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糧食價會跌嗎?

誠實199285704


對於今年的糧食價格問題,本人認為應該是比較穩定的,不會有太大的波動。

首先,今年的糧食種植與往年相比,無論是種植面積還是收成都沒有太大的變化,沒有出現大面積的洪澇或乾旱等重大自然災害而導致糧食減產的因素。在糧食收成穩定的情況下,價格不會有大的波動。

其次,糧食關係到國計民生,涉及到千家萬戶。目前我國已經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儲備糧食機制和體系,用於平穩糧食價格,預防糧價大漲大跌,或者是出現不可預料的重大自然災害等情況。如果糧食的價格因某些客觀原因導致了價格的大漲。國家的儲備糧食將發揮出其調節作用,力保價格穩定。

再次,從國家發改委公佈的2018年的糧食最低收購價格信息來看,2018年生產的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為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30元,比2017年分別下調10元、10元和20元;小麥最低收購價為每50公斤115元,比2017年下調3元。價格雖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很小,沒有對農戶造成很大的影響。

我是愚人跳農門,喜歡我的觀點請點贊和掛關注!


愚人跳農門


今年的糧食價會跌嗎?

這是許多農民在2018最關心的問題,我感覺糧食價格在今年還會繼續走低我分析有以下幾點。

1國家發改委已經明確提供了水稻最低下調2角和小麥會下調3分,那麼東北的水稻就是1.3元一斤,而我估計大多數人能賣上1.4元左右,要想像今年現在這樣賣到1.7元我估計的在6.7月份,而且在糧食稀少的情況下,如果大家都留到最後也許會賣不上1.4元,我就幹過這事,在04年我就把水稻留到了4月份,本來能賣1.49元,結果我賣了1.36元賠了1.3角,那全是淨利潤啊!所以大家要看好時機,能賣就賣別後悔。


2現在國際上基本上所有的糧食價格都比我國的低,而且說實話品質也不差,在加上全球糧食的庫存量大,這兩年都在去庫存,一定影響我國糧食的價格 ,而且美國的乙醇又趨於穩定,美國又退出“巴黎協定”,又要打貿易戰,我估計糧食價格會走低的。

3我國國內糧食結構不平衡,這兩年水稻價格比玉米高,大家都瘋狂的把玉米改成種水稻,我家這邊現在已經沒有什麼旱田作物了,基本全是水稻,咱們自己想一下,原先種玉米的能改的都改成水稻,水稻得增加多少,而且這幾年水稻豐收,國家庫存量本來就大,現在更是多,也到了必須調整糧食結構時候,所以國家提出了供給側改革。.



現在國家會給糧食補貼,但是在一般的時候,補貼的錢都在地主的手裡,而種植的人拿不到補貼,所以我想能不能避開地主給種植的人直接補貼,例如:在肥上給補貼一點,電價上給一點補貼,畢竟這些地主是接觸不到的。

國家在積極的改革種植結構,也在發展新型農民,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合作社等都在摸索之中。

相信未來會更美好。

歡迎指教哦!


田俊超白


糧食價格受國家保護,永遠不會大漲,也不會大跌。

糧食事關國民生計的一種基礎食品,任何時候都不允許它大起大跌,這是管理一個國家最起碼的基本條件。

任何時候,國家都會有一定數量的儲備糧食,就是預防糧價大漲大跌,或者是出現不可預料的重大自然災害,用於平穩糧食價格,或者救濟受災群眾。

如果某一個時段糧價突然上漲,超出了預期限度,國家就會從糧庫放出儲備糧平穩糧價,避免全國糧食市場的大幅波動。

如果某一年遭遇了重大自然災害,導致某個地區糧食顆粒無收,國家同樣會放出儲備量進行救濟。哪怕是全國的糧食顆粒無收,只要國家發放出儲備糧,依然可以頂住一段時間的糧食需求。具體數量多少,由國家上層掌握。


