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特點?

驕然


1. 從外形上看,中國人是黃皮膚、黑頭髮、深褐色瞳孔,面部五官較平。

2. 從體能上看,和西方人相比,大部分中國人更適合協調性強的運動,比如體操、跳水、乒乓球。但是不太擅長需要爆發力和耐力的運動。

3. 從生活習慣上,中國人擅長煎炒食物,中餐文化源遠流長,而且美味可口。中國人還喜歡喝熱水,人到40歲開始泡枸杞水養生。

4. 從觀念上看,中國人明哲保身的觀念根深蒂固,講究中庸之道。

5. 從性格上看,中國人含蓄委婉。被當面表揚的時候,通常感到窘迫,或使用“哪裡哪裡“、”過獎過獎”之類的謙虛之詞。同時中國人還很愛面子。

6. 從處事方法上看,中國人既講究“無規則不成方圓”(對陌生人); 也擅長在規則下變通行事(對熟人),注重關係。幾千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將儒釋道的處世之道結合起來。得意時是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失意時是道家,寄情于山水之間。

7. 中國人的集體觀念強,喜歡抱團。分佈於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以及遍佈大街小巷跳廣場舞的大媽,都可以證明。但同時中國人的合作精神比較差,有意見會上不說,但會後還是按照自己那一套來辦。







Diana舒


外國人比較直接。美麗的東西就要show出來。表達出來或者展示出來。中國人就不一樣。往往比較含蓄委婉,穿衣服也比較保守。中國人一日三餐都喜歡吃熱的,尤其是早上。豆漿油條包子都是餓的,可以暖胃,而是冷的容易拉肚子。

外國人一般遇到問題直接提出來,而中國人往往喜歡逃避選擇,明哲保身,能忍就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外國人比較容易受天氣的影響。而中國人天氣再好再壞都是遵從自己的內心。

外國人普遍比較有個性,甚至比較自信,做事張揚,我行我素。

而中國人講究的是謙卑。謙虛謹慎漸漸的發展成為自卑。外國人的表達比較直接大膽。喜歡一個人就直接上去表白,或者給你出明顯的暗示,而中國人則日常藏著掖著。有些事情太委婉婉轉。而達不到重點

外國人公共場合裡都比較安靜,很注意自己說話的聲音,而中國人就比較吵鬧。各種聲音衝出不久,大喊大叫甚至違反各種公共的安全。

外國人在街上都是很少的,而中國人人口很多。一到週末商場,總是有層出不窮的人。

中國人比較喜歡熱鬧。總是喜歡吃飯,幾個人一起看電影逛街。中國人排隊總是一窩蜂的過去。只好不管,不過有序的秩序。和大家的公平性。中國的領導總是具有相當大的權威。總是要高人一等,那我下達旨意,一旦底下員工不照做,就會受到應有的對待。

在外國的話,領導是可能被反駁的。甚至是平等和諧的。外國人對待新鮮事物比較平靜,不太會立刻嘗試,而是慢慢接受。

中國人對新事物總是好奇,認為新的東西只有代替老的東西的優勢。中國人具有一種探索精神。

能夠吃苦耐勞是中國人的優良傳統。其實人在極度惡劣的環境條件下。中國人依然能夠生存的很好,有許多例子都證明了中國人的能力比如抗戰。

中國人非常注重面子,注重尊嚴。注重清晰的利益,甚至有一些奴性,而外國人非常注重自己的意見,注重人權然後不滿意的情況,完全可以提出抗議。

中國人的隱私比較開放。而外國人的隱私比較封閉。


泛樂悅讀


我覺得中國人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就是喜歡看笑話,雖然說這是一個負能量,但作為我們中國人卻應該引以為戒,只有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才能夠不斷的完善自身,才能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也只有瞭解到自身的弱點,才能夠不斷的去改變弱點,總是喜歡給自己臉上抹粉的人,並不是真正的愛國,那僅僅是愛面子,欲蓋彌彰,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叫我看笑話,下面把它貼到這裡,也算是我的一個回答吧。

