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成為國際化大都市首先需要解決哪幾個問題?

李冬1314


西安是一座光榮的城市

西安曾經在歷史上長期是超級國際化大都市,尤其是在唐朝的時候,長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西安當年的影響力和實力,全球第一,遙遙領先,是世界人民嚮往的地方。但是,凡事都有周期性,西安的風光早已不如以前,從唐朝以後,西安再也沒有做過國家的首都,地位一日不如一日。



唐朝以後,國家經濟實力逐漸南移,而政治中心開始往中原並向北漂,西安地處潼關以西,日漸遠離國家的經濟和政治中心,西安的地位越來越不重要,在國家全局中的作用,已遠不如唐朝及以前的歲月。

西安的地位已經遠不如古代

時代潮流浩浩蕩蕩,現在的西安,不要說成為國際化大都市,就是在國內的發展也遇到瓶頸。雖然西安高校林立,但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並不理想,科技優勢並沒有有效轉化為發展優勢,高端人才存在孔雀東南飛現象。



從地緣上說,西安遠離東南沿海,短期內,要想實現起飛跨越,比較難。西安的GDP去年只有7000多億,只有深圳的三分之一,蘇州的零頭,已經排到全國第20多名,而且西安後發優勢又不及東南沿海地區的大城市。

有人開個玩笑,若是想讓西安短期內再次成為國際化大都市,有個辦法:夢迴唐朝。

西安的未來要用好自己的優勢

迴歸正題,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的文化魅力仍然是世界性的,在全世界的影響力將長期存在。文化優勢,科教優勢,是西安得天獨厚的兩大優勢,西安必須要在這兩個方面做足文章,將文化優勢和科教優勢其變為發展優勢。


坐看東南了


1、放開戶口,簡化落戶政策。

2、做好城市規劃,將老城區與西鹹新區區分發展。老城區保留古城特色,新區完全重新規劃,會展中心、省政府、各個廳級單位以及家屬院全部搬遷至新區,三環內專業市場全部外遷至三環外。

3、老城區城中村一律拆遷,三環內不允許有城中村存在。

4、老城區道路系統化規劃,二環重新設計,打通區內斷頭路。

5、老城區內高校只保留研究生以上層次,在三環外重建校區,增加招生名額,讓西安年輕人多起來。著重擴招二本以下院校,西安985,211院校學生留西安比例不大,這些學校憑藉學歷優勢,畢業後往往到北上廣深發展,西安能留住的大多集中在二本以下學歷者。

6、出租車更新換代,比亞迪f3太low了,可以用比亞迪,但是車型必須升級。

7、義務教育普及,隨著城市框架拉大,加大公辦中小學教育投入,讓來西安發展的人不再為孩子擇校費嚇退。


崇巖



紅星閃閃耀秦川


作為一個在西安生活了20年的市民,個人感受如下:

1.首先是觀念問題。

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要成為國際化大都市,西安人特識別是政府部門的觀念需要提升。而不是簡單的照搬國外經驗。這一點不細展開,各位自己去體會!

2.其次是管理水平。

這裡面最重要的政府部門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有人曾這樣說“西安具有了一流的硬件設施,但是管理卻是個縣城的水平”,這話雖然有點過分,但是說實話政府的管理需要提升。

最想說的就是火車站的管理,多年來一直被社會各界吐槽,16年電視問政也曝光了,可實際就是治理不到位,難被市民滿意;其次是政府窗口單位的服務態度,確實也不敢恭維。曾去省政務大廳、社保中心去辦事,那些人的態度真讓人氣憤,雖有都市快報等節目曝光,可效果還是那樣

3.第三是基礎設施需要改善。

無論那個城市要成為國際化大都市都是要靠經濟實力、政治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不是建幾棟世界摩天高樓,修幾條寬闊林蔭大道,造幾個宏大壯觀的廣場,搞一些恢宏的文化、娛樂、博物、藝術等中心就能實現。

僅拿地鐵來說,雖然開通後極大方便了市民出行。可是管理水平還有很大差距。一遇到小的節假日,比如週末學生高峰,主要站點就限制人流,讓人排起長隊(實際上你進入車廂後人員並不多),而不在提升通行效率和管理能力上下功夫;

第二點需要吐槽的是,別的城市隨著客流的提升地鐵是不斷降價的,而西安卻是不斷漲價。漲價的唯一藉口就是虧損,真的是這樣嗎?

