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地有實力,小農戶輸得起,“夾心”中型種植戶該如何擺脫困局



大基地有實力,小農戶輸得起,“夾心”中型種植戶該如何擺脫困局


雖然前天中央電視臺也開始關注了蔬菜滯銷的消息,但是在當前的環境之下,說得再多也無濟於事,畢竟現實就是這個現實,環境也是這個環境,關注也只是心靈安慰而已。

有朋友說,現在的這個情況,對於大基地而言,他們有實力、有補貼、有渠道,有人才,而且投資大,放眼長期發展,雖然也很困難,但退出的可能性不大;同樣一畝二畝的小農戶,不交租不請人,而且生活並不完全靠種菜,種與不種,損失都非常有限。

現在最難受的是處於大基地與小農戶之間的中型種植戶,面積在十幾畝或幾十畝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真的遇到了選擇困難。想退嘛,全副身家擺在這,損失的是多年的心血,而且還不知還能幹什麼;不退嘛,滯銷不知何時了,維持的費用又不知從哪來,真的很迷惘。

那麼這些中型種植戶該如何應對當下這個環境呢?確實是一個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的問題。軍師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看看是否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基地有實力,小農戶輸得起,“夾心”中型種植戶該如何擺脫困局


(1)中型種植戶要著眼於“小農業”的發展思維。

中國未來的農業分為“大農業”與“小農業”兩個方向,大農業偏向的是需求量大,種植面積廣,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品種,它追求的是效率的提升,通過效率來抵消菜價下行的壓力,通過規模創造效益,也許屆時菜價還是那麼低,但是他們還是有錢賺。

而對於中型種植戶而言,應該側重於“小農業”的發展,小農業是指小宗、特色的蔬菜種植和生產,滿足消費者對差異化品種的需求。如果還是別人種什麼你跟著種什麼,就可能與別人撞車了,是很難受的。

記住越容易種植、單品銷量較大的蔬菜品種,一定是大農業的方向,大基地可以種,一畝二畝的小農戶也可以種,唯獨中型種植比較危險,因為即使遇到滯銷,別人一個是受得起,一個是無所謂,你不大不小,最尷尬。

所以軍師建議你,如果有條件,應該適當考慮種一些有特色、產業化程度不高的品種,又或者選擇對技術要求高、對管理要求精細、對人工要求大的品種,區別大基地與小農戶,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子來。

大基地有實力,小農戶輸得起,“夾心”中型種植戶該如何擺脫困局


(2)中型種植戶可以考慮“訂單種植”的方向

中型種植戶雖然地位尷尬,但也有著獨特的優勢,包括種植技術上、管理成本上、持續供應上、配合程度上等等,是很多大企業或者收貨商在做“訂單生產”時最願意合作的對象。因為大基地想法多,小農戶難控制,中型才是最合適。

未來的農業發展,相信“訂單種植”是一個主流方向,所以建議這些中型種植戶們可以往這方面努力,根本自身的條件,可以去與一些大收貨商洽談,為他們供貨,也可以去與一些大基地洽談,做他們的補充,還可以與一些新型農業電商公司合作,做他們的基地。

做任何事情都是很困難的,但是隻要有想法,自己行動起來,就會有收益,你要知道,這些大收貨商、大基地或電商公司,其實也非常需要一個穩定的,有保障的,長期合作的夥伴。不止你需要他,其實他也是需要你的!

