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被高估的皇帝是誰?

mic神


必須康熙,千古一帝,言過其實,中國歷史皇帝這麼多,敢這麼稱,還世祖,被無良吸引眼球的滿清劇坑了多少不知道歷史的年輕人。



清朝打下基業的是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佔領東北,建立基業。入關進入中華腹地的是順治帝和攝政王多爾袞。當時順治死前,南明已經滅亡,永曆帝也被殺。當時大陸已經統一,也就剩下臺灣一個小島而已。康熙上臺後,強行撤藩逼反了吳三桂,打了八年內戰,然後收了臺灣。尤其是臺灣,其實已經很弱了,至於葛爾丹和沙俄不提也罷,根本算不上大患。就他的赫赫戰功,比努爾哈赤和多爾袞遜色太多了,當然由於這三人都有些侷限性,也就只能捧康熙帝了,另外康熙帝比明朝永樂帝要遜色的多,永樂帝的皇位是造反拼死打下來的,康熙帝是直接繼承的。

康熙繼承的閉關政策繼續把中國往火坑裡推。明朝海外貿易每年有幾千萬兩銀子順差,康熙不準漁船下海,還殘殺了幾十萬海邊漁民,封鎖邊境。

並且大興文字獄,牽連十餘萬人,把傳承千年的中國文化推向了火坑。

在17世紀中葉的1636年,從中國返回歐洲的曾德昭記載的那個“相當的富裕繁榮,在各方面都令人讚歎”的明朝已經於1644年滅亡了,取而代之的是號稱初期“盛世”的康熙、雍正、乾隆朝。所謂的康乾盛世是滿清自己認為的統治穩定,殊不知這時候的中國已經大大落後了,各種經濟人均指標都落後於漢唐明等朝代。



  關於當時社會經濟狀況,唐甄在康熙四十年記載:“清興五十餘年矣。四海之內,日益貧困,農空、工空、市空、仕空。谷賤而艱於食,布帛賤而艱於衣,舟轉市集而貨折資,居官者去官而無以為家,是四空也。金錢,所以通有無也。中產之家,嘗旬月不觀一金,不見緡錢,無以通之。故農民凍餒,百貨皆死,豐年如兇,良賈無籌。行於都市,列肆琨耀,冠服華腆,入其家室,朝則熄無煙,寒則蜷體不申。吳中之民,多鬻男女於遠方,男之美為優,惡者為奴;女之美為妾,惡者為婢,遍滿海內矣。”

整個中國經濟只有量有增加,質反而下降。

英國特使馬戛尼在乾隆後期的出使日記中指出:“自從北方或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裡,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


瞰觀


個人認為是乾隆。

首先乾隆接手的國家其實局面非常好。乾隆以前的各代皇帝已經給乾隆掃平了一切問題。

甚至雍正給乾隆留下了,一、7000萬兩白銀的龐大家底;二、一套合理的官僚制度。

但這一切在乾隆一朝損失殆盡,乾隆寵信和珅,任用貪官,國家機器逐漸變得陳腐而低效。

乾隆好色,貪圖享受,大肆揮霍國家財產修建京杭大運河,成了其三下江南的享樂的綠色通道。竟被後世視為“體察民情”。

乾隆前期還算有為,但後期在經濟繁榮、國土遼闊、四方臣服、百國朝賀的昇平景象下,開始驕傲自滿、奢靡揮霍,政治上任用奸臣和珅,對其縱容袒護,使和珅坐大成勢掌控了國家實質權利,從而使吏治更加腐敗、朝野一片烏煙瘴氣的局面,甚至權勢熏天的和珅直接威脅到了其子嘉慶的即位。軍事上頻繁對外征戰,如果說平準葛爾蒙古、平大小和卓是維護了國家統一,而三徵金川尚可給予正評的話,那麼徵安南、討伐緬甸則純屬其個人的野心膨脹,即使如此在損兵折將、耗銀百萬之仍屢屢受挫不能全勝,反成了其人生軌跡的敗筆。

