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要是德國擁有日本實力的海軍會怎麼樣?

井底小小魚


歷史不能假設,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但不妨礙有興趣的軍迷,對二戰時期的武器裝備或某些戰役進行探討,也是極饒興味,同時也能開闊軍迷們的視野。

倘若二戰時期的德國海軍,擁有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實力,不管二戰的最終結局如何,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德國的“海獅行動”必將取得成功,也即德國軍隊有能力遂行登陸作戰,渡過英吉利海峽,最終順利佔領英倫半島。

儘管德國空軍猛烈轟炸英國本土,卻遭遇了英國軍隊的頑強抵抗,丘吉爾內閣頂住了德國空軍的狂轟濫炸,德國憑藉轟炸就讓英國投降或座到談判桌上的目的沒有達成。

由於英國皇家海軍水面艦艇的實力遠超德國海軍,雙方根本就不在一個擋次上,導致德國海軍無力也不敢發動針對英國的登陸作戰行動,英吉利海峽成了德國人無法逾越的天塹。

儘管柏林-羅馬-東京結成了軸心國,但日本拒絕了德國請求北上夾擊莫斯科的戰略,進而南下襲擊了美海軍珍珠港,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導致德國不得不和美國宣戰,從而喚醒了囿於北美奉行孤立主義政策的美國,埋下了軸心國最終戰敗的伏筆。


即使德國海軍擁有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實力,足以在大西洋與英國皇家海軍相抗衡,但由於美國加入歐戰,德國最終失敗也就成了定局,因為戰爭打到後面,拼的的就是綜合國力,美國轉入戰爭狀態後,源源不斷地輸出了戰爭機器,僅一國之力就超過了軸心國的國力之和。

綜上,如果二戰時期,德國擁有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力量,就有實力渡過英吉利海峽,進而佔領英倫半島。

但二戰歷史的最終結果,還是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國戰敗,因為美國的綜合實力,遠在軸心國之上,況且,還有盟國英國包括英聯邦、蘇聯、中國等世界反法西斯的生力軍。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這個問題問的……要真是那樣的話,那整個二戰的畫風可就全變了。 如果日本不在遠東作死硬推美國,而是將聯合艦隊主力經開普敦調往大西洋,在法國西海岸各港口補給,意大利海軍主動出戰英國地中海艦隊,集中軸心國海軍力量聯合發動海獅作戰。其直接後果是英國皇家海軍直接跪掉。因為英國全靠海軍當家,德日海軍加起來已經可以和英國皇家海軍來一場艦隊決戰了,事實上為了爭奪制海權,艦隊決戰將不可避免,考慮到二戰早期英國航母艦隊實力遠遜於日本航母艦隊,按馬來海戰英國Z艦隊與南遣艦隊22航空艦隊的交換比,再來一場日德蘭大海戰加上航母對攻,基本上英國大艦隊就不復存在了。



這樣德日聯合艦隊就可以用來護送登陸部隊和進行灘頭壓制,英倫三島就此淪陷——剛從敦刻爾克逃出生天士氣已然低落到極點的英國陸軍能在倫敦打出斯大林格勒?不可能!他們可沒有赫魯曉夫政委。當然,即便本土丟了,英國可以在印度南非澳大利亞加拿大再搞一次工業化,等個一百年再回歐洲找軸心國報仇。這個且按下不表。另一個間接但更深遠的影響是,美國作為民主國家,決策權分散,又加上孤立主義盛行,未遭珍珠港偷襲前,很難讓國會授權拿美國青年的生命冒險主動攻擊軸心國。就算海獅計劃拖到1941年4月解決,對德國來說,沒有英國本土支援,巴爾幹和北非就是無足輕重的次要方向,交給意大利人和日本人即可;大西洋一線也可以不再佈防。至少騰出60個師,以250個師投入巴巴羅薩計劃(來吧!毛子!列寧格勒莫斯科什麼的約起來!),這樣未來在東線就有能力在莫斯科和烏克蘭兩個方向同時發起維阿濟馬、基輔、烏曼戰役,並趕在封凍前拿下莫斯科。


