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晚期是選擇放化療還是保守治療?

hpulin


對於晚期癌症患者是不是需要放化療這個問題,需要根據患者的情況來決定,包括病人的身體狀況、患的是哪種腫瘤,而不是一概而論。

最近正在翻譯的《所有的癌細胞都消失了:抗癌免疫療法46人的證詞》一書,介紹的是由日本、美國、德國、韓國、澳大利亞5國專家歷經10多年攻關,利用免疫療法治療癌症取得的成果。書中介紹了在東京三家醫院臨床治療完全康復的46位癌症患者,他們包括一些晚期患者。

11月15日-17日在韓國科學院舉辦的2018亞太癌症康復與免疫療法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對專家組提出的慎重採取手術及放化療,重點採用免疫療法來幫助癌症患者康復的成果表示贊同。

畢竟,放化療的毒副作用非常大,患者也要承受很大的痛苦。對於患者來說,假若放化療帶來的副作用可能會讓自身免疫力下降,這樣反而會加重病情。

因此,建議晚期癌症患者更多的強化增強自身免疫力的免疫療法。上述療法目前已經在日本、韓國廣泛使用,近期與中國的合作也已經展開。相信很快就能讓患者受益。


抗癌知識集錦


癌症晚期,有不同的情況,不同的病情,不能一概而論同等對待。


有的癌症晚期有治癒的機會,這類癌症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生長髮展速度,但對化療等治療高度敏感,比如,絨癌等惡性生殖細胞腫瘤,淋巴瘤中的某些類型……這類癌症儘管已經有轉移,有的本身就是全身性的疾病,以化療等藥物治療為主,這種時候,當然要積極去治療,包括化療,靶向藥物治療,以及必要時的放療等(具體如何治療要視病情而定)。如果放棄抗腫瘤治療,而只是姑息的所謂對症保守治療,錯過可能的機會,就實在可惜。


有的癌症晚期,儘管難於治癒,但通過積極的綜合治療,可以實現帶瘤較長期生存,比如乳腺癌晚期,結直腸癌晚期,卵巢癌晚期,這種情況下,進行必要的抗腫瘤治療(其中可能有化療或放療)也是必要的。相對所謂的保守治療(不進行抗腫瘤治療的對症治療)可以從抗腫瘤中明顯獲益。、


有的癌症晚期,則確實既不能治癒,也不能明顯延長生存時間,也就是抗腫瘤治療的療效不佳,甚至很可能抗腫瘤治療反而影響生存質量或縮短生存時間,這個時候,還是以保守治療(支持對症處理)為好,不要勉強進行化放療等治療。


因此,癌症晚期是選擇化放療還是保守治療,要視具體病情而定。


腫瘤專科醫生


提到癌症治療,總會有人問類似的問題,如題目中所講:是治療還是不治療?

這種非此即彼的問答,其實是無效問題。

因為癌症並不是單一的一個疾病,它從頭到腳包含了很多的病種,每個病種又有不同的類型,每個類型還有不同的分期,同一分期又有輕重緩急的不同。所以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是需要提供具體的病例資料,針對個體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應採取的治療措施。

問題描述:“同學的媽媽得了癌症晚期,他很痛苦,不知道是該給媽媽放化療還是保守治療,讓媽媽不那痛苦的離去。”

問題中首先給出了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就是化療很痛苦,但有可能延長生命;而不化療就不痛苦,但有可能縮短生命。

1、其實,癌症的痛苦首先是疾病帶來的,換句話說,不經過治療控制病情的發展,這些痛苦是沒辦法解決的。比如:一個小細胞肺癌縱膈內壓迫的患者,喘憋嚴重,你又怎麼能夠做到讓她緩解喘憋呢?束手無策!因為腫瘤壓迫不能緩解,患者的喘憋症狀不可能緩解,一直到死亡為止。而小細胞肺癌卻是對化放療均敏感的腫瘤,也就是說,放化療能迅速使腫瘤縮小,減輕壓迫,這種情況下,放化療不僅僅是治療疾病,也是在緩解腫瘤導致的痛苦,這個不難理解。

