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本智和母親哭訴拒絕兒子入籍日本一事出現反轉,原採訪視頻採訪內容曝光,你怎麼看?

時刻體育


11歲的張本智和提出來自己要歸化成為日本籍的球員,這個的確有點匪夷所思啊。要知道大部分的球迷或者生活中的人11歲應該都不知道歸化這個詞語吧,更不會說會放棄原有的國籍去加入其他國家的國籍。



我對這一段視頻或者說張本父母的說辭的真實性抱著懷疑的態度,我不覺得一個這麼重大的決定父母會讓孩子去做決定,而且這個決定肯定會把張本智和永遠的推向中國乒乓球的敵對面。


其實張本智和算得上是一個天賦非常出色的球員,從小在日本就打出了非常大的成就,而且影響力也與日俱增,被日本寄予厚望。但是他為人處世的方式真心是讓很多中國球迷覺得噁心,浮誇的慶祝方式。

而且在日本記者的採訪年前永遠把中國球員當做是仇人一樣,打贏張繼科和馬龍的時候一度叫囂要擊敗中國所有乒乓球運動員,然後在後面的比賽中被樊振東和王楚欽各種吊打,這種球員早就不把自己當做中國人看,他的父母有很大的問題。


家鄉體育


這個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一個視頻新聞,說張本智和的母親張凌哭訴:當年張本智和入籍日本是他在11歲時自己個人的決定,為的是參加日本乒乓球聯賽。而張凌最初是堅決反對的,後來經過思想鬥爭,為了讓兒子實現夢想,張凌最終讓步,同意了兒子的決定。

這個視頻對中國網民帶來的反應就是:更加引發大家對張本智和的厭惡,小小年紀就忘了自己的祖國,為了參加日本聯賽就入籍日本。

但是這個視頻採用的是畫外字幕的方式表達了這個主題,並沒有張凌的原音。而且視頻是經過剪輯的。

後來這個視頻的原始版本被網友扒了出來了。原來張凌哭泣的畫面並非是在哭訴當年張本智和入籍日本的事情,而是在為兒子在一次比賽中逆轉取勝而激動流淚。而她也沒有表達過堅決反對張本智和入籍日本的意思。

這個剪輯視頻應該是某媒體為了博眼球所採用的誇大手法,有點“看圖說話”的意思。



其實這件事情很容易分析判斷。當時張本智和是一個11歲的孩子,還是一名小學生,他對國籍的概念沒有準確判斷。如果張凌真的不打算讓兒子入籍日本,怎會任由11歲的他決定?就算再早熟,張本智和也不可能在11歲時就自己決定改國籍這麼大的事情。

所以,我們以後在面對一些新聞時應該多些自己的判斷力,不要被某些媒體帶偏節奏。


綠茵如風


其實張本智和在日本發展倒沒什麼,畢竟中國的乒乓球環境確實競爭比較激烈,但是他們一家人最不應該做的就是,嘲諷中國,這個真的是不太應該。

還是先捋清一些到底發生了什麼,剛開始張本智和在日本異軍突起,戰勝了中國多名選手,張本智和的父親開始。叫囂覺得張本智和應該橫掃馬龍和張繼科,之後遭到國人的吐槽,又改變口風表示張本智和的本事,希望他不要忘本,但是張本智和表示願意為祖國獲得更多的榮譽,這裡的本就值得日本的本。

之後張本智和在2018年遭遇到了滑鐵盧,不僅被中國選手橫掃,更連外國小將都橫掃,張本智和的父母希望她能來到中國深造,但是遭到了中國的拒絕(畢竟我們不會養,一匹喂不熟的白眼狼,更不會養不尊重我們的球員即便他流著中國的血)

之後張本智和的父親馬上改口說張本智和本來就是日本人,現在張本智和的母親又跳出來這麼說的話,有些可憐,有些可悲,這一家人真的有些反覆無常。

不管怎麼說,張本智和的母親還保留著中國國籍,也不反對華裔球員被規劃,但是首先你要尊重自己的祖國,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而不是像張本智和一家人反覆無常好似牆頭草。

感謝大家的關注和點贊!

