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何從來不打蜀國?

陳坐光


司馬懿倒是想打,可是魏國有這個實力嗎?司馬懿有這個權利嗎?我來結合當時的歷史來分析一下。

  1. 國力問題。臥龍先生生前六出祁山討伐曹魏大家以為是鬧著玩的嗎?據史書記載,當時的曹魏在諸葛亮的連番討伐之下早就已經民生凋敝。諸葛先生病死五丈原之後,蔣琬任丞相,在他的支持下,姜維得以繼續對曹魏窮追猛打,並取得不小的勝利。可是蔣琬去世,費禕掌握大權,他是保守派,姜維得不到支持,也錯過了討伐曹魏的最佳時期。

  2. 個人問題。諸葛亮既然已經死亡,司馬懿的價值自然已經下降到了最低。姜維,有鄧艾對付就夠了。司馬懿的發家史熟悉點的人都該知道,這傢伙很能忍,為了讓曹操注意到自己一忍就是十年。可在曹操注意到他之後,自然發現他有虎狼之相。曹操生前就在處處牽制司馬懿,丞相既薨,自然安排好司馬懿的去處。

生活如此簡單鴨


不是不打,是沒時間得打

首先,我要列出幾個關鍵的時間點:

諸葛亮於公元234年去世,八歲的曹芳239年繼位,司馬懿249年獨攬大權,251年去世,中間隔了15年,其中有兩個時間段,都讓司馬懿脫不開身。

公元234—239年

諸葛亮死後,應該是攻打蜀國最好的時機,可是為何司馬懿不打呢?

一個是蜀國還有費禕、姜維等大將支撐,實力尚存,蜀國不好打,公元235年,馬岱經常騷擾魏國邊境,司馬懿需要鎮壓。

其二,魏國本身也有戰爭需要解決,公孫度佔據遼東,對抗魏國,公元237年魏明帝派司馬懿前去鎮壓,司馬懿也脫不開身。

公元239—249年

這十年是魏國內部政治鬥爭的時間,公元239年八歲的曹芳繼位,魏明帝託孤給了曹爽和司馬懿等四個人,但是曹爽排擠司馬懿,司馬懿是個沒有實權的太傅。

公元241年,東吳趁著魏國內亂,兵分四路伐魏,司馬懿忙著對付東吳了,無暇顧及蜀國,直到公元243年才擊退吳軍。

公元244年,曹爽進一步獨掌大權,他提出伐蜀,司馬懿認為現在還不能打,但是曹爽不聽,結果大敗而歸。

公元245—249年,是曹爽囂張,司馬懿沒落的四年,司馬懿徹底回家養老了,但是卻暗中培養勢力,隱忍而發,最終在公元249年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滅曹爽集團,奪得大權。

公元249—251年,司馬懿都在剪去曹氏的羽翼,為子孫篡位做準備,那時的他都70歲了,年老體衰,滅蜀的願望只能交給自己的子孫了,而司馬懿本人也在公元251年去世。

通過這幾個時間點可以看出,諸葛亮死後十幾年裡,司馬懿的時間都被排的滿滿的,沒有多餘精力花在伐蜀上,雖然他在有生之年沒能滅蜀,但是他的兒子司馬昭做到了。


逸聞軼事


可以參考我的這篇文章《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後,司馬懿被魏明帝召見,司馬懿為何嚇出冷汗》:

公元234年諸葛亮再度北伐,可是這一次卻成為了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由於司馬懿早有準備,加上諸葛亮軍務沉重,終於諸葛亮病倒在了五丈原。而諸葛亮這一病就在也沒有起來,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在同司馬懿的決戰中,司馬懿笑到了最後。並且蜀國這個時候虛弱不堪,面臨這樣的重大損失,蜀漢簡直是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但是這時候司馬懿卻沒有發兵趁機入蜀。

諸葛亮司馬懿

其實諸葛亮病逝之後,蜀漢人心惶惶,這個時候正是攻打蜀漢的最好時機,但是司馬懿卻選擇了撤兵。這背後自然是有考量的,因為畢竟涉及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一旦司馬懿發兵蜀漢,拿下來了會被懷疑有野心,拿不下來也會被問罪。而造成這種困境的根本就是諸葛亮病逝了,司馬懿的作用被大大的降低了,所以司馬懿選擇撤兵,不過這也會被懷疑,只是過失可能會小點。

