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

jingjing2013


培養孩子的寫作,有關這個問題,近期已經談過幾次,在這裡我們換一種思路來分析,可能更容易些:

1,寫作的過程一般有兩種:

(1):先確定主題,圍繞主題找素材,構思框架,落實於文字;

(2):有內容想表達,從內容中提煉自己最有感觸的點,構思框架,落實於文字。

2,從上述可以看出寫作有幾點很重要:

(1),我要表達一個什麼意思?

(2),我用怎麼樣的順序表達自己的意思?

(3),我如何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得更清楚更有趣?

(4),落實於文字。

3,從上述兩點明確孩子的作文在於幾個能力:

(1),素材積累能力;

(2),構思組織能力;

(3),語言表達能力。

4,如果明白了以上所說,那麼就只能在哪方面下功夫了:

(1)閱讀和生活積累,這一點以前說的很多,很多人也說過,這裡就不再贅述;

(2)構思組織、語言表達,這是生活中可以訓練的,也有很多孩子有一定的天份,但仍然需要訓練。

說一個案例:

我自己小孩五六歲時,我們玩一個遊戲,指定三四個或者五六個詞語,在很短的時間內說出意思連貫的一段話,這幾個詞語一定要出現在這段話中。有點類似與造句的形式,但是不寫只是說出來。

四年級時,提示孩子按照作文四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把一件事完整地說出來,我當時做記錄,也有的家長用錄音機錄音。

(二年級小孩的文字)


快樂庭院


大家好!我是貝爾教育心理,誠邀關注互動!


寫作能力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一個基礎知識紮實的孩子不一定寫作好,但寫作好的孩子基礎知識必定也很紮實。要想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良好的寫作能力來源於大量的課外閱讀。臺灣教授王財貴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個孩子讀了三千本以上的書,他自然作文給你看。否則,任何老師家長都幫不了他。作文不是教出來的,是在日復一日的閱讀積累中浸潤、積澱,從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第二,語文學習的原點在背誦。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還要背誦一定數量的優秀篇章,而且數量越多越好。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也說明了記誦的重要性。只有先把大量的優秀篇章裝進肚子裡,才能內化為自己的血肉,使語文能力由量變發生質變。

第三,背誦優秀篇章不僅指白話文,更要背誦一些流芳百世的經典的文言文。如今是民族文化復興的大環境,高考改革大幅度加大了對傳統文化的考查。白話文好不一定文言文好,但文言文好白話文必定不差。如魯迅、老舍、郭沫若、朱自清等一批民國寫作大師,都是學文言文長大的,你能說他的白話文不好嗎?而廢除文言文之後的百年以來,中國再也沒有出現過與之媲美的傳世文豪。為什麼?因為從“語文”二字來看,文言文屬“文”,是極度凝練的“高度的文”;白話文屬“語”,是從口語發展而來的“低度的文”。而“高度的文”能涵蓋“低度的文”,“低度的文”卻無法涵蓋“高度的文”。所以文言文是白話文之根。你學語文從根上去學,多背誦一些文言經典篇章,對於語文素養的提升自然事半功倍,寫出優秀的作文也不再是難事。


第四,多讀之外,還要勤寫。不一定非要長篇大論,重要的是有真情實感,文章也就有了血肉和靈魂。對於寫作基礎差的孩子,可以買幾本作文書讀讀,學習模仿一下基本的套路。學寫作文,一開始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真正打動人心的,還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

總之一句話,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勤奮努力,假以時日,必定能妙筆生花,寫出錦繡文章。

我是貝爾教育心理,誠邀關注互動!


聊聊教育那點事兒呀


一、堅持每天給孩子讀書,讓孩子積累大量的知識和詞彙,這是寫好作文必不可缺的一步。

這裡,關於如何給孩子讀書,我想說一下:

1.選書方面:要選擇適合孩子年齡段的經典好書。

2.堅持每天給孩子讀書,至少半個小時左右,多於1個小時最好。寒暑假可以時間更長一點。

3.讀書的時候要注意反覆閱讀。也就是說,一本書讀完之後,過一段時間要把這本書再重新讀一遍,按照遺忘曲線的規律,遺忘一般是先快後慢,所以呢,第二次閱讀同樣的書就可以加深孩子對書的記憶力,這樣一本書相當於獲得了兩本書的知識量。

