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古代有460多個帝王,過70歲的皇帝只有7個,那麼是御醫沒用還是他們命薄呢?你怎麼看?

為了忘卻想念


1、古代醫學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經驗、成例,以及一點點的運氣,和現代科學體系支持下的醫學有極大差距,皇帝也不過比平常人的醫療條件好一點而已,從中世紀和近代中國的平均壽命可以推斷,古代中國人均壽命恐怕不會很高,有30-40歲就頂天了,而中國古代帝王除去意外死亡的不算,壽終正寢者的平均壽命還是比這個數要高得多的,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能夠自然死亡的皇帝,活得已經比同時代老百姓要長,這已經表明御醫多少比民間醫生管用了。

2、醫藥只是壽命的一個決定因素,但不是全部決定因素,日常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的正確和健康更加重要。在這方面古代即便帝王也有很多和現代科學相悖的習慣,如《孟子.梁惠王上》描繪理想生活狀態是“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很顯然,帝王、尤其中老年帝王的肉食攝入會比年輕人和常人更高——而這恐怕是要折壽的。從清代皇帝的伙食看,每天只吃兩頓正餐(不吃晚飯),每頓飯放無數菜餚但每個菜只能吃三口,結果很多菜其實是一熱再熱的剩菜,呵呵,呵呵呵呵。

3、因為中國皇帝專權,大多數皇帝工作時間長,工作壓力大,這當然會影響健康和壽命。

4、中國皇室講究“廣後嗣”,多妻並且“雨露均霑”不但是權利而且是義務和責任,除天賦異稟的少數外,大多數人都會因此折壽,如果既是工作狂又喜歡當種馬就更不用說——倘因此氣力不佳,很多皇帝會轉而尋求丹藥仙方,而這些在中世紀科技條件下和服毒無異,很多皇帝操勞和縱慾都還能湊合活著,幾個仙丹一吃就駕鶴西遊了;

5、然後就是宮鬥、戰爭和改朝換代了,您說的那460多個皇帝(其實算上準皇帝和土皇帝還不止),有相當一部分是在這些因素作用下非正常死亡的,他們當然也會拉低皇帝的平均壽命。

6、沒有了。


陶短房


古代那麼多皇帝,少有能長壽者,這是為何呢?

第一,古代醫療水平有限,一些諸如天花這樣的病,治療手段有限,現在一些我們看起來很小的病,在古代都是要人命。想當年,康熙皇帝,差點在幼年就因為天花沒命。


二,古代很多君王聲色犬馬,後宮佳麗無數,身體被掏空。就比如漢成帝,天天和趙氏姐妹鬼混,嗑藥磕大發了,死在了女人肚皮上。真的是做到了精盡人亡的地步。據說明穆宗也是因為縱慾過度,所以才當了6年皇帝就掛了。宋度宗趙禥更是讓人瞠目結舌,即位之初,就有了一晚上臨幸30多位妃嬪的記錄,乖乖,你這麼厲害,不死才怪,三十五歲就掛了。可能是認識到縱慾的危害,南梁蕭武帝蕭衍,"五十外便斷房室",不近女色,所以活到了86歲。

三,很多皇帝,長期面對紛繁複雜的國事,處於高壓狀態.作為一個帝國的ceo,不管事吧,大權旁落,管事吧,得累死累活。就比如秦始皇,他白天斷獄,夜批公文,並給自己規定,不批完一石公文(秦代公文使用竹簡木牘,一石為120斤,約合今60市斤),決不休息,累啊。大名鼎鼎的雍正就更不用說了,雍正的勤政,在歷史上那是出了名的。他自詡“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遊獵,日理政事、終年不息。事實上,他也的確做到了。他在位12年零8個月,實際約4247天,平均每天批閱奏摺約10件,多在夜間,親筆硃批,不假手於他人,有的奏摺上的批語竟有1000多字。每天睡眠時間不足4個小時,一年之中只有生日那天他才會休息。做皇帝累,做好皇帝,更累。

四,皇帝高危職業,處於政治漩渦最中間,小命不保也不是新鮮事。因為亡國被殺的我就不說了,我就舉例幾個被毒死的皇帝吧,漢平帝劉衎、漢質帝劉纘、漢少帝劉辯、晉惠帝司馬衷、晉懷帝司馬熾、北魏獻文帝拓跋弘、北魏節閔帝元恭、北魏孝明帝元詡、北魏孝武帝元修…………太多太多了…皇帝,真的不好當。

