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皇帝一般都叫高祖、太祖,而楊堅是隋朝開國皇帝,卻叫隋文帝,這是為什麼?

翠樓看天下


開國皇帝有叫高祖、太祖的,而隋朝的開國楊堅卻是隋文帝,前者是諡號,後者是廟號,所以開國皇帝的稱呼會不同,這也是廟號和諡號的用法不通。



諡號不僅是國君有,而且大臣也會有諡號,諡號的字數有的一兩個字,有的卻有很多的字。而廟號卻不是什麼人都能擁有的。

諡號和廟號都是在皇帝死後。他的後繼之君和大臣根據他一生的功過是非進行評論,而總結出的稱號。

諡號在秦始皇以前一直被使用,但秦始皇覺得諡號是子議父、臣議君,這樣是不敬。所以就不用諡號。

而到了漢朝,又開始使用諡號,當時漢朝對諡號的用法非常嚴謹,該褒諡、該貶諡、還是平諡都對認真對待,不會出現亂用,因此漢朝都能從皇帝的諡號中看出皇帝本身的功過。


比如漢惠帝劉盈的惠諡,意思就是守成之君,雖沒大功,也沒有大過,常見的諡號有文武景宣煬等,例如漢文帝、漢武帝、漢宣帝、隋文帝、隋煬帝。而隋煬帝的諡號煬就是貶諡。

在唐朝之前,諡號的用法還都非常嚴謹,但到隋朝之後,諡號就開始亂用、濫用,後繼之君就對之前的皇帝所定的都是褒諡,並且字數有的很長,這樣濫用諡號,就導致不能看出其生前的功過是非,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普遍開始使用廟號。

在漢朝時,特別是西漢時期,不僅使用諡號嚴謹,對廟號也非常嚴謹,功績不夠、成就不高也沒有資格擁有廟號,整個西漢只有四個皇帝是經過東漢朝廷認可可以擁有廟號的,他們是漢朝開國皇帝劉邦、漢文帝劉恆、漢武帝劉徹和漢宣帝劉病已。


但是唐朝之後,因為不在使用諡號改為廟號,比較熟悉的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宋太祖、宋太宗、明太祖等。

廟號的用法是祖有功而宗有德,知對於開國皇帝是建立基業的為太,功高的為高,所以有的是太祖,有的是高祖,比如宋太祖趙匡胤、唐高祖李淵、明太祖朱元璋。

之所以開國皇帝有的叫高祖、太祖,而隋朝的楊堅卻稱為隋文帝,是因為高祖、太祖是廟號,而隋文帝是諡號。

而稱呼皇帝的除了諡號和廟號,還有一種是年號。比較熟悉的貞觀、開元、洪武、永樂、順治、康熙、乾隆等。


中孚鑑


楊堅諡號“文”,廟號“高祖”。太祖另有其人。隋文帝是楊堅的諡號稱呼,因為此時諡號字數還比較少,所以後代人為了方便紀年與稱呼,依然延續傳統稱呼諡號。

那楊堅廟號為什麼不是太祖而是高祖呢?

通常開國皇帝廟號多為太祖或者高祖,但是這兩者有區別。開國皇帝諡號為太祖者多為祖上沒什麼基業,白手起家的第一位開創者。比如劉邦(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稱呼他漢高祖,並不是因為他的廟號是高祖。)朱元璋(明太祖)開國皇帝諡號為高祖者,通常將太祖追封到自己祖上某一位開創者或者中興者。

對於楊堅來說,並不是其家族事業的第一位開創者,楊堅是貴族二代,其父親楊忠為北周十二將軍之一。所以其篡位之後,將太祖的廟號追封給他的父親楊忠,自己的廟號的為高祖。同樣情況的還有李淵其追封自己的祖父李虎為太祖,自己廟號高祖。所以楊堅無論從哪個傳統上講都不可能稱呼為“隋太祖”





肥肥的羊肋巴


因為隋朝建立後,楊堅追尊自己父親楊忠為隋太祖皇帝!隋太祖楊忠,小字奴奴,弘農華陰人!東漢太尉楊震的十二世孫,隋文帝楊堅之父!南北朝,北周重要將領!北周大司空,上柱國!晉封隨國公!因為楊堅已經把隋太祖廟號給了自己父親楊忠,所以自己只能稱隋文帝了!希望我的回答,大家喜歡謝謝!點關注加贊同,謝謝!


