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和秦始皇陵裡面值錢的文物哪個更多呢?為什麼?

雲ang


圓明園和秦始皇陵,都是珍貴的文化遺產,它們當中所藏有的文物,能否簡單地用值不值錢來衡量呢?

這個問題,恐怕全世界的考古學家、歷史學家乃至古董學家都沒法回答。

答主認為,一來沒有必要比較,因為這些文物的價值更多地體現在歷史、文化、藝術方面,秦始皇陵的文物根本不會流入市場;二來也很難比較,畢竟圓明園文物流散嚴重,而秦始皇陵的地宮本體並沒有進行發掘,裡面的情況具體如何還不知道。

如果從歷史或考古價值來比較的話,答主個人更傾向於把秦始皇陵的文物擺在前面。


我們不妨比較一下二者的青銅塑像,就當是看看冰山一角吧

  • 先來看秦始皇陵的銅塑文物

秦始皇陵園中出土的青銅塑像,以銅車馬和青銅水禽為代表,它們都是在地宮之外的陪葬坑中發現的。

銅車馬一共兩套,都是以二分之一的比例模仿真實車馬而製作的駟馬車模型。

其中一號車為立車,二號車為安車

車和馬的主體部分都用青銅鑄造而成,造型高度寫實,無論馬具還是車器、車載武器,都忠實於客觀實際。

(一號車上的銅弩)

(一號車上的銅盾牌)

(一號車上的銅箭箙)

(二號車上的御者)

我國在商代晚期出現了最早的馬車,但是商周乃至秦漢的馬車實物無法保存下來,只剩下一些腐朽的痕跡,瞭解當時的馬車樣式,還得藉助於圖像,但是很多細節都不夠清楚,尤其是一些帶具的聯接方式。銅車馬的出土,一下子就解決了這些難題。

除了造型上的寫實,銅車馬還體現出相當高超的技術含量。

為了忠實於原物,銅車馬竟採用了大大小小3000多個零件,以鑲嵌、焊接、子母扣連接、活鉸連接等方式來加工組裝。一號車的傘蓋和二號車的車蓬蓋,均為整體鑄造,厚度僅為0.1~0.4釐米,鑄造面積這麼大、厚度這麼薄的銅器,在今天也是不容易的。

因此可以說,這兩輛馬車,是目前發現的體型最大、結構最複雜、系駕關係最完整古代車馬模型。

除了銅車馬,陵園中出土的水禽模型也是造型生動真實的,包括鶴、天鵝、野鴨等。

  • 再來看圓明園中的銅塑

圓明園文物中的銅塑,當以十二獸首為代表。

這些獸首,原本是圓明園中海晏堂外的噴泉中的物品,代表著十二時辰,每到一個時辰,對應的獸首就會噴水,兼具報時功能。

從一些圓明園題材的版畫中可以看到,在當時這些獸首並不是只有腦袋,而是連在身子上的,其實都是一些獸首人身的造型。

獸首的材質為精煉紅銅,是由駐華耶穌會教士郎世寧設計的,但是在落實的時候遇到了難題——郎世寧發現,竟然沒人能把它們鑄造出來,我國商周時期輝煌燦爛的青銅鑄造技術,能夠鑄造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和銅車馬的技術,到了清朝盡然淪落到這個地步了。

後來,郎世寧還是藉助了法國人蔣友仁的幫助,指揮宮廷裡的能工巧匠,將這些獸首造了出來。


關於圓明園獸首的藝術水準,很多人覺得惟妙惟肖、生動寫實,但是答主覺得,如果拿來跟銅車馬比,還是大大不如的。

我們對比一下二者的細節圖片便知。

銅車馬的:

十二獸首的:

如今,我們看到的秦始皇陵文物,其實只是地宮外的那部分,已經如此震撼,而地宮裡還有多少奇珍異寶,就更加難以估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