五,不懂養生,亂吃丹藥。古代很多皇帝都追求延年益壽、痴迷成仙,煉丹嗑藥而中毒者太多了,很多估計都是重金屬中毒而亡。晉哀帝司馬丕,死於丹藥中毒,唐穆宗李恆嗑藥過猛毒發身亡。明光宗朱常洛,大名鼎鼎的紅丸案,因服用丹砂過量而亡。中國古代皇帝煉丹吃藥者不計其數,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大多如此。吃藥皇帝這麼多,拉低了君王壽命水平哦。(雍正帝,除了累死,估計和吃丹藥中毒也大有聯繫,因為他也煉丹)

六,生活水平太好,導致大量富貴病,我們常說的三高,在古代君王身上,一抓一大把。尤其是心腦血管這塊的,更是多啊。


那年那兔這些事


以古代的醫療衛生條件,患個感冒得不到及時的醫治,很可能直接就掛了,因此,醫生的存在的確降低了死亡率,古代的太醫作為意料行業的佼佼者,在救死扶傷方面的作用,顯然會更大,但真要說到能夠在生死的進行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恐怕也有點言過其實。(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再一個說御醫要這麼神通的話,估計也死的差不對了,曾經有一個機會術士對乾隆皇帝說,你能活到八十歲,結果術士都沒看到自己的預言兌現,就被乾隆賜死了,當然這個術士明顯死的不冤,因為算的不準,專業技能不過關就出來混飯吃,乾隆活到了八十八歲才死,怎麼能說八十歲就不行了呢!

說這麼多,什麼意思呢?古代皇帝的年齡,甭管大小,他是一個十分忌諱的話題,普遍來說這些皇帝他不厭生,但都怕死,因此為了躲過死亡,普遍來說會採取各種延年益壽的辦法。


比如說煉丹的明朝皇帝嘉靖,幾粒服下去,直接死翹翹,這就說大了導致古代帝王死亡的第一個原因,那就是胡亂服食所謂的“長生不老藥”,由於這種藥沒賣的,這些帝王普遍來說又都是擼袖子自己幹。

在死亡面前,簡直就是無師自通的走向了煉丹的不歸路,而怎麼練也沒有個方子,完全就根據主觀猜測,簡直就是信就管用的節奏,結果拿毒藥練出來的救命藥往往就成了“奪命藥!”

再一個就是操勞過度,自古以來勞心勞力者難有長壽之人,古代帝王的“勞”反映在兩個方面,一個在操持政務上“勞”,一個在操持後宮方面的“勞”,操持政務是為了“天下”,義不容辭;操持後宮是為了天下的香火有人繼承,同樣義不容辭。

再一個導致古代皇帝整體壽命不高的一個因素就是宮廷鬥爭和政治鬥爭,皇帝是天下利益的集中點,同時也是天下矛盾的集中點,皇帝雖貴為天子,但在合適的利益面前,同樣有身死國滅之患,能弄死皇帝的辦法太多了,想長壽真的太難。


歷史三日談


皇帝短命的原因很多,主要以下幾個原因:

1.酒色過度,古代中國皇帝,除了老天爺和閻王爺,幾乎沒有權力制約,山珍海味,環肥燕瘦,天下的財富都是他的,天下的美女隨便享用,這都是要消耗生命的,某種程度上就是作死行為,普通人的獸性受法制和社會地位限制但是皇帝的獸性是不受限的,發洩過度,必然短命,典型就是漢成帝,死於趙合德趙飛燕姐妹床上,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強幸了西夏王妃結果遭烈馬報復被咬掉了命根子,慘死。

2.丹藥中毒,古代皇帝受道教思想蠱惑,或者本身有傷病,希望用煉丹的方法治療或者實現長生不老,因此長年累月食用丹藥,但是現代醫學已經證明這些東西含有重金屬和其他毒藥不僅不能治病長生,反而是催命符,例如千古一帝李世民就是死於丹藥,清朝的雍正皇帝也是死於此,雖然兩人是明君,但是丹藥不分你是否昏庸還是英明,至少他們在服用這些東西上是十分昏庸的。

3.宮廷謀殺,古代中國皇帝不僅是一人的利益更是一個集團的利益,某個集團扶持的皇帝上臺,意味著這個群集團獲勝,對另一個集團就有死亡威脅,因此古代中國謀殺皇帝的案例層出不窮,典型就是南北朝,北周權臣一個人就殺了三四個皇帝,還有元朝皇帝除了開國的忽必烈和亡國的元順帝,中間的皇帝沒有一個不短命的,用毒,暗殺,無所不用其極;西夏王朝一代梟雄元昊享用了兒媳,兒子被人陰謀利用,一刀消掉元昊鼻子,於是梟雄流血而死;雄才大略的宋太祖五十來歲病了,詔趙光義見面,晚上被趙光義砍死,謂之燭影斧聲。

