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寫作?

素貞w


[寫給每一個寫作成長的你 對於寫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酸與堅持。 記得我剛讀大學那會,非常厭惡寫字。可能為了賺錢,也可能為了提高自己。我開始寫作,先去學習寫作課程,後來發現堅持不下去,又去學習如何堅持。 有些事情看似毫無意義的事情,堅持做下去,就會有意義。這是我的感悟,我不斷的寫,一直逼自己堅持。 但是發現自己的方法不對,對於談寫作,我更想談堅持。堅持的最好方法 就是不堅持。你沒有聽錯,就是不堅持。任何需要我們堅持的東西,我們都不可能堅持下去。但是想想打遊戲,看電影,這些事情我們不需要堅持,但是我們仍然一直願意嘗試。 對於寫作,我們學習的不是如何堅持,而是如何讓我們愛上寫作。你可以為了錢,為了虛榮心,或者尋找心靈的淨土。總之,愛上它。 有美人兮, 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鳳求凰·琴歌》, 當我們有了這樣的思想,又何愁堅持呢? 前期我是隨便寫一點感悟,給比自己文化水平底的人看,以此獲得成就感,後來功力提升,給同齡人看,或者放在博客上,只要一個贊,一個回覆,都會讓我欣喜。得到了一些好評,有了信心,也就愛上了。 當然,光有喜歡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學習先關的理論知識,然後進行閱讀。閱讀的積累,如同湖水,理論知識相當於溝渠,對於引水。二者缺一不可。閱讀積累就是湖水的來源。 只有長期的輸入,才有可能長期的輸出。閱讀也應該成為一種熱愛。 閱讀,寫作,堅持。只有很好的調節,我們的寫作也才有可能開花。 我也是從一個寫作小白,到寫作賺錢,然後開培訓班指導別人。這一步步都是我長期努力的結果,凡事不可一蹴而就,寫作更是不可能。一件事唯有我們用心誠意,並經過時間的洗禮,才能將之做好。


愛思考的小何


寫作,即是文字語言的組合利用,將幾個詞組成詞,將幾個詞組成一句話,將幾句話組成一段話,在將幾段話組成一篇文章,這就是寫作。寫作可以說是我們每個人都共同具備一項能力,但這個能力,在每一個人身上的強度卻不一樣,有人行雲流水出口成章,有人卻半天難憋出一句話,如果你是後者,請不要慌,在這裡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方法,希望能幫到大家

一,多看書,古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也正印證了這一點,多讀書,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卻需要你花一定的時間下功夫,在我看來,讀書不在精,在於雜,所謂觸類旁通,略懂略懂,在日常寫作中我們通常要引用一些優美的句子或一些經典的事例。但這並不要求你一字不差,倒背如流,相反,記住大概,略懂即可。記住,讀書不可讀死書。


二,寫便籤,記錄世界記錄你,寫下你的思維,寫下了的想法,不需要端正的坐在桌子上相寫作一樣,而把你所想,把你的期望,把你對事對人的看法用一個小本子記錄即可,不要求500,800字,一段話,一句話,甚至一個詞,也可。你的思維獨一無二,你的想法無與倫比,你就是你,不一樣的煙火,記錄自己,分享自己。


三,模板,每類種作文都模板,如果你是未來考試而寫作,那你就得清楚這類作文的模板,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樣寫出的作文結構流暢,看著很舒服,就如敘事從起因到經過再到結果明瞭清晰。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歡迎大家評論交流!也希望大家能夠關注我


若玉有瑕


魯迅說:"文章得失不由天"。文章要寫得好,不在天賦。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要堅定信念,勤奮好學,多讀,多寫,多修改⋯功夫不負苦心人,功到自然成。



"要創作,第一需要觀察。觀察不夠,那也是難創作出偉大的藝術品來的。對於任何事物,必須觀察準確、透徹,才好下筆。"。 "社會上和自然界森羅萬象,任你選擇。只要多去看看,不要看了就寫。觀察了又觀察,研究了又研究,精益求精,那怕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創作出它的生命來。"一一魯迅

不過寫文章必定還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譬如:


一般應用文的共同特點是"貴直忌曲",即語言一定要通俗易懂,曉暢練達。讓人一看就能明白。這是最低的要求。
而文學作品,正好相反。是"貴曲忌直",即詞藻要求優美華麗。多點修飾,有點朦朧。用行裡的話就是"狀難狀之物,如在目前;含不盡意,見於言外。"


李彬文


當下的寫作,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傳統意義上的寫作,一類是自媒體時代的網絡化寫作。


寫作目的不同,提高寫作的方法還是有一些不同的。所以,你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是想要哪一類的寫作?