看笑話是中國人的特點,並且是中國人自己的笑話,這也是外國人看不起中國人的主要原因,老外稱我們這叫窩裡鬥,窩裡斗的直接後果就是起內訌,不團結,容易容讓別人鑽空子。記得在一篇文章中外國人是這樣評價中國人的,他說在法國的大街上如果你碰到一箇中國人你千萬別惹他,否則他會和你拼命,但如果碰到兩個中國人你也不用擔心什麼,因為另一箇中國人保證不會來幫他。反過來,如果你在法國的大街上碰到的是一個日本人,你可以去欺負他,但如果你碰到的是兩個日本人你就別去惹他,因為另一個會過來幫他。所以,外國人對中國人就有了一個精闢的總結,那就是兩個中國人沒有一箇中國人厲害,看來,他們對中國人愛看笑話的特點也是非常瞭解的。

我也看了一些我們出國人員回來寫的文章,他們也都提到中國人在國外不團結,相互之間拆臺、看笑話,從而讓外國人看不起,可見,我們中國人愛看笑話的特點是出了名的,並不是外國人胡編亂造的。

人常說人少了能夠團結,人多了反到疏遠了,這話應用到中國人身上到是很合適,的確,全世界每五到六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中國人,這麼多人相互之間好象就沒有那麼親了,不那麼團結了,也就願意看點笑話了,而日本人比中國人少的多,所以他們之間就能團結些,但我覺得這不能夠成為我們不團結愛看笑話的理由,如果我們相互之間都看笑話,人心就要渙散,人與人就會相互排斥和牴觸,一個國家和民族就會缺少一種凝聚力,不僅我們自己幹不成大事,外國人也會看我們的笑話,這是我們的恥辱。

說到我們中國人愛看笑話,好象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次,工作,學習、生活中到處都存在著愛看笑話的現象,可以想象,當一個人遇到困難、不解、委屈時,周圍的人不是給予同情,而是嘲笑、諷刺、挖苦,這對當事者來說是個極大的傷害,會在他們心靈深處留下難以抹去的陰影。相互之間看笑話會讓人際關係變的複雜化、矛盾話,如果說你看到別人流血的傷口不聞不問,也就罷了,但如果你再看笑話,就如同又在別人傷口上撒了一把大粒鹽,這恐怕就是一個人道德水準的問題了,是十足的小人作法,常言道做人末做小人,那麼就讓我們伸出各自的友愛之手,誰也別看誰的笑話,用我們的行動,去締造一個溫馨、和諧的社會!

我們作為中國人,還是努力吧。


驕然


國人的勤奮不是任何民族可以比擬的,幾千年的文化發展不是擁有幾年文明的民族可以超越的,歷史上可以去了解一下,最後入侵者都是什麼樣的結局不是同化就是被慢慢的侵蝕掉了以前的本性,最後還是我大中華56個民族的一支!在中國人的骨子裡有一種不屈的精神,這是所有民族都不可能超越的。反觀歷史,可以追究到任何時候,我大中華民族可有百年的繁榮,要不是被別人侵略,要不就是在拼搏的路上倒下

今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是中國人



楠98304061


中國人跟世界上其它民族的本質特徵,就是精神上的中國式思維模式,這種模式其實是當前三種哲學思維模式之一。這三種思維模式有什麼不同呢?人類所面對的世界現象是共同的,但是世界現象的構成包括兩大類:其一,是個體,似乎它們是獨立自存的;其二,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關聯關係,似乎這種現象是個體與個體組合所決定的。

這兩類構成要素,相互是什麼關係呢?希臘羅馬哲學的原則是,不否認關係,但是,關係是個體的屬性,個體決定關係。這是基本立場。印度哲學尤其是大乘佛教認為,萬物都是毛線團一般的東西,所謂個體,都是毛線團纏繞在一起的假象,真相是個體是關係的屬性,世上只存在關係,也就是“緣”。中國哲學認為,所謂關係、所謂個體,是同一種玩意兒在不同情況下的顯現,不能說誰主誰次,關係與個體在邏輯體系中,是等價的要素,簡單把一種歸為另一種,本身就是沒有看清現實。

