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子女的教育是不能忽略的,那麼該如何教育?

魅力V商丘


謝問。先成人後成才是當下孩子教育的基本共識,但這個共識有喊口號的嫌疑,就好像沒有培根浮土澆水,直接收穫繁茂枝葉。安徽和縣農村某集鎮上,一個家庭的兒子從小嬌生慣養,十六歲了不學無術,遊手好閒,沒錢了就向父親要,後來父親真的沒有那麼多錢供他,他就幕後指揮一幫同流合汙的兄弟,帶著刀子深夜闖進自己的家裡逼著自己的父親“借”5000塊錢,否則讓老頭殘廢。父親忍無可忍,報警將兒子送上法庭。這位父親悔不當初,深感“子不教、父之過

的現實意義。究竟怎麼教育?方法因人而異,我主要從“三心成人的角度談點看法。

第一,注重同情心培育。同情心一般在0-3歲形成。從小就要關注和培育孩子對某事或某人的覺察與同情感,培養其能與他人感情一起共鳴的一種才能。在嬰兒期孩子還不能區分自己痛苦和他人痛苦的無意識特徵下就開始,逐步引導到從自我的感覺發展到對他人關注、對他人同情,這種同情心一旦形成,就會影響他整個人生歷程。

第二,注重同理心培育。同理心是同情心的高級階段,是孩子能夠理解他人感受並對他人感受表明自己態度情緒狀態,一般在3-6歲形成。這個期間家長要引導孩子換位思考,觀察和參與孩子探索,共同圍繞同理心的培育,幫助孩子學會換位思考,並表達、傳遞給他人。這種同理心是孩子成人的基礎,良好的教育能夠收到長久的效應。

第三,注重愛心培育。愛心是紮根於同情心和同理性的牢固的大樹主幹,既有早期教育和幼兒教育的營養滋潤,又沐浴各種成人教育的陽光,還刻有從小到大茁壯成長的年輪,逐步顯現出孩子對父母、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對世界的那種格局、胸懷和博大的愛心。有了這種支撐,孩子無論在走到哪裡都會飄溢著大愛的芬芳。

回答侷限,供參考。


教育有約


不可忽略的子女教育該從何抓起呢?

子女教育抓什麼呢?怎樣抓呢?首先應該去掉父母急功近利的想法,一以貫之的走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方向,先抓習慣,抓行為規範,重品德培養,輕知識灌輸。

即便是孩子進入學知軌道,到了一年級後,一直到孩子成人,家長若能一直堅持這樣抓,你孩子就可能成為全社最為優秀的人。

一個在品德上是個優秀的人,又有著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的人你還用愁他的學習嗎?他自身的優良品質,就使他具備了勤奮好學的動力,可以說這樣孩子的成績再差都不會差到那兒去。

好孩子成績是怎麼有的?還不是苦學得來的嗎。能這樣刻苦、勤奮學習沒有一種內在的驅動力,是無法做到的!而正是孩子有了這種能激勵自己奮進的優良品質,才能使孩子把自身具備的好品質,用來不斷地推動自己去更好的用功學習。

所以說,作為家長你不用死盯著孩子的成績不放,能在培養孩子德能上多費心,你就是一個教育孩子成功的家長,你成功了,你要相信你的教育成果,孩子會一定有所表現的,不僅表現出品行端正,還會表現出學風端正。

學校是肯定要傳授知識的,家庭就不一樣了,可以把對孩子教育的主要精力和方向,都放在對孩子的品行,和行為習慣上。

轉變一直以來形成的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入和培養,而忽略非智力因素給孩子造成的影響。

說家長教育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未來發展,說的太對了。目前家長普遍認為在應試教育的當下,抓孩子成績才是主要的,忽視孩子心理素質和個性品行的培養。

在無法改變應試教育現狀的當下,我所要表達的意見傾向是,注重智力培養的同時注重非智力培養。

我們要看到,一個人一身的成長過程,是一個複雜的生理和心理成長過程。有的人意志堅強,有的意志薄弱,有人勤快,有人懶惰,這都是受到不同教育觀念影響造成的。

這個過程要接受來自學校的知識灌輸,還要接受來自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厚重期待。

社會需要德才兼備之才,但大多數家長只是重視以灌輸知識為主的知識性教育,而忽略整個教育體系中家庭教育具有基礎性和導向性作用。

家庭教育和學校傳授知識教育不同,家庭教育的重點就應該定位在如何培養孩子的價值觀、意志品質、社會適應能力及良好習慣等方面。

然而,事實證明忽視子女諸如學習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會阻礙智力因素髮揮,重視了反而可以推動智力發揮,也就掌握了教育先機!

剛看了人民日報發文:先抓習慣,再抓學習。這樣看來,注重對孩子非智力培養,還是切合了人民日報的觀點的。

為孩子,我們應該改變我們固有的觀念,重新確立對子女教育的新的教育觀念,走育人先育己,育人先育德的品德為先的育才之路。

作為家長,你願意為此而作出改變嗎?





