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的武器天才戴梓對火器的發展貢獻巨大,為什麼被流放了?

流年等待-


戴梓是康熙朝武器製造專家,是“機關槍”發明者。說他發明了機關槍不夠準確,應該說他發明了“二十八連珠火銃。”也就是“機關槍”的前身。

我們都知道,清朝的武器是裝一槍藥放一槍,是單發。殺傷效率很低。等你裝好藥敵人早跑了。

能不能發明一種連發的武器呢?康熙對戴梓提出了要求,戴梓回家後經過日夜研究,終於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製造出了28連發的“火銃。這一年他38歲。



這種武器銃背是彈匣,可儲存28發火藥鉛丸,銃機有兩個,相互銜接,扣動一機,彈藥自落於筒中,同時解脫另一機而擊發,它的形狀很像琵芭。

看到以上的描述是不是覺得像比利時人發明的“加特林”機關槍呢?沒錯,構造原理都一樣。不過戴梓要比西方人早發明160年(比利時人18551年發明的加特林機關槍)。

戴梓(1649~1726),出生於官吏之家,他的父親是個機械製造師,戴梓從小耳染目濡,受父親的影響,18歲就會製造各種火器。由於這方面的天賦,康熙很重視這樣的人才,於康熙十九年(1680年)把他調進了宮,授其翰林院侍講官,負責武器開發研究。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荷蘭政府的使者送給了康熙一支“鳥槍”,這槍很精緻,做工很複雜。康熙讓戴梓仿造10支,戴梓很快就做好了,康熙把仿造槍回贈給了荷蘭使者,荷蘭使者連連驚歎說:“了不起”good!。



第二年,戴梓就發明製造了“28連發火銃。”機關槍在以後康熙平叛葛爾丹叛亂中起了很大作用。

戴梓在成功研製出“28連發火銃”期間,他的發明創造達到了巔峰。他只用5天就仿製出了“佛郎機”。這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發明的一種火炮。緊接著帶領科研小組,監造了“子母炮”,它是由佛郎機改造過來的火炮,由一座母炮和若干子炮組成。這種火炮便於攜帶,他的科研成果源源不斷開發出來。受到了康熙的獎賞。

有道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堤高於岸,水必湍之,出頭的椽子先爛,人有才能必遭嫉妒。”戴梓太有才了,這時遭到了一個外國人的羨慕嫉妒恨,這個人就是康熙的外文老師南懷仁。

南懷仁是比利時人,35歲時來到了中國。此人也很了不起,精通天文曆法,是欽天監的總領導,官至工部侍郎,正二品。關鍵他還會鑄炮。這就和戴梓產生了交集,戴梓發明的東西恰恰是比利時人不能發明的,戴梓又受到康熙的重用,南懷仁有點吃醋和心中不爽,心想,一箇中國人怎麼能超越洋人呢?比利時人才是最優秀的人才。



說白了就是南懷仁嫉賢妒能。南懷仁有了打壓戴梓的想法了。有了想法很快付諸了行動。他就網羅了一些對戴梓不滿的人,開始誣陷中傷戴梓。

南懷仁終於等到了機會,他聯合張獻忠的養子,起義軍的叛徒陳通巖一道誣陷南懷仁私通東洋(日本),康熙最恨和日本人相互勾結的人,他一聽勃然大怒,不分青紅皂白就判戴梓流放寧古塔,永遠不得返回中原。

戴梓於康熙三十年(1691年)舉家被流放到了寧古塔。這一年他42歲。戴梓被流放長達35年,最終鬱鬱寡歡,因病去世,享年78歲。假如康熙沒有流放戴梓,清朝以後的歷史可能重寫。

【不一樣的歷史解讀,不一樣的知識分享。歡迎轉發、留言、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