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家孩子扔掉手裡的東西,你撿了起來給他,他會再扔掉?

紂王在壞終是王


半歲的寶寶開始愛扔東西,恭喜你,這說明寶寶又長大了,學會了新技能。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孩子到了半歲左右開始扔東西,這時候他們常常重複扔東西這個動作,並且表現得樂此不疲。


當時我家的寶寶也有段時間喜歡將她各種東西扔到地上,玩具布書襪子等很多東西都是她的目標,並且還會咿咿呀呀發出聲音,像是要提醒大人幫他撿,當你幫她撿起來之後,她又會扔到地上,讓人哭笑不得。



通常,半歲左右的孩子通常已經進入手的敏感期,他們發現除了自己之外還有大世界。於是,寶貝開始有意識地做動作,他們能做出扔的動作,說明他們已經學會了自主控制手臂,這就意味著他們又多了一個探索和感知世界的途徑。寶寶會為自己掌握新的技能感到開心,而且他們也喜歡在不斷的扔東西當中強化這種本領。


所以媽媽們不要為此煩惱,只要準備適合寶寶扔的東西,並且給他們提供相對安全的環境就行了,讓他們盡情的去扔吧。接下來寶寶可能還會很快的學會新的衍生的本領,比如撿東西,再比如觀察扔出去的東西的運動狀態。這都是他們成長的必然的過程,也是很有益處的。


漠小西育兒時間


如果你家寶寶有意識的把自己手裡的東西扔到地上,而且她非常喜歡玩扔東西的遊戲,不斷重複。爸爸媽媽們千萬別發火,這是孩子的遊戲,是孩子探索世界,自我成長的必經之路。

很多大人很惱火,寶寶扔一次玩具,媽媽撿起來一次,再扔,媽媽在撿,寶寶接二連三的去扔,媽媽脾氣瞬間被點燃。這是很多家庭的寫真,因為家長不懂扔東西是寶寶的遊戲,她們習慣用成人的視角來看帶孩子的問題。事實上,這是每個孩子發育過程中都會經歷的行為,父母千萬別錯怪了孩子!



寶寶喜歡扔東西一般發生在一歲左右,寶寶之所以會喜歡扔東西是因為:

1.扔的動作,讓她們感到一種樂趣。簡單的扔的動作需要寶寶手、眼、耳、腦協調,扔出去之後,孩子往往視線會追出去,直到聽到落地的聲音,臉上甚至會展開開心的笑容。這是寶寶的發展,她會為了聽到東西摔倒地上的聲音樂此不疲,也是孩子在長大的表現,證明寶寶已經開始自己創造遊戲了!

2.孩子東西扔出去之後,會引起家長的情緒,不管是開心的還是生氣的。寶寶會觀察到媽媽的情緒和自己扔的動作有關,當她發展這些微妙的關係之後,就會不斷的想要去刺激大人的情緒。



總結來說,孩子扔東西是她在認知世界,也是她在創造自己的遊戲,外界的一系列反應都會刺激到孩子的大腦。所以媽媽們如果發現你家寶寶也進去入了愛扔東西的階段,千萬不要阻止孩子,學會適當的去引導孩子。

為了配合寶寶的遊戲,促進孩子的發育,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1.當物品掉到地上發出聲音的時候,媽媽們可以告訴寶寶:玩具掉到地上有聲音,你聽見了嗎?

2.當球掉到地上彈起來的時候,可以和孩子說:小球球掉到地上會彈起來。

3.可以反問孩子:寶寶把什麼扔到了地上?

4.也可以和寶寶玩躲貓貓的遊戲:告訴孩子玩具躲起來了。

5.如果媽媽總是撿東西覺得太累,可以自己設計扔東西的遊戲,可以讓孩子把東西扔進框中等。






媽媽可以配合寶寶去玩扔東西的遊戲,在遊戲中,親子之間的互動,語言的交流,身體接觸、眼神交流都可以有效的促親子關係,所以,看似惱人的扔東西,其實可以變成親密的親子游戲。媽媽們千萬別錯過與孩子的親密互動哦!