奔奔起跑


我是做教育的,我的孩子也剛滿兩歲多一點,希望我的分享能有點價值,首先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其實這也是孩子成長學習的方式之一,所以作為家長要做到以身作則,比如我們每次回到家脫鞋後都是先換鞋,然後把鞋放進鞋櫃,孩子每次到家也是一樣的步驟,時間久了孩子就知道了回家第一部該幹嘛了,第二部就是換衣服洗手,孩子也是一樣的。

二、在家的時候經常用英文和孩子交流,比如吃蘋果的時候,要給孩子說蘋果英文叫apple,給我拿個apple來,時間長了孩子就知道了原來蘋果還有一個名字叫apple,每一個東西都可以這麼訓練,現在我孩子會說很多英文詞彙。

三、孩子遇到什麼問題不要隨時百度一下,要給孩子說我改天帶你去一個能解決你所有問題的地方,這個地方叫做圖書館~




貴陽教育聯盟


關心孩子的教育問題,實際上是擔心孩子的此生是否能夠快樂幸福的生活。那麼做家長的除了要關注“學著健康”獲得更多健康的能力,以保障孩子能健康的成長外,還要在心理健康上關心孩子,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性格。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長大成人後一定會是社會需要的人 ,當然孩子也一定會快樂幸福的生活著。身體健康大家都明白(不明白的地方問學著健康),心理健康如何培育呢?我認為可從這麼幾點來思想:

1、愛,孩子對愛的需求是沒有止境的 ,這種愛不是您喜歡的愛,而是孩子需要的愛。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我為你好” ,請問你受得了嗎?愛在關注、愛在細節、愛在引導、愛不要強制;

2、勞動習慣的養成 勞動出智慧呀,別小看了孩子的能力,只要你會教3歲的孩子就應會自己洗澡,洗小內衣,經常參加建設家園的活動(打掃衛生);

3、養成關心別人的習慣,如在家要在具體事件上照顧媽、爸,晚上搞出動靜來了,要提醒孩子照顧樓下或隔壁人的感受等等;

4、養成專注的習慣,做現在的事時就不要顧慮別的事情或後面的事情,學會專注當下,這樣可養成開朗的性格,高效率做事的習慣;

5、要孩子知道各種事情的紅線,家長定要嚴守,不然就是溺愛,那就大事不妙了;

6、尊重孩子的愛好和選擇,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的習慣,

7、讓孩子知道大人與孩子的不同,大人能做的事情孩子不一定能做,如:大人回家看電視,孩子就只能學習或睡覺,這是人生不同階段做不同的事。

還有很多,簡單的分享這麼多吧,如對您有幫助點贊,歡迎長討論探討。育人,最重要的是在孩子性格形成上多下功夫,您就會有快樂幸福一生的孩子。


學著健康


孩子的教育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大部分孩子是跟父母一起生活 注重培養他們多方面才能 在某些領域有所喜歡 要支持 鼓勵孩子 在禮儀方面 要尊老愛幼 很小的時候要培養自控能力 在孩子叛逆期的時候 要時常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況 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父母心裡有多麼重要 遇到困難時告訴他們一定要記得跟父母溝通 這樣孩子會頓悟 現在大部分孩子很少有跟父母溝通的 導致有衝突代溝 希望有些父母能多瞭解一下孩子 其實他們真的很需要父母的幫助 真的 請不要給說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孩子好 這是最傷人的 謝謝


孤獨至生


感謝悟空給我這次回答問題的機會。對孩子教育的問題很重要也很迫切。因為孩子習慣的養成和年齡有很大的關係。錯過了最佳教育年齡,一旦孩子養成了壞的習慣,再想改過來就很困難,需要很長時間,並且容易反覆。所以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各種好的習慣。父母要從孩子剛要會走,剛要會說話起就開始培養,耐心教育,不放任,不嬌慣,不縱容,不遷就。到上幼兒園和小學更要隨時和老師溝通,交流,配合老師學校進行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教育。使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學習成長。使孩子成為人見人愛的,懂禮貌,講文明,愛學習,肯鉆研,尊老愛幼,孝順,守紀律,誠實的好孩子。


銀河系70905542


我現在還是學生,沒有自己的家庭,但是我有想過這個問題,假如我有孩子,我想要有一個幸福的生活環境,我會溫柔的對待他,對他好好說話,我有耐心,不會暴躁粗魯的對待他,因為不想他學會這些不好的情緒,帶他去體驗生活,比如各種美食,旅遊,我最大的願望是他能過得開心快樂,等他長大後,如果我看到他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我也會對他說教,說出我的想法觀點,如果他執意那麼做,不管他怎麼選擇,那我會告訴他,我已經告訴過你了,我不希望你那樣做,但是你卻執意如此,那麼不管發生何事,你要承擔起這些結果。家,永遠是你的家,門永遠開著,如果在外面不好,隨時回來休息。


一簾幽夢lucky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義,樂意回答。

當今教育問題突出,各種觀點充斥,讓人們難適從。在這裡,只想簡單地誡勉告知,教育是有原則的!

《原則一》家庭教育是根!是教育之本!

有一個詞語叫“潛移默化”,它具有不可想象的魔力,它可以從潛意識裡,決定一個孩子的命運!不論好壞,不論優劣!這就是言傳身教的巨大影響力。

家庭是人生觀的營養缽!是品德的出發地!

《原則二》學校教育是樹!”教育的目的是開枝散葉,汲取營養。豐富思想,學習生存。增長見識,判斷方向。

學校是價值觀的土壤!是思想的樂園!

《原則三》社會教育是太陽!

社會教育直接影響人的成長方向,根據社會發展的複雜性,把人引導到各個方向。並逐步形成人的世界觀!當然,這不是孤立的,而是三個原則相互作用的結果!

以上是個人觀點,歡迎指正。



拼丨首


1.先問問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很簡單,德智體美勞想一遍。有擔當嗎?勤奮嗎?心態好嗎?生活習慣好嗎?

2.你希望你的孩子是什麼樣的?

你做了哪些功課?胎教了嗎?看了哪些相關的書籍?做了哪些親子活動?有沒有計劃?

3.如果你的孩子很平凡(這是大概率事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拿第一),你怎麼做?

——教育這道題,不止看父母、老師,最主要的還是看孩子!


年華血紅


國家教育的缺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