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母親可以百般溺愛自己的孩子,卻不能忍讓她婆婆的“一般”過錯,這是為什麼?

森林151650152


每次有問題邀答的時候,我都會習慣性地先看一下朋友們的回答。在看的過程中,你不僅會找到為什麼婆媳關係難處的原因,還能看到不同人不同的價值觀。甚至能看出一個人的智商。

一、人類愛的傳遞是自上而下,不是自下而上的。

這種規律甚至可以擴大到整個生物界。

世上最偉大的愛是母愛。在一般的人際交往中,愛是需要回報的。而母親愛不同。它是原發的、自覺的、沒有功利性,並且能在愛和付出的過程中獲得極大的滿足和幸福感。

愛最顯著的表現是不嫌棄。相愛的人可以接吻但不願意喝陌生人用過的水杯。因為母愛,所以才更加欣賞自己的孩子,也更能包容孩子的缺點。從這裡就能知道,為什麼媽媽總是喜歡在別人面前談論自己的孩子和稱讚孩子了。其實,她的孩子並非真的那麼優秀,和別人家的孩子也沒什麼不同。

二、媳婦對婆婆的包容性是不可能跟她的孩子相比的。

第一、對婆婆沒有愛的原動力。是因為婆婆的兒子才被動地去愛婆婆。

第二、對婆婆的愛有企圖心。也希望婆婆能愛自己。並會用自己的標準衡量婆婆。

第三、對愛的接受度及對愛的定義不同。也就是說,婆婆表達出來的愛未必能夠百分之百的接受或者感受到;有些時候,婆婆表達的愛在媳婦按照媳婦的標準根本就不是愛,甚至可能是惡!

第四、缺少教養。認為婆婆天然就是上帝送給自己的免費保姆。婆婆侍侯月子、幫帶孩子是天經地義的。對保姆哪會有尊重和教敬。儘管她們也知道孝敬父母的道理。

經常會聽到準婆婆說:自己以後會把媳婦當成女兒疼,也有準媳婦說:以後會把婆婆當自己媽媽一樣孝順。看似很有愛,其實是完全錯誤的。

婆婆就是婆婆,媳婦也不是女兒。你可以愛對方,但不可以要求對方也像女兒或媽媽一樣對待自己。保持身份和地位的距離感,就能避免自己拿自己不當外人,也不會對對方要求過多!

總結一下現今婆媳矛盾的原因:主要是:

1、婆婆長臂管轄新婚家庭的事情

2、婆婆對兒子和媳婦愛的分配不公平

3、彼此的生活觀不一樣。

4、媳婦兒嫌婆婆給扣。

5、媳婦嫌婆婆月子侍候的不同。

6、婆婆不幫媳婦帶孩子或是帶的不好。

從上面來看,誰索取的多,誰索取的少就很明顯了。

愛是講付出的!是為對方付出自己快樂的。總想著讓對方為自己付出,開一張以後養她老的口頭支票,有人會相信嗎?別說媳婦了,就是親生的兒女,有多少老人能指望的上呢?!


鴻運珠寶招


我的這個人不喜歡講大道理,只喜歡講什麼,為什麼呢?一位婆婆終究是婆婆,她不是親媽,他也沒養過你,從心眼裡,婆婆終究是外人,媳婦在婆婆眼裡也是外人啊,只不過跟兒子有關係而已。

最近我在網上看到這麼一個段子,挺搞笑的,女人一輩子跟媽媽爭爸爸跟女兒爭老公,跟婆婆爭兒子雖然搞笑,但是有一定的道理。

人生不就這樣了,再是親人,他也有自私的時候,有時候看一些短視頻社區抖音裡邊兒女兒和老公親的很,媳婦在一邊就生氣。

更何況媳婦和婆婆呢,兩個人本身在對立面。

咱們來假設一個命題,如果自己的兒子和自己的媽媽吵了起來,那麼女人肯定先打自己的兒子,因為自己的媽媽養了自己這麼多年,還為自己操心。

說白了,婆婆和媳婦兒的關係就是建立在男人的基礎之上,如果沒有了這個男人,那狗屁都不是。

但是也不包括全部啊。

所以說啊,天下的媳婦對婆婆好呀,天下的婆婆對媳婦寬容一點,天下不就太平了。

如果覺得我的回答解決了你的問題,給我點個贊,再來關注我吧。謝謝!