2、化療放療導致的痛苦屬於治療當中的副作用,但是現在的化療不同以往,有很多強大的對抗副作用的藥物,化療的痛苦較以前也有很大的改觀。

3、對化療敏感性差的晚期腫瘤,一般不建議積極化療。有些腫瘤對化療不敏感,或有效率低,這種情況下,就不再建議首選化療控制。比如:晚期腎癌,即使應用強大的化療方案,有效率一般也很低,所以,這種情況下就不再建議化療了。

綜上,即使是晚期患者,到底應不應該選擇化放療,和所患病種和具體病情有著密切關係,而不是簡單的化療好還是不化療好的問題。


深藍醫生


這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癌症晚期,如果已經全身的廣泛轉移,不能做手術,需不需要行放化療,減輕患者的痛苦。

我們以直腸癌為例,如果直腸癌出現廣泛的轉移,沒有手術機會了,放化療還有意義嗎?答案是肯定的,放化療有意義的,我來詳細說明放化療的作用:

第一,放化療可以減輕症狀

放療和化療可以使腫瘤縮小,腫瘤的血管收縮,可以控制腫瘤的出血,抑制腫瘤的生長,可以防止腫瘤將腸管堵塞,避免腸梗阻,甚至是腸穿孔。所以,術前放化療可以減輕患者的症狀,減輕痛苦,控制腫瘤的生長。


第二,放化療可以延長生命

通過抑制腫瘤的生長,可以延長患者的壽命,有部分患者,通過放化療加上靶向治療,甚至可以獲得長期的生存,也就是帶瘤生存。

第三,放化療的副作用不是很嚴重

有人擔心放化療的副作用,會不會很厲害,加重患者的不適。以結直腸癌為例,放化療的副反應不是很嚴重,很多人都是可以耐受的。

所以,如果患者的身體條件允許,我們建議行放化療,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還可以延長患者的壽命。當然,做放化療之前,需要全面的評估患者的病情,能不能耐受放化療,估計一下預期的壽命。建議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和你的主治醫師好好交流一下,確定最後的治療方案,儘可能的讓老人少受罪,多延長壽命。


普外科曾醫生


選擇放療或者化療,患者就要面對痛苦:噁心、嘔吐、無食慾、皮膚損傷、白細胞降低、血小板降低、免疫力低下等等,最後會毫無尊嚴的離去。

選擇,是很艱難、很痛苦的一件事,尤其是對於癌症晚期患者。

保守治療,特別是選擇中醫的保守治療,就不存在這些問題了,只是苦了患者的嘴了,每天都要喝幾大碗苦藥湯。但恰恰是這每天幾碗的苦藥湯,

它可以養你的脾胃,讓你多吃東西來強壯你的身體;

它可以幫助你排除體內的毒素;

它可以緩解你的疼痛;

它可以給你的身體補氣、補血,來提高你的免疫力;

它還可以延長你的生存期。

放化療和中醫保守治療的區別在於,中醫治法沒有傷害沒有破壞性

,更為關鍵的是中藥可以激發人體的自愈力。

結論就是:癌症晚期選擇保守治療是正確的。

我是北京李金波中醫大夫,希望我的回答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大家,祝所有患者早日康復。


中醫啟明星


親人於2009年3月被確診為患腹膜後神經內分泌癌包繞腹部大動脈,經過多方檢查和專家會診得出的意見,不宜手術保守治療。在進行3個療程的化療和放療後複查,發現未能有效控制瘤體生長;於是做了基因檢測採取靶向藥物熱療的方式,3個療程後複查結果是基本控制瘤體生長;因長期化療,身體素質下降明顯,已不再適合化療;後嘗試介入粒子植入治療,複查結果為單側軟化,大小沒有變化。後嘗試伽瑪刀,瘤體明顯縮小,半年後複查無明顯變化。又過半年後,身體局部出現骨痛,檢查結果為多發性骨轉移;常伴有夜間發燒疼痛加劇,遂開始服用嗎啡;在醫生的建議下,我們嘗試做了生物免疫治療,在回輸15天后精神面貌發生明顯改善,食慾增加,走路說話有力;在第三個月做了第二次,隨後第三次……未再發生明顯骨痛,複查腹腔瘤體逐步萎縮。如此持續3年,因過春節及感冒,血象也一直未達標,免疫治療一直做不了。2個月後身體開始出現全身多發性骨痛,並伴有夜間高燒多汗;5個月後出現腸梗阻,飲食困難伴疼痛加劇。後託人帶了印度藥,服用後疼痛有所減輕,身體狀況並未改善。8個月後腸道內出血,靠輸血及蛋白液維持了2周後,終因失血過多於2015年11月離開人世。我數度總結父親的抗癌經歷,有以下三個結論可給予病友們分享1、堅定的抗癌精神,無論病痛如何折磨,都願意嘗試新的治療方案,並積極配合治療。2、伽瑪刀類的射線治療方式對腺癌較為有效。3、生物免疫治療是癌症患者的福音,應該大力推廣,並讓有條件的患者及時接受治療,讓生命延續。身為人子,我也經歷了奔波及絕望,嚎啕大哭後的尋找光明,希望這些分享能給需要的人帶來幫助!