傳統寫作,要提高的話,就要採用傳統方法:多讀經典作品,分析他們的寫作方法和獨到之處,然後不斷地練筆,不斷地修改,慢慢地打磨出好作品來。


而網絡時代的自媒體寫作,那就有很多速成方法了。因為,在自媒體時代,文筆在寫作中的位置早就排到很後面了。讀者需要的也不是小說,什麼修辭方法的統統都可以不需要,他們需要的是故事,是乾貨,是雞湯。


這種類型的寫作,第一是要追熱點。越能吸引流量的越有人看。第二是標題精裝修。網絡時代,文字浩如煙海,沒有一個好的標題,很難吸引別人點擊,但標題一定要和內容契合,切忌“標題黨”。第三要有好故事。這年頭,普通人經過努力逆襲的故事最有市場了。第四是要有金句。很多公眾號的文章標配是三個小故事加一個結論,這個結論就是你需要出金句的地方。

但其實,不管是那種類型的寫作,要想寫好都不容易,都有一條你不得不走的路:多寫!在寫的過程中提高,在提高的過程中多寫,你才會寫得越來越好!


越南天牛


寫作就是將文字和詞語,組成為通順優美的文章和詩聯,讓各報刊電臺等媒體採用。沒有一定的文學功底是不行的。我初中畢業後,一直沒有離開了書筆,四十多年來,業餘時間就是看書寫作,生活類法律類文學類叢書,我都喜歡看,看書多了,寫文章就得心應手。我心中儲藏了許多詞彙,現在不論寫什麼文章,都得心應手。四十年辦,我寫了許多文章被報刊電臺採用,有多篇徵文獲過獎。看書多了,知識就豐富了,有了豐富的知識就會提高寫作水平。現在我除了給媒體寫稿外,還為社會上一些人寫東西。如離婚訴狀和各種報告文章等。寫離婚起訴狀,人家說出十句,我就能寫上一千字。寫一篇千字文章也只要半小時,對對聯一看上下聯,我很快就能對出。提高寫作水平,就要堅持看書寫作。梅花香從苦寒來,好文就從勤奮出。




戀愛婚姻家庭道德驛站


小說《嗇微花開》片斷描寫展示

嗇微晚市賣鹹菜描寫

天還沒有太黑,天邊似乎還能看見一層淡淡的雲。街上路旁的商家早就打上燈光,通火明亮,好象城裡多了許多太陽,向人群顯示自己才是中心,牌燈更是五彩繽紛,不知疲倦的閃出五彥六色的光,給主人賣命招覽客人。川息不停的車流,象是從遠處來的泛濫河水,交差著匆匆忙忙人群,引來了陣陣的尖叫聲,習慣的人群各走各的,全當身後是一片慢慢的水。嗇微推著賣鹹菜的三輪車,前邊人流慢的象蝸牛,後邊小車又尖叫,下班時城管管的松,又是賣鹹菜的好時候。昨天掙了二百多,今天再多去幾個地方,多掙點,嗇微倒沒覺得累,只是剛開始幹,腰有些酸,天還是有點熱,她的額頭上還是有些汗水淌了下來。





鄂罕牧營


我突然想到,是在“用心”寫作,還是“用腦”寫作的問題。

我的設想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觸動自己內心的,有表達慾望時,我就把它寫出來,然後發佈出去,之前我玩的是自玩自答,在微信公眾號玩了一段時間,後來就玩悟空問答,看到一個問題,突然有可說之處,就馬上回答,一般都一口氣寫完,不查閱資料,不停下來謀劃,這樣堅持了一年了。