乾隆後期西方文藝復興早已開始百餘年,科學技術蓬勃發展,而乾隆本人仍固步自封、傲慢無視,對西方國家主動提議的建交、通商要求謹慎、防範,繼續堅持閉關鎖國的政策,從而與世界主流發展趨勢擦肩而過,為其死後僅40年就發生的鴉片戰爭慘敗埋下了伏筆。

乾隆偽盛世局面給清朝統治者們以無比的自信心。與其說乾隆一手把盛世推向巔峰,不如說盛世是在他手裡走向了終結。乾隆駕崩後,清朝國庫日益空虛,官員貪腐加劇,稅收愈發沉重,統治者們不思進取,國力迅速衰敗,中國封建社會漸漸走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雍正留下的廉政風氣在乾隆年間慢慢的已經被消磨殆盡,到了乾隆晚年,他更是隻滿足於虛假的風光,給兒子嘉慶留下的只是一大批的貪官汙吏和各地紛起的民怨,也留下了當時一直呼喊反清復明的隱患白蓮教。所以康乾盛世雖然被稱為康乾盛世,但已經遠不如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後來唐朝的貞觀之治,它只是統治者們營造的一個表面風光的空殼子,在西方入侵之後,很快就被輕易的打破。

一句話,康乾盛世就是個笑話,十全老人更是個扯淡。




晨起北風其涼


我認為中國歷史上最被高估的皇帝,非他莫屬——唐太宗李世民。

在歷史上,他的地位被大大的抬高,好像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一帝。但是他的父親李淵、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被大大的貶低。真實的歷史卻並非如此,相反,他們也很優秀。唐太宗李世民能有貞觀之治的成就,既有隋朝奠定下的基礎,更有像長孫皇后等眾多良才賢臣的輔助。

1、他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大度寬宏。在歷史上,魏徵常常直言犯諫,令李世民下不了臺,李世民都原諒了,被我們稱頌為“千古賢君”。但是魏徵死後,李世民卻砸掉了魏徵的墓碑。連死人的墓碑都要砸掉,有那麼大的深仇大恨嗎?其實,就是李世民再也不能容忍魏徵的犯言直諫。

2、決策失誤。一是征伐高麗,前後兩次,不聽大臣們的勸告,雖然取得了一些勝利,但得不償失。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因為要大量造船,結果引起農民起義,激化了國內矛盾。

3、奢侈無度。在貞觀十六年的時候,唐太宗下詔說,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機關不得限制,結果造成太子的嚴重浪費現象。唐太宗自己也開始修造宮殿,貞觀十一年在東都洛陽修飛山宮,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宮。 還有一個大的錯誤就是看史官所寫的起居注,這是專門寫皇帝日常生活和言論的,皇帝無權干涉,這是歷來的傳統,歷來的皇帝都沒有看,尊重史官的職權和地位。而史官也是公正直書,從不掩飾什麼,從不害怕皇帝打擊報復。但唐太宗這個名君卻犯了一個大的歷史錯誤,他看起居注給唐朝後來的皇帝開了個壞先例,破壞了這個制度。

4、殺害李君羨。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因“女主武王有天下”的謠言遭到貶官,隨即被御史羅織罪名彈劾,被唐太宗以“欺君壓民”的罪名下令處決。

不過,唐太宗畢竟是個名君,在晚年他還能反省自己的錯誤,很難能可貴。他對太子李治教誨時反省了自己的一生:“你應該從歷史中找古代的賢明帝王為學習的典範,像我這樣的不足以效法。我做了許多錯事,比如錦繡珠玉不絕於前,宮室臺榭常有興造,犬馬鷹隼沒有不去的地方,行遊四方又勞民傷財,這都是大錯,你不要以為這都是好事,總想學著去做。” 在636年(貞觀十年),遼東戰役回來時,唐太宗得了癰瘡,此後一直調養,開始服用金石丹藥。先前唐太宗還曾經嘲笑秦始皇和漢武帝用丹藥,現在自己也不由自主地陷進去了。到647年(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又得了“風疾”,煩躁怕熱,便讓人在驪山頂峰修翠微宮,第二年,派人從中天竺求得方士那羅邇娑婆寐,吃了這個外國騙子的“延年之藥”,結果使病情惡化。649年(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丹藥的毒性發作,終於不治身亡。享年僅五十歲。