糧食在國民經濟中地位重要,不可忽略忽視,也不能任由價格大起大跌。糧食穩則天下安。因此,我們大可不必為糧價的大跌大漲而擔憂。

但是,想要種糧食發財確實不太容易,除非是規模種糧,幾百畝幾千畝的發展才有可能。國家對規模種糧,還是鼓勵支持的。

以上解答如果有用,請你記得關注“桂農通”,謝謝你的點贊、評論與轉發。


桂農通


今年的糧食價格市場上會不會跌現在還不知道,但從公佈的糧食最低收購價來看,2018年水稻和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是下調了,2018年早稻、中晚稻、粳稻最低收購價為每百斤120元、126元、130元,分別下調了10元、10元和20元,創三年來最大跌幅。2018年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每百斤也下調了3元,為115元/百斤,糧食最低收購價的下調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市場價。

糧食價格分化嚴重

普通的糧食價格會跟著國家公佈的最低收購價走,最低收購價跌了市場價會跟著跌,但如果是優質的品牌化糧食,價格不會受最低收購價的影響,該賣多少錢依舊會賣多少,有的可能還會上漲。

同樣的大米,超市裡有的賣一塊多一斤,有的賣四五塊錢一斤,價格低的不一定賣的好,價格高的有的卻賣的很好。現在人們對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追求品牌品質,這也是糧食種植戶要重視的問題,提高糧食品質,打造品牌,才能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可。



對自給自足的農民影響不大

農村現在很多農民種糧食,不是指望著賣多少錢,而是為了讓自己有口放心的糧食吃,特別是自家小孩在城裡的,基本上不會把自己種的糧食拿來賣,只有自家實在吃不完了,會把陳糧賣點。價格的上漲或下跌對他們來說沒什麼影響,可以不用理會,只要守住自家的田地就可以。

糧食價格總體會保持平穩

民以食為天,糧食的價格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國家會讓它在保持總體平穩,不會出現大的波動,漲的多了會引發社會穩定,跌的多了會打擊種糧的積極性,通過無形的手段讓糧食在區間波動。



所以說今年的糧食價格也沒什麼好擔憂的,有的地方會漲,有的地方會小幅下跌,總體會保持平穩的態勢。對於糧食種植戶而言,多種品質高的價格肯定低不了,有條件的可以打造品牌經營。


微塵微視界


今年的糧價會跌嗎?



農技君回答:今年的糧食價格下跌已經成為定局。尤其是春節過後,農產品價格大幅度下降,範圍之廣,降幅之大,幾乎涉及到所有農產品。為什麼今年糧價會跌呢?

1、先看一下國內情況,下面這個通知,就能說明稻穀糧價已經進入降價通道。

2、國際環境造成的。特別是美國的大豆、玉米到岸價格比我國制定的糧食作物最低保護價還要低許多,這也是造成糧食降價的主要原因。

3、生產成本決定的。我國糧食價格之所以顯得比國外高,主要是一家一戶各自為戰的傳統經營模式,投資大,成本利用率低。

比如化肥的使用量,轉化率問題,外國是科學施肥,我國絕大多數是盲目跟風施肥。規模化、現代化、機械化農業絕對節省成本,這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土地收益。

4、市場因素決定的。任何一種東西的價格是由市場需求和價值決定的,只有市場調節貨物的價格才是合理的。

5、養殖行業的頹靡也是造成糧食價格下降的原因之一。養殖行業的頹靡,尤其是生豬價格斷崖式下跌,飼料用量自然大幅減少,這也就影響了糧食顯得供過於求,價格下跌。

6、小麥進入收儲備糧準備期,對於陳梁進行更新處理,國家儲備糧大幅度銷售,造成糧食本來就行情不好,一下湧出這麼多糧食,市場一時難以消化,糧食價格下跌是唯一辦法。

綜上所述,今年糧食作物價格總體上是會跌的,但跌幅不大,基本穩定目前價格,這主要是糧食的波動不禁影響的是農民收入,而是影響到全世界人的飯碗問題,這是所有國家必須重視和穩控的大事。

關注農技君就是關注三農!謝謝!


