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蘇和魯三個省份,經濟強勁,但為什麼沒有一線城市誕生?

眾所周知,中國有四個一線城市(不包括新一線),分別是京滬廣深。對於這四個城市的實力,小編認為沒有人會質疑吧,因為直到今日這四大一線城市與其他城市之間相比仍然有著巨大的優勢。

但是不知道大家想過沒有為什全國就誕生這四個一線城市?這四大城市是如何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也很充分。但是還有一方面就是,為什麼當時誕生的不是

浙、蘇和魯三個省份,經濟強勁,但為什麼沒有一線城市誕生?

小編有時候就會考慮,中國今日四大一線城市的格局是怎麼來的。有很多省份實力也是強的,但是為什麼誕生不了一線城市。要知道很長時間以來江蘇、浙江與山東經濟就已經很強了,但是仍然沒有誕生一線城市。後來小便逐漸考慮到了幾個原因,可能並不全面,就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省內發展略傾向於均衡發展

如果有人問全國哪一個省份省內城市發展最均衡,小編想大多數人會認為是浙江或江蘇,認為山東的也不會少。的確這三個省的發展戰略趨於均衡發展,沒有突出優先發展哪一個城市的策略(現在三省策略有所改變,普遍開始優先發展省會)。而且這一傾向不僅存在於地級市這一層面,縣域經濟仍然是如此。比如說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義烏,而不知道金華;很多人都知道曲阜,卻不知道濟寧。(前者是後者的轄區內的縣級市)所以在這樣的戰略指導下,並沒有那種特別突出的城市,甚至像山東省會濟南經濟在全省只佔到10%。

浙、蘇和魯三個省份,經濟強勁,但為什麼沒有一線城市誕生?

地理位置距離核心城市太近,戰略定位只是區域副中心

像江蘇與浙江的幾個最大的城市南京、杭州和蘇州,都處在上海都市圈的輻射下,其城市定位只能是區域副中心,甚至像蘇州由於政治地位較低(而且離上海過近)連副中心的定位都拿不到。這一點不同於廣州與深圳雙核心的城市定位,廣州雖然有全省的政策傾斜,但是深圳也能拿得到全國的政策支持、而在長三角地區最優的戰略一般會現給予上海。而山東處於上海與北京兩大核心關鍵城市的中間位置,區位優勢也同樣不佳。

浙、蘇和魯三個省份,經濟強勁,但為什麼沒有一線城市誕生?

長三角城市群

三個省份自身發展條件優越,允許多個城市個共同發展

先看山東資源豐富,甚至滿足自給自足,而且是人口大省,海岸線也足夠長。江浙條件更不必多說,航運條件優越,具有人才優勢,而且居民具有冒險創業精神、總之自身發展條件足夠優越,優越到不需要明確規劃,也可以趁著改革春風發展起來。或許這個理由有點悖論的意思,條件優越難道不應發展出一線城市嗎?為什麼還會成為阻力,這當然不是簡單的物極必反的道理,而是說因為條件足夠優越,對於這幾個省份來說,沒有必要只發展一個城市(會導致省內利益分配不均),這樣的前提下,確實很難發展出足夠名列一線的城市。這個第四條是變相對第一條原因的解釋。

浙、蘇和魯三個省份,經濟強勁,但為什麼沒有一線城市誕生?

上面三點只是小編個人之見,有許多偏薄之處。而且最後一點有點悖論的意思,說起來大家可能也不會同意。為什麼這些沿海省份經濟足夠發達,沒有誕生一個一線城市呢?的確是需要考慮的事情,這其中涉及中國城市發展模式的兩大思路,類似的問題還有山東作為經濟總量第三的經濟大省,為什麼沒有一個足夠亮眼的而明星城市。

浙、蘇和魯三個省份,經濟強勁,但為什麼沒有一線城市誕生?

香港

或許有的人會想山東現在連一個排名前十的城市都沒有,小編為什麼還要把它加在這裡。首先是因為小編站在將近20年的角度來看,2005年的時候四大一線城市就確定下來了,而當時山東經濟還和江蘇經濟總量伯仲之間。第二個是因為想多加上一個參考對象,還有一個點要解釋的就是或許有的人還是不接深圳的發展,廣東也是滿足第四條的,但是為什麼會有不一樣的結果。首先是因為國家給了深圳足夠多的政策支持,其前期發展集中了多少國家力量。而且大家不要忽視香港的實力,上海能帶動蘇州、無錫、寧波快速發展,香港還帶不動珠三角發展嗎?

浙、蘇和魯三個省份,經濟強勁,但為什麼沒有一線城市誕生?

中國夜晚燈光圖

中國四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的說法已經存在很久了,的確是是因為這四座城市存在著較大的優勢。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也已經有一批城市邁入了新一線城市之列,小編也是希望有一天這些城市中一些能把新字去掉,為全國那些奮鬥的青年增加一個新選擇,為中國經濟增長增添新的一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