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攜民渡江是仁義,還是虛偽?

小馬兒回憶波


劉備攜民渡江是《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親率50萬大軍,欲乘勢消滅劉備和孫權(赤壁之戰前夜)。

此時劉備駐軍新野。誰知關鍵時刻荊州牧劉表去世,也就是說劉備的保護神沒了。劉表的兒子劉琮繼承了爵位,劉琮比較明智,果斷選擇投降了曹操。劉備孤掌難鳴(劉琮不投降,劉備和荊州人馬也無法抵抗曹軍),在諸葛亮的建議下,棄新野往樊城暫避。這時劉備發佈了一條告示:

無問老幼男女,願從者,即於今日皆跟我往樊城暫避,不可自誤。

劉備的意思顯而易見,這是把百姓綁架在戰車上。



▲劉備

我認為劉備攜百姓撤退是假仁義。這和歷史上、他的兒子後主劉禪所表現相差天地。劉禪為了蜀國百姓免遭戰火蹂躪,理智選擇了投降。既然不能為百姓帶來幸福,有時放手也是一種愛。雖然這可能揹負窩囊的罵名,但是我不認為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他比他老子劉備仁義的多,至少沒有把蜀國百姓拖入戰火中。

劉備讓百姓隨他一起逃難有目的,無非就是拉仇恨,百姓流離失所,房屋被曹操佔領,你說百姓恨誰呢?顯而易見恨曹操。劉備倒成了救苦救難的仁義君主。



▲劉禪

劉備口口聲聲說曹操要屠城,無非就是故意嚇唬老百姓,曹操怎麼會蠢到殺害無辜百姓呢?曹操即使部隊踐踏了百姓莊稼,他都“割發代首”自我懲罰,這樣的人你相信他會屠城嗎?

劉備這招太損了,一路上百姓可遭殃了。先是欺騙百姓到樊城避難,結果到了樊城變卦了。劉備說樊城池淺城薄,不能抵擋曹軍。還得往南撤,要渡過漢水,往襄陽撤退。

劉備這是“溫水煮青蛙”,剛開始他不說渡江,等百姓上套後,一點點亮出了目的地。要是一開始說逃這麼遠,估計沒幾個老百姓跟著他受罪。

劉備攜民逃跑其實早就被曹操的謀士劉曄看透了,他為曹操出了一計,讓徐庶勸說劉備投降。

劉曄對曹操說:“劉備不是說對百姓仁義嗎?這好辦,咱們成全他,只要他選擇投降或者自盡,咱們絕不傷害老百姓。這一招夠狠的,把球踢給了劉備。劉備仁義還是不仁義,立馬就會表現出來。



操乃召徐庶至,謂曰:“我本欲踏平樊城,奈憐眾百姓之命。公可往說劉備,如肯來降,免罪賜爵。

但是劉備沒理會曹操這招。劉備才不會為了百姓選擇投降或者自殺。

到了江邊後,岸上的百姓亂做了一鍋粥,哭爹叫娘好不悽慘。誰見了都會落淚。然而這一切都是誰所為呢?有道是:“將帥無能累死千軍”,既然你劉備幹不過曹操,你為何還要拖累百姓呢?你帶你的軍隊跑不就行了嗎?還不是統治階級需要老百姓為你抗活嗎?劉備深深懂得,有人民才能有一切。百姓既能為他做炮灰,又能為他耕田,關鍵還落個仁義之君,天底下再沒有比劉備奸詐的人了。

這時諸葛亮有些不忍,告訴百姓說,有願意留下的就留下,不願留下的趕緊渡江。乖乖,到現在你說讓留下,早點為什麼不說呢?



緊接著劉備在江邊上演了一出“仁義秀。

玄德於船上望見,大慟曰:“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難,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聞者莫不痛哭。

這個場景是不是很熟悉,沒錯,劉備在他一生中,這種表演最拿手,要不說劉備的江山是哭來的。以劉備的智商,會照不到這樣的結果嗎?

劉備攜民渡江哪是什麼仁義之舉,完全是出於他的私怨,為了不給曹操留下有生力量,為了自己以後的事業而不惜犧牲百姓,劉備乃假君子真小人也!