貞觀22年,太宗也對自己的功過作了總結:吾居位以來,不善多矣.錦繡珠玉不絕於前.宮室臺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遊四方,供頓煩勞,此皆吾之深過,勿以為是而法之.顧我弘濟蒼生,其益多,肇造區夏,其功大.益多損少,故人不怨.功大過微,故業不墮.然比之盡美盡善,尤有不及,固多愧矣.). 太宗能在晚年對自己作出客觀的評價,指出自己的過失,並不以為自己盡美盡善,實屬難能可貴. "功大過微,故業不墮"用來形容太宗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唐太宗晚年錯誤與反省 貞觀後期,唐太宗有了一些變化,先從納諫開始體現出來。


原來三條溪


乾隆


​“康乾盛世”的赫赫大名,相信每個人都知道。但是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盛世,當時幾位皇帝可謂是功不可沒。無論是康熙還是乾隆,都被視為難得的賢主明君。 然而,我認為這應該叫“康雍盛世”則更貼切一些。

我認為乾隆皇帝的被嚴重高估,甚至說他是中國歷史上最被高估的皇帝。


乾隆以前的各代皇帝已經給乾隆掃平了一切問題。

甚至雍正給乾隆留下了,一、7000萬兩白銀的龐大家底;二、一套合理的官僚制度。

但這一切在乾隆一朝損失殆盡,乾隆寵信和珅,任用貪官,國家機器逐漸變得陳腐而低效。

乾隆好色,貪圖享受,大肆揮霍國家財產修建京杭大運河,成了其三下江南的享樂的綠色通道。竟被後世視為“體察民情”。

乾隆修《四庫全書》,實際上是一次“焚書坑儒”般的行為。直至今日,眾多學者仍認為《四庫全書》的修訂,是對中國文化的一次徹底破壞。

乾隆中期,開始揮霍無度,四處征戰。在國家版圖達到最大的同時,國家實力遭到嚴重損耗。大修園林土木,如皇宮的寧壽宮及其花園、清漪園(頤和園)、圓明園三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承德避暑山莊暨外八廟、木蘭圍場和佛香閣等,都嚴重增加了百姓的負擔,激化了人口與社會財富、滿清與漢族的矛盾,為後來的戰亂埋下了禍根。

乾隆偽盛世局面給清朝統治者們以無比的自信心。與其說乾隆一手把盛世推向巔峰,不如說盛世是在他手裡走向了終結。乾隆駕崩後,清朝國庫日益空虛,官員貪腐加劇,稅收愈發沉重,統治者們不思進取,國力迅速衰敗,中國封建社會漸漸走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當然,也不能說乾隆就是一位庸君、昏君,他也有治世之才,前期的勤政。

至於他的“十全”之說,實在不敢恭維。


藥藥切克鬧


我認為,歷史上最被高估的皇帝是秦始皇。

當我說出這個答案的時候,肯定很多人和我急,甚至會覺得我有一些譁眾取寵。是不是譁眾取寵,咱們來講道理。

(秦始皇畫像)

秦始皇最大的功績,莫過於統一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大統一,從而避免了中國走向四分五裂的局面。統一國家避免分散,絕對是非常重要的功勞,尤其是崇尚大統一的中國,其意義怎麼說都不為過。但是,我想說的是,秦始皇不過是那個收割麥子的人而已。種麥子和管理麥子的人都不是他,而是他的祖先。