沒有了英美從北極航線的支援,蘇聯根本撐不住,最多兩年就得跪。蘇聯完蛋後,美國人也許會醒悟,聯合失去本土的英國繼續和軸心國槓,當然美國以其工業生產能力和豐富的資源,戰爭機器一開動起來是非常恐怖的,雙方大體上能打個平分秋色,那樣二戰很可能會拖到1950年以後,而且雙方如果都不願意媾和的話(丘吉爾:在死掉最後一個印度人之前,大英帝國絕不投降!),最後很可能是互扔核彈的場面,畢竟德國和日本都有核計劃,而且開展得更早,在資源和技術力量基本相當的情況下,造出核彈並不是不可能的。再往後那畫面就太美了,不敢想……



李三萬的三萬裡


這個問題有點過於複雜了吧……ㄟ( ▔, ▔ )ㄏ

擁有日本實力的海軍是指將整個日本海軍給德國還是讓德國造出類似日本實力和數量的戰艦?

說實話德國海軍、英國海軍和日本海軍根本就不是同一類型的。

日本海軍唯一的作戰對手是美國海軍,為了在有限的資源內打贏美國海軍(更應該說是在失敗的前提下拖更久的時間佔領儘可能多的領土以便與美國進行談判時有更多的籌碼),只能將大部分資源投入主力艦的建造。所以日本是主力決戰型海軍。實際上日本二戰早期和中期的航母戰列艦實力並不弱於英國,但是驅逐艦和輕巡的數量就遠不如英國。日本海軍是在太平洋跟美國打決戰的,不是拿到大西洋搞破交的……

德國是以破交為發展方向的海軍,俾斯麥級在設計時是兼顧主力艦交戰和破交,H級為了破交甚至採用了柴油機動力。德國在潛艇方面投入的資源也遠超其他國家但在主力艦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

英國海軍主要以對抗德國和意大利為作戰目標同時維持海軍在殖民地的存在。為了阻止德國的破交作戰,英國有大量的輕巡洋艦(1942年新老巡洋艦加起來大概60艘……數量逆天了,實際上這種逆天的數量是因為英國有大量的殖民地需要戰艦巡航,輕巡洋艦比較適合這種任務)和驅逐艦(英國為了反潛,驅逐艦的數量也非常逆天,比美國還多),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主力艦的發展,英國的航母力量在二戰前期遠不如日本,戰列艦也和日本處於伯仲之間。
英國建造了大量的輕巡洋艦


,一部分犧牲了主力艦的數量

真讓英國和日本在二戰早期打大洋決戰,英國可能會跪掉的。為了牽制意大利海軍(意大利可是有兩三艘4萬噸級的新型戰列艦和四艘老艦),英國海軍的伊莉莎白女王級和一兩艘航母都待在地中海,跟日本作戰的軍艦數量只剩下四艘R級,五艘航母(實際上沒有這麼多,因為英國跪了幾艘),兩艘納爾遜級,三艘喬治英王五世(後兩艘都是1943年以後了)。日本則有2扶桑2伊勢1–2大和(武藏1942年服役)2長門,赤城加賀翔鶴瑞鶴飛龍蒼龍等7艘航母。戰列艦方面日本對付英國足夠了(大和在二戰早期對於英國是無敵的,英國沒有對抗的方法),航母上日本幾乎可以暴打英國。英國的光輝級載機只有36架(裝甲航母犧牲了載機量),對付90架載機的赤城加賀翔鶴瑞鶴(這些都是3萬噸以上的大型艦隊航母,尤其是赤城加賀是戰列巡洋艦改造成的,排水量比兩萬多噸的光輝級大不少)其實是作死(英國的艦載機加起來只有300多架,日本有700多架,日本的航母都是大編隊作戰,英國的航母一般是單艦作戰,戰術實際上非常吃虧,英國海航飛行員訓練水平跟日本也有差距)。而且英國的海噴火出現時間已經是二戰中晚期了,二戰早期英國的艦載機性能遠不如日本的零戰97艦攻99艦爆(即使是英國晚期的梭魚也不如日本後期的天山)。航母被吊打戰列艦也不怎麼樣的英國在二戰早期艦隊決戰能力確實是不如日本的。即使英國以放棄地中海制海權為代價將伊麗莎白女王級調到大西洋方向,面對優勢巨大的日本航母還是有不小的可能性跪掉。