4.抑鬱而終,古代中國皇帝有時候並不能掌握實權,實權被權臣外戚太后執掌,皇帝就極其壓抑,導致心理陰影,從而各種疾病叢生,例如光緒帝一直生活在西太后陰影之下,身體一直百病叢生,最後不是病死就是被下毒,反正連兒子都生不下來,還有同治皇帝,其親孃太后給指定的皇妃一個個貌美如豬,小皇帝極其鬱悶,偷入八大胡同嫖妓,染上花柳,病死。

5.太醫治死,太醫治皇族不能用治療百姓的醫療手段,太醫的首要任務是保障自己和家族的安全,一般會採取保守治療手段,有效但是哪怕一丁點風險都不能有,皇帝或者太后皇后一下對療法質疑可能會對太醫本人和家族帶來死亡和滅門的治罪,因此太醫不好當,他們採用風險最低的療法,往往延誤治療但是能避罪,皇帝往往被拖死,這當然不能責怪太醫醫術而是專制制度造成的。

6.議論致死,古代皇帝的疾病不是簡單醫療問題也不是太醫一個人或者醫療團體所能決定的,而如何治療是嚴重的政治問題,醫治決策權在大臣和后妃手裡,如果皇帝病重已經不能自理,但是本可治癒,各位大臣討論持久,遲遲不能決斷太醫如何治療,議論雙方或者多方意見不一致,矛盾不能彌合,而且誰都不想擔責任,萬一治不好就成大罪,治好了未必是什麼大功或者本就不希望皇帝醒來,於是沒完沒了的議論就是不決策,於是皇帝駕崩,例如千古一帝秦始皇昏迷,趙高李斯意見不同,故意不決斷,駕崩;光緒帝如果不是被下毒就是這樣病死;偉大的斯大林也是這麼去世的。

7.子女刺殺,皇帝與子女之間不是普通百姓家庭關係,往往沒有父慈子孝,但是子女刺殺往往比外人容易,死於子女刺殺的皇帝不在少數,雄才大略的隋文帝病中被親兒子砸死,稱帝的安祿山,史思明均是死於親兒子之手,唐中宗的皇太女想模仿武則天,毒殺了親爹,後梁的一代梟雄朱溫也是死於親兒子之手,坑爹的歷史源遠流長。


軍都長弓


這個問題其實不那麼簡單,需要條分縷析和控制變量,在能得到的準確數據範圍內進行分析和對比。

第一,由於每個人的統計方法與數據標準不同,歷史上稱帝的人非常多,雜七雜八加起來至少有600多人。

第二,從資料本位出發,被正統認可、明確正朔,有合法性的皇帝,大概有406人。

第三,皇帝壽命的統計,由於很多資料限制,隨著中國疆域不斷變化,既有大一統的王朝,也有偏安一隅的地方王朝、少數民族政權,而且上古時期和一些地方政權也不好核算,有確切生卒年月的皇帝僅僅有209人。可以看出,具體的數據也不好界定。因此,在這裡就只能談談歷史上明確記載的皇帝以及壽命。

從秦始皇至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有36位皇帝超過60歲,12位皇帝超過70歲,6人超過80歲,其中乾隆皇帝弘曆是冠軍,享年89歲。漢武帝劉徹活了70歲,是漢代年歲最高的皇帝。

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活了82歲。開國皇帝壽命最長的,是元世祖忽必烈,活了80歲。如果把宋高宗趙構算上,他活了81歲。割據時代的皇帝壽命,以五代吳越王錢鏐為最,活了81歲。那麼,中國古代人的平均壽命是多少呢?如果不除去夭折與戰亂去世的人口,大概為35歲。如果去掉夭折等非正常影響因子,平均壽命可達50歲左右。不過,皇帝群體中非正常死亡的人數也比較多,不得善終的大概有近100多人。

人貴在養生和保持鍛鍊,不在於有病才治。皇帝這個職業,九五之尊,但是壓力、風險與不確定因素太多。加上心態波動和後宮縱慾,號稱龍體,實際上也是凡人,經不起折騰的。不過必須明確的是,大部分皇帝是比老百姓活的久和有生活質量的。醫學當然不是萬能的,況且古代中醫少臨床,多攝生之法,藥品工藝也比較原始,御醫僅僅是提供一個小病小症的調理,龍體衰微,不能奪天地之造化,挽留生命。

另外,宮廷鬥爭的陰影和飲食的不節制,工作壓力大,精神狀態不好,導致許多皇帝很早就會患上慢性疾病,過勞死的也有,往往是古代醫學無法解決的。閻王讓你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這是一個自然規律。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第一點,古代醫療條件有限,古人壽命普遍不高。

第二,大多數皇帝都是貪圖美色,致使自己的身體機能下降。

另外,不得不說一下還有一部分人沉迷丹藥,中毒致死。

第四點,歷史的發展必然導致王朝的反覆更迭,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又會死於戰爭或者一些野心家的殘害。



wxy52014


壽命這要橫向比較,和現代人比肯定屬於短命,和當時的人比還是不算短命的,尤其和當時老百姓比起來,壽命也不短了,唐朝人均壽命29,唐朝哪個皇帝沒活過29的?