喜歡籃球的弟弟


張本智和,日本乒乓球選手,年僅15歲,父母為四川人,也是乒乓球運動員,母親張凌曾和鄧亞萍共事過,輾轉日本後,終於把張本智和培養成日本男乒頭號球星。



中國人入籍日本很正常,交流融合吧!大家不喜歡張本智和的原因是因為他在球場太張狂,以勝中國球員為榮,除了日本隊的薰陶,估計從小受父母耳濡目染所致。


張本智和屬於自帶流量的話題人物,所以國內某媒體把日本媒體採訪張凌時,張凌淚流滿面的視頻重新剪輯,配上字幕,說張本入籍日本是他11歲時自己的決定,與父母無關,鬼才相信呢,11歲的少年能自己做主入籍日本的事嗎?

其實主要是蹭流量,但是這家國內媒體也是極其不負責的,幫張本智和父母洗白,用意何在?事情真相是,張凌談到一次小張本逆轉取勝,激動地哭了,這是這麼簡單!

少關心球場外的無聊話題,多關注賽場本身,看中國隊如何讓張本智和不張揚,迴歸本色,伊藤美誠變實誠,安靜內斂?


阿倫體育


要說球迷們比較討厭的外籍華裔選手,當屬張本智和了,當然這背後的原因比較複雜,一是因為日本媒體背後的造勢推波助瀾,二是因為張本本身的性格狂妄有關。

不過最近網上流傳的一條視頻使得球迷們減少了對他的討厭,視頻的大概意思就是當初張本智和是自己主動提出加入日本國籍,但是她的媽媽當時是非常反對的,因為媽媽的內心對於這個決定是非常糾結的。

視頻當中透露的信息就是張凌和自己的丈夫拒絕兒子加入日本國籍,但是為了兒子之後的職業生涯,能夠在日本乒壇有一席之地,最終還是為了兒子好同意了兒子的要求,畢竟兒子的願望就是能夠參加奧運會。
由於張本智和在中國的關注度非常的高,這一則視頻也沒有確鑿的證據,並沒有附上當時母親的原音,而是採取了自己配圖的形式,全都是媒體自行腦補的話語,這樣更可以挑起大眾對於張本的憤怒,這樣就可以擁有流量帶來的利益。

今年年初日本電視臺製作了一期節目就是採訪張本一家,採訪了母親為什麼要讓兒子走乒乓球的這條道路。張本的母親和父親之前都是四川隊的主力,而且母親還進入過國家隊,是和鄧亞萍同一時代的人才,但是由於國內的競爭比較大,沒有辦法被迫離開國家隊出國謀生。張本在僅僅才兩歲的時候,就在球館裡接觸了乒乓球跟隨自己的家人練球,張本智和對於乒乓球是非常有天賦的,父母並不想讓他走這一條非常艱辛的道路,但是他自己非常的喜愛。在這檔節目當中也可以看到張本想全家人一起觀看了一場比賽,也就是張本當時參加日本全國比賽時逆轉對手。
張凌之所以看到畫面哭泣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張本智和加入日期的這件事而是對與張本智和這麼熱愛乒乓球喜而泣極。剩下的畫面就是張本智和的父母對於孩子管教的這件事上的一個發洩口而已,因為張本總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老是給父母頂嘴,遇到不順的時候總是對著發洩。對於加入日本國籍的這件事情,是他們一家自己的選擇,站在我們旁人立場可能無法理解,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當然前提是他們也要尊重我們中國)而且張本從小也是從日本成長起來的,對於中國的國情也不甚瞭解,可能確實對他而言日本更適合他。

謠言止於智者,現在在採訪張本智和的原視頻面前,是真是假,大家可以自己得出結論。


小公舉談球論道


張本智和今年才15歲,進入職業乒乓球界已經有幾年了,你要說他十一二歲就自己提出要轉國籍也太過牽強了吧?

經過這幾年大大小小的比賽,張本智和已經成功晉級中國乒乓球迷心中最厭惡的人物之一。轉籍日本發展,這無可厚非,畢竟國內競爭激烈人盡皆知,但是贏球之後囂張跋扈的樣子實在令人好奇這個十多歲的少年腦子裡對前祖國到底是怎麼想的。視頻當中配的文字大意是張凌和自己的丈夫本來是拒絕兒子加入日本國籍的,但是兒子執意要改國籍,也是為了之後的職業生涯更加順利,自己的夢想能夠充分得到施展,還說張本智和非常想要參加奧運會,最後還是答應了他。
但是視頻原截圖是日文配字,看不懂日語的人哪會知道這段視頻原來的對話是什麼,沒有確鑿證據給他們洗白是不是有點無腦了?媒體為了流量和關注度這樣做真的好嗎?同樣是今年異軍突起,同樣是日本選手,伊藤美誠這位女孩子可謂是張本智和的標杆了,她的實力絕對不低於張本,甚至說高處幾個頭,兩人身邊都有前中國球員教導,其中教養和素質可見一斑。


