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什麼時間運動,降糖效果最好?

用戶00973174706


一、運動可以降低血糖嗎?

運動可以降低血糖,我想原理不用多做解釋,運動的能量來源,很大部分就是糖分過來的,所以,運動可以使得血糖降低!而且,運動還可以增強體質,並減輕體重,這些都是改善血糖控制情況的必要基礎!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運動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二、糖尿病什麼時間運動?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還真有時間建議,糖尿病患者,無論是口服藥物還是使用胰島素,都會有低血糖發生的可能!所以,糖尿病患者在空腹時運動,會增加低血糖的發生!而剛剛進食後的人群,因為全身血液要分配到消化系統進行食物消化,所以,剛剛進食後的患者進行運動,會使得消化系統血液分佈減少,“血”被爭的情況便會發生!所以,糖尿病患者建議在餐後半小時到一小時後進行!


運動可以降低血糖,而且可以改善血糖控制情況!但運動不能代替藥物治療,不管是口服藥物還是胰島素皮下注射!運動只能是藥物治療的輔助,不能代替藥物!

親,看懂了嗎?關注我們,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給您!


心健康


案例:張大爺是2型糖尿病患者,醫生建議他多進行體育運動。張大爺說,我的空腹血糖總是控制不好,那麼我可以在空腹時進行運動,這樣空腹血糖就可以控制好了。可是有一天張大爺晨起空腹快走半小時後,感覺心慌、出虛汗,他感覺自己出現了低血糖,於是立刻停止運動,測血糖,果然是發生了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不建議空腹運動,因為人體在空腹狀態下,血糖濃度較低,如果再進行體育運動,容易導致血糖降低,容易發生低血糖。當發生低血糖後,機體出於保護機制,會促進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分泌,如腎上腺素、生長激素等,這樣就到導致糖尿病患者發生反跳性高血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動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對病情非常不利。因此,不建議糖尿病患者空腹運動。

案例2:宋大媽是2型糖尿病患者,她認為在吃完飯後立刻運動才能有效降低血糖,避免血糖升高。可是她練習飯後就即刻運動了幾天之後,感覺胃不舒服,去請教醫生才知道,糖尿病患者建議在餐後半小時到1小時進行體育鍛煉是比較合適的。

糖尿病患者不建議在餐後就即刻進行體育運動,因此剛吃過飯,腸胃負擔較重,如果這時候進行體育鍛煉,集中在腸胃的血液會分散到其他部位,這樣就會降低腸胃功能,容易導致腸胃疾病。飯後半小時到1小時一般為血糖高峰,此時進行運動可以有效降低餐後血糖,還能避免影響腸胃功能。


糖尿病之友


回答摘要:對於糖尿病人來說,要想降血糖的效果更好,最關鍵的並不是在什麼時間運動,而是採取什麼樣的運動方式,每次運動的強度和持續時間怎樣。

以下是詳細介紹:

糖尿病人的最大特點就是血糖水平較高,而運動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和降低血糖水平,因此,對糖尿病人來說,運動是降血糖的重要手段。

但是,對於糖尿病人來說,要想降血糖的效果更好,最關鍵的並不是在什麼時間運動,而是採取什麼樣的運動方式,每次運動的強度和持續時間怎樣。一般來說,要想降血糖的效果更好,最好是採取力量訓練加有氧訓練的運動方式。其中,力量訓練每次持續40~60分鐘左右為宜,有氧訓練持續40~60分鐘為宜。力量訓練會消耗大量的血糖,如果緊接著進行有氧訓練,那麼降低血糖水平的效果會更好。

大家好!我是《健與美》雜誌社的編輯,以上回答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歡迎大家關注、評論、並提出不同的看法,以便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謝謝!