喬五打
大和……最弱(之一)打最強,這畫面太美




上面這倆對付下面這仨……畫面也是美不勝收,叫你英國早期不發展艦載機(≖_≖ )

把日本聯合艦隊放在德國,英國早期可能會丟掉制海權。連制海權都丟了英國還怎麼打?結果就是英國投降,日本和英國海軍還有德國海軍聯手打美國海軍(雖然這種情況比較難發生),這畫面……雖然美國後期大建航母(19艘埃塞克斯餃子還沒有算中途島級,我滴媽呀,有錢真好……),實力足以吊打英國和日本,但是想贏的話估計得等到1950年了。沒有英國的機場,美國即使有核彈也沒有足夠航程的轟炸機,足夠航程的B36也要等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了。結果可能就是美國大造核彈洗地逼迫德國和日本投降(有核彈任性……)。


b29(左邊這個)
航程不夠,在失去英國的機場後無法攜帶核彈攻擊德國,只有b36服役後美國才有了攜帶核彈洲際轟炸的能力

但是換成德國軍艦呢?因為技術斷層,德國的戰列艦設計還是採用一戰的思路。4.2萬噸級的俾斯麥戰鬥力只有不到3.5萬噸級的水平,即使給德國四艘俾斯麥倆H39倆O級幾艘齊柏林對付英國也沒有特別大的優勢。說實在的德國航母艦載機真是個問題,戈林曾經說過天上飛的都歸我管這樣的話,極限情況下德國不會發展航母而是隻發展戰列艦。德國的戰列艦防空比較差,37手拉機和105mm高炮性能遠不如英美的40mm博福斯和133mm/127mm高平兩用炮,連慢速的劍魚都能斷腿俾斯麥,連1000磅炸彈都能點燃格奈森瑙的彈藥庫,英國的航母可能會對德國戰列艦造成比較大的損失。而且即使建造成功,德國的航母也不會比英國強多少。齊柏林伯爵的裝甲跟歐根親王號類似,遠不如光輝級這類裝甲空母也不如埃塞克斯和翔鶴級這樣的防護空母。即使給德國類似日本這樣噸位的戰列艦和航母,英國也不一定會失敗。


這是德國齊柏林伯爵號航母的防護圖,40mm穹甲和
20mm甲板連500磅半穿甲炸彈都擋不住,遠不如光輝級的76mm飛行甲板裝甲和大鳳的95mm飛行甲板裝甲。好歹是中型航母結果載機只有42架。埃塞克斯90架載機(動力艙64mmSTS甲板38mmSTS),翔鶴70–80架(彈藥庫132mmNVNC+25mmDS),齊柏林無論是載機還是防護都不如這倆,真不知道德國設計師是怎麼想的。

戰艦實力不能完全代表戰鬥力,如果是給德國類似日本噸位的戰列艦和航母,英國可能不會失敗。3:2的噸位會使德國海軍第二次成為一戰的德國公海艦隊,被英國堵在港口裡。英國沒有投降的話德國戰敗可能不會延後特別多,不過意大利不會這麼早投降了(英國要想贏德國必須調地中海艦隊)。

總的來說,如果英國投降就會導致二戰結束的時間發生明顯的變化,可能要等到1950年代左右美國大批量裝備核彈和B36後才能逼迫德國投降。但是如果英國沒有投降,二戰結束的時間可能不會有特別大的變化。只要英國還有機場可用,英美就會有制空權,B29可以輕鬆轟炸德國本土。即使諾曼底登陸失敗美國也可以使用核彈逼迫德國投降。


