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印度空軍的高墜機率?

武器正能量


一直以來,關於印度的高墜機率經常被人們提起,而相比於自主研製軍用飛機,印度似乎更傾向於花錢從其他國家採購先進戰機,但是考慮到其他國家在使用他們的飛機時並不像印度一樣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印度會頻繁出現墜機事故的原因好像就怪不得戰機本身的質量問題了。

事實上,憑藉著“財大氣粗”的底氣,印度現在的空軍實力絕對是不可忽視的,因為他們不僅擁有數百架實力可以與美國F-15E媲美的蘇-30MKI戰鬥機,而且還擁有被稱為世界最強的“海神”反潛巡邏機。

那麼如果說此前印度發生墜機是由於戰機服役時間太長的話,那麼現在包括米格29K在內的新型戰機也出現墜機事故的現實又該怎麼解釋呢?

所以,我們不妨用缺乏技術人才以及操作技術來歸納印度的高墜機率問題。在過去的40年中,印度的戰機數量從1891架變成現在的890架,而缺少的這個巨大數量竟然大都是由於墜毀至無法使用而不是正常退役。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其空軍缺乏操作訓練,而且由於其戰機大都是從其他國家採購的,所以墜毀後的修復工作很難完成,墜機事件也就惡性循環了。

除此之外,其實從國外引進先進戰機並不是一個可以長期發展的趨勢,因為一個缺乏技術的國家完全可以通過仿製先進技術並且加上自身升級而獲取更高的水平,但是數十年來,印度雖然採購了大量戰機,卻由於其缺乏仿製能力所以並沒能將自身的技術水平提升,所以,這也是他們高頻率墜機的原因之一。


利刃巨透社


印度空軍頻繁摔飛機那是世界有名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先要從印度空軍配備的飛機型號說起。阿三的軍力,可謂彙集了陸地上最牛逼的飛機。他們有272架蘇-30MKI戰鬥機,這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之一,安裝了AL-31FP推力矢量發動機還安裝了鴨翼,能夠完成很多超高難度的空中機動動作,目前服役的飛機中只有美國的F-22A有這種能力。此外,印度還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P-8“海神”反潛巡邏機,還有“環球霸主”C17運輸機等,蘇30MKI目前是印度空軍的絕對主力,裝備數量近220架,未來總的裝備量將達到270架。印度空軍中還裝備有約30架米格29K、60餘架米格29UP/UPG、約50架幻影2000H,其它則是幾百架或者等著退役或者等著墜毀的米格21戰鬥機。印度空軍中除了蘇30和米格29K之外,其他戰機的機齡都相當老,墜機也不新鮮。但這些年,連較新式戰機的墜毀率都不容樂觀,老式戰機的狀況就更可怕了。而且裝備歸裝備,技術是技術,印度飛行員的技術太挫了,駕馭不了這麼好的飛機也是重要原因(這就很蛋疼了)。

上世紀70年代至今短短40年間,印度空軍已經在常規訓練中墜毀了1001架戰機,而他們目前可以使用的戰機總數也只有890架而已,相對於摔掉了一多半啊……而且對於印度空軍的高墜機率,印度唯一的飛機制造商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其實是功不可沒的,因為哪怕是沒什麼大毛病的戰鬥機,在他家維修過之後一定會從天上掉下來,據說該公司的技工安裝維修完一臺飛機引擎後,經常手上還能剩下一大把螺絲沒裝上——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曾經組裝米格-21兩架、大修八架,其中八架墜毀;組裝米格-21BISON一架、大修一架,其中一架墜毀;組裝美洲豹三架、大修五架,其中六架墜毀;大修幻影-2000四架、全部墜毀;組裝米格-27三架、大修三架,其中四架墜毀;大修米格-29三架,全部墜毀……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因此獲得了眾多的榮譽頭銜,被印度人親切稱之為巴基斯坦的好朋友,印度飛行員的最大殺手,寡婦製造者。有人甚至預言,別國的空軍戰機是退役完的,而印度空軍的戰機是摔完的。

個人總結:印度沒有自主研發能力,飛機都是買的蘇美及歐洲的,也基本沒有仿製能力,只有組裝能力,而且印度組裝大修的飛機基本都摔完了,保障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印度自身的體制決定的,印度軍改搞了十幾年了都沒改成啥樣,印度是文官治軍,三軍分立,國防部有絕對軍權,但是國防部都是文官,專業性不強,都是政客,對部隊需求不瞭解,買來的飛機如何用他們不管,部隊出了事是自己的責任,所以軍內矛盾還是蠻多的。不過值得肯定的是印度敢摔,說明實戰化訓練是確實在搞的。