二、家長給孩子適當的講一下寫作的技巧,比如,如何開門見山,首尾呼應,插敘,倒敘,如何點題,如何過渡等等,這些知識可以簡單的在給孩子讀書的時候順便給孩子講講,沒必要特意去買一本作文指導大全之類的,因為給孩子講得太多,他不僅記不住,而且會煩。

三、加強孩子發散性思維訓練:

所謂發散性思維,簡言之,就是一個問題通過不同的角度或者方向來設想,探求多種答案,最終使問題獲得圓滿解決的思維方法。

做法是:每次孩子拿到老師給的題目之後,都讓她自己先說,根據題目,看要求寫什麼,然後呢,會有幾種寫法,在正式的確定到底要用哪種思路寫之前,不讓她動筆,只是讓她說。這樣的好處是:讓她把精力放在去想:我到底該怎樣寫?有幾種寫法?


教無常師學無止境


如何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這個問題其實說到實處,特別簡單。

讓孩子儘早地開始閱讀這件事,大量地閱讀,建立語感。

當你要提起筆開始寫的時候,記住三個字:“說真話”。

對就是要“說真話”,鼓勵孩子用文字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關於閱讀這件事兒

閱讀對寫作來說,是最根本,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事。

重視孩子的閱讀,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越早開始越好。

我自己就非常重視親子閱讀,從孩子出生開始就給他講故事,讀繪本了,到現在閱讀對孩子來說就和每天要吃飯一樣自然。

很確定孩子對閱讀的興趣會隨著閱讀範圍的擴大和閱讀量的增加,而越來越濃厚。

雖然說有些媽媽會說,學齡前的孩子重要的是玩,有沒有開始早期閱讀,沒那麼重要吧,等孩子上學了再開始也不晚啊。

但是我認為,早期的親子閱讀做得好,就好像在孩子的生命裡播下了一顆幸福的種子,會隨著孩子的長大,而開花結果。

通過大量的閱讀,建立語感,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提高寫作能力的“捷徑”。

關於“說真話”這件事兒

從寫日記開始,讓孩子學會用文字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寫什麼東西都是讓孩子覺得就是在“說真話”,時間久了,孩子會喜歡寫作的。

一旦喜歡寫作了,就是對寫作產生興趣了,孩子提筆寫作的時候也再也不怕寫不出什麼東西了,也不用為了湊字數而寫作了。

寫作中敢於“說真話”對孩子來說也是越早培養越好,因為人越長大,就越不單純,有時候就是會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而開始“虛情假意”,這樣也會慢慢地變得不會“說真話”。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萌媽百寶箱,頭條原創作者,一位3歲萌寶的媽媽,篤信在這個拼媽的時代,只有媽媽足夠強大,孩子才會優秀。更多走心的育兒知識請查閱我的頭條號文章,歡迎點贊、關注我。

萌媽百寶箱


1、多讓孩子閱讀

給孩子買些圖書,讓他們養成閱讀的習慣,同時你自己也要多閱讀,以便經常和孩子溝通他(她)看過書中的故事,以及關注書中主人公的命運等,把孩子閱讀的興趣引起來,此外經常給孩子講些有趣的故事、笑話或其他知識。

2、多讓孩子摘記

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於他認為好的語句或段落可以把它摘記或背誦下來。讓孩子從中發現文字的美。

3、多讓孩子寫日記

給他準備好紙和筆,使你的孩子養成記日記的習慣,或者記下每天的所見所聞。寫日記會養成許多好習慣,比如堅持,信心,毅力等等,雖然簡單,但是能堅持幾十年也不簡單!

儘管一開始,孩子不會寫日記,可能寫的如同流水帳,但是時間長了,自然會好,而且日記將來是孩子成長的心歷,若干年後彌足珍貴!