佳林健身探索


對於糖尿病患者或者高血糖的人士,最好的運動是在每頓的餐後30分鐘開始,持續30分鐘左右,“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說的就是預防和緩解糖尿病的。

對於糖尿病患者或者高血糖的人來說,最怕的就是血糖的大幅度波動,忽高忽低的是最為危險的,血糖高的時候,會導致身體器官的損傷,而且會引起胰島素的過量分泌(1型相對好些,2型只是胰島素相對不足或者敏感度下降),當血糖含量開始下降時,這些胰島素依然活躍在血液中,就會導致低血糖的發生!所以糖尿病患者通常會在餐前服用降血糖的藥物,這樣在血糖開始上升的時候,恰恰是藥效發揮作用的時候,從而有效的起到平穩血糖的效果。

從第一口食物進入胃中,消化功能就開始啟動,然後胃中的食物就開始消化、進入小腸,大概30分鐘左右,食物中的糖分就開始有小腸吸收進入到血液中去,隨著食物的不斷進入,在餐後60分鐘左右血糖逐步達到高峰。在血糖達到高峰前,要不通過藥物的效果,把血糖的峰值給平下來,要不採取運動或者勞動等方式,把血糖及時的消耗調,同樣起到平抑血糖峰值的效果。

所以糖尿病患者或者高血糖人士,最好的運動時間是在餐後30分鐘開始,然後持續30分鐘左右。而為了避免餐後運動導致的胃腸不適,可以在放下碗筷後,稍微收拾一下桌子,然後開始慢慢的散步,當感覺胃腸的飽腹感降低後,就可以加快走路的速度,或者開始慢跑,持續20分鐘左右後,逐步放慢速度直到停止運動。在這個過程中利用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消耗血液中的血糖,避免高水平的血糖峰值。而且運動會刺激肌肉,提高肌肉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提高胰島素的降糖效應,同樣可以起到平穩血糖的效果。

除了餐後的運動,糖尿病患者最好增全身的力量鍛鍊,尤其是下肢的力量鍛鍊,提高肌肉水平,從而提高身體的代謝率,也能起到降糖的效果。我在社區這些年的指導居民運動的過程中,有很多的糖尿病患者,通過有效的運動,可以減少日常的用藥量、甚至可以停藥也能保持血糖的平穩和正常。

推薦一個糖尿病患者的平時做到的走路動作:大步慢走。

大步慢走可有效的改變雙腿肌肉用力模式,增加下肢的鍛鍊強度,尤其對下肢的肌肉質量有很好的作用。人體雙腿狀態與人的代謝水平密切相關,對代謝性慢性疾病防治有著重要意義,如防治糖尿病、降高血脂、減脂、消除脂肪肝等起到很好的預防和康復作用。

預備姿勢:抬頭挺胸站直,雙手自然垂於體側。

邁步:向前邁出一大步,步子的大小以前腳大腿下蹲到大小腿成120°~90°夾角的幅度時成“前弓箭步”狀為準,後腿在後面蹬直為宜。然後身體慢慢下蹲,下蹲的幅度根據個人的情況來定,同時前擺手慢慢直臂抬到與肩同高的位置,吞手儘量伸直向後擺到最大。在下蹲到最大幅度時停留一秒到二秒,然後起身,邁腿,重複進行。

建議:100米的距離,希望男士最好用80步到100步走完,女士則用100步到120步走完,每天堅持走200步到500步,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力,從每天連續50步走起。

注意:在走步的過程中上身保持正直,不能前傾,也不能後仰;手臂向前擺時要柔和而有力的擺到與肩同高的位置,向後擺時要儘量的做到最大幅度;後腿向前邁時要由腳踝發力盡可能向前方蹬伸;雙手配合雙腿維持平衡;每一步動作不要太快,要追求動作幅度和質量。

練習意義:通過走步過程中的這種下蹲鍛鍊,可以有效的提高下肢肌肉質量,促進人體的代謝水平改善,對目前高發的代謝性疾病有非常好的鍛鍊作用。另外對下肢的骨關節及血管等疾病也起到很好的預防康復作用。


之心老師談健身




運動是糖尿病治療五駕馬車中不可缺少的一架,也是糖尿病控制達標的基石。掌握好運動的方式方法和正確的運動時間,對糖尿病的控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有很多糖友發現自己空腹血糖高,所以就在早上起來做運動,但是後來發現運動完之後血糖變化好大,有的低血糖,有的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會更高了。這讓糖尿病患者很是糾結。



