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德縣路在青島知名度高?

手機用戶100067664131


說到德縣路為啥會被人廣而周知,或許是因為這兩件事。

一是“貴族女中”

青島第七中學位於青島市南區德縣路27號。1929年,美國俄亥俄州天主教聖方濟教會派修女尤斯特拉・林菲德斯到青島,建一所女子中學,即聖功女子中學。抗戰勝利後、聖功女子中學恢復,這一時期成為私立學校,每學期所收學雜高於其他學校,因而進入聖功的多是士紳女兒,學校被老青島稱為貴族女中。新中國成立後,該校開始男女兼收,改稱為“青島第七中學”。

1931年落成,秋季正式開學。學校教學樓模仿美國國內學校,窗戶也是美式建築,教室內學生桌椅也仿美國,為鋼木結構,桌椅相連。學校設董事會,董事長為曹樹聲,校長為周銘洗。學校裡有宿舍、活動室、琴房(備有多架鋼琴、小提琴)。新中國成立後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的譚抒真那時是聖功女中的音樂教師。學校管理很嚴格,使學校名聲遠播。武俠小說《藏龍臥虎》的作者王度廬一度在這所學校任國文老師。

二是“德縣路事件”:

1937年8月14日下年,一小隊日本海軍陸戰隊擅自進入青島市區,來到德縣路聖功女子中學(現青島市七中)門口附近,其中兩名日本兵突遭日本浪人槍擊,造成一死一傷,製造震驚中外的“德縣路事件”。

槍擊事件發生不多時,膠州灣內的十幾艘日本軍艦立即包圍了青島的前、後海,日本駐青總領事大鷹正次朗也趕到青島市政府,提交一份抗議書,聲稱“德縣路事件”為中國便衣隊所為,並限期交出兇手,否則日本各艦要立即登陸“保護日僑”。這是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他國的慣用伎倆。由於國民黨青島市長沈鴻烈堅決抵制與周旋,以及日軍制造“虹橋事件”挑起“八一三事變”後,兵力不足、鞭長莫及,遂實行了推遲佔領山東、青島,暫時撤回日僑的退卻策略,才平息了“德縣路事件”風波。


半島都市報


青島德縣路東南靠老市政府,既德國總督官邸,膠奧法院(只前的中院),有檢驗檢疫。中間有德縣路小學,老舍公園,西靠天主教堂後面,第七中學,四方路周邊和中山路三角地。而且西邊是小方石塊路面,這樣的路面還有有幾條,如膠東路、芝罘路、肥城路、黃縣路、福山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