李三萬的三萬裡


印度好飛餅,啊不!印度好飛官,是摔打出來的。

印度空軍的高墜機率有一定的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的,就其客觀原因來說,印度空軍摧毀率最高的就包括了米格21、還有其他的米格系列戰鬥機,並且還有一定國產的直升機;印度自己設計製造的國產的“光輝”戰鬥機目前還沒有墜毀。當然,印度引進的蘇-30MKI戰鬥機快300架了,墜毀8架。對比俄羅斯自己,也不算高。但是,無法忽視的一點,印度在40多年的時間,成功拿到了墜毀1000+的戰績,為什麼會這麼高?倒是我們需要探究一些印度跟別人的不一樣處。

印度墜機這麼高,一直討論都離不開一個HAL(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說一個最新的消息,那就是在2017年印度不是說要引進美國的F-16生產線嗎?可是到後來,為什麼沒消息?來自美國的空軍和廠商組成一個考察團在到訪印度後,果斷建議擱置這個提議。最主要是代表團在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看到的粗放的管理模式,以及多數工人的技術水平低下,尤其是維修車間很多工人都穿著拖鞋在工作。這樣的造戰鬥機,誰放心呢?

當然,還有一些不是HAL的鍋,那就是飛行員的主觀問題。在2014年墜毀的蘇-30MKI戰鬥機的事故調查報告顯示,由於遇到了技術故障,飛行員計劃重置武器系統,可由於操作失誤意外關閉了飛控計算機的供電系統。而此時的高度並不足以讓飛行員完成全套的重啟飛控計算機的流程,因此只能跳傘看著飛機墜毀了。其他問題也有一些奇怪的,比如飛行員誤判高度啊,或者飛行員拒絕登機啊,總之你在其他國家聽不到的情況,在印度空軍都能聽得到。哦對,還有家屬集體起訴HAL公司...

(但是有個迷思,光輝戰鬥機居然沒有墜毀!)

當然,一個裝備了美、俄、英、法多國戰機的空軍,日常能夠保證能飛就行了,誰來保障你的妥善率啊,所以,只能摔了。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一些簡單的認識和想法,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

軍事天地


印度空軍摔飛機是相當有名的,關於其原因,一般來說,與操作維護關係最大,但是印度的問題可能不止於,可能要更復雜一些。

印度擁有相當好的外部環境,在軍備採購方面沒有限制可言,結果印度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把自已弄成了萬國造的裝備體系,早期為英制,然後蘇制,再法制,美製,也就是中國造了,這根本造成的問題的維護與使用上的複雜,這對於摔飛機的貢獻率不低。

再有印度的計劃與執行能力成問題,工作效率之低讓人難以想象,而且其行事風格上卻少可持續性,不切實際的地方太多。LCA/光輝戰機的研製原本就是為代替米格21的,這個想法沒錯,目前的LCA在性能上完全達到代替米格21的性能要求,性能有不小的改善。

但是印度計劃完美的,上世紀80年代被啟動研發,到90年代初就可以量產裝備,這樣米格21的退役可以正常進行。實際卻是另一回事,印度的研發能力不足以保證其按計劃入役,實際晚了20多年。如果是其它國家,可以早已經意識到問題,提出彌補方案,可惜印度沒有這樣做,依然在等待。等於浪費了自廢20年的裝備更新期,理論狀態應是接收200架的新輕型戰鬥機,實際卻是一架沒有。

後果就是米格21到了退役之時,無法退役。超期服役的戰機不受摔,那才是怪事,目前印軍摔掉的飛機基本為超期服役的型號,至於新型戰機,其實摔機率並不高。

最終結論:印度自已坑了自已。


麥田軍事觀察


  印度空軍的高墜機率的原因有很多,但印度空軍的高墜機率讓印度空軍很擅長跳傘,導致生還率就大了不少。印巴這對兒孿生兄弟在三次大戰中的空中對決相當激烈,而近幾年雖說兩支空中力量直接對抗的行動幾乎沒有,可兩者的空中競賽的緊張氛圍一點也沒減緩。神奇的是6月27日當天巴基斯坦空軍一架殲-7PG教練型雙座戰鬥機和印度蘇-30MKI戰機雙雙墜機,有趣的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剛下線的蘇-30MKI在試飛時突發故障墜毀,然而巴空軍的損失並不比印度小!