那到底是為什麼呢?低血糖知道是沒吃飯運動大,那空腹起來並沒有吃任何東西呀,為什麼血糖還會高呢?原因就是我們體內還有一個儲存糖原的器官叫做肝臟。食物有一部分以糖原的形式儲存。能量不足的時候,肝臟會釋放一部分糖原產生能量。空腹起來,由於機體的各項功能指標開始恢復,所以肝臟也開始活動起來,會釋放一部分的糖原,使晨起的血糖增高,臨床上稱之為黎明現象。

“黎明現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間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穩,即無低血糖的情況下,於黎明時分(清晨3~9時)由各種激素間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種清晨高血糖狀態。多發生在糖尿病患者中,亦可見於健康人群。

所以對糖尿病患者而言,空腹做運動是非常不適合的。

最佳的運動時間是從第一口飯開始計時的餐後一個小時。

運動時長30分鐘到60分鐘不等,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量力而行。切不要超負荷運動。

李實

國家二級營養師

王興國特訓班五期學員

糖尿病教育專員

高級育嬰師

護師


實在愛營養


沒有明確的時間要求,只要保證足夠的運動量和強度即可。

運動療法作為糖尿病管理五駕馬車中的一項,佔據重要的地位。規律運動有助於控制血糖,減少心血管危險因素,減輕體重,提升幸福感,而且對糖尿病高危人群一級預防效果顯著。

糖尿病患者應保證每週至少150分鐘(如每週運動5天,每次30分鐘)中等強度(50%~70%最大心率,最大心率為220-年齡,運動時有點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運動。

中等強度的運動包括:快走、打太極拳、騎車、乒乓球、羽毛球和高爾夫球。較大強大的運動包括快節奏舞蹈、有氧健身操、慢跑、游泳等。建議每週2~3次抗阻運動(間隔48小時),鍛鍊肌肉力量和耐力。

血糖>16.7mmol/L,反覆低血糖或血糖波動較大,合併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應謹慎運動。


藥事健康


糖尿病人早上運動好還是晚上運動好?糖尿病人要因人而異,決定是否早上空腹運動,還是飯後運動。

如果你是初次檢出糖尿病,併發症還不是很嚴重,本人建議早上空腹運動為最佳狀態。這是本人早上空腹運動多年得出的結論。醫生說的二型糖尿病不能空腹運動,事實上早晨身體中胰高升糖素,皮質醇和血液的濃度較高,根本不會產生低血糖的風險。

糖友們我把自己的運動規律拿出來和糖友一起來分享。2011年我初次檢出糖尿病,血糖值空腹20.2,尿糖3個十號,醫生建義要住院治療。本人沒有接受醫生建議,從檢出糖尿病的第二天開始運動,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全是早晨,天亮就出發,出發前喝一杯涼開水。起初每天跑二公里堅持了一個月左右,後來跑的更輕鬆就循序漸進最多跑五公里。 一直堅持至2017年底從來沒有產生過低血糖。

2017年12月我市舉辦半程馬拉松,我第一次參加了迷你五公里,這次跑完五公里很輕鬆,我就開始每天跑步里程加量,從2018年元月開始跑量從6公里,7公里,8公里一直加至20公里。4月份參加了江西新餘仙女湖10.5公里比賽,成績0:56:16秒排名119名。5月份參加了江西蓮花縣舉辦的半程馬拉松以0:1:57:14秒跑完男女排名173名。

在停藥七年迄今為止跑量己超過一萬公里。這七年之中,從2018年的7月份開始運動量持續增量,並且每日打卡,從未間斷,從22公里,23公里......直到29公里全都是空腹運動,都沒有出現過低血糖現象。並且還成功逆轉了自已的二型糖尿病以及併發症。

在這7年之中本人還做了二次長達兩年時間的實驗,找到了糖尿病血糖的來回之路,並且發現了糖尿病人血糖驗證碼,從空腹血糖20.2降至2017年空腹血糖4.82,餐後血糖5.69,今年6月份空腹血糖5.16,餐後血糖6.29。