而司馬懿撤兵之後,魏明帝還是單獨召見了司馬懿,當時司馬懿嚇出了一身冷汗,因為司馬懿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十分害怕魏明帝抓住了自己的把柄。這場召見司馬懿的顧慮是十分多的,畢竟魏明帝要殺司馬懿,只是需要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不過司馬懿處理的比較好,從其撤兵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來,當時撤兵確實是最好的選擇。

魏明帝

司馬懿當年空城計的時候,其實司馬懿應該也是知道的,畢竟當時已經有人提出帶兩千兵士去打探究竟,但是司馬懿馬上回絕了。因為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尤其是司馬懿。如果當時司馬懿捉了諸葛亮的話,那麼司馬懿註定不可能再有執掌大軍的機會,朝廷不會讓司馬懿有討伐蜀漢的機會,更會就此讓司馬懿離開兵權,所以孔明在,司馬懿的價值才能體現。

司馬懿

所以諸葛亮死後,面對魏明帝曹叡的單獨召見,司馬懿緊張不已。當北問及為何撤兵時,司馬懿立刻解釋為蜀漢根基尚在,而且蜀漢易守難攻,恐怕會空耗國力。其實當時司馬懿明白自己可以滅蜀,但是這樣做的話是魏明帝所不願意看到的,蜀漢真讓司馬懿拿下來了,那麼要麼司馬懿自立於蜀漢,要麼交給曹魏,然後自己等待被罷免兵權,當一個沒有空有虛名的侯爺。

曹操司馬懿

三國最後能夠歸晉,少不了司馬家的隱忍,司馬懿此人雄才偉略,但是卻一直沒有暴露出一點野心。曹操在世的時候,司馬懿一直隱藏自己的才能,一直等到曹操去世,司馬懿才開始展現自己的能力。等到曹魏內部混亂時,司馬懿便立刻出手,一次便把曹魏那一幫人給收拾乾淨了,從此司馬懿開始了把持朝政,這種人實在是可怕。


小司馬遷論史


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後,司馬懿確實沒有再攻打蜀國。這裡面其實還要說明一點,那就是諸葛亮沒死的時候,司馬懿也沒有主動攻打過蜀漢,每次都是諸葛亮打來,司馬懿被迫應戰,抵擋諸葛亮。而這個問題建立的基礎就是,原本諸葛亮死後,司馬懿更加應該趁虛而入攻打蜀漢,為何卻始終沒有呢?我認為這裡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諸葛亮以攻為守的策略確實起到了效果。諸葛亮在蜀漢國力衰微的情況下,六出祁山,攻打魏國,雖然說的是要克復中原,恢復大漢。但是,實際上諸葛亮心裡清楚,國力差距,蜀漢是不可能滅掉魏國的,而之所以堅持攻打,那是以攻為守,以進攻讓魏國害怕,讓其不敢輕易動蜀漢。事實證明也正是如此,每次諸葛亮來,魏國那是如臨大敵,曹叡都非常害怕。而諸葛亮死了,對於曹叡來說,那是鬆了一口氣,慶幸還來不及,更不敢去攻打了。因此,諸葛亮死後,司馬懿也沒有機會去攻打。



第二,曹叡在時,司馬懿無能為力。對於司馬懿領軍,曹氏家族一直很是防範,尤其是皇帝曹叡,還有曹爽等親貴,時刻防範司馬懿。在諸葛亮攻打時,用司馬懿那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諸葛亮死後,對於曹叡來說,那就高枕無憂,因此不會讓司馬懿繼續建立功勳,繼續領軍。所以,諸葛亮一死,司馬懿就被剝奪了軍權,所以當時即便是司馬懿有建功立業,攻打蜀國的意圖。曹叡和魏國朝廷也是不會允許的,司馬懿有這心都無能為力了。

第三,曹叡死後,無暇他顧。而曹叡駕崩後,司馬懿開始密謀奪權,在進行政治鬥爭。先是裝病幹掉了曹爽,接著不斷率軍平定各地的叛亂,還要在朝廷殺害異己,可謂是忙得很。對於此時的司馬懿來說,穩定內部,坐穩江山,掌握權力是最重要的。因此,這一時期,司馬懿不但無暇攻打蜀漢,連東吳都沒主動招惹。把主要經歷都放在消滅反對者,扶持自己兩個兒子上面。以此鞏固司馬家的政權,為兒子奪位創造條件。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因為自古都是攘外先安內。在司馬家族徹底掌握政權後,就立刻開始了攻打蜀國。所以,題目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何不攻打蜀漢,並不是因為不敢,而是不能。