首先是秦穆公。秦穆公打敗西戎諸國,不僅擴大了領土,讓秦國成了真正的大國,而且解決了西邊的隱患,讓秦國從此一意去中原爭霸。其次是秦孝公,他利用法家治國,實施商鞅變法,讓秦國走上了真正的國富民強軍猛的道路。再次不得不說秦孝公之後一直到秦始皇的君王,這些君王沒有亂搞,而是繼續堅持商鞅變法的道路,讓秦國的實力穩步上升(春秋稱霸的君王不少,為什麼沒有走出來,就是後世基本上都沒有堅持)。正因為有這些祖先持續不斷的努力,到秦始皇的時候,滅六國變成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說,秦始皇只是割麥子的那個人。如果讓割麥子的那個人得到全部功勞,顯然是不公平的。

秦始皇的第二個功績是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這個肯定與秦始皇的祖先沒有什麼關係。不過,當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的統一,其實是自然而然的事。歷史上只要是統一的王朝,都會這樣做。清朝的時候,不但統一文字、貨幣,還統一“髮型”呢。所以,這也算不得秦始皇有特別了不起的地方。

(秦孝公畫像)

秦始皇的第三個功績是實施郡縣制。郡縣制確實是一種非常先進的政體,這種做法有效地避免了西周分封制造成的國家四分五裂。但是,也不能因為這個就太拔高秦始皇。為什麼呢?一來,縣制是楚武王熊通先試用的,郡制是秦穆公先試用的,秦始皇不過是把兩者結合起來而已。(需要說明的是,秦始皇的郡縣制是縣大於郡,這和後世是有區別的)。二來,秦始皇實施郡縣制,多少顯得有些操之過急,下藥太猛,讓功臣及皇族們都一時適應不過來,也給後世留下隱患。

秦始皇的功績被過分拔高,同時他還有不少錯誤的做法,其實被掩蓋了。

一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還繼續堅持嚴酷政治。秦國是因為實施法家強盛起來並統一六國的。但是,統一六國以後,秦始皇在治理國家上,還堅持並放大法家嚴刑峻法的那一套,而不是採納儒家的仁政,撫慰天下百姓。秦始皇這樣做,說明他其實不算是一個有眼光的懂歷史的政治家,不會變通,不懂得治國的道理,最後造成了天怒人怨。

二是秦始皇太過勞役天下百姓。秦始皇根本沒想過,在連續不斷的戰爭之後,需要對百姓進行休養生息,反而大搞“形象工程”。這些形象工程包括修秦直道、萬里長城、阿旁宮等等。

“要致富,先修路”,這是現代人的說法。現代人修路的目的,是要進行商業流通。秦始皇顯然不是這個目的,而且他是抑制商業發展的。他修路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國內動亂,妄想一旦發生動亂以後,他的軍隊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運動到出事地點。可是呢,結果大家都知道,秦末大亂的時候,他的秦直道根本就沒有起到啥作用。

修築萬里長城的目的,是為了抵禦匈奴。但是,我認為,用萬里長城來對付匈奴,是最笨的辦法。我們看看對付匈奴成功的例子。趙國的李牧,他是用游擊戰對匈奴的游擊戰。漢朝的衛青霍去病李廣等人,也是這樣做的。而秦始皇不明白這個道理,要在邊關修一堵牆。可能我有些孤陋寡聞,但萬里長城在歷代戰爭中究竟發揮過什麼作用,我真的還從來沒有聽說過。

至於修阿旁宮供自己玩樂,這個就不用多說了,歷代亡國之君都喜歡這麼幹!

(胡亥畫像)

三是秦始皇沒有研究出一套有效的繼承人制度。整個春秋戰國,各國都是早早確定了太子。秦始皇當皇帝,方式自然不同於前朝。但是,他是什麼方式呢?不知道。直到現在,我們還在為秦始皇究竟是想把皇位傳給扶蘇還是傳給胡亥爭論不休。而秦朝的快速滅亡,與他的皇位繼承製度混亂不無關係。

我說這些,並不是否定秦始皇的功績。只是說他的功績實在與他的名聲不相符,實在是被誇大了。


張生全精彩歷史


歷史上被高估的皇帝?我可以告訴你,除了秦皇漢武,唐宗,朱元璋外,其餘差不多都有誇大之嫌!