但“心”不動時怎麼辦?“心”疲倦時怎麼辦?比如說喉嚨疼了,比如說一個月一次的男人期來時。

有一次見投資人,他說自媒體最大的問題,其一是持續的問題,有質量文章如何持續確是一大問題;其二就是審讀疲勞問題,每個作者的思維邏輯、文風被習慣之後,就不會那麼有趣有意了。

聽之講述,涼了一半截,可能永遠熱乎不起來了。不過,像我這類只有賣字本領的人,無可奈何也。

還好,我們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有時“用心”,有時“用腦”。心腦交互前行。於是,我就發一些分享知識類的文章,比如書評,比如企業報道。我還可以把寫的新書內容,提前發佈點。

有意思的問題又來了:到底是“用心”的文章點擊更多些,還是“用腦”的文章點擊多些。

我之前以為,一定是“用心”的文章,我們經常說做事要“用心”,好像“用心”比“用腦”高一個層次。

其實不然。我發現好多“用腦”文章不知何解,點擊高出不少。

不過,目前網絡上“用心”的文章的確大大少於“用腦”的文章,這一現象值得反思。或者說,人文太少了。

大家都在秀自己的專家視角,秀自己的知識全面,秀方法。


拉回來聊。

“用心”僅僅表示自己“關心”,而他人未必。

“用心”的文章,你會時不時查看點擊數,時不時關注有無共鳴的讀者響應。

“用腦”的文章卻是另一番意思。它像一個任務,期待結果,上傳了就是一個了結。它可能用到所謂的專業知識,專業邏輯。

由此,我又聯想到工作上“用心”與“用腦”的區別。

“用心”是對自己負責,“用腦”是對結果負責。當然,這裡也無所謂高低、優劣之分。我還想到企業公眾號是極難有“用心”的文章,創投領域,“經緯”的公眾號就是一把手用心用情的文字居多,別有風樣。

這又有點像男女思維的不同,男性思維更喜歡結果導向,喜歡“用腦”。比如關心媳婦,晚上11點前沒回來很著急,只要人回來了,就舒一口氣,倒頭就睡。他關注的是結果。

媳婦關心老公可能就不一樣,晚上11點前沒回家也著急。回來後,端茶倒水,會問長問短。男的以為是盤問。不是回來了嗎,還這麼囉嗦?之間就有些不理解了。

“用心”與“用腦”可簡單演繹成“感性”與“理性”。

“感性”達成的談判,後續執行問題多多;“理性”達成的事更長久,卻少了好多趣味。“感性”的人獲得瀟灑,“理性”得人獲得平靜。感性時同喝一杯酒,理性時風動草動我不動。

“感性”把“你的”和“我的”混在了一起,“理性”卻把“你的”和“我的”分別開來。


再拉回來聊

“用心”做的事期待著他人的響應,“用腦”做的事期望著過關、上個階梯。

不過,在運用微信公眾號期間,我發現一個問題:企業公眾號一定難做好,除非外包給專業人士。

因為企業微信公眾號沒有“主人”,沒有感情的內容,難有連接。又有誰會真的那麼在乎點擊數呢?

除非一個可能,它得“用腦”,“用腦”最好的方式是交給專業人士。

同樣說企業微信公眾號,如果說自媒體的文章點擊很少,企業公眾號的文章閱讀量就更少了。

微信公眾號讓人尷尬的是能看到具體閱讀數,聊聊幾個,幾十個的點擊,推測之,之前企業網站中的文章閱讀量要有多低呀!

也就兩個點擊吧。一個是上傳人留下的痕跡,一個是主管審查時上網留下的痕跡。

圖書實際的銷量也公開的話,那會讓多少暢銷書作者臉紅(當然包括我),圖書的真實銷量非常之少,其實我不想說,大多不過2000-3000冊。

很多管理專家都想出書,圖書編輯不得不普及說:你看國外的誰誰誰,就說德魯克吧,那麼大師了,他的書一年才賣多少呀!