中國測土施肥中心


今年糧價不會跌

"糧價穩,百業興",這話有道理。

我國有8億多農民,2億純靠種地,3億兼職打工,還有2億多做點小生意,所以賣糧是農民最基本收入,只有錢多了,才有消費能力。

今年糧價不會跌,預測比較平穩。

1:小麥和稻穀。

小麥和稻穀有國家最低保護價,小麥今年每斤是1.15元左右,稻穀每斤1.2~1.3之間,下跌空間小,可以放心種。

下面是2018,小麥和稻穀最低保護價:




2:玉米。

用途廣,國內需求量大,價格會保持在每斤9毛左右,不會再跌到前幾年7毛多一斤。

三大利好消息:

乙醇汽油從今年起要大力生產和建廠,所用原料就是普通玉米。

玉米澱粉每噸淨利潤高達200元后,又新建了很多澱粉企業,他們需要大量優質玉米做原料。

很多酒廠勾兌白酒,需要食用酒精,玉米和木薯是主要原料。

3:黃豆。

黃豆大部分靠進口,如果國際市場黃豆漲價,國內減少進口時,黃豆漲價空間就大,價格會突破2元,現在價格每斤是1.7元。

黃豆是最常吃的食用油,它的副產品豆粕也是加工飼料的主要原料,養殖企業全靠飼料發展生產。
瞭解更多內容,關注劉金山


打工作家劉金山


糧食會不會跌價,是農民朋友們最關心的問題。

如果,糧食跌價,意味農民的收入減少。糧食收入,是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辛辛苦苦幹了一年,盼著,能多賣點錢,就這點錢,給孩子交學費,辦年貨等一切開支,如果沒有錢,你說困難困難?

如果,糧食不跌價,農民朋友收入穩定,辛辛苦苦幹一年,終於有了回報,收穫的心情,陽光燦爛。勞動人民的臉上,開出了幸福的花朵。

糧食價格,關係農民的生活。在此,本人呼呼,糧食價格,不能跌。因為,糧食是農民朋友們,辛辛苦苦,流血流汗換來的,是他們的希望啊!如果希望破滅了,還有生活的勇氣嗎?


Chenzhen74541210


今年的情況就不說了,我國的小麥和稻穀價格全面下降,玉米和大豆的市場價格則有了明顯起色。

展望明後兩年,我國的糧食價格會呈現出這樣的態勢,稻麥價格繼續走低,玉米大豆價格則保持高位震盪的態勢。

2018年,我國小麥稻穀價格全面走低。


截至目前,2018年產小麥和早秈稻,中晚秈稻市場價格整體不及去年已經是一個事實,雖然距離粳稻上市還有幾周時間,但是它今年也不會逃過市場價格大幅度降低的命運,因為這些糧食價格的上漲與否其實都已經在沒有收穫前就被穩穩的訂下。

這其實也是近年來我國實施糧食收儲制度改革的必然結果,畢竟稻穀和小麥是目前僅存的兩大仍在實施收儲政策的糧食作物,但是它們也難逃要必須進行收儲制度改革的命運。

按照不少業內權威學者的預測,未來幾年時間裡,我國稻穀和小麥價格肯定還會在今年低價的基礎上再度走低。

所以說,明後兩年,大家遇到不到一元一斤的稻穀和小麥市場價的時候請不要驚慌……

我國玉米和大豆價格穩重走高。

和最近兩年才開始實施收儲制度改革的稻穀和小麥不同,大豆早在五年前就開啟了改革序幕,而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也在四年前發軔。

經過多年的改革歷程,這兩大作物的種植結構,供需關係都有了顯著改善,極大的利好糧食價格的回暖的走高。

以玉米為例,從去年開始,我國玉米供需關係由供大於求變成了供不應求,庫存量也大為降低,由歷史最高值的2.3億噸暴跌至今年的1億噸左右。這些利好因素作用下,本年度國內玉米供需市場將出現2000萬噸以上的供需缺口,極大支撐了國內玉米市場價格的走高。

國產大豆則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不僅補貼力度前所未有,收購價格也將創今年新高,非常令人期待。


整體來說,明後兩年,我國稻穀和小麥收儲制度改革將繼續進行,兩者的市場價格還有一定的走低空間,這是必然。

而玉米和大豆的情況則相對較好,出現價格走低的可能性不大,更多時候會保持比較高的狀態。


鍾情三農


這個問題應該分開來回答,因為2018年有的糧食價格肯定會下跌,而有的糧食價格則會一改往年的頹勢出現上漲。

雖然現在已經是八月底,再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秋收就要開始了,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今年有些糧食品種的價格下跌是必然的了,其中的顯著代表就是小麥和稻穀。而價格會在今年出現上漲的糧食作物的代表則是大豆和玉米。

簡單來說,2018年,我國的稻麥兩大作物價格將會下跌,而大豆玉米價格則會出現難得復甦跡象。那麼,這又是為何呢?