為什麼?皇帝,首先他要是為人民做出過功績的。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始了中國的大一統時代,沒有他我們就不會有漢族文化,就會像歐洲一樣,分為多個小國。

而大漢天子,漢武帝。北擊匈奴,將匈奴趕出了中原。為我們漢族的生存打下堅實基礎,保證了文明的延續,你可以對比古印度文明,他們就是由於遊牧民族的入侵而滅亡的。

唐太宗則將中華文化發揚到了極致,確立了中國在亞洲的地位,打造了中華文化圈,漢字文化圈。更是開疆拓土,確立中國基本版圖。

朱元璋也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第一人。是他將政權重新拿回到了漢人手中,也保證中華文化的傳播和修復。

除了這幾個人,還有那幾個皇帝可以說是沒被誇大!


小司馬遷論史


歷史上最被高估的皇帝,非乾隆皇帝莫屬。看前邊有人答是秦始皇的,秦始皇修長城,禦敵千里之外,再怎麼被高估,其功績是掩蓋不了的。也有說趙匡胤的,趙匡胤本來出場率就不高。



乾隆就不一樣了,沒到暑假,小燕子就準時登場湖南衛視,大概在十幾年前的電視劇裡,乾隆皇帝是一個完全正面的角色。無論是《還珠格格》,還是《鐵齒銅牙紀曉嵐》,還是《宰相劉羅鍋》,乾隆都是一個能明辨是非,經常為民分憂的形象。


尤其是在《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每次看到災民都會掉眼淚,每次出門都會教育和珅,和珅和紀曉嵐都很尊重他,他就像是一個最能明事理的家長,遇到問題時總能說出一番感人肺腑帶有教育意義的話來。

但是,實際上,乾隆完全不是這樣的人。六下江南,可沒有微服私訪過。跟和珅親如一家,可沒有紀曉嵐啥事。文字獄,用文字迫害知識分子。修四庫全書,刪除不利於清朝的所有書籍。閉關鎖國,讓清朝被移出世界大國行列。所以說,跟他相比,其他皇帝根本不算是被高估。


歷史密探


我要說的是漢武帝。

可能有很多人不同意。但是且慢,聽我細細分析。

評價一個皇帝的標準是什麼呢?我覺得有兩點:第一,國力是否強盛,而且強盛的原因是否因為他。比如乾隆皇帝,他在位時,滿清的國力確實強盛,但強盛的原因主要在康熙和雍正,而不在他。在他那個時間段,隨便一個正常的皇帝都能讓滿清強盛;第二,老百姓的生活是否過得去,也就是民生如何。但是僅僅以民生評判,也顯得狹隘。比如宋朝,老百姓生活得特別好。但是宋朝的國力太差,老是被欺負。所以說,要綜合以上兩個標準。

用這兩個標準,就可以評判一個皇帝是否卓越。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從道德的角度看,他的汙點很多,但從以上的兩個標準評判他的皇帝生涯,你就會發現,他確實是個卓越的皇帝。國力方面,大唐沒的說,傲視一切對手,是真正的天朝上國;生活方面,唐朝的老百姓不管從物質上還是從精神上都很愉快。而且,這都是李世民的治國功績,與其父李淵關係不大。

說回漢武帝。

漢武帝一生最大的功績,是打匈奴。在漢朝與匈奴的對決中,漢朝第一次擺脫了受欺負的地位,憑著強盛的國力,把匈奴趕到了大漠以北。可謂揚眉吐氣。

也就是說,從第一個評判標準看,漢武帝是個很牛的皇帝。但是且慢,打仗歸根結底打的是什麼?是財力。沒錢,打個雞毛啊,三五個月就被拖死了。而漢武帝時的國庫之所以充盈,全仰仗文景二帝的積累。也就是說,能夠吊打匈奴,並非漢武帝一人的功勞。

再看第二個標準。由於漢武帝不知節制,連年征戰,老百姓得不到生息,在武帝中後期,老百姓的日子是非常艱難的。在民生方面,漢武帝不及格。

末期,漢武帝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接連下了幾次罪己詔,允諾讓老百姓休養生息。但直到漢宣帝時,百姓才算真正緩過來。