歷史真相背後


司馬懿肯定是想攻打蜀國的,只是老天給不了他更多的時間了,不過攻蜀,他的後人幫他做到了。為什麼司馬懿在世的時候一直不打蜀國呢?因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下面我來向大家揭秘這其中的緣故。

其一:蜀國實力尚存

首先我們來看幾個重要的時間點

  1. 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

  2. 251年,司馬懿病逝於洛陽;

  3. 253年,費禕被刺身亡,姜維開始獨掌兵權,實施真正意義上的北伐;

從這三個時間點我們可以看出,自諸葛亮死後,一直到司馬懿病逝,蜀國沒有再對魏國進行大舉進攻,而在這一時期,蜀主劉禪開始正式掌權,蜀國內政穩定,沒有什麼動亂。劉禪不是小說《三國演義》裡面說的那種荒淫無能之主,這個在諸葛亮死後能穩定蜀國朝政30餘年而沒有內亂髮生足見其之高明,反觀魏吳兩國,後期內亂不斷。劉禪當政期間,任用了一批賢才,像蔣琬,費禕,姜維等等。所以即使在諸葛死後,蜀國實力也依然不可小覷,內有賢臣外有良將,加之蜀地易守難攻,蜀國一直是固守狀態,所以司馬懿在諸葛死後乃至之後多年也不敢貿然伐蜀。

其二:司馬懿無暇顧及蜀國

237年,魏遼東太守公孫淵叛亂,自立為燕王,侵擾魏國北方。238年魏明帝曹睿命司馬懿率兵討伐,這場戰爭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239年,魏明帝曹睿去世,年僅八歲的曹芳繼位,由司馬懿與曹爽共同輔政。由於主幼臣強,曹魏和司馬氏的內鬥也由此開始,而這場內鬥一直延續到249年曹爽被誅殺而告終。起初曹爽為排擠司馬懿,向天子進言任司馬懿為大司馬,後任命為沒有實權的太傅,此間,司馬懿一直隱忍。到241年,孫權率軍伐魏,司馬懿自請出兵討伐吳軍,到243年九月,徹底將吳軍逼退。而此時司馬懿也不再是當初那個無一實權的司馬懿了,其後司馬懿廣招天下人才於其門下,像有名的鄧艾,鍾會,王基等等。逐漸開始培養自己的力量與曹氏抗衡,而此時曹氏家族主要是曹爽當權,244年,曹爽想立威名出兵伐蜀,後被蜀將王平大敗,其後曹爽更是專權跋扈,其行為違背了顧命大臣應有的本分,也使得曹魏國力衰退,逐漸更多的朝中大臣開始倒向了司馬懿這邊,而幼主曹芳只能看著這兩個顧命大臣內鬥而毫無辦法。終於在249年,趁著曹爽兄弟陪曹芳去高平陵掃墓,一舉將曹爽及其黨羽捉拿,後滅曹爽三族。曹爽死後,曹魏宗族勢力被司馬懿架空,251年正月,曹爽舊部王凌反叛,後被司馬懿誅滅,同年司馬懿也病逝於洛陽。而此後,其子司馬昭繼承了其父之位,司馬氏也成了曹魏真正的主人,獨攬大權,魏帝也成了傀儡。所以在諸葛亮死後,司馬懿根本無暇顧及蜀國,先平內亂,曹睿死後,陷入了與曹爽及背後的整個曹氏宗族的內鬥之中,雙方明爭暗鬥數十年,最終司馬氏贏得了勝利,而此後不到一年司馬懿便病逝,所以他一直未能伐滅蜀國!


司馬懿不是不想打蜀國,掌握魏國實權後怎會不想一統天下?只是上天不能再給他歲月了,不過其後人完成了他的志願,統一天下,建立了晉朝,結束了近50年戰亂四起的局面,也算是功德圓滿吧!

以上便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哦!