4、鼓勵多寫信

對孩子來說,要想收到信件的唯一辦法就是先給別人寫信。鼓勵他給親友或同學多寫信,或者建議他結交一位通信的夥伴。

寫信不但能提高寫作水平,而且很可能通過寫信,來結交了許多真摯的朋友。寫信不但可以用郵寄的方式,更多的可以讓孩子上電腦上寫,通過網落傳遞,具有成本低和迅速等特點。

5、寫故事

給孩子一本稿紙,讓他練習寫些短篇故事、短文或記敘一篇家史等等。或者讓他寫出他自己的感想,讀一本書,看一場電影或電視,都可以把故事寫出來。


注意力訓練專家




這應該是很多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家長都頭疼的問題。如何讓孩子喜歡寫作,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家長從孩子小時候就要培養孩子語感,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要正常交流,不要用“吃飯飯”“洗手手”等等這樣的重疊詞。

、領孩子出門在外,看到樹,可以告訴孩子:哪兒有一棵大樹。也可以繼續說:那兒有一棵高聳入雲的大樹。看到什麼景物就用一句話來敘述一下,不用要求孩子去學,潛移默化的去影響孩子。


三、親子閱讀的時候,看到好詞好句可以多讀幾遍,這樣既可以讓孩子記憶一下,也讓孩子學習這種讀書方法。等孩子到二年級以上,識字多了,就可以讓孩子把好詞好句摘抄下來,加深記憶。

四、看到圖畫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看圖編故事,家長適當指導。


孩子必須有讀書的好習慣,“腹有詩書自芳華”。孩子多讀書,寫作文的時候才有東西寫出來。

寫作是一個長期堅持的事情,要一點一點的去培養,不可一蹴而就,孩子寫不好也不要著急,慢慢引導,讀讀例文,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和格式,為自己所用。


小蝸牛育兒經


如何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我的觀點是:1,多閱讀;2,寫真話;3,整理思路;4,多學習;5,創建成就感。

一,多閱讀。閱讀的好處不用贅述。現在我要說的是在孩子剛剛開始接觸閱讀的時候,媽媽帶著孩子指讀故事的時候就可以和孩子一塊討論故事裡人物的情緒,預測後面故事的發展,設想自己處在故事背景中的五感等。這就是在啟發孩子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維。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就不缺少內容。


二,寫真話。孩子的興趣,時常就是因為這一步沒做好而丟失的。誰也不願意說謊,可有些命題就是逼著孩子說假話,所以導致了孩子對寫作興趣的丟失。鼓勵孩子寫真話,讓他寫在日記裡,寫最真實的感受,不怕表現自己的不好,也認真記錄自己的好,記下一天之中最有意思的事兒或觀察等。記住,家長不用逼迫,不用檢查,不要弄成任務。

三,整理思路。大多數孩子有感而發時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內容很多,結構卻很亂。這時候用一些圖表幫助孩子整理零碎思路會很好的幫助他們。例如畫圖例,思維導圖,魚骨圖,流程圖,人物關係圖等。



四,多學習。摘抄和背誦是方式之一。作者是如何巧妙使用修辭手法的,不同尋常的地方在哪裡,可以借鑑和仿照嗎?

五,創建成就感。在班級裡,我會幫助孩子們把他們的作文集整理成冊,他們的設計課會配合來設計作文冊的封面,或者將作文全部訂在牆上,並定期做presentation,讓孩子有機會發表他們的觀點。在家裡,我給孩子做了一個展示欄。他們的最得意的文章,最滿意的手工,都擺在那裡,我和先生也會認真來欣賞,採訪他們,問他們的思路,創作歷程,感受等。

同時,提升寫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要焦慮,也不要太過追求完美,那會扼殺孩子的興趣。堅持閱讀,追求真善美,有技巧處理可用的信息,多學習,適時鼓勵,然後就靜待花開吧。


靜處芬芳


我來講一個反面的例子吧。

我家孩子是個小書蟲,讀了很多書。一二年級時候,寫作主要表現為寫看圖說話,他的表現基本正常,對寫作報有很大的興趣,經常自己編寫一些匪夷所思或者大人覺得莫名其妙的故事自得其樂。到了三年級,寫事寫人寫觀點的半命題作文佔據了主導地位,突然寫作問題也爆發了。不知道寫什麼,不知道怎麼寫,他懵我也懵。

關於寫作問題,一開始我是很樂觀的。我直接分析問題,並把問題分解為兩個,對症下藥一一突破。

第一個問題是不知道寫什麼,這個可以通過發散思維的訓練來解決,我就利用思維導圖,告訴他如何把和主題有關的相應內容都找出來,這樣做一下總可以找到一定量的素材。

第二個問題是不知道怎麼寫,就是不知道怎麼處理素材,我採用的辦法是根據老師佈置的題目,陪他一起分析題目,確定該選哪些素材,按照什麼順序來寫,分析完畢,讓他按照分析結果自己寫,寫完我再修改,通過字詞句段的調整,希望他能明白其中的關鍵。

