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繼承人老胡和他的安豐卜頁

非遺繼承人老胡和他的安豐卜頁

非遺繼承人老胡和他的安豐卜頁

非遺繼承人老胡和他的安豐卜頁

古話說:“人間三大苦,撐船打鐵磨豆腐。”一大早五點多鐘天還沒亮,寶應縣西安豐鎮集豐村豆腐卜頁店的老胡和愛人開始了忙碌的一天,這個點起床磨豆腐做卜頁的活兒已經持續了31年。如今老胡已經五十多了。早已沒有年輕時候的那股子勁兒,可是老胡不甘心,他還想把老祖宗留下這門手藝活兒傳下去。

非遺繼承人老胡和他的安豐卜頁

非遺繼承人老胡和他的安豐卜頁

非遺繼承人老胡和他的安豐卜頁

非遺繼承人老胡和他的安豐卜頁

非遺繼承人老胡和他的安豐卜頁

老胡原本是莊稼漢子,年輕的時候靠種地為生,可是過去自然條件惡劣,一碰到災害荒年收成都養不活一家人,負氣的老胡改行跟自己的外公學習磨豆腐做卜頁,這不做不要緊,一做就停不下來,一做就做出個遠近聞名的非遺傳承人。如今他的豆腐卜頁不僅賣給街頭巷尾的村民,還專供縣城幾家飯店,一大早飯店老闆就電話預定了明天的豆腐、卜頁。老胡忙不過來,有時候來不及給客人做,也只能遺憾的推掉部分生意。老胡說,雖然現在科技進步了,做豆腐卜頁的也開始機械化,但是手工做出來的跟機器做出來的口感就是不一樣,雖然機器做出來的美觀好看,尤其是卜頁的邊邊角角經過機器刀片一切,一點毛料也沒有,看著整齊舒服。可是好看歸好看,畢竟是吃的東西,講究的還是個安全,口感。這些年來他店裡買豆腐卜頁的人越來越多,就連一些五星級的大酒店也親睞他家的豆腐卜頁。老顧客們就衝著純手工做出來的這種原汁原味兒。這個味兒吃在嘴裡,化在心裡,遊走在血液裡,帶著豆香的淳樸,彷彿能激活細胞的記憶,自然的散發出無數美好回憶。濃濃的豆香使莊稼人有著甜甜的幸福感,發自內心的多了幾分愜意與笑容。

非遺繼承人老胡和他的安豐卜頁

非遺繼承人老胡和他的安豐卜頁

非遺繼承人老胡和他的安豐卜頁

非遺繼承人老胡和他的安豐卜頁

非遺繼承人老胡和他的安豐卜頁

我說:“老胡,你跟你愛人看著不顯老,還挺年輕,是不是豆製品吃多了,起到美容的效果,怪不得書上說‘豆腐西施’唻,是不是就打這兒來的。”老胡哈哈大笑,這時候老胡的愛人拿著一根新買油條放在還冒著熱氣的卜頁上兩手一撮一卷,像擀麵杖擀麵那個手法,卜頁就緊緊的裹著油條,老胡說:“這兒管這個叫黃鼠狼裹被單,你看像不像?”我端著手上仔細打量:“像,像,真像,勞動人民的想象力就是豐富。”老胡的愛人抄起銅勺在鍋裡盛了一碗豆漿,撒上點白糖,端給我。還沒入口,豆漿的甘醇香味已經鑽進了我的鼻孔,輕輕的抿上一口,回味無窮,這種感覺彷彿將我帶回到童年,在年關臘月,十幾個小孩蹦著跳著纏著大人們在豆腐坊喝豆漿、吃漿皮。然後美美的躺在暖洋洋的大鍋旁,在稻草上撒歡打滾。

非遺繼承人老胡和他的安豐卜頁

非遺繼承人老胡和他的安豐卜頁

非遺繼承人老胡和他的安豐卜頁

非遺繼承人老胡和他的安豐卜頁

老胡忽然嘆息一聲:“哎,老了,老了。做不動了,年輕那活兒靠著這個手藝,把家裡的樓房蓋起來,現在確實體力跟不上了,總想著能有個接班人,把這個手藝傳下去,可是這個太苦,年輕人沒有願意學這個的,又賺不到錢,沒什麼出路。”我端著豆漿小碗,和老胡面面相覷……“老胡,這個行業看著辛苦沒出路,可是你別把他只看成一種手藝,這門手藝可是包含者勞苦大眾的智慧,是一代代傳下來的瑰寶,它的精華不光是一碗豆漿,一張卜頁,還飽含著我們安豐人的勤勞質樸、不屈不撓的精神。你現在是非遺傳承人了,你擔子更重,可不光是磨豆腐那麼簡單,你還肩負著教書匠的傳承工作。”老胡笑了一下沒說話,我知道,他的內心很矛盾,既想把這個非遺文化傳下去,又不想年輕的一代吃苦受累。

非遺繼承人老胡和他的安豐卜頁

非遺繼承人老胡和他的安豐卜頁

臨走時,老胡的愛人告訴我,在縣城上班的兒子老喜歡往家跑,平時都懶得下廚房,最近老是攥著一把黃豆跟著老胡屁股後面問著磨豆腐的事,老兩口覺得兒子的思想觀念有所轉變,好像也是喜歡上了這個行業,兒子是想接班了。老兩口心裡還是美滋滋的。

西安豐鎮文體站 薛磊|寶應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