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有100萬直接幹便利店好還是直接幹超市好?

正能量2018109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


對於目前是幹便利店還是幹超市這個問題,100萬的資金,毫無疑問還是要幹便利店

在今天這個時代,普通規模的超市基本上都不好過了


首先就是電商的擠壓,新零售的逐漸興起,河馬生鮮,每日優鮮等的生鮮配送,多數年輕人在家裡面就可以買到東西,普通的超市生意多數慘淡,只有一些大型的超市,憑藉著大的體量,有著進貨的價格優勢,佔著地理優勢,又有著很多的營銷活動,才可以在現在這個時候依然紅火。

100萬,是完全做不了大型超市的,所以只能考慮便利店了


對於便利店來說, 100萬最好是多開幾家,在不同的位置,一是因為在多個位置可以分散風險,同時也能增加知名度,二是因為便利店主要是服務於周邊某些的小部分人群,比如在寫字樓下邊的便利店,主要的購買人群就是寫字樓裡面上班的白領

並且,便利店並不需要有很大的規模,所以100萬足夠開下幾家了


宣傳到位,在營銷活動上面多下功夫,把品牌慢慢做起來,利用較多的進貨量控制價格,同時頂住競爭壓力,是可以用便利店賺到一些錢的。


首席投資官


手裡有100萬,我不會直接做一個投資百萬的超市,原因有三。

1把全部資金壓著一個地方本身就有很大的風險了。

2一百萬也開不了多大的超市,頂多開個三四百平米的中小型超市。不大不小的超市最難做。

3現在這個行業正在大洗牌,大魚吃小魚,新零售互聯網思維已經把傳統模式的店擠壓得沒什麼生存空間了。這已經不是那些年開店進貨坐門等客的年代了。


下面再來說說我要到底要怎麼做了。我會在一個自己熟悉的城市先開4家店。具體計劃如下

1.拿10萬註冊公司。先成立自己的品牌。定位是連鎖便利店模式。

2.東西南北選4個地方各開一個店,統一門頭裝修。

3.同時開業,當然前期需要在當地各種社群平臺宣傳。做那種花錢少影響大的那種廣告宣傳。

4.由於是4個店同時開業,上貨就有優勢,可以拿到更大的優惠政策和各種費用。


你們現在可以想一想了。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最重要的是同樣是一百萬,你做了自己的品牌,只要有一個店成功了。後期肯定有人找你談加盟,其實你也不用加盟,畢竟你也木有那麼大的實力,你只要收錢讓他們和你統一門頭和裝修風格一樣就可以了,等你真正有錢了影響力又大了再想以後的發展就容易多了。

我是逍遙店小二。謝謝關注-想開超市便利店的可以關注我!


逍遙店小二


家裡有人正在幹超市,超市不大,一百來平,位於眾多小區(拆遷樓房)中心位置,在商業街的十字路口上,位置可以說很好,一年房租六萬(社會主義新農村),一天營業額也差不多在4000到5000之間,夏天多一些。沒有僱人,白天兩個人,晚上下班回來一個,晚上就三個。毛利應該沒有30%這麼高,煙的話一般在10%,一個星期差不多訂1萬塊的。當地賣的好的酒也不掙錢,只有那種外地酒利潤才大,嶗山啤酒一箱2元的利潤。零食,小孩子愛吃的東西利潤稍微高點。30%的利潤很少,遍地都是超市,賣不上價去。如果要以便利店創業的話,我想不要開在市區了,不如找那種新拆遷的小區,剛分了房子,分了錢,都有錢,房租還沒有市裡貴,人流量也不小,也沒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事,人們也都是剛開始選擇去哪家超市買東西,競爭也許沒有那麼激勵,相對來說可能稍微容易點。不過,如果你能看到,那麼當地人也許早就看到了。
我倒是覺得沒有經驗創業直接做品牌便利店是個非常好的選擇。基本上不會賠錢,這點是最重要的!如果你錢夠多直接置業,更是穩賺。創業就是要搭時間精力,而且做什麼都有吐槽勸你別乾的。你沒有經驗,品牌基本提供全套的東西,這比你毫無頭緒自己瞎幹好得多。通過1.2年的開店學習,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之後在做什麼都不會太被動所有回答都說你別幹這個,這不好那不好,那最後你做什麼?開酒吧,咖啡店,理髮美容店,飯店旅館,KTV,網吧,修車行,洗衣店,淘寶店服裝店等等等這些你開哪個都要被人說別幹了,太累。這不好那不好。上面這些真不如你開個便利店,同樣操心費力,但不用太擔心生意不好賠錢。

吃喝玩樂北京城


我以為,首先你要考慮的位置!超市的位置非常關鍵!假如你可以在一個入住率很高的小區門口或者裡面找個大概200平左右的門市,那麼不用考慮太多,直接幹吧!超市的利潤很高的,綜合起來純利潤最高可以摸到30%,就算搞一些促銷活動啥的,還是很有賺。

當你沉下心來好好經營幾年,這家超市就可以現在你的一臺穩定的賺錢機器,到時侯,你就可以選擇開一些小的便利店,發展成連鎖,幾十平米到100平米之間的超市投資一般不會太大,超市最大的投資就是壓貨,但是在你有一家大超市後,壓貨的錢相對就會降下來,很快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環!比如河北地區的傑德便利店和365便利店,每家不大,但是形成規模後,利潤相當可觀!