體育狂飆


這個事情,本來就是炒作。試想,一個11歲的孩子,他知道“加入日本國籍”的意義?他有能力規劃自己的未來職業道路?在哪個家庭裡,一個11歲男孩的“執意堅持”能左右家裡大人的決定?用腳趾頭也能想清楚,沒有他父母的指點,這樣小的孩子怎麼可能做出這樣的重要決定!

所謂的“張本智和母親拒絕他加入日本國籍,在鏡頭面前哭訴”

的橋段,完全是國內一些自媒體“一廂情願的腦補”。採訪的視頻截圖,是沒有聲音的。不知道哪個自作聰明的人,自行加戲,硬生生編造了一個故事。在故事裡,11歲的張本智和力排眾議,為了自己的乒乓球夢想,“毅然”加入日本國籍。而母親一開始堅決反對,但為了兒子的前途,含淚同意......多麼狗血的故事啊。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感動?但這全都是假的!

後來,日本那邊採訪的原視頻曝光,其實張本智和母親落淚,與兒子加入日本國籍毫無關係。從視頻的翻譯中我們可以發現,張本智和的母親,說的是“看到這場比賽,我就感覺他已經超過了我們。我想著他是否可以走上乒乓球這條路呢......”人家是回想起兒子的乒乓球道路而感動落淚。咱們的網友還以為她是“難捨祖國”,這算不算是自作多情?

其實,這件事根本經不起推敲。2014年,一起加入日本國籍的有3個人。張本智和、他的爸爸張宇、他的妹妹張美。張本智和加入日本國籍你可以說是為了乒乓球事業,他的爸爸一起加入也沒問題。但是妹妹是怎麼回事?張本智和一意孤行,還能替自己妹妹做決定嗎?什麼時候,家長能允許10幾歲的孩子自己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了?

毫無疑問,張本智和一家做出加入日籍的決定,是家裡大人經過認真思考,權衡利弊做出的。把責任推給一個11歲的孩子,這樣並不合適。甚至,反轉不反轉,我覺得也沒什麼意義。反轉之前,唯一洗白的就是張本智和的母親。而反轉之後,她的人設也只是更合理而已。實際上,張本智和的父母從1998年就開始在日本生活了。從那時候開始,他們一家人未來就註定會在日本發展。所以,根本不存在

“因放棄中國國籍痛苦落淚”的可能性。讓大家失望了吧?

事實上,從張本智和和他的家人一直以來的表現可以看出,人家加入日本國籍,實在是快樂的很呢。張本智和接受採訪,都是特別自豪的說自己是一個日本人,絕口不提自己的中國血統。而每次面對中國對手,他都表現的非常興奮,大有贏了中國人給自己拿個“投名狀”的意思。他也多次宣稱,要打敗中國選手,替日本拿一個奧運會冠軍。

可以說,人家其實根本不在乎中國。加入日本國籍,對他們來說,也根本沒有什麼猶豫的。所以,我覺得以後還是少點張本智和的新聞吧。一個日本人,我們不關心。究竟是誰作出決定,讓他全家加入日本國籍的,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現在是日本人了,我們中國運動員就要戰勝他!我最喜歡看到的新聞,就是中國選手在東京奧運會上戰勝張本智和,在日本國土上拿到那塊奧運會冠軍。金牌屬於中國,讓加入日本國籍的張本智和後悔去吧!


豬油鹼



這所謂的反轉,我認為就是胡說八道!


作為一個十一歲孩子的家長(監護人),說出入籍這事是孩子自己要求的,實在是有點恬不知恥。1)一個未成年人做出的決定,法律上都不予以承認。2)孩子有這種想法,絕對是家庭影響的,父母兩人不跑到日本來賺錢,孩子會有這種意識?