一葦3950


第一皇帝的壓力比一般人大,正面的,處理政事,外交,軍事,大多數皇帝喜歡獨斷乾坤,不喜歡內閣。

第二 睡眠質量,非常差,無論是好皇帝,還是昏庸的皇帝,還是暴君,每天的睡眠絕對不夠4個時辰,也就是8小時。

第三 皇帝也要傳宗接代,後宮娘娘們,爭寵這些的就不講了,影視劇一轉一大把,自己找來看吧。白天都累得夠夠夠的了。晚上的“體力活”幹完了也快早朝了。為了保持,體力和精力,吃一些補藥和壯陽藥,那很正常。

第四 皇帝的心理很苦悶,皇帝不能有朋友,也不敢有朋友,因為這會帶來極大的危險。搞不好,有些人會利用皇帝的名義興風作浪,歷史上,大有人在,例如清朝和珅!所以皇帝心理委屈,不能傾訴,不能跟一般人一樣,失戀了找朋友聊天,唱歌,打麻將,來排洩心中的苦悶,換句話來說,皇帝也不能正大光明的有興趣,你看朱瞻基,鬥個蛐蛐排憂解悶,都被言官說成“玩物喪志”。

第五 古代醫學,沒有現代醫學先進,現在的富豪,都是定期去做全身檢查,一旦發現有問題,馬上醫治。而古代的太醫全憑經驗,沒遇到過的,那皇帝就被拿來當白老鼠了,醫好了,升官發財,醫不好,也不問罪。只要太醫不介入權鬥之爭就好。

以上所述。



神話靚靚


主要是基因問題!這涉及到優生優育。我們基本上可以總結出一個現象那就是開國皇帝往往壽命都挺長;壽命長的皇帝都不是長子。這個是因為古代人早婚早育,很多人可能就十三四歲就生孩子了,這生出來的孩子往往是體質很差。而根據立嫡立長的原則,這個惡性循環就會一直被循環下去,導致所有皇帝的本身基因大多不優秀。比如我們以明朝皇帝來看,明朝的皇帝除了朱元璋朱棣有活過六十歲,往後就沒幾個長命的,尤其是朱棣的長子明仁宗他本身體質就差,才當了十個月皇帝就死了,往下他的兒子孫子身體同樣不好。而對比之下,最長壽皇帝乾隆,他是雍正第四子,雍正生乾隆時候33歲,恰值壯年。所以,基因好才能長壽!

其次是工作性質問題。皇帝這個活不好乾,大權獨攬也就意味著事事操辦,一個勤政的皇帝每天可能也就三四個小時的休息時間。而一個惰政的皇帝則每天都泡在後宮,那也不是個能讓人長壽的地方。這使得皇帝往往當不了幾年就會掛了。

最後是養生方法錯誤。在當時雖然是有太醫給皇帝們看病,但是皇帝們往往不滿足於本身壽命,而是想要通過各種所謂的仙丹延年益壽,所謂是藥三分毒,經常吃那些仙丹會造成體內積毒並最終毒性發作死亡。


優己


個人見解,御醫無用,皇帝也命薄。

一、不否定古代中醫的厲害,但中醫歷來是以經驗診斷下藥。不如現代的西醫會分析病理、藥理,臨床驗證。也不如現代日韓所做的“廢醫驗藥”。自然是很難做到對症下藥。

二、古代帝王多有長生不老的追求,對於有些嚴重的病症,御醫不一定敢說出來,導致延誤治療。就算御醫有真正有效的診治方法經驗,帝王也不一定相信,可能更相信“仙丹”。最終也只能早日升天了。

三、御醫的保守治療。要知道現在醫生在我們面前是權威,說什麼我們聽什麼,古代皇帝可不一定聽,搞不好說多了還殺頭。那面對帝王必須嚴重的病症,御醫也只會採取保守治療,沒必要去冒那個險。

四、古代醫療技術有限,所有人的壽命都長不到哪裡去,帝王自然也不例外。

五、就是皇帝個人問題了。後宮佳麗三千,是人都吃不消。處理國家政事,操心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