翠樓看天下


隋文帝楊堅是個武將出身,竊取了他親外孫的帝王寶座才開創了隋朝。所以他做了皇帝后,就對武將掌權很是防範,他也希望今後以文治天下,所以在他剛剛登基時,也曾經彎下身段,重用那些有學問的人,並且創新了中國的政治體制,一直沿用至今,即三省六部合作體制。

在隋文帝時期,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對後來的唐朝也有深遠的影響。只可惜,文帝死後,他好大喜功的兒子上臺後,不顧百姓死活,開挖運河,耗盡國力,造成大量平民死亡。這還不算,他又興兵討伐朝鮮,又使國家經濟雪上加霜,老百姓因戰爭而死亡的人又是不計其數,最終激起民變把隋朝推翻。


我說歷史history


皇帝的稱謂一般分為年號,廟號和諡號,這三種都有不同的分類,這年號就是這古代皇帝在自己統治時用來紀年的名稱,比如說康熙皇帝在位61年,康熙就是自己的年號,第一年就是康熙元年,第六十年就是康熙六十年。

這年號是從漢武帝開始的,從那時候起每個皇帝登基之後,便給自己起個年號,但是在明清以前,皇帝可以擁有多個年號,在明清以後,基本上就是一個皇帝一生只用一個年號。比如說漢武帝就有11個年號,唐高宗李治就有14個年號。而在明清兩朝,一個皇帝一個年號,比如萬曆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都是用的自己的年號一直到當皇帝死去。

當著皇帝死後,就要在宗廟祭祀,這進入宗廟祭祀的時候,就有皇帝的繼承者和他的手下大臣們一同商量商量,給這個死去的皇帝弄一個名號

。當然,這個廟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啊,有的皇帝在位時間比較短,有的是最後一個皇帝,沒有繼承者給他起廟號,比如說愛新覺羅溥儀就沒有廟號。這廟號制度從殷商時期就開始有了,但是秦朝廢除了不用。後來漢朝建立之後,又把這項制度給拿了起來。所以在歷代皇帝當中都有自己的廟號,開國一般都是以某祖或某宗來使用,比如說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稱為太祖,唐太宗李世民稱為太宗,這就是他們的廟號。

諡號就是皇帝在死後,根據其生前的行為舉止,對其進行評價褒貶,也就是說給他一個諡號,對於他以前活著的時候做出一個評價,有褒義的,批判的,同情的,這皇帝的諡號褒義的,一般有文武忠穆仁等稱號。

經緯天地曰文,刑民克服曰武,如果你治理天下治理的好的時候,諡號可稱為文,如果你在生前威強敵德,或者是對外戰功卓著曰武,像漢文帝劉恆,隋文帝楊堅,都是善於治理天下。所以死後,被溢為文隋文帝,像漢武帝劉徹,魏武帝曹操,南朝宋武帝劉裕,他們的一生就是不斷的征戰,,打服自己的對手,讓敵人跪拜在自己的腳下,死後諡號武,所以說這文武基本上是名副其實的,在死後諡號文或武都是很厲害的。

這隋朝的建立者,楊堅在位25年,廟號高祖,諡號文皇帝,也就是說人家可以稱之為隋高祖,也可以稱之為隋文帝。

只是這年號廟號諡號,都可以成為很多皇帝的稱謂。康熙皇帝,清聖祖,仁皇帝這三個其實都是清朝皇帝愛新覺羅玄燁,這康熙是他的年號,清聖祖是他的廟號,任皇帝是他的諡號,事情就是這樣的。


沐風說史


又一個分不清廟號跟諡號的人,隋文帝是楊堅的諡號,楊堅的廟號是隋高祖,懂?


此帳號違規已被刪除


楊堅是南北朝末期北方周代宇文皇族的外戚,靠武裝得到了天下,繼承了宇文氏的皇位,不是開國皇帝,所以歷史留下廟號文帝。


用戶83903916492


皇帝的稱號有國號、廟號和諡號之分,說起來比較麻煩,恕不一一闡述。


至禪居士一日談


什麼祖什麼宗是廟號,什麼帝(文、武⋯)是諡號


聖學4


文帝是諡號,廟號是隋高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