4.市民素質的提升。

西安這些年的市民素質較以前有較大提升,但是跟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長安區那邊的人說話嗓門大、隨地吐痰、動不動跟人吵架甚至上演武行……;還有社會治安,小偷、惡性案件頻發;

另一個事例是電影院看電影,經常有人會龐若無人的接電話,我有時忍不住會提醒一句:麻煩不要打電話,然後就會換來理直氣壯的帶著陝西味的:有多大聲啊,有多大聲啊?!

好了,先說這麼幾點。


安DA叔


首先是人的綜合素質問題。我不喜歡小日本,但我們要學習日本人的綜合素質,每個角落都乾乾淨淨,沒有菸頭,說話交流非常文明。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古代人文絕對比其他城市強。人的素質提上去,服務意識提上去了,國內外來西安旅遊的人一定翻番……

其次是是城市建設的規劃理念與能力。這一點與國際化大都市比差距太大。

再次是衛生環境,包括汙染防治管理能力的提升……衛生乾淨整潔了,空氣清新了,天藍了……

還有政府的執政能力,當下的政府執政能力應該有所提升,但是還差很遠,你去很多部門辦事,搭理你是不錯的,客氣周到還要等幾年


陳天哲


西安要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化大都市,必須解決好走出去,請進來兩個主要問題。

西安曾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祖祖輩輩雖然沒有當過皇帝,但是長期來受著皇親國戚思想氛圍的庇護,染上一種天子腳下不愁吃的優越感。加上秦川沃野百里,旱澇保收,很少有天災人禍。確實從各方面滿足了西安人的這種虛榮心。



走遍天下,還是西安地方好,吃遍四方還是西安麵食香。優越的地理人文條件使西安人賴在家裡不願出門,"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四千萬懶漢齊吼秦腔。端碗麵條喜氣洋洋, 沒有辣子嘟嘟囔囔"就是這種心態的真實寫照。


當然居家不用愁,出門萬般苦。實在迫於無奈,出門也不敢走遠 。民國十八年西安遭遇年饉(關中大旱),糧食欠收。很多人攜家帶口到北山逃難。所謂的北山,也就是不過百十公里左右,再往遠了走,西安人的心裡壓力就承受不了了。永壽,彬縣,宜君,銅川,耀縣,關中很多叫這樣地名的老人就是那段歷史的證明。 這也叫出門,同樣是出門,可西安人卻沒有山西人走西口,山東人闖關東的那種豪氣,更沒有福建人,廣東人下南洋的那種霸氣。不願走出去就不會有思想上的碰撞。沒有思想的碰撞,就不會有保守思想的解放,更不會有先進思想的介入。


西安人不願走出去,這是西安不能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一大絆腳石。與之相伴的另一面也就是不願請別人進來的思想。因為我們祖輩生長在天子腳下,打孃胎裡就帶有一種貴族心氣。說實在點其實是一種沒落的貴族心態,也就是一種矛盾的心態。賺不來大錢,也看不上小錢。

高不成低不就,但總得要生活。一般人是很難平衡這種心態的,可懶人總有懶辦法。而且這種懶辦法確實是西安人湊效,那就是讀書。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西安人除了祖輩曾生活在天子腳下的優勢外,還有一點就是西安的教育資源也是一大優勢,高等院校規模始終穩居全國前三位。改革開放初期,深圳,海南開發時,其他省份的人都湧去建工廠,開公司。而唯獨西安人跑過去不是教書,就是辦媒體。因為做這些行業能賺點錢,更不會失皇城人的面子。

孔老二不也說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西安人可以說對這句話理解最深刻。改革開放後,西安人都忙著"勞心"的事情,卻忽視了"勞力"的事情。被我們忽視的東西,卻被外地人抓到了機會。於是江浙一帶做衣服的進來了,釘鞋掌的進來了,四川做小工的進來了,福建搞水產的進來了,湖南搞小印刷的進來了,山東販菜的進來了,徐州做小五金的進來了,河南收破爛的進來了。東北開洗浴中心的進來了。



西安的市場被外地人一點點在瓜分,可西安人卻都還一味地熱心於在國營單位上班,害怕把鐵飯碗打碎,就連西安子女找對象父母也希望找一個有正式工作的。後來我們西安人才知道這些不請自來的外地人大都是當地下崗的工人和不願種地的農民。這些也就是我們西安不請自來的第一批客人。