至於如何找到這些人,一方面在自己周邊找,另一方面也可以藉助互聯網的力量,現在還是有不少信息撮合平臺的。這裡也可以提前向大家透露一下,真甜農業也正在全力開發這樣的平臺,為中型種植戶與批發商、收貨商、需求商搭建適合的平臺,估計再過幾個月就可以上線,敬請留意。

(3)品種的革新要與時俱進,不能老停留在傳統上

現在蔬菜的種子日新月異,以前在追求產量上,現在已經慢慢轉化到追求品質上。但是我們很多種植戶,他們一旦種植開一個品種,就很少改變,不願意創新,不願意冒險。軍師說這種思維在供不應求或供求平衡的時候是可行的,但是在當前供過於求的時候就會落後和淘汰。

中型種植戶你比量比不過大基地,比成本比不過小農戶,唯有在品質上下功夫。對於蔬菜品質的提升,除了種植區域的先天條件之外,還有一個最關鍵的轉變就是品種的改進,往往一些新的品種出現,對迅速提升蔬菜本身的口感及品質,我們應該勇於接受和嘗試。

軍師舉這個以前的品種,雖然現在也很爛市了,但是剛出來的時候,先種的朋友還是賺到了不少錢的。一個是松花菜,一個是銀絲王白菜,這兩個品種的革新對於原來的白花菜和娃娃菜就是一個顛覆,它不僅在種植上還在口感上取得了較大的突破,而且一到市場,就受到了消費者的認同和歡迎。

軍師說這兩個品種不是叫大家去種這個,而是說要有品質革新的思維,沿著這個方向走,一定沒有錯。建議大家如果可以,多到蔬菜種子會上走走,再過10天,全國最大的“種子會”將在廣州舉辦,不妨去淘淘寶。搶先吃螃蟹的人,不會太吃虧的。

大基地有實力,小農戶輸得起,“夾心”中型種植戶該如何擺脫困局


4)中型種植戶種菜不能光憑感覺,要有科學的數據分析

現在種什麼對於中型種植戶而言是成敗的關鍵,畢竟蔬菜行業的現狀是總體供應過剩,個別品種存在不足,所以不管什麼時候,不管市場有多爛市,總有一些品種能逆市飄紅的,像當前的玉米、苦瓜、絲瓜等。

那如何找到這些機會呢?以前大家要麼按傳統,要麼就憑感覺,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種菜就像賭博,賠賺全靠猜”。但是現在這種方法越來越行不通了,不管是老行家,還是百事通,感覺這東西已經起不到什麼作用。

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軍師告訴大家,一定要有科學的數據進行分析,在數據面前再進行選擇。雖然很多時候數據不一定就能有保障,但卻能增大我們的成功率,多動腦多分析絕對不是壞事。

現在很多大基地都逐漸設立“菜價數據分析”部門了,有了科學的數據分析和參考,目前還有很多與我們“真甜農業”合作的。至於中型種植戶你請不了專業的人才,但自己也不能放棄,也要有這樣的思維。還好現在市面上已經有了不少這樣的專業機構,包括“真甜農業”也有這樣的數據,少少費用就可以換來清晰的思考,不妨花幾塊錢試試。

大基地有實力,小農戶輸得起,“夾心”中型種植戶該如何擺脫困局


現在菜價低迷,政府部門及權威的專家都手足無措,更何況咱們這些中小種植戶呢。但是軍師想說的是,現在的蔬菜行業格局已經大致形成,菜價低是一個常態,菜價高相反才是變態,因為現在是一個供過於求的競爭年代。

只有大家正視這一點,才能意識到:唯有改變,唯有革新,才有機會贏得未來。時代就是這樣,如果你不改變,你一定會被淘汰,與其每天在調侃每天在埋怨,不如拿出行動來改變,即使有小小的失敗,也只是通往成功未來的一個墊腳石,總比現在坐著等死的好。

每一個行業,每一個社會,中間的都是大多數,中間的也是最痛苦的,所以有一個名詞叫做“夾心層”。就像咱們的社會,有錢人當然不用愁,貧困的也不用怕(政府會幫你),只有中間的無人理;再比如企業,大企業有實力,小企業有政策,不大不小隻能靠自己。

你如果是一箇中型的種植戶,那麼情況就與上面類似,不要指望別人,沒有人關注得到你,一切都得靠自己。所以面對行業現狀,前景迷惘,進也難,退不得的情況下,是時候用用自己的“腦瓜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