靈魂的感觸


諸葛亮死於234年,司馬懿死於17年之後。那麼為何諸葛亮死後的17年時間內司馬懿沒有趁機去攻打蜀漢呢?石頭就來說說看。

一、魏明帝不同意。五丈原後,司馬懿升任太尉,成為三公之一,位高權重。即便如此,司馬懿也不能獨斷專行,他還是要聽曹叡的。其實諸葛亮死後,司馬懿曾上書魏明帝請求趁此機會進攻蜀漢,卻遭到了魏明帝的拒絕。

二、曹叡為何會拒絕司馬懿的請求?一來,當時孫權寇邊,合肥壓力巨大,曹叡不能兩頭兼顧。二來,諸葛亮雖死,但蜀漢實力尚存,不是輕易能夠拿下的。三來,司馬懿已經升任太尉,功勳卓著,要是再讓司馬懿進攻蜀漢立下大功,曹叡恐難以制衡。估計司馬懿後來也清楚這層意思,故而此次被曹叡拒絕後,就再也沒有提過蜀漢的事情。

三、司馬懿很忙。諸葛亮死了,孫權也無功而返,並不代表著曹魏就沒事做了。此時,盤踞在遼東的公孫淵叛亂了。237年,公孫淵背叛曹魏,自立為燕王,北結鮮卑,南聯東吳,擁兵十萬,騷擾曹魏北疆,曹叡不得不召回司馬懿來討伐公孫淵。238年,司馬懿發兵遠征遼東,經過艱苦的攻堅戰,司馬懿平定遼東,誅滅公孫淵。

本來曹叡計劃讓司馬懿再去西北對抗蜀漢,沒想到曹叡突然病重。239年,曹叡駕崩,司馬懿成為託孤大臣。成為託孤大臣後,司馬懿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與曹爽的鬥爭中,因此就顧不上西北的蜀漢了。249年,司馬懿終於熬出了頭,把曹爽黨羽一網打盡,獨掌大權。掌權後的司馬懿也沒有閒下來,於251年平定了太尉王凌的淮南叛亂。之後不久,司馬懿去世,終年73歲。



石頭說歷史


司馬懿要想攻打蜀國必須有三個條件:一、司馬懿掌握著兵權,二,頂頭上司皇帝必須同意,三、蜀國動亂。而這樣的機會非常少,只出現過一次,時間點就是諸葛亮死的那一年

公元234年,諸葛亮和司馬懿對陣五丈原,雙方都沒有出兵。諸葛亮數次挑戰和侮辱司馬懿,司馬懿都沒有出戰。是司馬懿不想出戰嗎?不是的。

許多人都搞錯了一個問題,司馬懿是畏懼諸葛亮才不敢出戰的。其實當時的情況要更復雜,沒有想象的這麼簡單。

諸葛亮在五丈原駐軍這個時間點,孫權同時出兵合肥,東、西齊頭並進,魏國危矣。而當時魏明帝曹叡可用和值得相信的大將不多,沒有辦法,曹叡讓司馬懿去迎戰諸葛亮,而自己親征孫權。

這就需要一個統籌考慮了,蜀國進攻,糧草是個弱點。而魏軍有關中平原的糧食可吃,因此沒有軍糧的憂患。所以對付諸葛亮只要熬到蜀軍糧盡就行

吳國擅長水戰,又多次圍攻合肥。所以孫權才是最頭疼的問題。但是合肥是個堅城,只要援軍一到,吳軍沒有攻克合肥。吳軍就危險了。為什麼呢?

走水路前進容易撤退難,如果被人追著撤退,那麼許多人搞不好就要被趕入江中淹死。因此吳軍必須在魏軍救援合肥之前攻克這座城池。曹叡看透了這一點,率軍飛速前進,孫權聽到魏軍援軍快要到了,於是就趕緊撤軍。

因此,司馬懿的防守不出既有自己打不過諸葛亮的因素,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畏懼諸葛亮情緒,也有曹叡的親自交代有關。曹叡的全盤考慮就是:

先打敗東方孫權的進攻,那麼西方諸葛亮的進攻就不攻自破。

後來的事情果然是這樣發展的,諸葛亮也不敢強行進攻,這邊孫權撤軍,蜀軍也不敢多待。恰好此時諸葛亮病逝,於是蜀軍就趕緊撤軍了。此時蜀軍危矣,丞相突然病故,有機可乘,而司馬懿此時又掌兵,三個條件實現了兩個,只剩下皇帝同意了,於是司馬懿趕緊上書,此進攻蜀國之絕佳良機也:

帝欲乘隙而進,有詔不許。

所以說,諸葛亮死後司馬懿是著急進攻呢?可是曹叡一紙令下:不準。於是司馬懿失去了最好的機會。

那麼曹叡為什麼不讓司馬懿進攻蜀國呢?應該說曹叡的眼光還是很準的。此時蜀國還很有實力,進攻蜀國變數太多,贏的機會太渺茫。搞不好魏國還要遭殃。為什麼這樣說呢?