呆子情感隨筆


這就是"對人不對事"吧。

孩子,因為是自己生養的,有自己的血脈,凝聚自己的感情,寄託自己的夢想,所以,有的家長對孩子的缺點毛病,視而不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百般溺愛;

婆婆,因為和自己沒有一點兒血緣關係,沒什麼感情,再加上,不遵行孝道,不寬容,眼裡揉不了沙子,婆婆哪怕的一點兒過錯,也要挑剔,也不能原諒。



實際上,這是大錯特錯的

對孩子好,沒錯,但要有原則,有底線。

沒有原則和底線的愛,只是傷害。

百般溺愛孩子,並不是對孩子好,只會讓孩子不懂規則,不明事理,長大後,屢屢碰壁,事事不順,生活不快樂。

所謂"慣子如殺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而對婆婆的不寬容,也破壞家庭合睦,傷害親人的感情,最後,受苦的還是自己!



家庭生活中,一定要"對事不對人"

一碗水端平,才會有利每個人,有利於家庭和諧!


歡迎關注、留言、轉發!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一些母親可以百般溺愛自己的孩子,卻不能忍讓她婆婆的“一般”過錯,這就是所謂的人性劣根性,有句俗話,也能說明這一點:對待自己資本主義,對待別人社會主義。

人,總是對自己的錯誤,很容易原諒;而對待他人(包括婆婆)的錯誤,卻耿耿於懷。

還有句話是,一升米養一個恩人,一斗米養一個仇人。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確,就是,你對人做100件好事,這個人,往往也很難感謝你;但一旦對他有任何得罪,他立馬就視你為仇人了。

這,就是人性的惡,總有一些人,是這麼的惡。

而媳婦和婆婆,不管年輕時怎麼樣,但人老人,十有八九,就住在一起了,天長日久,一個屋簷下,生活方式習慣的不同,日日積累的摩擦,最終會演變成長久的矛盾。

而這時,兒子的調節,就異常重要。家庭生活,大抵如此吧。


董江波


謝謝悟空,

問題很簡單,也好理解。

因為孩子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肉,當然要不惜一切代價來呵護,來百般溺愛,甚至是嬌生慣養了。

婆婆算什麼,跟自己沒有一點血緣關係,如果不是從丈夫那裡論,基本就是外人了。況且,從古至今,婆媳關係不好是習以為常的事情。婆媳大戰也不在少數啊!

所以,兒媳婦不能忍讓婆婆的一般過錯,是很好理解的事情的。孫子和奶奶,在孩子媽媽心目中的地位永遠沒有可比性的!簡直是天壤之別啊!天底下,差不多家家如此的。多數人是喜歡疼愛自己的子女,而對長輩,對自己的親生父母,做不到疼愛有加,何況是媳婦對婆婆了!

每個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養。凡是結婚的人,都有雙層父母。尊老愛幼,是一個人的美德,也是值得發揚光大的優良傳統!孝順和贍養雙方父母,是每個做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凡是有良知的人,都應該做到一視同仁,尊敬和孝順雙方父母,做個尊老愛幼的好榜樣!


藍天51568


這不是說誰犯的錯的問題,而是婆媳關係的問題。自古以來婆媳關係就有著千絲萬縷的牽連,婆婆向著自己的兒子,疼愛自己的孩子,媳婦呢依靠自己的丈夫,是一生的囑託,但婆婆媳婦又都是女人不管從哪個角度來件,丈夫和兒子的角色他們心目中有著不可代替的地位。就是這樣的關係讓清官都難斷家務事,婆婆掛念自己孩子,都想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甚至不遺餘力的為孩子的家做很大犧牲,最後換不來媳婦的一句感謝的話,甚至還有埋怨。兒媳婦呢覺得自己既然有家了,就要和丈夫齊

心協力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別人不能干涉。敢結婚那幾年問題不是很嚴重,有了孩子矛盾就凸顯了,都會因為一件小事耿耿於懷,作為丈夫在中間很為難,甚至有的上升到家庭矛盾,影響夫妻感情。

所以說家事無小事,說破天也是家事。作為男人小心處理,作為妻子多體諒丈夫,作為婆婆要換位思考媳婦的感受!家和萬事興。不知有沒有幫到你。日子一天天過,作為男人我們也要慢慢學著成長....