雖然他們這些人文化不高,資金也不雄厚。但他們卻是推進西安市場向前發展的,不折不扣的主力軍。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靠這些外地人持久地維持市場發展,促進市場上臺階底氣明顯感覺不足。


請一些有技術實力,有資金實力的人和單位進來充實西安市場迫在眉睫。明明知道外面的和尚好唸經,可我們就是抹不下面子。因為我們西安有種類繁多的科研機構,有名列前茅的高等院校,這裡面有的是和尚。其不知落後的體制下這些只能是一些遮人耳目數字。



圈養慣的豬,早已失去了野外生存的能力和技巧。陡然放出去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嗎 ! 明知道內部人不能適應市場,但為什麼不邀請外地人呢,無非是一礙於面子,二怕影響位子,三舍不得票子。


不願走出去,也不想請進來。雖然是兩種做法,但源於一種心態,那就是墨守成規,不願解放思想。思想不解放,陳規陋習不打破,建立國際化大都市在西安只能是一句口號!


原上麈


作為一個去西安旅遊過幾次的外地人來說幾句。先說作為門戶的西安火車站,就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首先托兒很多,大街上到處都是拉客住賓館的,別的城市頂多是在火車站出站口有拉客的,這也不奇怪,西安可倒好,已經走出了火車站區域,正規的連鎖快捷酒店門口也有人拉客,酒店大廳貼著外面拉客的與他們無關的告示,意思出了任何事他們不負責。政府就不能管管嗎?打車也打不到,明明空車,攔下來一問,估計嫌路途近,騙你說方向錯了,讓你到馬路對面去,結果你去了馬路對面打車,司機還是說你方向錯了,這麼明目張膽的騙人,作為一個省會城市不覺得可悲嗎?在火車站廣場等去兵馬俑的專線車,馬上就有人跳出來說你等錯了地方,給你指到他自己的私人旅遊車那去,不做攻略就等著上當吧!問題是工作人員就在旁邊,也不敢吭聲!前段時間很紅的那篇博客《西安的景點和騙子都很好玩》,裡面的騙遊客的招數更加有恃無恐。建議大家看看。反正西安去過幾次,別說國際化大都市了,離中小城市的差距也不小。我全國去過很多城市了,像西安這樣明目張膽在大街上騙人,戴紅袖章的一問三不知的城市,還真不多見!


看小明


首先從大處著手,合併擴大西安的管轄地盤:

大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國家中心城市,體現的是個 大 字。如何大? 擴大地盤,其他中心城市有城市群,西安沒有這樣的條件,那麼西安必須自己做大,最起碼把咸陽合併了,西安咸陽原本就是一個城市,同時把渭南的一部分和楊凌等也併入西安,形成真正的大西安都市圈,西安都市圈範圍大了,發展的戰略空間和可利用的土地縱深就大了,便於招商引資發展經濟,大範圍聚集大人口,人口多人氣旺經濟就會活躍,經濟總量也大,資金量也大了,便於集中力量做大搞強,中心城市總體實力強大,這是大西安建成國際大都市前提基礎。

其次從小處入手,從菸頭不落地這些小事抓起,從衛生抓起,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從上至下,政令通暢,統一規劃,統一宣傳,統一建設,提高公務員素質,加強社會管理。把咸陽渭南楊凌部分合並過來,不設市,全部做為西安的區縣管理,咸陽市原來的兩個區保留渭城區,改秦都區為咸陽區,改楊凌、興平市為興平區、楊凌區,劃武功,乾縣,涇陽,三原,禮泉五縣歸西安管轄,咸陽市原北五縣劃歸銅川管轄。劃渭南市,華陰市,改為渭南區,華陰區包括華縣,大荔縣,蒲城縣歸西安管轄。其餘原渭南各縣統歸韓城市管轄,韓城升格地級市。