其實許多人對魏、蜀、吳三國的形式是判斷錯誤的,大家都認為魏國強大,蜀國和吳國弱小。其實在軍事上,尤其是

局部軍事魏國是最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魏國國土面積大,北方要防止匈奴、鮮卑的進攻,還有遼東公孫淵的叛變。東方要防止孫權的進攻,西方要防止羌族的內亂,還有蜀國連年的騷擾進攻。因此魏國在用兵上是捉襟見肘

魏國當時將防守的重點放到了長江北岸,以襄樊和合肥

為重點,分別在襄陽和淮南屯兵數萬。而防守蜀國的兵力較少,只有上邽長駐軍兩萬而已。所以每次諸葛亮出兵祁山,魏國都要從東部調兵。

司馬懿想趁機進攻蜀國有自己的打算,因為司馬懿一直不掌兵,最多的時候是進攻新城孟達時掌兵數萬而已。而司馬懿一直夢想著掌兵,最好是執掌數萬的軍隊。這樣自己才有機會謀反嘛。

曹叡看透了司馬懿的才能和野心,因此曹叡出於防範當時國力的考慮拒絕了司馬懿的請求,從此,司馬懿就再也沒有機會了。為什麼這樣說呢?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同年,司馬懿也失掉兵權,官升太尉。公元239年曹叡病逝,司馬懿成為託孤大臣。

在這五年間,司馬懿出兵去平叛了遼東公孫淵的叛亂,這次平叛其實就是司馬懿展示自己領兵才能的一次體現,也是自己發洩對曹叡不滿的一次表現。為什麼這樣說呢?

司馬懿在和諸葛亮對戰期間,總是被人嘲笑畏懼不前。司馬懿在這次平叛公孫淵期間,主動進攻,將敵方几乎全殲。這就直接打臉了那些嘲笑自己的人。

司馬懿在沒有請示曹叡的情況下,直接下令將公孫淵處斬,坑殺所有敵方士兵達七千多人,斬首敵方將領兩千多人。可謂是血腥至極。曹叡知道後也是氣憤不已。

司馬懿回來後就被朝廷派往鎮守關中,如果按照正常的情況,司馬懿還會上書要求進攻蜀國的,可是時間不等人了。公元239年曹叡突然病逝,在倉惶之間選擇了曹爽這個愣頭青和司馬懿這個老狐狸共同輔政。

隨後,司馬懿和曹爽開始內鬥,司馬懿被曹爽架空,裝病。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奪取最高權力。隨後幾年相繼有人反叛,司馬懿忙著誅殺曹爽餘黨和王凌叛亂,無暇顧及進攻蜀國。公元251年司馬懿病逝。

司馬懿死後,伐蜀的大計沒有停止。公元263年,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制定滅蜀大計,最後在鄧艾奇襲陰平的幫助下,蜀國成都被攻破,劉禪投降。蜀國最終還是滅於司馬氏之手。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諸葛亮死後司馬懿不是不攻打蜀國,相反,司馬懿著急著趁亂進攻蜀國,但是曹叡沒有同意。後來司馬懿忙著平叛遼東公孫淵,忙著和曹爽爭權,忙著搞政變,忙著平叛叛亂,最終直到司馬懿死都再也沒有機會伐蜀了。


每日趣評


司馬懿,鷹視狼顧,心中有大抱負,不過抱負先是能夠控制魏國朝政,然後才圖蜀吳。

諸葛亮成就了司馬懿,如果沒有諸葛亮,曹真等皇親國戚也不會迅速被打垮,司馬懿也就難在短時間內被曹叡重用。



假如諸葛亮不北伐,而是派兵守住入蜀要道,然後一心治理蜀國。如此,司馬家族想起來,有點難了,因為諸葛亮屢次北伐,曹姓宗親抵擋不住,曹魏只能倚重司馬懿。



言歸正傳,為什麼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何不來打蜀國呢?

