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太祖和明太祖都是白手起家,為什麼建立的朝代亡國以後結局天差地別呢?

宋安之


有句話,叫做“漢亡於外戚,唐亡於藩鎮,宋亡於外敵,明亡於黨爭”,雖顯片面,也自有其道理。

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一位是市井無賴,一位是和尚,都起於亂世,因緣際會,兩位都當上皇帝,自有其偶然,也有其必然,要談結局,先說開局,分析也要有個追本溯源。



先看漢明兩朝的歷任統治者,漢朝很出了幾位明君,高祖、文景、漢武、以至東漢的漢光武劉秀等,餘者雖無大作為,也說不上荒唐昏庸。再看明代,自朱元璋朱棣後,再也沒出現過什麼像樣的君王,可說是極盡荒唐昏庸,有數十年不上朝的,有做木匠的,有愛上乳母的……偶有賢良中興,也屬迴光返照。

在過去的皇權至上的時代,國家通過朝廷治理,朝廷的中心是皇帝,一個處於權力核心的皇帝作為,對國家影響是毋庸置疑的。雖說朝代更替是歷史必然,掌權者的表現也左右著王朝衰退的速度。因此兩漢是緩慢的衰落,而明王朝衰敗的速度則快的多,因此西漢覆滅時,劉秀還能再造個東漢,明亡之時,再無力使南明覆起了。



再說漢時的外戚當權也是有傳承的,衛青霍去病也是外戚,只是被豐功偉績的光環遮住了。何以外戚在漢武帝手裡可以建奇功,到了末代那幾個小皇帝手裡就成了亂政源頭?只因權力的掌控跑偏了,雄才大略的漢武始終牢牢的掌握國家權力,到了東漢末年那幾任皇帝,身體不好駕崩太早,年幼的小皇帝只能仰仗太后們來主持大局,太后們也只能通過親戚們來幫襯。等皇帝成年,有心改變現狀,卻已大權旁落有心無力,造成外戚宦官們輪換專權的亂像,又逢黃巾之亂,群雄趁勢而起,漢滅。



而觀大明,有過之無不及,皇帝完全就是甩手掌櫃,長期的不上朝議政,正經活都不幹了,直接交給宦官們全權代理,把個大明搞得烏煙瘴氣。末代崇禎有心改變,然內有天災人禍,官員集團閹黨集團相互碾壓,朝局瀕臨崩潰,幾無可用之人。關外後金政權一直虎視眈眈,趁闖亂一舉攻入滅明。

至於說漢明兩代結局不同,漢是敗於內亡於內,終其漢朝,漢武帝滅匈奴之患後,再無外族形成氣候。明是敗於內亡於外,運氣不如漢時,恰逢滿清崛起。類似一個行將溺死的人,又被外敵壓上最後一根稻草。


百味乾坤


漢朝諸侯王還是有很大自由的,雖然漢武帝推恩令之後諸侯王的實力大不如前,但是他們的地位還在,所以一有風吹草動他們還是可以一呼百應的!明朝就不一樣了,朱棣番王造反起家,最怕的就是諸侯王造反,所以從他開始所有的諸侯王都是被圈養的,沒有政權,沒有兵,沒有自由!只是被髮配到地方吃當地賦稅的活死人,沒有皇帝的命令不許離開封地半步!所以這樣的諸侯王沒有見識沒有能力甚至除了封地上都沒人接觸到他,他們的存在只是增加了國家的負擔而已,當大廈將傾時這些被圈養的豬也就只能等著挨宰了!


水風清69251641


漢朝亡於漢宣帝之子。當時漢宣帝曾經說過:“亂我家者太子也”可見一般。所以說儒生就不是好東西。看看歷史上的宋朝,明朝。就知道了……文人的知識越多越反動!


軌跡248571779


漢高祖,不是漢太祖!


王學偉359


主要是中央集權制度發展進程不一樣,漢代時候中央集權制還比較弱,君權與相權相互平衡,到了明代朱元璋廢除宰相制,直接管理六部,既是皇帝又是宰相,皇權徹底走向了極端。所以亡國後是完全不一樣的結局。


東方穆康


創業和敗家的關係


jk哥哥


集權制度發展進程不一樣,劉氏漢代時候中央集權制還比較弱,主要靠相權輔佐平衡,到了明代朱元璋廢除宰相制,直接管理六部,既是皇帝又是宰相,皇權徹底走向了極端。所以亡國後是完全不一樣的結局。


長江煤炭交易中心


歷史總是相似,但是絕不重複,社會的發展是顛覆式的演進,一切皆有可能,讓無數兒郎竟折腰


強庶軒


沒有什麼可比性,不明白你說的天差地別是什麼,亡國以後各朝代都不一樣。


手機用戶天干圭木


漢高祖的資源可比明太祖好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