超視距天波雷達


其實日本海軍除了海軍航空兵以外其他的水面水下艦艇力量都很一般,甚至戰績都不一定有德國海軍的戰績高。但是日本海軍很有先見的預判航空母艦將會成為未來海戰的主宰所以大力發展海軍航空兵。正是因為搭上了這一班早班車得以讓日本有能與美國一戰的實力,要是沒有海軍航空兵就日本那幾艘主力戰艦還不夠美國塞牙縫呢。


光是潛艇就將英國整得半死不活,而德國真要是擁有日本海軍航空兵的力量,那麼戰爭的天平肯定會往德國這邊傾斜。德國的“海獅計劃”估計成功率會更高,而水面艦艇力量估計也不會往破交戰方向發展。因為德國沒有遠程的護航戰鬥機,而飛臨英國上空的轟炸機沒有了戰鬥機的護航,基本上就是裸奔,而BF-109真要是上了軍艦那效果就不一樣了。不列顛空戰的天平就可能向德國這邊傾斜了。

而日本海軍航空兵也和英國遠東艦隊交過手。結果大家都知道,英國遠東艦隊全軍覆沒,戰場上的主角就是日本的航空兵力量。所以在那個年代,水面艦艇遭受來自空中力量的打擊基本上是毫無還手之力。英國的老式的魚雷機劍魚都能將俾斯麥重創,那德國海軍要是有了海軍航空兵那豈不是要翻了天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歷史沒有如果,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意淫一下,如果德國有日本那樣強大的水上艦隊會怎樣?

二戰日本海軍的總噸位僅次於美國,比英國皇家海軍要高上不少。如果聯合艦隊是德國的,再配上德國強大的潛艇部隊,那麼開戰前期的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就會被消滅。同時德國海軍找機會與英國皇家海軍決戰,殲滅英國皇家海軍後,封鎖英吉利海峽,與此同時,德國需要的戰略資源就可以輕鬆的從北歐走海路運到德國,不必考慮英國的海軍。在本土將前期的戰略物資準備齊全後,立刻開展海獅行動。

按照時間開看,此時美國還沒有參戰,蘇德之間表面上還很友好,西歐只剩英國苦苦支撐,此時德國入侵英國,在強大的海軍和陸軍的打擊加上英國缺乏戰略空間,英國很可能重蹈法國的覆轍。

英國投降後,德國立刻發動入侵蘇聯,同時 盟友日本從中國東北進軍西伯利亞,兩面夾攻蘇聯,在德國海軍將蘇聯海軍消滅後,封鎖美國對蘇的援助通道,蘇聯很可能擋不了多長時間,此時德日兩國已經匯合,全世界只剩美國一個大國。

此時的美國已經是孤家寡人,很可能會和兩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但日本是個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需要大量的石油,所以日本可能會單獨佔領西伯利亞,這會引起德國的不滿,甚至開展,當然日本是無法與強大的德國抗衡。


我我我


如果那樣的話德國會失敗的更早,因為德國沒有石油,養這麼龐大的艦隊需要的支出夠組織幾百萬精銳陸軍了,資源拓寬了,厚度就攤薄了,只會死的更快,這是經濟上的。

再看政治上,海軍是個很扎眼的項目,很難搞什麼秘密發展,加上歐洲地方有限,跟前就住著一個海軍遠比德國強大的英國,無論如何也不會坐視德國發現海軍。再有老毛子也不答應,德國海軍強了把波羅的海口就封了,這是斯大林同志無法容忍的局面。只要德國海軍發展到一定境界點,英國肯定出手干預,毛子必然能源禁運,那樣小鬍子練發動二戰的本錢也沒有了。