信息公開透明是互聯網的一大特點,但只有我們公眾號文章的點擊數放在了陽光下烤了。

如果把創業者的融資額也真實透明出來,估計很多人的牛皮就不敢吹了。

如果把每個人一年掙的錢也公開出來。

哈哈哈。

更多人的牛皮不敢吹了。

哈哈大笑時,估計是忘了“用腦”了。


財經作家邱恆明


提高寫作能力,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也就是“工夫更在文章外”。

朱熹在《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中有兩句詩非常有名: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每個內容精良的節目背後,都是製作者多年學術、工作、生活的積澱,而這些經驗就成為滋養節目的“活水”。
只有找到源頭的“活水”,方能保持水塘的“清如許”,做音頻視頻節目如此,寫作亦如此。

《落花水面皆文章》是葉聖陶所著的一本寫給“大家”的寫作書,無論你是學生、職業撰稿人,或者只是文字愛好者,都可以拿來一讀。

葉聖陶(1894-1988),是作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和文學出版家,更是“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他在出版領域大力提倡使用白話文,著有多本寫作類書籍,例如《怎樣寫作》、《給青年的二十七堂文學課》,以及與夏丏尊合著的《文心》、《七十二堂寫作課》等,指導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培養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

《落花水面皆文章》一書共6章、31篇短文,帶我們認識寫作、瞭解寫作的基礎以及寫作的方法。

一、認識寫作

寫作並不是文人或者作家的專利,人人都要寫作。比如學生寫的作文,上班族寫的工作彙報、方案設計稿,媒體人寫的新聞報道,我們寫給親朋好友的書信等等,不一一而足。
寫作到底是什麼呢?《落花水面皆文章》裡,葉聖陶老先生給出了這樣的解答。
寫作就是說話。文字和語言所“說”的內容都是思想,只是一個用文字,一個用語言。白話文寫作要求的是“我手寫我口”,因此要寫好文章,必須要學會“說話”,也就是培養好的語言習慣。
寫作和語言的區別還在於:一是寫作有明確的主旨,需要圍繞“中心思想”來鋪陳文字;二是寫作對於語彙準確性非要求更高,這是由於口頭語言有面部表情、身體動作等輔助,而文字缺乏這樣的輔助。
寫作是極平常但又要極認真對待的一件事。
寫作要以“立誠”為根本,所寫的內容以自己的經驗為半徑,要寫自己懂的、而且寫出來之後別人能看懂的內容,不“瞎寫”,不“亂寫”。這裡的“經驗”並不是生活經驗的簡單羅列,而是要經過嚴密思考和篩選,洗練出個中精華。因為對於讀者來說,他們讀一篇文章,希望得到的是與作者的情感和經驗的交流,獲得“知識增量”。如果只是辭藻的堆砌,寫一堆自己都不懂的東西,對於讀者而言,就是毫無價值的了。而這種深切、正確的經驗,需要從整個生活下功夫,也要求我們有一雙“明澈的眼”。

二、寫作基礎

寫作的兩大基礎在於閱讀和練習。
閱讀必須認真,次求迅速。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助於積累有用的表達,而且對於培養思維習慣大有裨益。以我自己為例,以前讀書,屬於好讀書不求甚解,草草讀完就放到書架上吃灰了,每本書記住的內容大概也就5左右。後來調整閱讀方法以後,對於喜歡的書和實用類書籍,先觀其大略,再精讀,之後再做讀書筆記、畫思維導圖,如果時間充裕,還會再寫一篇書評。知識吸收效率大大提升,也積累了不少寫作素材。
多練習,提高“腕力”。上小學的時候學過一篇課文,講達芬奇小時候學畫,老師讓他一直畫雞蛋,他覺得很無聊,老師就說:“每個雞蛋的形態都不一樣,畫雞蛋也是在鍛鍊你的觀察力,這是畫畫的基本功。”無獨有偶,前一段時間,朋友圈裡一位學畫的朋友貼了一張照片,是上百幅罐子靜物畫的拼圖,她感慨說:“上學期間畫的罐子有幾千個了吧!”其實,和畫畫一樣,寫作也需要一個“練習”的過程,培養“熟練的腕力”。因為習作本身就是練習說話,也是練習思想,進而把結果表述出來。

