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捏脊是否需要每日進行?為什麼呢?

黃書包


很多家長問能不能天天給孩子捏脊,這是可以的。但是,寶媽們一定要分清孩子的健康狀況,處在哪個階段。

預防保健時

當孩子處於健康狀況時,這時候給孩子捏脊,可以提高免疫力,讓孩子更健康。這時候呢,每週給孩子捏2-3次就可以了,每次4-6遍。

身體虛弱時

有些寶媽反映,自己的孩子以前經常生病、反覆感冒,自從給孩子捏脊以後,身體強壯了很多。寶媽們要注意,當孩子身體虛弱、面色發黃不紅潤、免疫力低下的時候,可以每週捏到3-5次。

孩子生病時

生病的孩子,捏脊可以輔助縮短病程,減少用藥,每天都可以進行。一些疾病如食積、腦癱、遺尿等,都可以天天推拿,每天3-5遍。

以下情況不能捏

哪些不能進行捏脊呢?當出現急性疾病如脫水、嘔吐嚴重等得用藥干預,病情穩定之後,就可以配合上捏脊等推拿手法干預。

捏脊要分虛實

上捏是補,下捏是清

捏脊是在後背的膀胱經和督脈上操作的

上捏脊是從長強穴(尾骨尖附近)向上捏至大椎穴。督脈主一身之陽氣,督脈上幾個主要穴位都是昇陽的穴位。根據經絡按摩“順經為補,逆經為瀉”的原則,順督脈自下而上捏脊的目的是昇陽,屬補法。

下捏脊順序跟上捏脊相反,逆瀉督脈,有清熱瀉火通便之效,屬於瀉法,平時多用於實熱症比如發燒或便秘的治療,極少用於平時保健。

小兒推拿李波2018.12.1


小兒推拿李波


小兒捏脊中醫推拿的一個相對簡單好操作的方法,主要是通過穴位點推拿,可通過調節臟腑、疏通經絡,進而達到改善兒童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的效果。


但對手法有一定的要求,做的好有助於寶寶健康,反之操作不當可能造成兒童不適,所以如果家長想自己為寶寶操作,一定要在專業操作人員指導下進行,反覆練習。


操作注意事項

操作時機

如果寶寶出現需要捏脊的信號,如常見輕度的積食、咳嗽等,可行捏脊,最好是選擇避開孩子飢餓/過飽、鬧覺的情況,可選在進食後2小時左右進行,力度適中,剛做可以輕柔些,逐漸適應,每次3-5分鐘,不宜過頻繁,次數根據需要看,症狀輕一般一天一次即可。

操作環境

一般都是赤裸上身,趴伏進行(可在身下墊舒服的大毛巾/浴巾),所以要注意控制室內溫度,環境舒適,寶寶配合度更高。


注意觀察

操作過程中注意觀察寶寶的面部表情,以舒適為前提,如果寶寶表情痛苦或不願意配合,要及時調整手法力度,真的不舒服就不要強求,換個恰當時間再嘗試。


捏脊不光適用於兒童適應症病期,還可作為日常保健的操作,只要注意控制手法和時間就行,不會形成什麼依賴,但也不建議多捏,適宜最好,過滿則溢。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孩子王育兒顧問


寶寶長的高,吃的飽,睡的香離不開“捏脊”。饅頭媽的偶然得之,竟讓饅頭脫胎換骨的改變!也是冥冥之中的造化吧。

其實孩子身體虛弱,每天捏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身體很棒很健康,捏脊也就不需要啦,孩子自身也有力量會茁壯成長!脊背這個人體大樞紐的氣血通了,自然百病不生,而我們身體上一些或大或小的毛病,也會徹底消失。建議爸爸媽媽也相互捏,爺爺奶奶也相互捏,愛惜自己就是珍愛孩子!大家身體都棒棒噠~~

下面,讓我們看看這位媽媽給孩子捏脊的收穫吧。

我的饅頭自小體弱多病,自從上了幼兒園,一個月也去不了幾天,家裡的小藥罐兒。怕吃不飽,天天追著喂,誰讓兒子瘦得包著骨頭呢?