奔跑的小孩25


婆媳是生來的仇家。現實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婆媳婆媳不和的事情。為什麼我們能容忍孩子,容忍不了婆婆呢?

道理很簡單啊,孩子是自己辛辛苦苦懷孕生下來的,從小看著就喜歡,他們犯錯誤的時候我們已經喜歡他了,已經對他傾注了愛。

再者,你是喜歡看下面那張圖片



愛都是向下傳遞的,這是天性。

而婆婆不同,至於
母親為什麼不能容忍婆婆,我想有下面幾個原因:

第一,母親在結婚之前已經對婆婆有敵對思想,認為在婚姻中必須壓倒婆婆。這可能跟本人的經歷有關。我有一個同事就是如此,同事的母親,姐姐都在婚姻中受婆婆的氣,所以,耳濡目染,認為自己一定不能這樣,這也是自己不幸婚姻的開始。

第二,母親在婚姻中對婆婆不錯,奈何熱臉貼了冷屁股。婆婆的態度也決定了母親的態度。婆婆始終不拿自己當自己的家人,只要和兒子發生不愉快,婆婆就會說,你要讓著他點。給他做著飯洗衣服,他從小不會沒做過。你說讓人家怎麼想?誰還不是個小公主咋的?

孩子就算是惹自己生氣,孩子對母親的感情是毋庸置疑的。

當然,有的也是母親的錯。


怎麼肥四三二一


凡事都有兩面性,婆婆不也是千寵愛萬寵愛自己的兒子嗎?對自己的兒媳是不是小事都挑剔呢?就像我鄰居家,一週一大鬧,不是兒媳離家出走,就是婆婆到處說兒媳不孝敬,同是女人,為何如此為難女人呢?兩個人鬧得家庭雞犬不寧的,家庭氛圍搞得非常僵硬,難以想象以後的日子,她倆是怎麼相處的。

還有一點的就是,對於孩子,也不能百般溺愛,有原則的愛,適度的愛,才是對孩子好。並且,對於婆婆,也要放寬心一點,有問題要提出來,不要憋著,問題的嚴重性隨著時間而發酵更厲害,所以有矛盾就要快速解決。

試想一下,以後你也是別人的婆婆,你的兒媳婦也這樣對你的話,是不是心裡也很難受。所以兒媳和婆婆都應該換位思考一下,對己對人都好。


小暖日記


1、孩子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所以一個母親對自己的孩子的愛往往是沒有原則的好,沒有限度地深刻,以至於這種愛被她發揮成了變了味,甚至變了質的“溺愛”,她都還會分不清!以至於好多孩子在她的“溺愛”下,不但成不了才,甚至還成不了人!可這種結局,又有幾位母親會認識到正是她的那種沒有原則的愛害了孩子呢?

2、從血緣關係上來看,婆婆與兒媳婦畢竟有著不小的距離,“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才會成為神”,兒媳婦對婆婆的一般過錯就吹毛求疵不能容忍,這和母愛關係不大,只能說明這個兒媳婦對婆婆有成見,態度有問題,這涉及到個人的品質與修養!

3、聰明的兒媳婦一定會搞好婆媳關係,這既能討得丈夫的認可和欣賞,還會討得婆婆公公的歡心,對兒媳婦不論從物質上還是其它方面,都會好處多多!這樣既能給自己品質揚名,又能得到不少實惠的事,還不去爭取,這個兒媳婦智商一定不夠用的!





情感溫度百態人生


這個問題就像那個“母親和媳婦同時掉河裡先救誰”的問題一樣,很繞人。但細細想來,確實合情合理的。

首先,從血緣上來說,孩子是母親身上的肉,血脈相通,從小就溺愛自己的孩子也就是天經地義的了。而與婆婆則既無血緣,有無感情基礎,也就無法同日而語了。

其次,從感情上來說,孩子在我親眼裡永遠是長不大的,尤其在孩子小時候,在母親眼裡是弱者,無論孩子有什麼過錯都可以容忍。但老人儘管體力不行了,但智力還是還是健全的,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脾氣,這與不會犟嘴,只會逗人歡樂的兒童也是沒法比的。

儘管如此,作為小輩人,對於婆婆的“一般”過錯應該容忍,不能對老人的一點過錯就不依不饒,那不符合中華傳統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