緣風56323756


本人自己做超市15年,以我個人感覺無論是開便利店還是超市首先是選址.

首先說說便利店,便利店優勢在於用工比較少,兩三個人就可以守一個店,而且利潤相對超市高出不少,一般便利店選擇在夜生活比較豐富的地方較好,去便利店購物者一般是圖個方便、應急所需要的.

再說下超市,題主所說的100萬開超市只能開社區超市,大約面積在500-1000平方,如果不想資金壓力過大那就選擇500平方左右的社區超市最為合適,個人建議以生鮮為切入口,拿200平方做蔬菜水果、肉製品等生鮮,當然你SKU數選好的話500平方跟1000平方是沒什麼區別的,現在的社區超市個人認為主攻生鮮,其他商品在網購的衝擊下已經大不如前了,以生鮮帶動其他品類為上策.

只要你店裡生意客流做好了之後,供應商的入場費、活動費用都會給你的,那麼你的超市就是變成寸土寸金了,這是便利店做不到的.


如社區超市面積足夠大的話可以分割幾個小門面出去也可以替你分擔不少房租壓力,其實1000平米以上的超市他們本身承擔的房租就沒多少,甚至有的基本攤平.

最後祝題主早日選擇好自己的店鋪,生意興隆


漢Baby


超市最大的花銷不是進貨!而便利店的最大花銷是在進貨!

我為連鎖便利店和超市都做過策劃,先說說便利店吧!

便利店

便利店的面積要求相對少,畢竟擺放的貨物比較少,不用太大的面積!但是地理位置要求高一些,如果地理位置不是很理想,那麼會有相當高的影響!

從進貨渠道來說,銷售額擺在眼前,很難直接從廠家進貨,更多的是在批發商或者經銷商!在貨源上就輸了一籌,並且一般都是直接支付貨款!也就是說先買進再賣出!資金週轉上需要流水比較多!

而且便利店的銷售額有限,每個月的收益不會有太多,並且競爭相對激烈,一個地區大型超市有限,但是小的便利店還是很多的!而且目前市場,加盟連鎖便利店很多,有著品牌影響力!



基本上你還要親力親為,並且沒事還總是要統計貨物!可以說很累、很辛苦、每個月掙錢還很有限!

超市

超市的主要投資在場地和人員,因為超市面積較大,人流量較為集中,並且產品種類多,這也就成了超市的一大談判條件,基本上進貨不僅需要廠家提供多種手續和資質,而且回款壓一個月很正常!

產品還要跟著超市的活動走,快過期了,還要給挑換等等!



並且由於超市的人流量廣,裡面的很多好位置可以租賃給廠家做活動,這也是收益!還有就是裡面的貨架很多還是收費的!有些產品需要自己配備促銷員等等!

從以上的種種情況,如果是我的話,我會選擇超市,尤其是四五線城市!我不是那種喜歡固定收入的保守人群,唯一要考慮的就是,100萬夠不夠產地費用和裝修費用,並且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前期運營,需要招聘很多崗位!



我會選擇一個合夥人,一個是有更多的資源,二是可以進行工作分工!三是手續上面也不簡單,裡裡外外事情比較多,但是有一點,超市掙得多,如果競爭不明顯,還有引領新的作用,將超市多劃分一些區域,可以出租給一些其他產業,美髮、鞋店、服裝店等等!還可以加上一些快餐等!


戀花的季節



我沒有自己做過生意,很羨慕那些自營者。根據我對身邊的便利店觀察,一個面積為150平方米的綜合性便利店,房租12萬(一樓做生意,二樓住人休息)需要收銀員1名、理貨員2-3人,保潔1人,送貨員2-3人,每天營業額在8000-15000左右,根據便利店10-15%的純利,每天收入不低於於1000元,每年純利潤不少於30萬,個人覺得開個便利店足矣。



不好看的桔子


我做了12年零售,其中8年在目前排行前三的連鎖商超。

在大部分城市,一百萬是沒法開超市的,直接放棄這個想法吧。

便利店,兩個方式:加盟或自己開。

我建議你自己開。

如果沒有經驗,多去實踐學習。

幾個最重要的點:

第一,選址。

選址決定生死。之前我的視頻裡也講過選址的事情,自己做做調查,統計統計數據。

對於個人開便利店來說,選址決定70%,運營和後期只佔剩下的30。

第二,定位。

定位和選址有關,也和你的規劃有關。

你在的社區如何,辦公區如何,客層如何,都需要去好好研究。

第三,品類,商品組合。

再有:人員,團隊,開業促銷,會員管理等。

如果你想開個店,很容易,裝修進貨就可以。

如果你想開好一個店,需要費好大心思。

如果你想開好好幾家店,你需要找到合適的人。


職場創業說


在上海開便利店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加盟品牌,一種是自營品牌。


加盟的大品牌主要有幾家,全家,羅森和7/11等。全家和7/11的名氣稍微大一些,羅森名氣稍微小一些。


全家和7/11一期準備的資金是60萬,羅森一期準備的資金是30萬,包括了加盟費和裝修費,不包括房租和工人工資。


所以差不多100萬啟動資金正好可以加盟這幾家品牌。


全家和7/11會給你提供完整的供應鏈系統,你只需要在他們提供的商品裡面挑選適合自己小店售賣的商品。搞定供應鏈這一點很了不起,如果自己單幹,找到便宜的貨源這是很費事的事情,會自己導致成本的高低,進而影響到利潤率。


全家和7/11的品牌自帶流量,在白領心目中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全家和7/11的價格比普遍便利店和超市要貴上30%,但是這些用戶還是認這個價格的,如果是自營便利店這個優勢就沒有了,必須和周邊超市打價格戰。


全家和7/11主要是商品的品類搭配比價好,盒飯冷凍乳飲是最大的贏利點,這是很多便利店不具備的商品優勢。


全家和7/11一年的純收入(除去所有成本)大概在30萬~50萬之間,這個是比較有保障的,也就是說投入的100萬需要2~3萬才能完全收回成本,之後才是賺錢的開始,這就需要堅持了。風雲變化,不知道3年之後,這個店的流水還能不能做得那麼好,這就看命了。

如果要開超市的話,現在基本上已經很難。100萬能開一個100平米~200平米的超市,一天的營業大概在1萬左右,一年下來也能賺個30萬的樣子,這個是建立在周邊沒什麼便利店或者其他超市競爭的情況下。如果周邊有一個好一點的店,消費者立馬轉換購買地點,到時候半年之後,這個超市就開不下去了,我樓下的超市就經常倒閉。


這兩年提倡的是消費升級,對於普通的超市也提出了要求,簡單的標準快銷品的售賣,一方面用戶都願意通過網絡購買,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通過便利店購買,在一家沒有特色的超市中購物的只剩下一些大爺大媽了。


所以如果開超市,最好是想著如何線上線下結合,現在餓了麼,美團,京東到家這些線上渠道都歡迎超市加盟,通過線上銷售線下配送的模式是可以增加小店的銷售額的。


最好的辦法是超市精品超市,特色超市的方向轉變,將餐飲和超市相結合,讓消費者有一種想在店裡停留更長時間的感覺,這樣才能帶動實體店面的銷售情況。


作者還行,悟空問答文化答題達人,熱愛閱讀,熱愛交流,每年讀書300本,對我感興趣的可以關注一下我。謝謝。

作者還行


十年之前,有100萬可以直接幹超市,那時候絕對賺錢。隨便在二三線、四五線小縣城開一家頗有規模的超市,都能賺到缽滿盆盈。

現在如果有100萬,幹超市不划算。開便利店就不一樣了,弄一個倉庫,再搞一個送貨上門,弄得好能夠活得比較滋潤。

現在開超市,沒有以前那麼好的日子。早期市場發育不夠成熟,在小城市有較大的空間可以操弄。現在整體市場已經成熟起來,電商又蠶食了大量的市場份額,而且伴隨城市急劇擴張,房租、人工費用飛速上漲,開超市不是一個好主意。

但開便利店,是可以的。便利店針對的目標客戶比較明確,一般都是左近居民區的住戶,消費群體比較穩定。這是基礎消費者的保證。但100萬開一家便利店,實在太奢侈了,那麼就可以弄成連鎖模式。大致可以幹4-5家便利店這樣。幾家連鎖,可以集中在某一個區域,這樣就有了市場覆蓋優勢。這是實體店的打算。關鍵的是,要與現在的電商結合起來,走線上線下融合的道路,這樣前景才比較明朗。

就是在連鎖店之外,必須要有一個配送的倉庫,然後用微信群、小程序等模式,吸引自己的固定消費群體,然後可以送貨上門,尤其是大米等較大件的日常用品,服務延伸之後,可以有相當一批客戶被固定下來。甚至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不斷豐富自己的產品品類,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

在目前階段,有100萬幹便利店,比干超市更合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