自學習捏脊後,堅持了幾年,自我感覺捏脊有如下好處:

第一,入睡速度快,睡眠質量高

臨睡前捏脊有利於提高睡眠質量,便手法要比平時輕,特別特別輕柔,捏不起來也沒關係,可以使人全身放鬆,緩解壓力,很多時候還沒結束,饅頭就進入夢鄉了。同時也可以說幾句貼心的話語,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睡得好,就會長的好,孩子會在睡眠中成長。

第二,身高體重正常增長,身體越來越棒

都說捏脊促進發育,確實不假。通過捏積加粥療,饅頭胃口大開。饅頭6歲生病住院時,體重30斤左右,8歲已達到49斤,身高增長速度也是比較穩定。而且教給其他媽媽給自己寶寶捏脊後,很多媽媽確實看到了變化。

第三,疹子說明排毒,痛點反應病症

脊背是全身氣血運行的大樞紐。脊柱中間線督脈,兩側是膀胱經,督脈就是總督全身陽氣的一條經脈,膀胱經則聯繫全身腑臟。捏脊不僅能疏通全身氣血的大樞紐,還能把五臟六腑的氣機疏通一遍。中醫還有“不通則痛”、“以痛為輸(穴)”的說法。捏脊中,逐漸體會到經絡的“預警”提示作用,捏脊能打通排毒通道。如果平時捏脊不疼,現在捏的痛了,看看對應著哪個背俞穴,比如是脾俞或胃俞,則要考慮是否有乳食積滯等問題,就要加倍關注孩子的身體和飲食。

給孩子做調理同時,學了大量的育兒和保健知識,小兒推拿現在也是我的最愛,操作也很簡單,媽媽們練習幾遍就會無師自通!根據孩子年齡大小,可操作五到九遍,脾胃有積的寶寶,在提捏時往往會聽到皮膚“啪啪”作響,這是正常的。捏積,就是要把這些粘連捏散,把淤積在背部的氣血捏開。

兩個重要注意事項

1、捏的時機很重要。

有人說冬天是冬藏的季節,不適合做。其實,只要有症狀都可以捏。也有很多媽媽說,體質虛弱的孩子,通過一冬天的調理,身體狀況大大好轉。春天是升發和季節,萬物復甦,特別適合孩子捏積,說增高益智、強身健體並不為過。夏天,人體陽氣最盛,捏積更容易將孩子體內的痰溼、淤毒驅逐出去。

2、捏的方向很重要。

捏積要從下往上捏,陽氣順勢生髮上去,對陽虛氣虛體寒孩子效果好,適合早晨和上午捏。下捏則適合一些陰虛或實熱的孩子。成人陽氣往往充盈於上部,陽氣不能下達,考慮從上往下捏了,特別是高血壓等病症,既可以去積除滯,又可以使陽氣順勢下行,上下交泰,很多慢性病都能除去。

關注“張家綱小兒推拿”,助力寶寶更健康。


張家綱小兒推拿


小兒捏脊對寶寶的脾胃虛弱、腹瀉、咳嗽、腹脹、睡眠不好等症狀都有很大的改善和治療作用,所以很多家長都熱衷於給寶寶捏脊。那麼,小兒捏脊是否需要每天進行呢?捏多了會不會有依賴?針對這些問題,其實要視情況而定了。

如果針對有以上症狀的寶寶,就要堅持每天為他捏脊,每天一次,一週到十天時間為一個療程。如果症狀比較嚴重的話,就接連捏兩個療程。如果寶寶沒有以上症狀,只是給寶寶平常保健的話,就不需要天天捏了,隔三差五幫寶寶捏一次就可以了。當然,如果媽媽有時間又願意幫寶寶捏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用,祝願你家寶寶健康快樂成長!

文海撈夢話育兒:已出版作品《走過花開的石林》;一孩之媽,專注育兒話題。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歡迎轉發,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探討,謝謝大家!


文海撈夢話育兒


自從有了小寶後,倆孩子的生病幾率明顯上升,二胎家庭都有體會。偶然機會知道了小兒推拿療法,重要操作就是小兒捏脊,通過書籍自學實踐後發現確實對小兒療效很明顯,但是不建議每日進行,原因如下:



1、作為生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在生病時才會有療效。

就跟生病了才吃藥是一個道理,為了預防感冒,每天喝感冒顆粒可行嗎?當然不可行,所以一般情況下,當發現孩子生病的時候,再進行小兒捏脊才會有更好的療效。

2、從預防生病角度說,當發現小兒出現生病前兆時,進行小兒捏脊才會起到預防的效果。前提是你得知道,什麼症狀是小兒生病前兆,比如說孩子拉的便便不正常,出現”羊粑粑蛋“的情況,說明肝火旺盛;比如說孩子的舌苔厚膩,說明孩子消化不良。書中對生病前兆做了詳細說明,發現有徵兆時再對應捏脊才能起到預防作用。



3、每日進行,個人感覺會有依賴。總吃藥就會有抗藥性,不生病時總捏脊就會使得自身的免疫系統變弱。本來人健康的狀況下是無需干預,通過自身的免疫調節,就可以達到不生病的狀態;每日捏脊就會對小兒的背部穴位產生持續的刺激,本身作為一種治療生病的方法,同樣會產生“抗藥性"。

作為一個二胎媽媽,以上是我的感悟心得,養孩子不容易,二胎家庭更不容易,小兒捏脊還是很有幫助的。每個家庭孩子的的情況有所不同,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親子游戲分享