所以,基於亞里士多德實體說基礎上的西方,基本上基於實體式思維去認知世界、思維世界、展開實踐行動。機械物理科學,是這麼催生的。這是一種自然數的思維。基於“緣起緣滅”的關係式思維,類似數學中的“集合”思維,一切都是集合體,這種看法也很高明。基於《易經》的“關係式實體思維”,或者說是“實體式關係思維”,最晚到改革開放前中國人認知世界的模式,是這樣的。

世界的任何一種現象,在中國人看來,就類似一個“卦”,是動態變化可以“變卦”的。為什麼可以“變卦”?因為“卦”本身,代表的是宇宙間六十四類關係狀態的可能性,這種關係,就是兩個“八卦”之一彼此聯動構成的。所謂的八卦是實體嗎?其實八卦只是時間“靜態”情況下的八種可能性,是由兩種要素的關係狀態決定的。如果非要劃分萬物狀態的不一樣,最大的歸類可能,就是劃分為對立的兩種,所以說,萬物的構成要素,只可能有兩種。但是,這兩種要素怎麼構成萬物?從動態的可能性上看,也只能是兩種。所以,要素加關係,四種可能性的排列組合,構成八種最終的可能性,這就是八卦。但是,這是從個體的立場歸納的。如果從關係的立場再歸納,排列組合就是六十四種。所以,《易經》講到六十四卦就停止了。中國式思維,是建立在《易經》思維基礎上的。

但是,除此之外的現在社會上流行的《易經》運用,大多數是胡扯,尤其是算命,不過是一種數學運算模型借《易經》彰顯自己的牛罷了。根本上的本質,是中國人思維模式上即重視個體,也重視關係,兩種是一件事,同時又是兩件事。宋代張載把這種情況,歸納為“一物兩體,此天之所以參也”。

這三種思維模式那種正確?都正確。中國人跟純西方人交流,往往很受衝擊,其實,他們也很受心靈的折磨,因為,思維模式存在根本的不一樣。中國人看佛經,很燒腦,其實,是思維模式的不一樣。但是這不是說哪種思維模式更正確,世界是同一個世界,矛盾律、同一律等等邏輯上的過程,都是一樣的,只是人自身的精神出發點不同罷了。事實上,不同的出發點,也完全可以達成相同的成就。例如量子物理,其實是走向了關係式思維看世界的路向,再例如系統論,這是走向了關係加實體的思維路向,這都是西方人從實體式思維出發所達到的成就。

中華文化在今天,是地球上的弱勢文化,中國式思維是不是也能創造出同樣的輝煌呢?這個問題,那就要等歷史回答了。就我本人而言,比較樂觀,應該沒問題。


黃向軍哲學聊齋


自私自利,不勞而獲,國素質低,沒有國外人團結,可以舉例說明,比如日本鬼子,我們中國已經養肥了,韓國佬已經養肥了,越南佬也同樣,國民自覺能力差,這些國家如果十四億中國人覺醒,他們的經濟會一落千丈,國家政治與世界同步,我們國民需要自省,


美業商企同盟匯


中國人特點:首先是吃苦耐勞、有韌性,含蓄內斂、很低調,聰明謹慎,彈性外張。

心中有個鬼谷子,相對的對西方的契約精神不認同。相對沒有宗教信仰。


楊致遠v


首先:中國人太聰明瞭。積五千年文化沉澱,如今更加璀璨奪目,勤勞勇敢自不必說,製假山寨也深得精髓,這都是聰明惹的禍。我們要用揚棄的努力來看待中國人的聰明才好!


ZhuXuedong


中國人都是中華文明的傳承者和被傳承者,用外國人的眼光看,中國人幾乎是不拘言笑,勤勞智慧的。實際上反映了中華文化的不一樣,那就是道家,儒家,佛教綜合體,分散在個人身上時,以內斂為第一,以天,地和合為一體,代代傳承。


不停鋸木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