18638106611


(2018年3月29日 曾醫生有問必答)

你同學的媽媽到了癌症晚期,具體是什麼癌?現在有什麼不舒服嗎? 我們擬定的化療方案,是要結合患者的腫瘤分型及病理分期,不同的癌症,化療方案還是相差比較大的。 就拿我比較熟悉的領域說吧。

一、結腸癌:可以細分為升結腸癌、橫結腸癌、降結腸癌、乙狀結腸癌、直腸癌。


在臨床化療治療上,降結腸癌、乙狀結腸癌、直腸癌對化療藥的敏感程度要比升結腸癌及橫結腸癌好得多,也就是說,這類的癌症經過化療,腫瘤有很明顯縮小,可治療的機會要大得多。

結腸癌的化療,並不是很痛苦,出現得比較多的副作用為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很少有疼痛反應,用這些化療藥前可以輔助用護胃藥、鎮吐藥、抗過敏藥等,可以使不良反應降到最低。目前我還沒有遇到結腸癌化療後大面積脫髮的,不必擔心。

二、乳腺癌:乳腺癌術後輔助化療,可以明顯提高生存率。乳腺癌也是實體腫瘤中應用化療藥最有效的腫瘤之一。就算晚期乳腺癌,也可以通過化療使腫瘤縮小,減輕與周圍組織的粘連,為手術治療贏得機會。


三、肝癌:能做手術的建議首選手術治療,其次為介入治療(如肝動脈結紮、血管栓塞、射頻等),療效其實都很不錯,原則上不作全身化療!若是肝癌晚期,無論什麼治療,效果都不會太好。

四、胃癌:一般用於根治性手術的術前、術中、術後,以延長生存期。晚期胃癌病人採用適量化療,對減緩腫瘤的發展速度,改善症狀, 有一定的近期效果。

★這裡科普一下:會引起脫髮的常見化療藥為:血液疾病(如白血病)及婦科腫瘤的化療藥,例如順鉑、紫杉醇、長春新鹼等。

想要獲得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歡迎點贊關注曾醫生。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看到這個題目,讓我想到奇葩說之前有個辯論題目叫“該鼓勵病危病人活下去嗎?”,不得不說有幾個點觸動了我。有時候作為旁觀者的選擇看起來出於愛,有時候可能並不是患者想要的。但是對於癌症晚期的患者,有時候不一樣,對於有些癌症來說,有效的治療可能會延長几個月,幾年年甚至更長的生存期,因為我覺得如果可以選擇的話還是要放化療。



當然,化療並不能完全特異性地針對腫瘤細胞,而避免對我們的正常細胞造成傷害,這就是為什麼接受化療的患者會出現脫髮、嘔吐或白細胞降低等副作用。但是對腫瘤細胞殺傷作用更強,腫瘤細胞的生長速度要遠遠快於大多數的正常細胞。 而人體的毛囊、消化道黏膜和造血細胞都是生長旺盛的細胞,這就能解釋為何大部分化療藥物都會造成前面所說的副作用。 其次,有些腫瘤細胞需要高度依賴一些酶的作用才能夠生存和生長,而目前有很多化療藥物能夠特異性地針對這些酶從而發揮抗腫瘤作用。 最後,化療藥物大多采用間歇性給藥的方式,這樣就保證了正常細胞具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恢復,而腫瘤細胞由於對於化療的殺傷更為敏感,恢復的難度較大。