你現在看到中國這邊對張本智和入日本籍非議多多,居然甩鍋給自己的孩子,張凌(張本智和的母親)有點不地道。

眾所周知,中國和日本在近代有過深仇大恨,大家教育子女的時候一方面肯定會強調中日友好,但另一方面絕對是告誡自己的孩子真實的歷史情況,不要忘記祖先被欺凌和侮辱。張本智和的父母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

這裡也順便說一下,所謂取日本名,張本智和這個“本”字是為了不忘本,這也站不住腳。首先入日本籍是不一定要改姓的,譬如乒乓球國手韓陽、圍棋國手吳清源,都用了自己原有的名字;其次,為啥選這個“本”,絕對是因為在日本,以張開頭的姓,只有“張本”這一個,絕對不是因為要不忘本。

不知道大家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同意我觀點的請點贊,不同意的可以在下方評論,說出您的想法。

您的點贊和關注,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喲~


乒乓社交開球網


此事,一是有的小編臆造新聞事實,演義就是假新聞,對張本家的事就是譁眾取寵,搞這新聞的人職業道德太差,欠修理!二是張本智和遭國人討厭不是球技起色壓人,是那張狂的破嘴和浮躁的暴喊招人恨,毋庸置疑,成長過程是深受其家長的負面誘導和影響,儘管父母沒有膽量承認漢奸心思,但孩子的第一老師就是父母,這是不爭的事實,這方面他們不如伊藤美誠的母親鼓勵打敗中國隊來的坦蕩。三是我們不要死盯著張本一家有辱祖宗的言行和陰暗做法,我們國乒要以令人信服的技藝致勝,震懾他等之流,使天下人看到國乒長城堅不可摧是厚德載物,為國爭光,絕不和蠅營狗苟的敗類等量齊觀!該亮劍就別客氣,別丟了長城的氣勢和風度!


王振新39115


1.反轉個屁!這會兒當爹媽的跳出來搞催淚戰術、博同情,有意思嗎?

2.其實大多數中國球迷反感的並不是誰誰誰加入國外的國家隊,以最近20年來國球的實力和現狀來說,海外兵團還少了嗎?前邊幾年還專門搞了一個“養狼戰術”的,對不對…

3.歷史上給國球製造威脅的海外兵團可真不少,比如李佳薇井浚泓……這些都曾經是中國乒乓球隊多管路上的攔路虎……但也沒見李佳薇和井浚泓會在中國的國球粉絲中遭到怎樣的反感和抵制……就連那些土生土長的異國球員,從福原愛、薩姆索諾夫到波爾,還有比較常青樹的瓦爾德內爾,實際上在中國的擁躉都不少……

4.那大家怎麼會這麼反感張本智和?最主要就是因為他忘本!數典忘祖!

5.日本的文化其實很有意思,表面上看起來很平和,但實際上卻是非常的保守和排外,尤其是像張本這樣的外國人,要想真正融入日本社會非常困難,也許正是這種無形中的壓力,讓張本智和陷入了一個很彆扭而尷尬的境地,強烈的不自信和急於獲得日本球迷的認可,使得他用力過猛,比日本人還要日本人……

6.再往前數一個類似的運動員,就是小山智麗女士……在亞運會上擊敗鄧亞萍奪冠時的嘴臉,簡直可以用醜陋來形容——其實中國球迷都並非不能接受鄧亞萍輸球,畢竟競技體育輸贏都很正常,但絕大多數人都不能接受的是,小山女士在比賽中每打出一個好球就高呼“喲西”的場面,小山智麗入戲太深了——而諷刺的是,當她對日本乒乓球不再有什麼貢獻的時候,很快就被她的老公和日本乒協掃地出門,又改回了“何智麗”的原名,甚至開始造勢、回國撈金了……

7.再往前數數,還有個叫做胡娜的女人,這個據說是中國網球界在李娜之前的上一個天才,在隨隊前往美國參加聯合會杯的時候,先是失蹤,後來又申請了政治避難……從此就搖身成為美國式民主的象徵……在臺灣一度混的風生水起……但是她走的瀟灑、決絕,卻坑了自己昔年的一批隊友和教練。就這也算了……前段時間又傳來消息,胡娜女士又施施然回國了,還開了自己的個人畫展,並有意回國發展……這樣的人,怎能不讓那些正義的人們唾棄和鄙視!

8.所以,現在來看,張本智和小朋友正在重複胡娜、小山智麗的老路,他在賽場上的表現,比小山智麗還要囂張,還要讓人不齒……

9.他媽這會跳出來,嘚不嘚哭訴“不想讓兒子轉籍,就是想有球打”,這完全就是沒整明白自己兒子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長此以往,張本小朋友的下場可想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