但是, 練習了幾次,效果時有時無,有時情緒好做得不錯,但最常見的情況是不情願去寫,後來我開始生氣,最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他哭我氣,不歡而散。幾次三番,作文的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變本加厲。

後來我醒悟到自己的錯誤。1 誤認為寫作問題可以一蹴而就,忽略了寫作是長期的事情,是伴隨

觀察、思考和情感的高級思維活動。2陪孩子練習時心態沒有放平穩,不接受孩子的實際狀態,3 幫孩子修改作文時,事無鉅細,全部予以精修,原以為這樣可以幫他更快的理解寫作的方法,反而極大減少了孩子的成就感和愉悅感。三個方面的問題,根源都在於對孩子的期許過高,心理上常常會忘記他還是個孩子,導致我做事心態急躁,忽略科學方法和認知規律,忽略他的感受。

所以現在的我,改變策略。第一步,重建孩子自信,敢寫。第二步,多練小作文。第三步,多讚美,引導修改。目前還在第一步。以後會繼續寫孩子的變化,以及具體的嘗試方法。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討論。


08娃de小史記


任何一項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兩個環節,第一個是輸入,第二個是輸出。
孩子寫作能力的培養亦是如此。

1、在輸入環節,我們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學”。孩子需要學與寫作相關的各種知識。

那與寫作相關的各種知識都有哪些呢?

首先是閱讀,而且是大量高效的閱讀,孩子可以多讀一些經典名著,多讀一些詩詞歌賦以及文學故事。具體的操作包含:第一步,根據孩子年齡來給孩子選書做成待讀書單。第二步,確定整個書單中的書讀完預估時長。第三步,分解閱讀任務到月、到周、到日、到時間段。第四步,監督孩子並與孩子一起完成執行閱讀任務。第五步,每完成一個小任務,給孩子和自己一個小小的獎勵。

這裡可能有人會問,我該怎麼給孩子科學選書,做成待讀書單?

科學選書應該根據孩子年齡段,家長的目標期望來,因人而異。這裡就不詳細說了。

2、完成了輸入,那麼接下來就是輸出了,輸出階段又包括兩個環節,第一個是模仿,第二個是創造。

模仿環節指的是,孩子閱讀了大量書籍,吸入了大量知識後,需要對知識進行一個系統化的整理並原樣的輸出,這樣做的好處是能使得孩子學到的知識結構化,而不是混亂成一團,能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

具體的操作是:針對一本書,需要孩子理清整本書的目錄章節之間的關係,整本書故事的來龍去脈和寫作的結構,然後挑選幾章按照這樣的結構思路來模仿仿寫,並與原章節進行對比,最後在措辭、句子美化上再打磨。

刻意模仿,大量練習後,你會發現孩子的寫作水平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孩子能從整體上去佈局文章,然後分解成段落,句子和詞彙,並不斷的考究每個詞彙使用的合不合理,好不好,每個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對不對,形成很強的寫作能力。

當然寫作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模仿,而在於創造,創造的過程不變的還是各種類型文章的結構,具體的故事情節和人物的變化則是創新。


雲獅子


說到寫作能力,孩子至少要到小學才能接受到學校的正規教育與訓練。那麼,這個問題是不是隻針對6歲以上的孩子呢?

明顯不是。

孩子的寫作能力是需要從小就培養起來的。就像我們都知道英語需要在3歲左右的“語言黃金期”學習一樣,作為母語的中文,在這個時期的發展同樣關鍵與重要。這個時候孩子還不認字與寫字,那麼表現出來的就是口頭表達能力了。

因此我們經常說要多與孩子溝通、交流,而不能悶頭看手機、做啞巴父母。你的話語對於孩子的語言發育是一種正向刺激,而他的回答則是其自身主動參與與表達的語言活動。

那,如果我找不到話題怎麼辦呢?

這裡有一個超級好用的方法,就是閱讀。

通過親子閱讀,既可以營造溫馨的親子時間,更能使你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有目的,有主題,有聊頭!一次成功的親子閱讀,能讓彼此的感情進一步加深,同時還能讓孩子對於故事的理解與複述能力得到鍛鍊。一舉兩得的事情,可以嘗試一下的喲~

希望能夠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