【不一樣的歷史解讀,不一樣的知識分享。歡迎轉發、留言、關注】


秉燭讀春秋


劉備出於什麼意圖,我們不得而知,只是我認為這裡面有多層因素:

一 攜民眾事件本身,有客觀利益成份存在,從人口角度而言,可以參考 孫吳擄南方以及江夏人口。在那個年代,人口是最重要的生產和戰略資源。

二 攜民眾有政治渲染成份,比如曹操屠城、使君仁義等等。有助於樹立和擴大仁德形像,至少在普通民眾和基層官員、士子心中。

三 攜民眾,場面混亂,有助於潛逃。這裡我們不以小人之心去猜度是否此為劉備本意,事實情形客觀存在,也即無論是否有心,事實上,五千虎豹騎相較在十萬人的混亂場面中想把兩千人盡數抓捕而言,單純追擊兩千殘兵要容易的多。

至於曹操是否會屠城,劉備心裡很清楚,那麼第一、第二點就很成立了。

對於第三點,在這裡,我個人傾向於 非劉備險惡用心,但客觀上發生了,在於世人怎麼想,特別是經過羅老爺子大肆筆墨為宣揚劉備仁義,反而給人大善若惡的感覺。





文說三國


劉備的意圖很明顯。讓曹操得到荊州。卻得不到人。就如同後來的曹操。丟了漢中。卻把漢中的人都帶走了。只給劉備留下了一直空的漢中。得其地而不得其人。畢竟人口是一種戰略資源。誰都不肯放棄。何況東吳已擄走了江夏許多人口。作為亂世梟雄的劉備深知其中的深意。這其中既有他的仁義成分在裡邊。也有讓老百姓做人肉盾牌的嫌疑。這是的劉備只有四五千人馬。而曹操的追兵確有十萬。四五千人馬。人家馬蹄擦過。別說人有屍體了。恐怕都得成為泥漿了。怎麼辦。帶著十萬百姓便於偽裝。士兵夾在百姓中間。也沒有軍衣號坎。你知道我是百姓還是士兵。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既不露聲色的顯示了劉備的仁義。也假借百姓之手保護了劉備那可憐的家底。多好。一舉兩得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劉備也憑藉著這和老百姓不離不棄的名望。赤壁之戰後。獲得了很多人馬。劉皇叔的名望自此威名遠播。





約定9521


大家都知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賣草鞋的劉皇叔當然也知道跟諸強爭權奪利的叢林法則。

劉備在新野大敗曹操。新野是一個小縣,人少糧寡,劉備於是駐於樊城。一個小小的新野縣讓我損失了5萬兵馬,這場戰役的失敗激發了曹操的沖天怒火。於是曹操決定親率精兵良將搞劉備復仇。

於是神算子諸葛亮料到樊城不可守,給劉備出謀劃策。勸劉備。棄樊城,渡漢水,奔襄陽。劉備不忍跟隨多時的百姓,派人在城中發佈告:“曹兵將至,孤城不可守。百姓願隨者可一同過江。” 城中百姓,寧死相隨。城中百姓攜帶家眷,扶老攜幼,號哭而行。劉備見狀大哭:“為我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難,還有什麼臉面活於世上?” 說完以後就要跳江自殺。他身邊的兵將將他抱住。

這件事兒為劉備迎來一個愛民如子的名聲。表面上來看,劉備仁德寬厚,跟百姓同生共死,本質上呢?劉皇叔卻是一個老百姓做盾牌無恥小人。都知道在政治軍事鬥爭中正義是不能隨意丟棄的東西,誰也知道屠戮百姓是邪惡的行為,為人所不齒的行為。如果曹孟德為追殺劉備,而對百姓大開殺戒,那麼自己無疑就被劉備扣上了一頂濫殺無辜的帽子,從而曹操就會成為天下諸侯及百姓的眾矢之的。因此說劉備攜民渡江,不是愛民,不是仁義,而是籠絡人心的一種政治軍事手段。為的就是要讓曹操投鼠忌器,從而保全自己的性命和實力。

