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週”裡的“黃金果” 文

“黃金週”裡的“黃金果” 文/張友直

在被譽為“中國獼猴桃之鄉”的周至境內,每逢國慶 “黃金週”,也正是獼猴桃成熟飄香的季節,更是果農們忙碌的日子。不過,這樣的忙碌,卻是充滿了豐收的喜悅和勞動的歡樂。

國慶假期,我回到村裡。儘管秋雨淅淅,但果樹地裡,不少果農冒雨摘果子。村子裡,有一村民註冊了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在三間平房裡,地上堆滿了成筐的獼猴桃,有翠香、徐香、華優等不同品種,個個新鮮。幾名婦女正麻利地套袋裝箱,打包封裝後便交給旁邊等候的快遞公司的快遞員。不一會兒,稱過重量、貼好快遞單的一個個箱子便堆成小山一樣。獼猴桃合作社負責人亞飛,是我小時候的夥伴。他手機微信中的訂單信息不斷,只見他一會兒打電話給客戶確認地址信息,一會兒又安排人去地裡摘桃,十分忙碌。

看著果農們忙碌的場景,我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想起了關於農林特產稅的過往。那時候,村民響應政府號召,開始種植獼猴桃。但是,由於市場經濟不夠發達,果品消費市場還沒培育起來,加之對種植戶要徵收農林特產稅,所以,果農辛辛苦苦忙一年,收入卻十分有限。記得那時,每到秋季獼猴桃豐收的時候,鄉村幹部都要協助稅務部門的工作人員到田間地頭徵收農林特產稅,儘管稅務幹部磨破嘴皮,講政策、講稅收法規,但果農卻哭窮,一個要收,一個說沒錢,那場景歷歷在目。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髮展,國家開始調整經濟結構,進入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階段,農林特產稅這項具有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和稅制特徵的稅種,於2006年被國家宣佈取消,這有利於農民減負增收、致富奔小康,確實是一大利好政策。近年,由於國內市場需求大,快遞物流發達,獼猴桃售價不錯,果農們的腰包也漸漸鼓了起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周至縣一躍成為全國獼猴桃種植面積最大的區域,美名外傳。隨著網店和微信的興起,如今,農民們在淘寶上和朋友圈裡賣桃已不再稀奇。大江南北的客戶,坐在家裡輕點鼠標,滑動按鍵,上午下單,最快第二天就能收到鮮果。

我在心裡默默地算了一筆賬,按照全縣42.3萬畝種植面積,按照當年稅率,從2006年到現在,十多年,僅農林特產稅這一項就為廣大果農節省了數億元啊,直接助力果農們實現發家致富的小康夢。看著村裡那些果農們從果商或合作社接過售桃款,一張一張數著百元大鈔,喜得合不攏嘴,我也大受感動,是黨和政府“反哺農業”的好政策讓這小小的獼猴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黃金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