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赵孟頫的行书,有什么好的方法?

淡然5053083


赵孟頫书法,是现在存世量最多的一位古代书法大家,楷行隶草篆,墨迹碑刻,各种书体都有。喜欢他的书法,完全可以不必借助其他人的书体,他的字帖足以满足学习的需要。


要学习他的行书,最好从他的楷书开始。很多人认为学习行书没必要从楷书开始。直接从行书就能开始学习。理由是书体之间不存在基础关系。

书体之间是没有基础关系。而运笔的技巧却有快慢、难易之别。静态的书体运笔较动态的书体易。楷书为静,行书为动。要把动态的行书写好,就需要有能快能停的运笔能力。直接从行书入手,对节点的停顿就不能够准确的掌握,往往是能快不能停,书写出来就轻浮油滑。楷书训练的是稳定的运笔。当笔力得到提升以后,再来学习行书,在运笔上就能有良好的基础。所以说楷书是行书的基础,指的不是书体,而是运笔的能力。

楷书可以选择从他的《妙严寺》开始。字不要写大。赵孟頫的行书都是小行书。写大了节奏对不上,踩不在节点上。这就是为什么善于写大字的人,小字写不好,而小字写得好的人,大字也不能写好。原因就是书写节奏的改变。在《妙严寺》中,有的字的写法已经接近了行书,对将来过渡到行书会比较容易。

行书入手学习,就用《秋兴赋》。《秋兴赋》开始部分,基本上是楷书。这种楷书叫做翰牍书。是平时的书写体。有别于碑体书。尺牍叙情,碑版述事。各有其用。从用途的广泛性来讲,翰牍书的使用范围更大。

《秋兴赋》至第三行,字的姿态开始慢慢活动起来,过渡到了完全的行书。这对于行书的学习也有一个缓冲的适应期。把前三行做节奏练习,把节奏找准了,对后面连贯的点画练习才能有比较好的去掌握。

赵孟頫的行书比较丰富,著名的如《洛神赋》、前后《赤壁赋》、《归去来兮辞》、《千字文》、《秋兴赋》、《秋声赋》、《吴兴赋》、《文赋》、《出师表》《归田赋》、《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还有他的书信尺牍,都是赵孟頫的行书经典。这里只是例举的一小部分。《兰亭序》他临写的都有好几种版本。但学习不能贪多。专心于一帖,最容易悟清书理。一旦悟解,便能触类旁通。其他的很快就能上手。


子衿书法


想学赵孟頫,先学圣教序。

赵孟頫的行书结字从圣教序中来,写的相对平正。

笔法可以学二王手札,学一学赵孟頫楷书。

然后再去临赵孟頫行书就会非常容易入手。

学赵孟頫,一定要看帖。

比如“洛神赋”,非常好看,但是原贴字大一厘米不到,是小行书,不宜放大临。

没有深厚的基础是临不像的,会很打击自信心。

我初学时买了一本放大版洛神赋,现在临也很难让笔法很自然。

至于其余的结字章法,都是二王中来。

先去学王羲之,也不需要学多好,起码圣教序,手札,先临摹一个月,了解了解。

在临赵孟頫就轻车熟路了。

学书一定要懂笔法的源头。

王羲之笔法是一,李邕笔法也是一,王献之及其王谢子弟笔法也是一。

赵孟頫各取0.3

你去临赵孟頫,不懂前边三个人,会临的很慢,笔法也会很乱。

如果懂了前边三个人,学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梁宇航


赵孟頫的书法虽自成一家,影响深远,被誉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无人能及,但究其行书笔法起源,当追至二王。曾言:“千古无人继羲献,世间笔塚为谁高”,以此表明自己始终追随二王书法的决心。他一生研习书法,始终师古正法,从不以所谓创新走捷。

赵孟頫行书传世作品众多,包括《玉枕兰亭》、《光福寺重建塔纪》、《吴兴赋》、《王羲之轶事帖》、《深秋帖》等。笔法之妙,就连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晚年也发自肺腑地说:“余年十八学晋人书,得其形模,便目无吴兴;今老矣,始知吴兴书法之妙”。

赵孟頫的行书用笔简易,利于初学。曾言:“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习其书艺者能将其笔法、字形参透,便可得其要义;若在践行中认真领悟,理解他说的这段话,就有资格谈论书法了;倘能真正领悟、体会到他“书法以用笔为上......用笔千古不易”的真实感受,做到有来有往,有去有回,有放有收,有起有止,相信终成大家!

仔细研习赵孟頫的行书,运笔潇洒,走势酣畅,结字非常有法度,绝不会在得意之时忘形,这是其书法卓有所成之根本。看他的字:大小合适、高低匹配、疏密有致;飘逸中不忘根本,潇洒时牵丝纽连。大小有别、畸正不同、减省连笔、收放伸缩、有让有就、参差错落......妙不可言。

学赵孟頫的行书必须认真、恭敬、规矩,只能循序渐进,不可极速达成。以我自己的体会,没有三五年的苦练,难触其根本;没有八年十年的坚持,不可能得其精髓。所以,恒心、意志、毅力非常重要。初学者,建议先学其规范行书,如《洛神赋》;待有所成,再临其书札,如《致季博札》,方可''上探幽微、窥得堂奥''!



黔东布衣1


说实话,年轻时确实觉得赵体软面。但开始学书时,才感到要写出赵体行楷简直是一种梦想。敦厚寓于挺秀之中,刚劲蕴含于柔和之荕髓。几乎到了至臻之妙的高寒境界。很难学。因为楷书没有几十年孜孜不倦地学习,赵体根本不敢学。楷书,特别是欧体楷书功夫不深,一写赵体就败!正如,大家看刘翔百米跨栏,又轻松,又快捷,也想去潇洒一把,一旦开始,几乎感到自己就连跑步都会,呼吸也不会 一跨就把栏架子碰到。看出门道,到实践有了门道是几十年的差距!


文物陈列策划设计梁子


先把钟王的小楷写熟练再说,后人说赵子昂字稍有媚俗之态我是有点认可的,书法学习大抵如此,太过崇拜古贤一辈子也难得舒展一点个性,如果悟性不足则用自己的短板挤走先人的长处,急于表现个性又容易半徒而废或误入歧徒。一定要试者调整适合自己的比例。

如果您驾馭毛笔的能力还不错的话,就差用心读临,用手比划了,时间久了,别说写帖,就连随便写点东西,你也能让它一股子赵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