化療藥物會對增殖期的腫瘤細胞有作用,也就是說,如果腫瘤細胞不分裂,化療的藥物對它是不起作用的。 化療藥是按照等級消滅腫瘤細胞的,每次只會消滅一定比重的腫瘤細胞,所以當腫瘤細胞降到一定程度後,身體就奪回了主動權,把腫瘤細胞壓制,減弱腫瘤細胞的破壞力,治療效果也是不錯的,這也就是在化療期間要提高免疫力的原因。



很多人對放療的概念還停在以前,現代放療已經完全告別了敵我難分的“土炮時代”,而是進入了精、準、狠的“導彈時代”。現代放療在PET/CT的模擬定位下,在分子層面上深入分析腫瘤,有的放矢地用TOMO刀、伽馬刀等放療設備,按腫塊的立體形態直接射殺。以前醫生為了減少放療的副作用,往往採用多次小劑量放射的方式,而現在醫生敢於“加大火力”打擊腫瘤,即加大劑量,減少次數,縮短病人的放療時間。效果也比過去好得多,副作用也小,對正常組織的損傷儘可能減少到最小。



癌症晚期患者多采用姑息性放化療, 主要是為了減輕患者的症狀、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對於適用於化療和放療的腫瘤,權衡利弊,針對腫瘤本身,這是利大於弊的選擇。對於我們專業的乳腺癌來說,很多轉移到遠處的乳腺癌患者,經過有效治療後,還可以活很多年。不過對於患者本人的意願,這一點怎麼取捨,需要和家人一起溝通。無論是從醫生的角度,還是患者家屬的角度,評估預期的生存期後,可行的話,我都建議積極治療。


乳腺科王醫生


癌症晚期多數是不能治癒的,是否要治療,或是選擇什麼樣的治療方法,這要根據癌症的種類,病理類型,轉移部位,病人的體質情況,治療意願,經濟情況綜合考慮。如結、直腸癌肝轉移、肺轉移(轉移灶不多,較小),雖為晚期仍有治癒的希望,還是要積極治療的。有些冶療,可以緩解疼痛,也應當積極鎮痛。有些治療可以明顯的延長生命,也要根據病人的意願進行治療。具體要採取化療或是放療,或是其他的治療方法,要根據病情其醫學研究成果。具體的醫生應當和病人家屬及病人說明治療的益處,副作用,治療價格等由病人自行決定。有些臨終的病人治療無望,若病人及家屬放棄治療,可不予治療。


山澗迷霧


癌症是一種主要是身體器官衰竭,體內毒素積壓引起的疾病主要原因。


癌症患者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體內器官衰竭。器官衰竭是機器檢測不出來的,只有癌症才能夠被檢測出來,因為癌症已經成型長在體內細胞中,機器才能檢測到,沒有成型之前半成型是機器裡面沒有數據,所以無法檢測到。機器也是人造的,機器的數據分析能力還不是依靠人輸入進去的。現在人都不看病了,依靠機器看病,那製造出來的機器能看病嗎?機器能給到你的是症狀成型最終的結果,那最初的結果是沒有的,機器也只是一臺化驗設備而己,在症狀沒有完全成型,機器是無法判斷,是化驗不出來的。為什麼癌症檢測出來都是晚期,就是這個原因。如果依賴機器看病,永遠只有這種結果,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當人體器官功能衰竭,或者喪失,是無法承受每天藥物的攻擊,會使病情加重,不可能有治療效果。所謂的電療化療,說到底還不是與感冒了,去打消炎針,吃著抗生素藥品,性質還不是一樣嗎?沒必要說的那麼高科技吧。感冒通常是身體虛弱,免疫力低下引起的,那虛弱的身體受得了抗生素的攻擊嗎?打個針也經常出醫療事故吧?更何況是癌症,只會讓衰弱的身體受到更嚴重的攻擊,所有細胞組織都失去抵抗力,此時的身體狀況更有利於癌細胞生長擴散致全身。


治療癌症應該從病因治起。治療衰弱器官才是首要調理事情,而不是攻擊治療。只要身體器官調理正常健康,癌症也就不攻自破。小病靠治,大病靠養。

更多健康食療關注➕留皇橄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