約翰的甲殼蟲


如果德國擁有日本海軍實力,這個日本海軍實力內的潛艇部隊換成德國自己的,那麼最後的結果有可能是和美國平分世界。

首先,超強的航母及戰列艦編隊會對英國皇家海軍進行瘋狂圍剿~德國在二戰時期就有這種打算(突破英國海軍的封鎖)。二戰初期日本擁有10艘大型航母,這些如果給了德國,我想英法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不可能發生的。這就如同德國從海上及陸上同時向敦刻爾克進攻,試問英法聯軍如何從海上撤退,而且在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就是它們日後反攻的主力。如果此時德國與英國進行海空大戰的話,依託強力航母及戰列艦,配合以神出鬼沒的狼群戰術,我想英國會損失慘重。即使不交戰,依靠強大的海軍水面艦艇對英國實施封鎖,也是迫使英國投降,從而佔領英國。

其次,這個時候再去進攻蘇聯的話,那將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了。陸上與海上兩路出兵,當時的蘇聯海軍最強的是北方艦隊,但沒有一艘航母,而德國這個時候是一個整合了整個西歐的國家。要知道,蘇聯在蘇德初期空軍就差不多被廢,而失去制空權的蘇聯,如何去抵擋立體化進攻的德國?結果可能是蘇聯投降,德國控制整個歐洲。

整合了整個歐洲的德國必然會對相鄰的大洲(亞洲)採取措施,而亞洲最強的是日本(當時盤踞在我國東北)。德國在這個時候進攻亞洲,我想日本在哪個方面都是沒有優勢的~空軍:bf-109對零戰;陸軍:虎王對97式(相差N個量級);海軍:在沒有了制空權的情況下戰艦就是活靶子,沒得打。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德國整個兩個大洲,資源空前充足、戰略縱深相當廣闊,但是德國深知美國的武器製造及研發速度以及經濟能力都是非常強大的。或許會和美國劃洋分治吧。

當然,這個時候的德國或許第一款噴氣式戰鬥機~me-262大規模服役;V-1、V-2飛彈大規模服役;小塊頭大威力的也會研發出來,實力得到空前發展,或許會在不久後不甘心而對美國進行戰爭。但是,那個時候戰爭的後果就不可預想了。畢竟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直接對話。

未參考任何信息,純手工打造!!!歡迎討論


縱橫捭闔2011


emmm……歷史不能假設,不過我們可以順著這條線捋一下會發生的可能性。

1 北歐三國將會比歷史上更早也更容易陷落。

2 如果艦隊組成結構也和Ijn相似,那麼以戰列艦和戰巡為主的英國是挺不多久的,航母在登錄戰中的作用非常大(假設Ijn航母適應大西洋海況)

3 美國援助蘇聯和英國的計劃有可能徹底擱淺——因為沒有足夠的護航力量。

4 聞名天下的U狼群很可能不復存在——潛艇是一種水面艦艇不足時應對破交戰的補充手段

5 美國被迫在自己國家的灘頭抵禦侵略——即使是美國也很難同時在兩大洋佔據優勢。

6 德國的資源劣勢得到緩解——擁有艦隊意味著可以靠搶奪同盟軍殖民地為自己輸血。

7 意大利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了,因為不再需要意大利艦隊牽制地中海的英軍。

8 對蘇作戰將因為蘇軍缺乏美國援助變得相對容易,但不是決定性因素

9 由於先天優勢德國很可能選擇南美作為重要的同盟或者僕從國

10 中東的石油很可能為德國所用。


MrLonely59532949


德國有日本海軍的實力!第一,可能不會與日本結盟,美國和德國最後可能就不會開戰!第二,英國敦刻爾克就不會從容撤走,德國會在海軍和空軍的掩護下登陸英國!第三,德國會抽出更多的兵力進攻蘇聯,也能更好的封鎖蘇聯!最後的結果就是德國和美國分天下!


自由是什麼2


先滅英國皇家海軍,在登陸紐約,攻佔華盛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