所以,綜合國力和民生兩個標準,漢武帝並沒有那麼偉大。


趣談秘史


悟空問答,寅哥解惑。既然是被高估的皇帝,那肯定就是歷史書上聲名顯赫的,有著高曝光度的皇帝了,個人認為歷史上最被高估的皇帝就是康熙,原因如下:

1康熙的武功裡有收復雅克薩,迫使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維護了領土的完整。但水分很大!先不說沙俄的遠征軍只有幾百人,清軍用了兩萬多人,而且我們還是本土作戰,愣生生的打了兩年,等於是把沙俄遠征軍活活困死的,談不上什麼光榮!而且《尼布楚條約》並不公平,清政府實際上損失了額爾齊斯河以東包括貝加爾湖的大片土地!還留了一個擱置待議地區,直接為後來沙俄侵犯東北留下了完美的口實!可以說清朝在處理東北問題上是完全的失誤的!

2康熙大興文字獄,並且凌遲處死了崇禎的僅存的兒子,問題是老爺子已經70多歲了,根本沒有反抗的心思,只想安穩的做個順民,但康熙的所作所為是在與胸懷寬廣的皇帝形象差距甚遠!一部《康熙字典》毀了多少古籍天知道,弄得人人自危,百姓們噤若寒蟬,這樣的康熙難以擔得起明君的稱謂!

3與此同時期的彼得大帝則是身體力行!為了國家的強大不惜改變沙俄貴族留鬍子的習慣,親身赴瑞典學習造船技術,將西歐的先進科學知識引進本國,康熙還是老一套,沒有什麼創新的舉措,只是維護封建社會的方法。說他是明君就是矮個子裡頭拔高個而已!

4更不要提他的帝王權術了!晚年的“九子奪嫡”更是汙點!一手策劃了兒子們的爭權奪利,自己坐山觀虎鬥,看著他們骨肉相殘,這是一個冷血的帝王,一個自戀的帝王,這是極為無恥的帝王之術!

5留給繼位者的還是一個爛攤子,吏治腐敗源於他的放縱,國庫空虛源於他的無能,積弊甚多源於他的頹廢。可以說清朝的衰落有康熙的責任,如果換成康熙生在鴉片戰爭時期,他的所作所為也不會好哪去!

這就是我的理解,歡迎大家積極點評,感謝您的閱讀,歡迎大家關注




寅哥解惑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首稱皇帝以來,中國歷史上共經歷408位皇帝。

在這些皇帝中,對中國作出傑出貢獻千古留名的帝王也不少,特別知名的有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武則天、宋太祖趙匡胤、宋仁宗趙禎、明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清聖祖玄燁(康熙)、清高宗弘曆(乾隆)等。

在這些知名的皇帝中,清高宗弘曆(乾隆,以下簡稱乾隆)是最被高估的皇帝,沒有之一。

作為實際統治中國最久的皇帝(做太上皇后仍然大權獨攬、實際統治63年),乾隆名不符實。

乾隆是典型的“富二代”,外政靠爺爺康熙打下太平江山、內政靠老爸雍正積攢鉅額財富,乾隆完全是坐享其成,只要是個正常人他這皇位就坐的比誰都舒服。所謂赫赫有名的“康乾盛世”,其實更應該稱為“康雍盛世”。

清朝在乾隆以後之所以衰落,就是因為乾隆後期的揮霍無度,將他老爸雍正拼老命攢下的7000萬兩白銀花的差不多了(康熙死時才攢了800萬兩)。

乾隆六下江南,吃喝嫖賭、尋花問柳,可謂勞名傷財,但名譽上卻說是私訪民間為民作主。

乾隆寵信大貪官和珅,致使國庫空虛、史治腐敗透頂。

乾隆大興文字獲,禁錮思想,使中華文化禁止不前,被西方超越。

但這樣一個人,卻自認為是“十全皇帝”,自以為比肩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實在荒唐。

所以個人認為乾隆是史上最被高估的皇帝,沒有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