大西安國際都市圈的崛起應以文化科技崛起為基礎為核心,地域範圍是 :西到楊凌乾縣 北至三原富平 南達南山柞水,東臨渭南華陰。 大西安的山 :東有西嶽華山,西有秦嶺太白。古蹟:東有秦陵兵馬俑,西有乾陵無字碑。文化大的方面:市區裡的漢都城遺址,屬於世界文化遺產,長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應該按照保護建設的理念加以開發,把原遺址發掘出來的城牆基,宮牆基,地基,路基,橋基等以大型鋼化玻璃全部予以封閉保護,然後在已經滅失的原遺址地基挨現已發掘出來玻璃封閉的遺址,以修舊如舊復原城牆,道路,橋樑,宮殿,植被等,大部分的恢復漢朝都城原樣,沿漢長安城遺址北,修連接跨渭河的古棧橋,連接渭河北岸咸陽塬上的秦咸陽城,依然修舊如舊,保護開發恢復大秦咸陽城面貌。修整:周豐京遺址變公園、周鎬京遺址變公園、秦阿房宮前殿遺址公園等,西漢11座帝陵,唐代18座帝陵等。 臨潼要依靠驪山華清池烽火臺溫泉文化等,以長恨歌,烽火戲諸侯,18國諸侯臨潼鬥寶,驪山秦叔寶救駕,雙12事變等文化史實背景打造國家5A級休閒旅遊度假區,昆明池打造成西安的西湖,把世園會遺址公園旁的千年古鎮灞橋鎮打造成西安的關中特色的“西塘古鎮”,小橋,灞柳,溼地,古街,戲樓,會所,船幫等,城裡的城隍廟,西嶽廟,貢院門,回民街等全部都有打造發展國際化大都市的空間,如果大膽改造好了,都是提升大西安文化特色的無可比擬複製的無價遺產寶貝。大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的國際化大都市,遺址,遺蹟,是其他任何地方任何大都市都沒有和不可複製的寶貴財富,因此,大西安必須從保護,展示,利用好古代文化遺產,超越發展。

在以上基礎之上,確立以科研教育轉化勞動成果,引進好項目,好實體企業 ,好的科技研究基地,好的大學等,我就不在多說了

在囉嗦一點就是要想富,先修路,大西安的發展,修路必須有前瞻性,把環城路全地下快速路合理修通弄好,二環路全高架立交封閉,2環3環之間增加全高架立交的內環線,重修全高架全立交的南北三環,連接並改造現有的東西三環,去掉繞城的收費站,改造增加繞城立交,變現在繞城高速為西安四環,新修大西安五環線,北到富平,高陵,南到長安戶縣,東至臨潼新豐,西達興平禮泉。關中環線做為西安的外環線,修建成全高速。

先解決這些問題吧,有時間在建議吧!!!


隨風遠飃


西安目前最大問題是經濟總量不大,在國內習慣看一個城市大小,主要看人口,城市規模,經濟總量,這幾點看西安都很吃虧,但仔細分析西安主要還是人口密度小,管轄區縣少,經濟總量自然就小,西安可以學成都不斷的吞併周邊地區來壯大規模,經濟規模看西安與成都差距很大,但仔細看成都有21個區縣還代管5個市的規模,人口1600萬,西安人口只有成都的零頭,但主城區的比較就完全不同了,主城區西安與成都不管人口,建成區面積,經濟規模都差不多,所以西安要想快速壯大經濟總量就應該不斷的吞併周邊地區,只有管轄的區縣多了人口就多,經濟總量就大,在國內影響力才會大幅度的提升。


99383446


作為武漢人生活在鄭州,只去過一次西安,那次的經歷不堪回首。先是住酒店停車場被索要高額停車費,網上說免費停車。然後在回民街被宰了,具體記不清了,差點報警店家才退錢。之後去了兵馬俑,在路邊就被黑導遊拉到不知道什麼地方去了,我確實第一次去,我非常相信陝西人,在我心裡陝西就是誠實的代名詞,我一般都找地道的陝西口音相信,誰知道一下子徹底受傷了。因為工作緣故,我可以直接聯繫陝西省旅遊局,他們也去查了,可是我沒保留證據,他們查的時候也找不到那些騙子了。回話是實在沒辦法,讓我下次去他們請吃飯,哎,說實話真不會再去了。我在當地媒體不少朋友呢,但也不會再去了。所以陝西這亂像需要治理。我在武漢鄭州長沙都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失望至極。

第二西安的交通實在夠嗆,可能我國慶節去的,那堵的啊,從高速堵到酒店門口,城區內一個剮蹭事故,能打起來,堵了一條街,崩潰死了。交通距離國際大都市差太遠。

可以說西安的光輝只在歷史了,現在無非就是航天這塊有優勢,其他的還需要加強。距離國家中心城市還有差距,更不用說國際了,看看上海,你們值得學習的太多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