豌豆媽媽育兒



我猜您的孩子年齡正處於一歲多到兩歲之間,如果你仔細觀察,孩子在反覆扔掉東西的同時,你給他撿回來的次數越多,他也許笑的越開心,如果你不再撿回來給他,他可能會哭鬧。同時,在這個年齡段,也許你還會發現孩子有時候會推打自己或別人,再大一點也許還會出現咬人的行為。孩子會表現的越來越有主意了,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父母經常會因為這些變化覺得孩子不乖了,但是我要說,恭喜您,孩子這樣的行為說明,他在快速的長大。


您描述的這個行為,是孩子自我意識萌芽發展的典型行為,即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可以操控物品和人”。孩子通過扔出東西,感受自己對周圍物品可控性,通過向父母發出信號,讓父母將物品反覆撿回,他也感受到一種對人的操控感,這種“我能控制別人,我能控制物品”的感覺能夠加強孩子對於自己認知,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不僅會讓孩子更加自信,也會讓孩子的安全感發展的更好。


那麼父母的困擾怎麼辦呢,我有兩點建議,第一,如果覺得有些物品會摔碎有危險,那麼將這種類型的物品收起來,儘量讓孩子周圍的物品不怕磕碰,可以反覆摔打;第二,父母儘量配合孩子這種反覆行為,如果持續很久,真的已經沒有足夠的耐心應付了,那麼,父母可以主動發起另一項活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注意力很容易轉移,所以,發起新的活動可以柔和地停止反覆扔撿東西的行為,孩子的自我意識探尋活動也沒有被制止和壓抑,父母也可以不再為其困擾。


超級育兒師蘭海


細心的媽媽會發現,9~10個月的小寶寶總喜歡做重複性動作,比如把積木不斷的拿起、放下,玩具不停的扔出去等。許多媽媽看到寶寶做重複性動作,覺得幼稚就會去阻止,這種行為是極其錯誤的。

寶寶喜歡做重複性動作,其實是生長階段的正常表現。孩子出現這一行為,說明他已經對周圍環境產生了興趣,試圖通過不斷的接觸去了解新鮮事物。並且在重複過程中,孩子也會逐漸意識到自己行為會產生的結果,是寶寶不斷在體驗及理解的過程。

寶寶做重複性動作有何意義?

1.提高專注力。專注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後天的鍛鍊。寶寶在做重複性動作時,精力較為集中,是專注力的表現。媽媽此時盲目打斷,反而不利於寶寶專注力的培養。

2.提高寶寶認知、理解能力。我們在需要熟記某種知識時,都需要反覆的去背誦、學習。小寶寶也是這樣,重複性行為可以加深他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這是智力發育的關鍵一步。

3.提高抓握能力。寶寶在做重複性動作時,對手指抓握能力、手眼協調能力也是一種鍛鍊哦!

重複性動作對寶寶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家長可以選擇一些柔軟、不易碎的玩具以方便給寶寶丟擲。但部位寶寶出現重複性動作,其實是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和關愛,所以家長要多陪伴孩子哦!


芸芸育兒經


孩子扔掉手裡的東西,我們撿起來給了孩子,孩子會再扔掉,我們再撿起來,孩子再扔掉......如此反覆,孩子樂此不疲,為什麼?我來告訴你:孩子正在感受空間變化呢,請不要打斷孩子的探索欲,讓孩子順利度過空間敏感期。

寶寶的空間敏感期發生在什麼時候?

6-8個月,寶寶就會有扔東西的行為
10個月,凡事寶寶能抓到的東西,都會被寶寶有意識的扔出去
2-3歲,這時候扔東西又會成為寶寶的遊戲了

那當寶寶到了空間敏感期,爸爸媽媽要怎麼做呢?

