收回你的房子,而且你還欠銀行40萬。到頭來,你房子也沒有了,錢也有沒有,有的是40萬的銀行債務。以前香港樓市泡沫破裂的時候,很多香港居民都是這麼被洗劫一空的。當然,在大陸的強制政策下,銀行也不敢在亂收回房子。

只是,當你的房子只值100萬的時候,你要還140萬的貸款,大部分人都會怎麼選擇?大部分人會選擇不再還房貸,因為此時,自己可以用140萬再買一套更大的了!銀行拿走房子,還有40萬的壞賬,那麼就會出現金融問題。

大家還記得2015年股市大火的時候,資本流向股市,然後房價下跌,有的甚至跌了一半,造成的結果就是大批的買房人斷供。

因此房價大幅度下降是不可能的,我們國家大力強調:不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不能讓房地產成為炒房者套利的工具。

2010年初全國房價超過1萬的城市有11個,到2017年的時候,房價超過1萬的城市有41個。

最好的是房價穩定,居民收入增加!這樣既不會產生風險,又能解決住房難的問題。我國當前的改革也就是出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