這個結果出來糖友們自己可以決定早晨空腹運動好還是餐後運動好。不管什麼時候去運動還得因人而宜,在這裡我希望這篇文章能對糖友有所幫助。

井岡山市李紹忠


李紹忠9


大家都知道運動是治療糖尿病的五大原則(控食、運動、藥物、監測和教育)之一,並且運動在糖尿病的治療過程中非常重要。運動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血糖,那麼什麼時間去運動?什麼運動方式最好呢?這裡我來給廣大糖尿病患者介紹一下。首先,很多人都認為早上空氣質量很好,應該是比較好的運動時間了,其實這個觀點是不對的。人體經過一晚上的休息,早上空腹時血糖處於較低水平,同時血液濃縮,這個時間點去運動,對於糖尿病人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即使對於正常人來講也是不合適的。那麼什麼時候運動最好呢?人體在進食後血糖會有一個快速升高的過程,那麼餐後運動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必要的,特別是糖尿病患者,這個時間點非常關鍵,進食結束後半小時,進行慢跑、快走、游泳、騎車等非劇烈的有氧運動,持續時間約半小時,這樣就能有效地消耗一部分因進食而攝入的葡萄糖,從而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希望我的回答能讓廣大糖友們獲益。


獨行8952


糖尿病目前程上升趨勢,關於如何更好的控制日常血糖的血糖量,成了人們的關心問題,除了正規的降糖藥的介入治療外,控制飲食.體重.釋放壓力,調整心態也很主要。特別是運動降糖以經成為人們的共識,哪麼什麼時間運動好成了關健問題?

根據測量血糖時間規定上來分析,人體血糖升高的時間為餐後2小時為血糖最高值,要不醫生為啥在你餐後2小時給你測量血糖哪,就是這個道理。

綜上所述,最佳運動時間應該是餐後1小時為最好。

運動的速度應該在每分鐘一百米,不間斷的.連續運動60分鐘至80分鐘,距離應不少於6公里至8公里之間為最佳,每天早晚2次為最好。

如果你控腹血糖在7到9,餐後血糖在11至13的話,堅持以上運動標準基本不用藥物介入治療,三天打魚二天曬網可不行。

實踐是最好的證明,我和身邊的糖友經過幾年的運動,完全達到了控糖的目的,基本不用藥物介入治療了。

個人體會,請慎重理解。




羅英華752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愈加重視,越來越多的人明白了運動對於健康的意義,尤其是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運動不僅僅是強健體魄的一種方式,更是用於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雖然人們知道了運動可以降糖,但卻又開始糾結於怎麼運動,就像是題目中詢問的——什麼時間運動最好?

其實,這種“較真”的精神值得鼓勵,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應該瞭解的問題,錯誤的運動時間不僅不利於降糖,反而可能會誘發一些較嚴重的傷害,比如嚴重的低血糖等等;其實,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運動降糖的最佳時機應該是進餐結束後30分鐘左右;



此時機體已經開始從食物中攝取葡萄糖了,而且隨著葡萄糖的攝入,血糖水平也在迅速升高,這個時候開始運動,可以將攝入體內的葡萄糖消耗掉一部分,不僅可以減緩血糖的提升速度,還能降低餐後血糖的增長幅度,最終達到降低血糖、控制病情的目的,可謂是一舉多得;

也有一些患者認為在晨起空腹時運動更好,其實不然,雖然部分患者晨起時血糖偏高,但因為自身血糖調控能力較差,所以,在運動時可能會出現糖原轉化為葡萄糖的速度跟不上血糖的消耗,導致低血糖反應的發生,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暈厥、休克等情況,而且,因為低血糖又會導致機體升糖作用超負荷運行,合成並釋放大量的升糖激素,導致患者隨後又會出現反彈性高血糖,如此一降一升,對身體損害不小,所以,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空腹運動得不償失!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餐後運動方式應該以舒緩為主,比如散步、慢跑、太極等,因為胃腸需要大量的供血才能維持正常的消化功能以保證食物的順利消化,而過度的運動則會減少消化系統的供血,導致消化不良等症狀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