捏脊一般用於孩子食慾不振、 消化不良、腹瀉、失眠及小兒疳積,感冒,發燒等症狀,捏脊療法適於半歲以上到7歲左右的寶寶。

作為日常保健手法,最好每天進行,不會形成什麼依賴性,反而捏脊會促進寶寶生長髮育,還可以強身健體,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防治多種疾病。

人體背部的正中為督脈,督脈的兩側是膀胱經,督脈和膀胱經是人體抵禦外邪的第一道防線。通過捏脊,可以疏通經絡,調整臟腑 ,刺激人體的植物神經幹和神經節,通過複雜的神經體液因素,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從而防治多種疾病。

正確的捏脊方法是:

讓寶寶俯臥於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鬆。 用拇指指腹與食、中指指腹相對合,在脊柱兩側夾持脊柱兩側的肌膚,沿著長強穴準備沿脊柱向上捏,一直到大椎穴為止。

每次捏脊時間不宜太長,以3~5分鐘為宜。在捏脊的過程中,用力拎起肌膚,稱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稱“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稱“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單捏不提。其中,單捏不提法刺激量較輕,“捏三提一法”最強。

捏脊在早晨起床後或晚上臨睡前進行療效較好,室內溫度要適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手部要溫暖,手法宜輕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發熱的時候不要這樣捏脊,而要從上往下捏,可以直到退熱的作用;另外,捏脊的時候有一隻手總在脊柱上,另一隻手在膀胱經上。


繪本育兒


圈圈還記得小時候,飯吃多了不消化便秘,會被父母拎著去一家老阿姨家裡,撩起上半身衣服趴在她的膝蓋上,讓她幫我提背捏脊,下一次手我就嚎一聲!太痛了!每次捏到一半我就翻身爬起來不幹了。。。。

那時候年齡大概七八歲,沒想到最近兩年小兒中醫太火了,捏脊都從娃娃抓起了!有的家長盲目相信捏脊的保健效果就覺得捏得越多越好,每日給孩子捏上十幾二十遍,而且早上捏完晚上還繼續捏,長期堅持的話反而造成更嚴重傷害。

在圈圈看來,什麼萬能的手法都不能預防包治百病,捏脊這東西,父母還是看孩子年紀和體質採用相對輕柔的手法,平時偶爾捏一兩次,不會有大用,也不會有副作用,孩子真的不舒服生病的,建議還是看醫生。


甜甜圈伐木累


捏脊最佳是上午捏,陽氣上升,給小兒補陽氣。

從下往上推捏,“一層層往上”,可以做一組十次。還可以捏完點八髎穴,特別是女寶,當然早晨最佳。

我們出生到六個月是每天都捏脊的,洗完澡後做嬰兒操背部就捏脊,也可以讓小兒消化吸收好一些。主要還是增加免疫力。相對於時間和是否需要每日,正確的手法更重要。我們是跟育嬰師學的,一開始不敢自己捏,小寶太小不敢亂動她,兩個月開始我幫她做嬰兒按摩操和捏脊。

關於捏脊的好處,說實話不是中醫,講了也不專業。或者說,自己也不太確定。但是,小孩子享受還挺好的。捏捏應該很舒服,我們大人如果捏脊了也覺得可以放鬆。

現在一般都是晚上睡覺不踏實或者白天吃飯不“聽話”,擔心她肚子不舒服,會輕揉小腹然後背部捏脊。有時候早晨曬太陽後也會捏脊助陽。

前段發燒,晚上哼哼唧唧,用溫水擦拭後捏脊,孩子也會舒服一點。可能主要對於小兒來說,捏脊還是助眠的效果更多。有的寶寶被捏習慣了,只要到點給她捏一兩下,就能比較快速地入眠。

有的寶寶可能還排斥呢,覺得背上被捏怪怪地會拒絕。至於是否需要每日捏,看小朋友實際情況吧。

我們是會翻身後,就不會乖乖給你捏脊了。


羅院長的小院子


不建議每天都做,正確做法是連續做幾天後休息幾天。捏脊是提升陽氣的一個手法,陽氣得到提升後,要讓五臟六腑進行自行調節,才能達到保健的效果

什麼是捏脊療法?

是用雙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節靠拇指的側面在寶寶背部皮膚表面循序捏拿捻動的一種中醫治病的方法。捏脊療法可以刺激人體的植物神經幹和神經節,通過複雜的神經體液因素,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並整體地、雙向地調節內臟活動,從而防治多種疾病。

捏脊的穴位

捏脊的穴位是指“夾脊”穴,位於腰背部,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兩側,後正中線旁0.5寸,一側17穴,左右共34穴。

人體背部的正中為督脈,督脈的兩側均為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路線。督脈和膀胱經是人體抵禦外邪的第一道防線。通過捏脊療法,可以疏通經絡,達到調整臟腑的作用。

小兒捏脊可以治什麼病?

