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兵家和名相的鼻祖——姜太公

中國兵家和名相的鼻祖——姜太公

姜太公,殷商末年東海上人(今安徽臨泉縣姜寨);又言:出生於海曲,有文記載,“海曲城有東呂鄉東呂裡,太公望所出也”(今山東日照)。名尚,字子牙,生卒年不詳。炎帝時的苗裔共工的兒子叫四嶽,是呂尚的先祖。四嶽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地。姜太公又從其先祖封地“呂”為氏,稱“呂尚”,後世則俗稱其為“姜子牙”。

中國兵家和名相的鼻祖——姜太公

姜太公釣魚 願者上鉤

姜太公飽學,深明兵法戰策,但大半生在窮困潦倒中度過,曾去殷商都城朝歌求仕不成,乃輾轉

去陝西,在渭水茲源釣魚,約到公元前1123年(帝辛三十一年),已是80歲的老人。姜太公釣魚是假,借垂釣之名來觀望時局,等待周文王的賞識,使自己的才華得以施展。故其釣魚用直鉤且不放魚餌,別人問其緣由,他說“願者上鉤”。“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是婦孺皆知的故事。

一天,周文王西伯將要外出打獵,命太史編占卜出行的地點及吉凶徵兆。太史編經過占卜,對文王說:“所獲非龍非麗彡,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文王西伯出獵,路經渭水之濱,遇見姜太公垂釣。兩人一見如故,交談後周文王大悅,說:“自從我的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果真是你啊?我的太公望之久矣。”所以,呂尚從此又號稱“太公望”。

中國兵家和名相的鼻祖——姜太公

文、武、成三王宰輔 功勳卓著西周王朝

周文王拜呂尚為師。不久,商紂王懷疑周文王欲圖謀商之天下,隨將文王拘捕在都城監獄。呂尚和散宜生廣求天下美女和奇玩珍寶,獻給紂王,贖出文王。文王歸國,便與呂尚謀劃如何傾覆商朝政權。為此,呂尚策劃出許多兵家謀略和新奇妙計,著有《陰謀》3卷(一說36卷)、《陰符鈐錄》1卷、《金匱》2卷、《六韜》6卷。後人言及兵家權謀均首推呂尚,因此,呂尚便成為兵家始祖,或稱鼻祖。

文王去世,兒子武王尊呂尚為“師尚父”。為探察諸侯國是否會集而東討商朝,呂尚率軍隊到孟津,來會集的諸侯竟然有八百之多,可見當時周國的威望之高。商朝的諸侯國都很小,達1800多個,後來的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是在兼併混戰中形成的較大的諸侯國。

公元前1046年,武王要伐紂王,但占卜不吉利,兵未出行,又遇到暴風雨,眾大臣都很恐懼,只有呂尚堅持出兵。他說,那些占卜用的龜甲和蓍草根本不懂什麼吉凶。武王聽從呂尚的意見,開始出兵伐商紂王。

在牧野之戰中,呂尚的戰略戰術都很得法。在戰略指導上,呂尚善於把握戰機,選擇商軍主力遠征東夷,紂王在國都朝歌孤立無援、眾叛親離的有利時機出征。周軍甲兵四萬五千人,加上其他諸侯國軍隊,在朝歌南面70裡的牧野(今河南萁縣西南)和商軍展開激戰。在戰術運用方面,呂尚親自率領百名精銳衝擊商軍陣腳,武王便率主力跟進圍殲,加上商軍中的奴隸兵的倒戈,周軍很快大獲全勝,商朝被滅,建立西周王朝。中國人推崇和尊重歷史上的著名丞相,姜太公應是中國歷史上的名相之首。

中國兵家和名相的鼻祖——姜太公

勵精圖治 建立強大的齊國

姜太公輔佐武王滅商有功,同時為討伐東夷,開拓山東疆域,武王封呂尚為齊侯,分封於齊(現今山東),都營丘,成為齊國的始祖,諡號為齊太公。

呂尚在齊國改革政治制度,順應當地的習俗,簡便周朝的繁文縟節。大力發展商業,讓百姓享受魚鹽之利,於是,天下人來齊國的很多,齊國成為當時的富國之一。在周成王時,管叔、蔡叔作亂,淮河流域的少數民族也趁機叛亂,周王下令給呂尚說:“東到大海,西到黃河,南到穆嶺,北到無棣,無論是侯王還是伯男,若不服從,你都有權力征服他們。”從此,齊國南征北戰,討伐和兼併各諸侯國,疆域日益廣闊,成為強大的諸侯國。

齊太公將齊國征伐兼併來的土地分封給子孫為領地,被封在鄣國(今山東省章丘縣)的後裔以國名“鄣”為姓,後因鄣國被齊國所滅,為不忘同宗相殘、亡國的悲劇和屈辱,因而去邑為章,自立章姓,章氏自此始也。其實,今日姜、呂、齊、章四姓,均為同祖同宗。

姜太公呂尚活了一百多歲而卒,但葬地不詳,不知何日考古發現其墓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