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趙孟頫的行書,有什麼好的方法?

淡然5053083


趙孟頫書法,是現在存世量最多的一位古代書法大家,楷行隸草篆,墨跡碑刻,各種書體都有。喜歡他的書法,完全可以不必藉助其他人的書體,他的字帖足以滿足學習的需要。


要學習他的行書,最好從他的楷書開始。很多人認為學習行書沒必要從楷書開始。直接從行書就能開始學習。理由是書體之間不存在基礎關係。

書體之間是沒有基礎關係。而運筆的技巧卻有快慢、難易之別。靜態的書體運筆較動態的書體易。楷書為靜,行書為動。要把動態的行書寫好,就需要有能快能停的運筆能力。直接從行書入手,對節點的停頓就不能夠準確的掌握,往往是能快不能停,書寫出來就輕浮油滑。楷書訓練的是穩定的運筆。當筆力得到提升以後,再來學習行書,在運筆上就能有良好的基礎。所以說楷書是行書的基礎,指的不是書體,而是運筆的能力。

楷書可以選擇從他的《妙嚴寺》開始。字不要寫大。趙孟頫的行書都是小行書。寫大了節奏對不上,踩不在節點上。這就是為什麼善於寫大字的人,小字寫不好,而小字寫得好的人,大字也不能寫好。原因就是書寫節奏的改變。在《妙嚴寺》中,有的字的寫法已經接近了行書,對將來過渡到行書會比較容易。

行書入手學習,就用《秋興賦》。《秋興賦》開始部分,基本上是楷書。這種楷書叫做翰牘書。是平時的書寫體。有別於碑體書。尺牘敘情,碑版述事。各有其用。從用途的廣泛性來講,翰牘書的使用範圍更大。

《秋興賦》至第三行,字的姿態開始慢慢活動起來,過渡到了完全的行書。這對於行書的學習也有一個緩衝的適應期。把前三行做節奏練習,把節奏找準了,對後面連貫的點畫練習才能有比較好的去掌握。

趙孟頫的行書比較豐富,著名的如《洛神賦》、前後《赤壁賦》、《歸去來兮辭》、《千字文》、《秋興賦》、《秋聲賦》、《吳興賦》、《文賦》、《出師表》《歸田賦》、《嵇叔夜與山巨源絕交書》,還有他的書信尺牘,都是趙孟頫的行書經典。這裡只是例舉的一小部分。《蘭亭序》他臨寫的都有好幾種版本。但學習不能貪多。專心於一帖,最容易悟清書理。一旦悟解,便能觸類旁通。其他的很快就能上手。


子衿書法


想學趙孟頫,先學聖教序。

趙孟頫的行書結字從聖教序中來,寫的相對平正。

筆法可以學二王手札,學一學趙孟頫楷書。

然後再去臨趙孟頫行書就會非常容易入手。

學趙孟頫,一定要看帖。

比如“洛神賦”,非常好看,但是原貼字大一釐米不到,是小行書,不宜放大臨。

沒有深厚的基礎是臨不像的,會很打擊自信心。

我初學時買了一本放大版洛神賦,現在臨也很難讓筆法很自然。

至於其餘的結字章法,都是二王中來。

先去學王羲之,也不需要學多好,起碼聖教序,手札,先臨摹一個月,瞭解瞭解。

在臨趙孟頫就輕車熟路了。

學書一定要懂筆法的源頭。

王羲之筆法是一,李邕筆法也是一,王獻之及其王謝子弟筆法也是一。

趙孟頫各取0.3

你去臨趙孟頫,不懂前邊三個人,會臨的很慢,筆法也會很亂。

如果懂了前邊三個人,學起來就會輕鬆很多。


梁宇航


趙孟頫的書法雖自成一家,影響深遠,被譽為''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無人能及,但究其行書筆法起源,當追至二王。曾言:“千古無人繼羲獻,世間筆塚為誰高”,以此表明自己始終追隨二王書法的決心。他一生研習書法,始終師古正法,從不以所謂創新走捷。

趙孟頫行書傳世作品眾多,包括《玉枕蘭亭》、《光福寺重建塔紀》、《吳興賦》、《王羲之軼事帖》、《深秋帖》等。筆法之妙,就連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晚年也發自肺腑地說:“餘年十八學晉人書,得其形模,便目無吳興;今老矣,始知吳興書法之妙”。

趙孟頫的行書用筆簡易,利於初學。曾言:“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習其書藝者能將其筆法、字形參透,便可得其要義;若在踐行中認真領悟,理解他說的這段話,就有資格談論書法了;倘能真正領悟、體會到他“書法以用筆為上......用筆千古不易”的真實感受,做到有來有往,有去有回,有放有收,有起有止,相信終成大家!

仔細研習趙孟頫的行書,運筆瀟灑,走勢酣暢,結字非常有法度,絕不會在得意之時忘形,這是其書法卓有所成之根本。看他的字:大小合適、高低匹配、疏密有致;飄逸中不忘根本,瀟灑時牽絲紐連。大小有別、畸正不同、減省連筆、收放伸縮、有讓有就、參差錯落......妙不可言。

學趙孟頫的行書必須認真、恭敬、規矩,只能循序漸進,不可極速達成。以我自己的體會,沒有三五年的苦練,難觸其根本;沒有八年十年的堅持,不可能得其精髓。所以,恆心、意志、毅力非常重要。初學者,建議先學其規範行書,如《洛神賦》;待有所成,再臨其書札,如《致季博札》,方可''上探幽微、窺得堂奧''!



黔東布衣1


說實話,年輕時確實覺得趙體軟面。但開始學書時,才感到要寫出趙體行楷簡直是一種夢想。敦厚寓於挺秀之中,剛勁蘊含於柔和之荕髓。幾乎到了至臻之妙的高寒境界。很難學。因為楷書沒有幾十年孜孜不倦地學習,趙體根本不敢學。楷書,特別是歐體楷書功夫不深,一寫趙體就敗!正如,大家看劉翔百米跨欄,又輕鬆,又快捷,也想去瀟灑一把,一旦開始,幾乎感到自己就連跑步都會,呼吸也不會 一跨就把欄架子碰到。看出門道,到實踐有了門道是幾十年的差距!


文物陳列策劃設計樑子


先把鐘王的小楷寫熟練再說,後人說趙子昂字稍有媚俗之態我是有點認可的,書法學習大抵如此,太過崇拜古賢一輩子也難得舒展一點個性,如果悟性不足則用自己的短板擠走先人的長處,急於表現個性又容易半徒而廢或誤入歧徒。一定要試者調整適合自己的比例。

如果您駕馭毛筆的能力還不錯的話,就差用心讀臨,用手比劃了,時間久了,別說寫帖,就連隨便寫點東西,你也能讓它一股子趙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