1.胃腸疾病

孩子脾胃薄弱,又不知道飢飽,如果吃了過多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甜膩食物、高蛋白食物,會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響脾胃功能,形成積滯、厭食;消化不良還可能引起腹瀉;其他感染性腹瀉會遷延變為脾胃虛弱。這些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療法來治療。

2.肺系疾病

孩子反覆感冒、咳嗽,西醫稱為免疫功能低下,中醫則認為是小兒衛外功能薄弱,陰陽不調。捏脊通過刺激督脈和膀胱經,能調和陰陽,健脾理肺,從而達到提高免疫力、減少呼吸系統感染的作用。

3.夜啼、睡眠不安

捏脊療法能調理脾胃,使之正常運轉。脾胃功能正常了,孩子就不會有腹脹、腹痛、胃脘飽脹的現象,自然能夠安然入睡了。

4.通過捏脊來刺激人體脊柱兩側的植物神經幹和神經節,起到防遺尿、止汗的作用。


捏脊的步驟

1.讓寶寶俯臥於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鬆。

2.捏脊的人站在寶寶後方,兩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

3.食指半屈,用雙手食指中節靠拇指的側面,抵在孩子的尾骨處;大拇指與食指相對,向上捏起皮膚,同時向上捻動。兩手交替,沿脊柱兩側自長強穴(肛門後上3~5釐米處)向上邊推邊捏邊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頸後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

4.第2、3、4遍仍按前法捏脊,但每捏3下需將背部皮膚向上提一次。再重複第一遍的動作兩遍,共6遍。

5.最後用兩拇指分別自上而下揉按脊柱兩側3~5次。

6.一般每天捏一次、連續7~10天為一療程。療效出現較晚的寶寶可連續做兩個療程。

捏脊的注意事項

1.時段:捏脊在早晨起床後或晚上臨睡前進行療效較好。捏脊前要露出整個背部,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鬆。

2.溫度:捏脊時室內溫度要適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手部要溫暖,手法宜輕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3.時間:每次捏脊時間不宜太長,以3~5分鐘為宜。

4.手法:①開始做時手法宜輕巧,以後逐漸加重,使小兒慢慢適應。 ②要捏捻,不可擰轉。 ③捻動推進時,要直線向前,不可歪斜。

5.年齡:捏脊療法適於半歲以上到7歲左右的寶寶。年齡過小的寶寶皮膚嬌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膚破損;年齡過大則因為背肌較厚,不易提起,穴位點按不到位而影響療效。

6.禁忌:寶寶背部皮膚有破損,患有癤腫、皮膚病。


奇趣捕手


聽大河的經驗之談,小兒捏脊是個好東西,但是切切不可每日捏脊,多捏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捏脊,也叫捏積。多用於治療小兒疳積等病證。最早見於《肘後備急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從龜尾至頂乃止,未愈更為之。”

最有代表性的首推北京馮氏捏脊(積)。據傳,其全盛時期,每天捏脊人數達到1500人次上世紀五十年代,北京“捏積馮”幾乎家喻戶曉。

民間常見捏脊,大都食指在上,拇指在下。馮氏捏積則手法獨特,拇指在上,其他指頭在下,並且捏拿位於脊柱正中,一般捏脊捏在脊柱兩側。個人體會,馮氏捏積力度夠狠,效果較猛。

後背為人體陽氣所在,督脈總督諸陽,足太陽膀胱經陽氣澎湃。夾脊穴與諸臟腑相連,故五臟六腑之氣均可以調理。所以,通過刺激後背的督脈、夾脊穴、膀胱經,可以迅速鼓動一身陽氣,達到祛溼驅寒,調理臟腑、增強體質的目的。適用於積滯、疳證、疳積、慢性腹瀉、消化不良、厭食、嘔吐、便秘,或肺虛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等。好處的確很多。

但是中醫,講究的是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如果每日進行,則會造成小兒陽氣過旺,會引起便秘、發熱、消瘦、失眠、胃腸功能紊亂,進而造成免疫力下降,極易引發各種疾病。

還有句老話,過猶不及,如果小兒身體健壯,吃嘛嘛香,你勤不著懶不著捏著幹嘛呢,打破其陰陽平衡,不捏出病來才怪。

大河告訴你,正確的捏脊數量,如果是疾病治療期,一般每天捏一次,每次可捏5~7遍,連續7天為一療程。休息1天后,再做第二個療程。直至病癒。

如果是日常保健,一週1次即可。切切不可每日捏脊!

如果想學習捏脊的具體手法和秘籍,請關注大河的文章,你想要的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