  • 將家裡易碎、危險的物品藏起來,讓愛扔東西的寶寶不要因此受傷;

  • 不要馬上將寶寶扔出去的東西撿回來,這會讓寶寶覺得這是兩個人在玩的遊戲,會讓寶寶扔得更加賣力;
  • 告訴孩子要物歸原處,2-3歲的孩子能聽懂家長的指令,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扔出去的東西要撿回來整理好;
  • 表揚孩子的行為,如果孩子能主動將物品物歸原處了,父母請別吝嗇你的表揚,受到表揚的孩子會更容易堅持下去;
  • 和孩子一起整理房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帶著孩子一起整理房間,讓孩子體驗自己勞動的成果。

成長為自己


這種情況一兩歲的寶寶最多見,而且是愛學習、好交往的表現。

1、 寶寶是通過重複練習發展本領的,反覆扔東西可以發展上肢和手指伸展的動作,越是愛重複說明寶寶越勤於練習;

2、 寶寶之所以會“上癮”扔東西的遊戲,因為它富於變化,每一次扔的時候可以發現遠近、方位、聲響等的改變,寶寶還能練習觀察和比較;

3、 媽媽爸爸撿回來接著扔,一是寶寶覺得你在配合支持,那自然就欣然笑納接著玩;二是寶寶覺得可以調動指揮家長,那就正好滿足了支配和掌控的樂趣;兩者都能幫到交往能力發展。



通過這個寶寶自己發明的小遊戲,媽媽爸爸就可以理解孩子究竟喜歡什麼:重複、變化、掌控的感受和相互配合,跟孩子游戲的時候正好可以藉此鼓勵和引導。而且媽媽爸爸還可以發揮這個扔東西的遊戲,比如在地上放兩個小筐小桶鼓勵寶寶扔到裡面去,可以鍛鍊控制能力和空間認知;或者在地上畫一條標誌線,只有扔的夠遠才幫寶寶撿回來,可以提高力量和鍛鍊聽指令……

總之,因勢利導地把孩子喜歡的活動變成既好玩更有益的遊戲,絕對是高級的應對方式;當然前提是把不安全的或貴重的東西收起來。


馮國強老師談新早教


為什麼我家孩子扔掉手裡的東西,你撿了起來給他,他會再扔掉? 面對寶寶反覆的扔東西,中國式的父母多數都會採取大聲呵斥或是一味縱容的態度,其實這兩種應對方式都不利於寶寶性格脾氣的健康發育。


扔東西是每個寶寶必經的成長階段,扔東西的過程中就是孩子鍛鍊手、腦、骨骼、肌肉、手、眼協調活動的過程。而且對寶寶聽覺、視覺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家長如何應對寶寶反覆扔東西呢?

1、鼓勵孩子,參與進來:寶寶扔東西的時候做父母的要及時做出回應,比如誇寶寶力氣大、扔的遠。然後坐在寶寶對面,和寶寶一起玩扔東西的遊戲,不僅可以促進親子關係還可以鍛鍊寶寶活動能力。



2、堅持原則:並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扔。比如手機、易碎品、危險物品。家長在可以一邊正確引導一邊和孩子溝通,不要以為孩子聽不懂,其實他們很聰明的。

3、如果發現寶寶有通過扔東西來表達壞情緒的苗頭,做父母一定要及時扼殺在搖籃裡,可以轉移注意力或是日常生活中多給一些關愛。


文海撈夢話育兒


哈哈哈哈,孩子扔東西不要給他撿,他以為你在鼓勵他繼續扔。

孩子從一歲開始扔東西,最少扔到兩歲半,還有扔到四歲以上的。

一開始,呀,東西從手上不見了?

之後孩子發現,只要輕輕一鬆手,東西就會出現在另一個地方,好神奇。

再大點,這個東西扔下去就趴地上了,那個東西扔地上彈了好幾下,還有些東西會滾不見了,有趣有趣。

以後會發現,這東西扔地上的聲音跟扔桌子上的聲音不一樣啊,扔牆上又是一個聲音,還能扔玻璃,扔沙發,聲音都不一樣。

以後發現,東西扔到窄的地方就卡住了?好巧,再試試,算了直接塞進去吧,哎,另一個怎麼進不去?