三、寫作方法

我們要把生活與作文結合起來,多多練習,作自己要作的題目,久而久之,將會覺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種發自,是一種享受,而無所謂的練習:這就與文章產生的自然程序完全一致的。
在學習寫作之初,很多人都會先買作文書來看,這類書大都是是個人寫作經驗的總結。在葉聖陶看來,作文書對於增強我們看文章的眼力有些直接的幫助,但對於增強我們寫文章的腕力只有間接的幫助。
因此,作文書並不是提高寫作的捷徑。現在市面上有非常多的寫作課,報名學習課程只是寫作的一個輔助力量,它可以在短時間內緩解我們的知識焦慮,但長期寫作能力的提升,還要靠自己的“內功”。
先想清楚再動筆。寫作中經常出現一個問題:沒有想清楚就寫。這樣寫出來的文章經常自己看了不滿意,但要修改時,又無從下手,因為文章的思路出了問題。因此,在寫作之前,一定要先想清楚為什麼要寫,把寫作的目的和思路理順,再開始動筆。
這幾年自媒體風口火爆,各種“爆文”“10萬+”隔三差五刷爆朋友圈。我所在的一個寫作群,也經常有群友問哪個題目更有吸引力。給文章起個好標題很重要,《落花水面皆文章》裡提出的觀點是:先有了意思情感才有題目。如果空有一個好題目,沒有深切的內容和思考,文章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開頭與結尾的寫作。一個亮眼的開頭可以吸引讀者一直讀下去,而好的結尾可以讓讀者掩卷沉思、意猶未盡。例如魯迅《秋夜》的開頭:在我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項脊軒志》的結尾: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用形象的語言來說,開頭就像是畫家在白紙上落下的“第一筆”,而結尾則像是給長期行路的旅人找一個舒服的歇腳地。對於寫作者而言,要想寫出好的開頭和結尾,一定要在動筆之前做好佈局,避免在正式寫作時抓耳撓腮,不知如何下筆。
文章重在修改。一篇好文章的標準在於:在思想情感正確、深切的前提下,詞使用得適合,篇章組織得調順。文章初稿完成之後,不妨先自己朗讀一遍,看是否順當流暢,能否“上口”“入耳”。在詞彙和語法上,也要做到鮮明、生動、準確,剔除錯誤、晦澀、呆板、含糊的表達。
英國小說家毛姆說: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在閱讀中,我們可以獲取充沛的精神養分,得到忙碌生活中片刻的寧靜。寫作根植於閱讀,通過文字,把我們的知識、經驗傳達給更多的人,也是一件無比美好的事情。

葉聖陶在另一本寫作書《文心》中寫道: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點綴。而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和練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眼力”和“腕力”,才能讓寫作的寶庫永遠充盈,作文的水塘澄澈明淨。


櫻汐筆談


用“如何”來開始一個問題是非常有力的寫作技巧!


因為你在尋找細節、想法、提示、建議。要學的新東西,最棒的是——你問題中隱含的是你想學習,這是提高任何技能的關鍵因素!


比如你可以提一個問題“如何提高寫作能力”,你自己可能並不知道這個答案,所以會去學習,用實踐的方式,看書、親自寫作練習等等。


1,不要聽你的自負


如果你真的想提高你的寫作技巧,你會想抑制你的自我,而不是讓它做所有的談話。如果你寫完了什麼東西,不管是一句話還是一頁,你會聽到你腦海中的聲音說,這是一篇了不起的文章,你真聰明,你是個天才!--那是你的自我對話。


當你讓自我接管時會發生什麼?你會變得自滿、懶散或者乾脆懶惰。你沒有學到什麼新東西。你寫這些只是為了取悅自己。這難道不矛盾嗎?因為,如果你想提高你的寫作技巧,你不是說你想更好地交流你的想法、想法和感受嗎?為此,你需要一個社區,你需要讀者,你需要其他人。永遠記住這一點。


2,餵飽你好奇的心


在你開始寫作之前,考慮一下你需要的大腦食物是個好主意。什麼能幫助你選擇大腦食物?你的好奇心!好奇對創作過程至關重要。


如果你不是一個好奇且總是處於學習模式的人,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好作家。讓我們想想好奇在日常生活中意味著什麼。它可以試圖深入到事物的底層去理解它們的意思,或者發現事物是如何工作的,或者觀察人們的行為,或者聽別人講故事。