收儲制度改革推進,稻麥價格持續走低。

眾所周知,稻穀和小麥是我國最主要的兩大糧食作物,北面南米也是我國最顯著的飲食習慣特徵,由此可見兩者在國人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有多大重要。

但是一直以來,我國稻穀和小麥供需狀況卻不盡如人意,呈現出明顯的供過於求的狀態,而且是持續多年……再加上我國對這兩大口糧作物的收儲政策實施特別照顧,遲遲未對其進行改革,這就造成了我國稻穀和小麥庫存量越來越大,但是市場活力卻日漸低迷的情況。

為了徹底改變這種畸形的態勢,我國下定決心對稻穀和小麥的收儲制度進行改革,率先採取的措施是降低其託市收購價格標準,隨後可能效仿當年的玉米一樣,實行完全市場化收購+種植者補貼的形式。

現在,這兩大口糧的收儲制度改革已經全面開展,從今年的早秈稻價格不及去年,小麥收儲價格標準首次下調中可以看的出來。

這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我國的稻穀和小麥價格將會越來越接近市場,越來越向國際標準靠攏,下跌也是必然。


至於說大豆和玉米,由於它倆已經實施了多年的收儲制度改革,目前已經取得不錯的成效,購銷關係得到顯著改善,市場供需形式更加有利,這也讓其價格出現一定的回暖。

所以在2018年,國內大豆和玉米的價格和去年相比,上漲應該是比較明顯。


糧油市場報


歡迎邀請!這又是一個宏觀經濟問題。胖胖的觀點是:作為14億人口的大國,糧食(吃飯或溫飽)問題從來都是事關國家穩定的大事,因此在判斷糧食價格時不僅僅是市場因素,還要考慮國家糧食安全因素。



一、市場因素

說起市場因素無非是從市場大的供需關係入手,除了國內的供需關係,還有與國外糧食價格的比較。

從國內的總體供求關係看,由於近幾年來國內糧食連年豐收,加之國儲和地方儲備數額巨大,基本處於飽和狀況,所以拋開政府補貼因素,從2015 年來,國內主要糧食如玉米、小麥等均處於價格下降通道。

從與國外產糧大國的成本價格來看,國外糧價是優於國內的,這一點我們不能不好意思不承認,是客觀事實。從國家這兩年逐漸進行部分國外糧食的替代政策可以看出。

兩方面市場因素決定了,2018年國內糧食仍是下降趨勢。

二、糧食安全角度

記得多年前,有個外國人預言一個殘酷的問題:誰來養活中國人?雖然多年過去,預言沒有實現,國儲和地方儲備糧數額也不少,但中央始終清醒中國的糧食問題只能靠自己解決,所以才有18億畝基本耕地紅線的政策。



那麼,我們的糧食安全是高枕無憂了嗎?要知道庫存再多,只是存量,糧食問題的紅線始終是每年主要糧食必須滿足國內需求,進口糧源只是補充。

我們看一組統計數據,2016年,我國進口大豆8378萬噸;棉花123萬噸;植物油770萬噸;這是什麼概念?通過進口大豆、植物油、棉花替代節約的土地,用來生產主糧,玉米、小麥等。拋開進口因素,國內糧食狀況並不樂觀。

因此,從糧食安全角度講,經過連續幾年下降,國內主要糧食價格已接近低位極限,再下降將影響糧食安全,這是從大局考慮,與市場因素無關。

從兩方面分析,胖胖預測儘管2018年主要糧食糧價仍可能下降,但已經接近價格底部。當穀賤傷農情況即將上演時,一定是政策介入的時候。


大家好,以上是胖胖的判斷,歡迎大家拍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