第一、曹魏政權是用司馬懿,又防司馬懿,諸葛亮死了,正給曹魏輔政者和司馬懿騰出時間,互相較量,而司馬懿鷹視狼顧之輩,一直盤算的是謀曹魏政權。

第二、諸葛亮死後,司馬懿也已經年老,年齡大了,也怕車馬勞頓。況且曹魏朝政後來由曹爽控制,一直在打壓司馬家族,司馬懿想擅自用兵,主動出擊去建功立業,也很難。

第三、魏國當時的國情,是蜀國不來攻,礙於國力、人才凋零、蜀道難走等,魏國當時也只是防守,沒有主動出擊,進入蜀地和蜀軍作戰。所以諸葛亮死後一段時間內,姜維出中原之前,蜀魏也都是互相防守。

第四、諸葛亮死後,蜀國的能力大打折扣,不過實力還在那裡,就算司馬懿能夠得到兵權,主動出兵攻蜀,蜀國還有蔣琬、姜維等能臣在。而且,南邊的孫吳,也對魏國虎視眈眈,所以曹魏也不敢貿然攻蜀或者攻吳。


司馬PC


縱觀整個三國,英雄輩出,但是,最後最大的贏家還是司馬懿,或者說是司馬家族。雖然司馬懿算起來也只活了72歲,但他還是熬死了曹魏三代掌權者,熬死了夙敵諸葛孔明。但是,諸葛亮死後,司馬懿並沒有對蜀國動手。


那麼,司馬懿真的不想打蜀國嗎?諸葛亮在世的時候,盡心竭力輔佐劉禪,真正的劉禪可不像三國演義中那樣無能,在那個紛爭四起的戰亂年代,諸葛亮這個靠山死後,劉禪也能夠獨當一面,不枉諸葛亮曾誇讚他的:“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所以,諸葛亮死後,蜀國並沒有陷入任人宰割的混亂局面,也不能被人隨隨便便打敗。


諸葛亮死於234年,司馬懿死於251年,我們來看一下司馬懿在這17年間都做了些什麼。即便諸葛亮生前多次北伐失敗,蜀國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237年,魏國遼東太守公孫淵起兵造反,司馬懿便主動請纓,忙著鎮壓。用了一年時間,才平息了這場戰爭,這時朝中突然傳來曹叡的信,說司馬太尉,快回來看我最後一眼吧,我快不行了。於是司馬懿快馬加鞭,趕回宮中。

曹叡死後,把皇位傳給年僅8歲的幼子曹芳,命曹爽和司馬懿輔佐。這曹爽處處與司馬懿作對,所以,司馬懿在這段時間裡把大部分經歷都用在了對付曹爽上,根本沒心思去管蜀國。244年,曹爽自作主張攻打蜀國,大敗而歸。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羅列罪狀趁機滅掉曹爽。從此,大權便全部落在了司馬家族手中,但是僅僅過了一年多,司馬懿就死了。




所以,在諸葛亮死後的一段時間裡,司馬懿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打擊叛亂和內鬥奪權上。自己的家族命運都危在旦夕了,哪還能安心出去替曹魏皇室打江山。本著攘外必先安內的原則,在這段時間裡,司馬懿是無暇顧及蜀國的。


歷史密探


淺談一下個人拙劣的答覆

韓家有兒,名曰彬彬,喜歡歷史,文學,歡迎一起來感受美妙的文字帶來的魅力。


言簡意賅的問答筆者的問題。


一、蜀國小小彈丸之地。兵將不如魏國,糧草補給不如魏國。各方面實力差距很大,攻打蜀國勢在必得,時機未到。所以不攻打。因為司馬懿沒有掌握實權。


二、如果當時把蜀國打敗了。那麼司馬懿也就徹底完蛋了。司馬懿的存在就是對抗諸葛亮的

三、假如孫劉2家聯盟。攻打蜀國會很吃力,而且也會勞民傷財。不利於自己的宏圖大業。


四、三國鼎立,就是比的是發育。數十年之後蜀國不戰而敗,然後攻取東吳指日可待。


小字彬彬,喜歡歷史文學,言簡意賅歡迎各位朋友相互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