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登基為皇帝后,應該殺掉不是自己母親的太后嗎?

nothintao


可能提問者想了解的是“立子殺母”的制度吧。

中國古代講究以孝治國。

太子登基怎麼會殺掉自己的新娘呢?

便是一個不孝的人,殺自己母親的也不多。何況是皇家,若出見子殺母的事情,那還何以向天下宣揚孝道,孝之不存,於國何益?

沒有孝子豈有忠臣啊!

母親都不愛,還會愛國家?

所以太子登基,那是萬萬不會殺自己母親的,哪怕和母親關係並不好,也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那“立子殺母”又是什麼意思呢?

這事源於西漢漢武帝。

漢武十六歲繼位,是不是當了皇帝就可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呢?不是,因為當時還有太皇太后竇太后,而且在朝中頗有威望,漢武帝想做一些事,就麻煩很多,太后掣肘,武帝處處志不得申。

如武帝想行儒術,而竇太后喜歡黃老之言(道),找個藉口就把漢武帝任命的幾個大儒給殺了。

漢武鍾情之儒術,太后非薄之;漢武獎拔之儒士,太后殺之;臣下欲歸權於漢武,太后戀棧之。

這樣的皇帝當的有什麼味道啊?那不成了慈禧下的光緒了麼?!

好不容易等到竇太后西去,漢武才有機會大施其拳腳。

但人無百年壽,常懷千歲憂。

晚年之後,漢武帝疑心病很重,他不可避免的想到了接班人問題,想到如果以後太子登基,上面也有一個這麼厲害的太后或太皇太后,那又如何按自己意願施行國政呢?

且呂后專權之事就在眼前,於是又擔心劉弗陵的母親會專權而動搖劉氏的天下,於是就盟生了這個立子殺母的念頭。漢武遺囑,令立太子劉弗陵,是為昭帝,而殺其生母鉤弋夫人,當時有人提出疑問,漢武帝說,“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汝不聞呂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資治通鑑》”(往古國家所以變亂,往往是由於主少母壯。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沒有什麼力量可以制約,你們沒有聽說過呂后事件嗎

?)

後來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權,學會了這個制度。搞的當時的后妃都不願生孩子,生了孩子不願被立成太子。

為什麼啊?誰也不想死啊!

人家都是母以子貴。到了自己這可好,成了母以子死。

這事情誰還願意做啊!


山東花和尚


正常來講,太子不能也不敢殺不是生母的太后。在古代以孝為先,一般作為太后都是前任皇帝的皇后,是一國之母。即使太子生母還在,他也不敢廢了太后尊自己生母為太后,這是嚴重挑釁封建倫理的事情,做了這種事情,他皇帝也別想當了。即使是性格殘暴的暴君也不敢做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


才哥706


不應該殺,皇帝剛剛登基,應該以仁孝治天下


篇篇讀清史


這分人。齊老太太不還活著呢嘛。母死子立是漢武帝報復有人毒殺他母親。報復後人的。當然漢武帝有他自己的立場和邏輯。劉邦母亡。劉秀孤兒。朱元璋孤兒。李世民母亡。努爾哈刺孤兒。就成吉思汗例外。漢族的規矩。你要想管理漢人就入鄉隨俗。如果不想就不用搭理這條。


故宮觀音


其實皇帝是不可能去殺的,殺了一個不是母親的太后,讓天下人都會在背後說他。畢竟也要喊太后一聲孃的。一般來說都是會慢慢把太后的權利架空。


今談古事


就算不是親生的 也不該殺 剛登上皇位要處處鞏固自己的位置 名聲是最重要的 何況自古以來大多皇帝都以仁孝自詡


隨意而不隨性


不可能殺掉,把權利收回來,好好養著她們不是很好嗎?也不差那幾個錢,過去是講究孝道治國的,自己都做不到,怎麼去教育老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