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窮單身,富寡婦”,下一句很是絕妙,卻鮮有人知

俗語:“窮單身,富寡婦”,下一句很是絕妙,卻鮮有人知

俗話說,“窮單身,富寡婦”,乍一聽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也令人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緊接著下一句可能容易令人想入非非:寡婦有田無人耕。

俗語:“窮單身,富寡婦”,下一句很是絕妙,卻鮮有人知

這句話放到如今,對於一些群體,可能會讓人感到性暗示的意思。然而並不是這樣,一定程度上來講,這句話反映的是古代生活中一些居家生活的普遍現象。

俗語:“窮單身,富寡婦”,下一句很是絕妙,卻鮮有人知

一般來說,古代農村中,大齡單身男子遲遲無法結婚,只是因為家境貧苦,他們養家持日尚且捉襟見肘,實在沒有多餘財力向意中人家中交付禮金,而彩禮錢是結婚最基本的條件之一。換句話說,即使一個男人有再多的缺點,只要他付得起彩禮錢,便不至於落魄為‘單身漢’。

俗語:“窮單身,富寡婦”,下一句很是絕妙,卻鮮有人知

那麼“富寡婦”又是為何?大致原因有兩條:一是寡婦在丈夫死後,可以繼承丈夫所有財產,因而會比較富有;二則是因為寡婦在吃穿用度方面比較節省,不會有太大的花銷,再加上飽經歲月洗禮,這類婦女動手持家的能力絕對不弱,有很多女工活如刺繡,都在她們力所能及範圍之內,所以相對平常人家較為富裕。

俗語:“窮單身,富寡婦”,下一句很是絕妙,卻鮮有人知

其實這句話細細品味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古代的單身男子沒有家庭負擔,處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生活壓力較小,反而容易滋長他們的惰性,久而久之,自然會越過越窮;而女人有了一定的財產,會精打細算,保證自己衣食無憂,同時為了撫養孩子,防備突發情況,她們會讓手裡的錢保持一定的富餘。由此可想:單身漢沒有一個女人幫他操持家務,也很難存儲金錢。

俗語:“窮單身,富寡婦”,下一句很是絕妙,卻鮮有人知

寡婦有田無人耕”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下地幹過農活的人都知道,幹莊稼活是一項需要力氣的事,從事農活的人一般都是身強力壯,而女性由於先天體力上的劣勢,不能從事過重的耕田工作。一些寡婦在丈夫死後,有著一些丈夫遺留下來的耕地,而由於體力不濟,即使有種地的想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便有了這一說法。與之相對應的,是單身漢沒有田的情況。那麼讓單身漢去耕種寡婦的田地,似乎就是一項滿足彼此經濟需求而互利共贏的事了。不過也有人會想入非非,畢竟古代傳統思想濃厚,女子不出門視為德舉,若讓別的男子種自家土地,勢必惹人非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