而實際上劉備也根本不是一個仁德之君,劉備奪取四川之後,關羽鎮守荊州。關羽自傲敗走麥城,不久後被馬忠所殺,馬忠投吳。仁義的蜀國之主劉備於是決定親率70萬大軍伐吳,據說諸葛丞相執意反對,但是劉備卻一意孤行。劉備以為二弟關羽復仇為名舉傾國之兵,攻打吳國。不被這麼做,讓全國軍民看到自己的夠哥們兒義氣,戰爭不是為了自己的天下,而是為了關羽。是多麼堂而皇之的理由,70萬大軍的性命,絲毫不放在心上這就是劉備愛民如子最好的偽善表達。其實劉備是借為關羽復仇之名,而欲統一天下、大肆殺伐的旗號而已。君不見孫權聽說劉備親率大軍東征之際,派使臣求和並送出殺死關羽的馬忠。這一條件被劉備拒絕了。

為關羽報仇,真的不是劉備的目的。滅孫權,奪荊州,之後滅曹操才是劉備出兵的真正目的!

一場戰役,以陸遜火燒劉備七十里連營,劉備敗走白帝城為結局。一場戰役損失幾十萬的兵馬之時,仁義的劉備可曾想到要愛民如子?


老周23465


要想弄清這個問答題龐統和劉備的一毆對話道破了其中的玄機!劉備取下了涪城擺慶功宴會大賞文武,酒過三菜過五劉備對龐統說:“今目之會,可謂樂矣”,龐統站起身來冷笑道:“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亡者之兵也”,劉備當時大怒,大發雷霆,可見龐統一針見血,直言不諱,戳穿了劉備的心裡深處。


人間正道陳德立


劉備是三國最虛偽的偽君子。從這件事情上就看的出來。想想當時的情況,劉備兵不過數千,將不過關張趙,城裡數萬百姓還願意跟劉備走?曹操派文聘率五千鐵騎在後猛追,後面還有十幾萬人馬,劉備能抵擋嗎?不可能,所以他就利用百姓,幾千人裹在幾萬人中,利於逃跑,事實是他是跑了,甘夫人死了,兒子阿斗也差點沒命。可苦可那幾萬百姓了。可以想像一下,如果百姓不跟劉備走,曹操也不會屠城啊。攜民渡江是被看成劉備愛民的典範,其實就是劉備最虛偽的表現。


麥田509


劉備的一生是虛偽的一生,無用至疑。他鼓吹曹操殘暴,騙百姓一起走的目第有二:一,是為了有剝削的對像和兵源,從他在平原和新野都以一個縣的收入養以5千軍隊,和他在成都鑄大錢,導至失盡益州百姓的人心,就可以看出來;這也是自古以來豪傑倍出的益州,在蜀漢統治時期沒有出現過可用的人才,能用的人才都是從荊州來過來的和劉璋時期留下的。第二,在關健時候,讓百姓做底擋追兵的肉盾,這一點在長板坡表現的淋漓盡至。


風中的沙8474


本人認為:劉備攜民渡江完全是出於經濟軍事考慮。

十來萬百姓如果到達江陵,馬上就可以組織起3萬軍隊,江陵倉庫裡有足夠多的裝備。剩餘人口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人口在三國時期是極其重要的資源。曹操當然會追擊過來,到時候看清楚情況再撤退就是了。關羽已攜主力軍隊乘船走了。

在曹操追擊過程中,還能渲染曹軍對百姓的傷害。

無論如何,劉備都不吃虧。代價?

無非就是兩個女兒被曹操俘虜並賞給曹純而已。


四川達州


是真事而故作虛張,造作別外生枝,好像現在對一仵壞處事去影響世態,反說好,好事別有用心去它想。總之評一人不講根據,只憑心情。亂作無尺度才對麼?


用戶9450977780495


古今成大事者必先以人為本,人力資源是第一生產力和戰略資源。有了人就能籌集糧餉,補充兵源。所以劉備攜民渡江不是仁義或者假仁假義,而是戰略需要。此事不止劉備做了,曹操、孫權、諸葛亮也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