  

  (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試飛員跳傘成功後被送去醫治

  巴基斯坦國內的《黎明報》網絡版報道稱27號巴空軍西北的白沙瓦空軍基地的一架殲-7PG墜向地面,該機前後座兩位飛行員非常不幸都離開了人世。這兩名飛行員的軍銜分別是巴空軍的中校和中尉,可以說巴基斯坦費盡周折培養的“天之驕子”白白折損在了飛行訓練的過程中,這並不是為了保衛國家消耗在戰場上的。

  

  

  (圍觀的印度百姓很多,AL-31FP矢量發動機殘骸比較明顯

  同一天內,印度最大的國營航空製造企業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生產的蘇-30MKI重型戰機在西部的馬拉哈斯特拉邦的納西克航空工業園區剛起飛就摔得支離破碎,也就是該機兩臺渦扇發動機的殘骸較為完整。印度試飛員非常幸運,兩名飛行員使用的俄製K-36D彈射座椅成功跳傘自救。對於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來說這個代價有點大,這種重型戰機的造價早就從當初的4000萬美元漲到了10200萬美元。這架造價上億美元的重型戰機在交付印度空軍前摔得稀巴爛,要知道一條生產線一年生產量也很難超過24架戰機。

  

  (巴軍損失的殲-7PG

  巴空軍殲-7P/PG戰鬥機是除美製F-16C/D block50/52和JF-17“梟龍”戰機外較為重要的機型。2001年中航成飛收到了符合巴空軍自己技術要求的46架的殲-7PG訂單,隨後巴空軍又追加了11架。這兩批戰機使用了意大利的“格利佛”7型火控雷達,該機可以掛載具備大離軸攻擊能力(在全向攻擊能力導彈出現前算很優秀了)美製AIM-9L導彈進行格鬥。殲-7PG的低空穩定盤旋能力接近F-16A,這對於一款二代機來說十分優異了。另一方面成飛為其配備的TY-6C彈射座椅被巴軍換成了英國的馬丁貝克MK-16彈射座椅,這款飛機在去年摔了2架也使人質疑問題究竟出現在哪裡?

  

  (蘇-30MKI)

  

  (白沙瓦機場距離克什米爾時控線較近,印巴曾在附近進行過空中對峙

  

  (2008年以來蘇-30MKI最少摔了三次啦,而米格29摔得更多

  

  

  (印度與俄羅斯蘇霍伊商談數年還是沒能繼續蘇-57項目,印度在與俄方分道揚鑣後甚至自己拿一張圖展示其五代機的設計特點

  1998年印巴為爭奪亞琴冰川爆發大型衝突,巴軍的殲-7PG和蘇-30MKI的始祖蘇-30K發生了緊張的對峙。如今巴基斯坦不斷加強JF-17“梟龍”的技術升級並且在第五代戰機方面加強與中國航空工業的合作,印度則在第五代機選型方面蹣跚學步。印度空軍高層將領認為將更強更新狀態的蘇-30MKI只需要花費80億美元就能節省俄製蘇-57隱身戰機的採購費用,現在來看印度空軍的願望可不容易實現吶!

(請支持毅品文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戰爭史


印度墜機聞名於世,要說評一個墜機世界冠軍那非印度莫屬。印度每年的墜機數量可能達到了部分小國裝備的飛機數量總和。那麼印度為啥保持這麼高的墜機率呢?原因是多方面,但主要原因就是一下幾種。

一是,印度戰機是名符其實的萬國牌。印度在軍備採購方面擁有著得天獨厚條件,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沒有針對印度實施軍備封鎖限制。印度可以從美國購買戰機,也能從俄羅斯購買戰機,還能從英國,法國購買戰機。

良好的外部採購環境給印度提供了學習外國最新戰機技術的機會,但同時也制約了自己戰機的研發水平。印度光輝戰機研製30,今年剛剛入役就遭到了印度空軍方面大量抱怨。印度空軍對於這款研製了30年的戰機普遍不滿意。這也造成了印度不得不繼續大量外購戰機。

大量外購戰機,但是買不到核心技術,這也造成了印度在戰機維護保養,使用等方面比較被動。萬國牌戰機的保養更加困難,訓練也難有針對性的方案。

二是印度戰機保障能力比較弱。印度沒有自己完善的戰機工業體系,也就沒有自己的體系配套的保障體系。萬國牌戰機,帶來了萬國牌的保障隊伍。各種保障力量之間難以統籌協調,制約了印度整體保障能力的提升。較低的保障水平,直接導致了印度戰機不能以最好的狀態飛行,這就為墜機埋下了隱患。

三是,印度訓練水平比較低。印度雖然有著大國雄心,但飛行員訓練水平卻比較低。印度也邀請了美國,俄羅斯等派出專業人員進行指導,但由於沒能形成自己的訓練體系,整體訓練水平也就難以提高到一個新層級。訓練水平低下,飛行員素質也沒法得到保障,這也是戰機墜毀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印度戰機墜毀高發是綜合因素造成的,以上三個只是主要方面而已。


裝備分析迴歸


印度,人口第二大國,軍力世界第四,卻連個子彈都造不出來,更別談造一些先進武器了,萬國牌的東西價格貴,保養難,技術又達不到,自然會發生墜機事件,想想看,連航母都下水過好幾次了,艦底都快生鏽了,這樣的國家,發生軍事事故也不奇怪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