當你在日常思想中有了“為什麼”這個詞,當你試圖用不同的方式解構一個概念以使它更容易理解,當你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更多的想法時,你會知道你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3,把閱讀更多的書作為個人目標


在追求成為一名作家的過程中——你可能會選擇為快樂或職業生涯而做——你作為讀者的角色經常被忽視和低估。那是錯失的機會。如果你關心寫作的行為,並且對書面文字有著深深的愛,那麼你應該經常接觸文學作品。


這不是一個模糊或抽象的目標。這意味著你要積極主動地始終處於研究模式,你要發現作者和他們寫的主題,你要列出一個月甚至一年的閱讀內容,你要去圖書館或者每週去書店一次,然後你要花時間吸收你選擇的書。當你閱讀的時候,一個好主意是總是拿著筆或鉛筆,這樣你就可以做筆記,記下你覺得有趣的部分,並列出你想重訪的部分的頁碼。


4,選擇可以為他人提供價值的主題


當你閱讀這篇文章時,如果遇到一些阻力,不要感到驚訝。比方說,你承諾控制你的自我,但是你走到了另一個極端,開始懷疑自己,開始消極的自我對話。可能會這樣:但是我沒有什麼有價值的話要說!也許我只是喜歡寫一些對我來說有趣,但對其他人來說無聊的東西!與其在你開始之前就屈服和放棄,不如練習調整你的心態。


問問你自己,我能寫些什麼?你可能有一個原創的想法,或者深入瞭解人腦是如何工作的。也許你經歷了一次改變生活的事件,這極大地影響了你看待個人或職業生活的方式。也許你掌握了一項你覺得有趣的技能,比如練習瑜伽或下棋。關鍵是要意識到你寫某事的主要原因,並想出一個可能受益於你所知道的內容的觀眾。


5,為你的寫作創造一個專用空間


為了保持你的寫作習慣,如果你把它變成一種儀式,那將會很有幫助。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訓練你的大腦去適應這種活動,並開始期待它。確保在安靜的角落有一張桌子,有充足的自然光。如果你對噪音敏感,一定要準備好消除噪音的耳機,並排隊幾個播放列表來幫助你保持注意力集中。


接下來,準備好交易工具:電腦、筆記本、筆、熒光筆和活頁紙,以便快速記下筆記。你可能還需要參考資料,如辭典。使用你的手機或手錶作為計時器,把你的工作分成幾部分來完成更多的工作,不要忘記將設置切換到靜音或飛機模式,這樣你就不會分心。


希望寫了那麼多,可以幫到你!


白詩詩


說到寫作其實算是日積月累了,我對提高寫作這方面很有經驗,下面我來分享一下我的經歷吧。


想要提高寫作水平,首先就是多讀書、多看新聞等,提高自己的知識量,同樣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平時的時候也可以多跟別人聊聊天,多去評論一些朋友發的說說等,這樣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其次就是多寫作,記得小時候老師經常讓我們寫日記,不過我們都堅持不下來,當然我們的作文水平也不行,語言不通順,有時候還用詞不當或者有錯別字,一直到高中時我的作文水平還是不行,直到大學時候,我經常去圖書館看書,看書的過程中做一些筆記,把自己的感想寫下來,漸漸的我的寫作水平也有所提高,並且也要適當的讀些古詩宋詞還有文言文,有時候寫作也要加一些古詩詞或者文言,這樣的文章看起來也很高端。

最後就是情感,有些文章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有時候當我們看到這樣的文章時,也會把自己設身處地到作者的感情或者經歷。所以當我們在寫文章時要融入自己的情感,這樣更容易讓粉絲接受,也會得到粉絲的認可。

以前在讀書時,我看到過這樣的一句話:寫文章不要長篇大論,要用精煉的語句展現出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才是好文章。也對,長篇大論的文章沒人願意閱讀,更沒有人願意去推薦或者分享。現在得人看文章的越來越少了,看小視頻的越來越多,不過你的文章寫的好的話,還是會有人願意閱讀願意分享的。

我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感謝你的閱讀,最後再次謝謝邀請。如果感覺我分享的可以的話,請給我一個贊吧,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