總之,孩子的腦回路咱不好猜。

扔東西,小時候可以調虎離山,他扔的東西怕摔,值錢,就用類似材質的給他換了。比如手機,給他換個舊遙控,大小差不多。

大一點就不好換了,跟他講清楚哪些可以扔。不能扔的東西,他會給你表演“呀,不小心掉地上了”。

或者他有興趣扔東西的時候給他一桶海洋球。讓他扔到夠,扔到不想扔。

扔夠了,假裝跟他比賽看誰收的快,故意輸給他就好了。不要說“不許扔”“你給我收起來”,沒用的,還會讓他越來越不把你的話當回事。

東西可以扔完撿起來,孩子的智商絕不是扔之前的樣子。


育兒慢時光


因為對孩子來說,扔東西是個很好玩的遊戲。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1歲多的寶寶特別喜歡扔東西。他們抓住你手裡的東西,還研究一會兒,看上去很認真的樣子,然後突然扔到地上,嘴裡還嗯嗯啊啊開心無比。

更讓你無語的是,寶寶還睜著無辜的大眼睛看著你,等著你給他撿起來!

於是你深呼吸、心中默唸:是我親生的、我不生氣,我給撿起來,結果小傢伙拿到手裡,看一看,居然又扔出去了就這樣:扔出去,你給撿起來,再扔出去,再撿起來,多來幾次,脾氣再好的媽媽也忍不住發脾氣了吧,恨不能抓起他的小手打幾下。

其實大可不必那麼生氣,也不要太擔心,你想,為啥同樣面對扔東西這件事,你這麼生氣,小傢伙卻那麼開心?因為扔東西,對我們來說是個麻煩,對孩子來說,卻是個遊戲。

其實小孩子在6個多月的時候,就已經會扔東西了。

只是這個時候,爸爸媽媽看見寶寶扔東西,通常不會生氣,還會覺得很好玩,而且幾個月的孩子,再調皮還能翻天不成?周圍也沒啥危險的東西,爬床上,把能扔的東西都扔了,也不過就是幾個玩具而已。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還能淡定地覺得孩子只是好玩。

可是,當孩子再大一些,一歲多了,能走了,活動能力強了範圍也大了,嘴裡還能蹦出幾個字了,我們更擔心孩子的安全,同時,對孩子的遊戲要求也“高”起來了。好像只有玩搖鈴、躲貓貓,這些我們成年人可以理解的活動,才稱得上是遊戲。孩子在那裡扔東西,就不是遊戲了?

錯錯錯,首先得弄清楚,到底是誰在玩遊戲,誰才是遊戲的主人,當然是你的寶寶啊


小孩子最喜歡玩的遊戲,絕對不是你給她設計好了,教給她玩的。這樣的遊戲他很可能沒有興趣,看都懶得看一眼,他更喜歡那種自己發展起來的遊戲。

這還真不是家長的錯,不是你設計的遊戲有問題,別說你是個普通家長,即便是著名的心理學家,跟自己的孩子玩的時候,也遇到過同樣的尷尬。

比如勞倫斯.科恩,親子類暢銷書《遊戲力》的作者,就說了這樣一件事情:有一次,他的女兒過生日,勞倫斯充分發揮自己作為心理學家的優勢,給孩子們設計了各式各樣的遊戲,又拿出自己心理學家的專業本領,給孩子們一一講解這些遊戲,沒想到孩子們圍在身邊傻傻地看著他,毫無反應,好像他是個外星人……最後還是他的妻子過來給他解圍,妻子說:“孩子們,衝到公園那邊,再衝回來!”孩子們立刻歡快地跑起來,跑了好幾次,然後亂做在地上,哈哈笑個不停,大口喘氣,一個大點的男孩還說:太好玩了,我們再來一次吧!

所以你看,孩子們喜歡的遊戲,我們成年人看上去,覺得一點兒都不符合邏輯啊,甚至在我們成人的概念裡,這樣做都不能稱之為遊戲吧?可是小孩子卻樂在其中。

在空地跑來跑去,看見一個洞,過去用手指摳半天,看見一個小東西,扔下去撿起來玩半天,等等等等。這種看似荒謬,重複地做法,其實是很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遊戲。很多小孩子到了這個年齡,就喜歡做這樣的事情,這就是自發遊戲。你要是不讓孩子這樣做,很可能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因為孩子的自發遊戲,正是孩子認識世界、發展想象力、創造力、思維能力的源泉。

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怎麼認識這個世界呢?皮亞傑提出了“感知運動”這個概念。

嬰兒僅靠感覺和知覺動作的手段來適應外部環境,也就是說,感知和動作是他們獲得信息的直接又有限的手段。

就拿扔東西遊戲來說,小孩子不厭其煩、樂此不疲地反覆扔,這就是感知的過程,他在感知東西的摸上去的感覺、扔出去的重量,扔在地板上發出的聲音,彈起來的樣子……

然後,他看著你,讓你給他撿起來,他好再接著扔,這不正是寶寶和你之間的互動嗎?

寶貝們在這個重複扔、重複撿的過程中,感知著自己和父母的關係,體驗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發展著自己和父母的感情。

作為爸爸媽媽,你在這個遊戲中的態度,也潛移默化地在寶寶的腦海中,留下了最初的印記,所以,寶寶扔東西,你不能粗暴地阻止他:“不準扔”!而是指導他怎麼扔。

小寶寶沒有分辨能力,可能看見什麼扔什麼,所以貴重、危險的物品儘量收好,準備一些安全、無傷害性的玩具給她扔。

小孩子既然喜歡玩扔東西遊戲,就讓他玩個夠,給他各種能扔的玩具,比如各種重量、大小的球,各種重量、大小的沙包,陪孩子一起扔,給他示範各種各樣的投擲技能,讓扔出水平,扔出技能。

等孩子大一點,兩歲多了,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了,就要耐心地教會小朋友,什麼東西可以扔,安全,什麼東西不可以扔,危險。什麼時候可以扔,不影響,什麼時候不可以扔,會打擾別人。

有任何育兒問題,可以在評論裡留言,我真的真的會回覆哦。快關注我吧!

Carrie萌育兒研習社


簡單說,孩子在跟我們做“遊戲”。對孩子而言,這非常有趣。

我專門寫過一篇關於孩子扔東西淘氣的文章。因為很多父母都發現,1歲以後,寶寶特別喜歡扔東西。先是喜歡跟大人手中搶東西,像我這種戴眼鏡的,一定要小心,寶寶會瞪著大眼,仔細端詳你,突然一把抓過去。看兩下,就給你扔出去了。

看著大人驚慌失措的樣子,寶寶會開心的咿咿呀呀,手舞足蹈。

如果你把寶寶扔的東西撿回來,然後和顏悅色的告訴他,不要扔。放心,寶寶會毫不客氣的再扔一次。

更讓父母頭疼的事,那些玻璃杯、玻璃瓶、手機,如果你敢放在寶寶能碰到的地方,第一次親密接觸的時候,當你越是著急的喊一句“不要扔”,寶寶會非常配合的給你碎了它們。

別生氣,這是你親手的娃!

這是孩子的感知探索!

別生氣,扔東西對孩子來說是遊戲,也是對世界的探索。

心理學家皮亞傑從建構主義的角度,將孩子的這個時期的特點成為“感知運動”思維階段。

孩子是通過感官刺激,運動探索來認識周圍的環境,並進行思考的。

我們來想想扔東西的過程,孩子會如何體會。

眼睛:看到被扔的物體劃過一個弧線,飛向遠方。

耳朵:物體落地碰撞,發出不同的聲響。

手臂:感覺到物體的重量,扔出去的力量不同,飛出去的距離不同。

周圍的人:居然可以吸引到成人的注意力,甚至會過來跟我說話。

是不是很有趣?這個過程正是寶寶去體會空間知覺,去體會力的作用的時期,是他必須的成長過程。

我們的困擾該如何解決?

扔東西帶來的困擾,其實是我們成人的。

又一次一位父親問我,兒子總是動他的電腦,曾經把他的電腦搞壞過一次了。問我應該怎麼辦?怎麼才能讓孩子不動他的東西。

我反問他:“你的兒子懂得什麼該碰什麼不該碰嗎?”

他說好像不能。

然後我又問他:“我們有辦法讓電腦不現在孩子能碰到的地方嗎?”

他說,能!

道理就這麼簡單,給孩子可以扔的東西去體驗,那些不能扔的,請收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