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高中畢業生水平怎麼樣?

連雲連島


80年代的高中畢業生水平,跟現在高中生是一個樣子的,其實區別並不大。人不要推崇以往,而鄙視現代,更不要覺得以前啥都好,現在啥都孬!事實上現在的高中生要比80年代的高中生,無論是質量上來說,還是能力上來說,都要強很多。

給你一組數據吧,1976年全國小學生數比1965年增加了29.1%;中學更是加速度發展,1976年全國中學生數比1965年增加6. 25倍,初中生增加5.4倍,高中生的增長尤其迅速,共增加了11.3倍。

上面數字說明啥?說明在80年代初期,中國所有鄉鎮都有高中,高中教育都快普及了。在校生人數迅猛增長。而現在鄉鎮還有幾所高中?很多人口少的縣城,鄉鎮都沒有高中了,全部縣城讀高中。

當初遍地都是高中,上高中特容易,高中生的能力+實力,比現在人口基數大,且人數相對較少的高中生水平更強?現實嘛!

總體來看,80年代高中生就目前初三水平吧,有些甚至連初三水平都沒有,畢竟當時不學外語之類的,而且普通文化課程也相對簡單!


走過路過自然飄過


八十年代的高中畢業生水平怎麼樣?作為過來人給年輕普及一下那段教育歷史。

先看一組數據,歷年高考的升學情況。我是1989年畢業的,我們那年已經沒有高考前的預考了,所有高中畢業生都可高考。所以當年這一屆的高中畢業生最多266萬,這還包括至少幾十萬復讀生。你要知道對應的同齡人是1971年,大概有2800萬。

所以上高中比例佔同年齡段人口不足10%。而越往前,高中生的比例越低,那種說當時高中容易考的不是無知就是瞎說。

再看實際感受,我作為農村孩子出身,因為以前農民是主流更有代表性。農村不少孩子連小學都沒畢業就綴學了,然後小升初不到40%的孩子進入初中。初中升高中,除了個別優秀學生上中專外(記得一個縣100人左右),大概有20%能上高中。當然城裡的升學率會高很多,但全國總比例是不到10%的同齡人能高中畢業。

了以上情況介紹,你們大概知道那時上高中有多不易,按比例計算,估計現在都能考二本及以上吧。

然必須要正視一個現實,那就是當時的教育水平較低,學生學的知識深度和廣度達不到現在高中生水平。但由於當時人才的稀缺性,以及他們具有較高智商,所以當年的高中畢業生大都生活得還不錯。

以上是我的觀點,歡迎大家關注、留言評論。


良心老師


雖然沒有受到邀請,但我也願意說幾句。

八十年代的高中普及率沒有現在高,那時的高中畢業生也算得上是知識分子了。在農村即使考不大學中專,搞對象時也是一種優勢。但是學到的東西不如現在的高中畢業生,就掌握的知識面來說大體上相當於現在的初中畢業生。在天津,沒有所謂的“小中專”,只有高中畢業後參加高考才能上中專。,八四年以前高中是兩年制。我是八三年畢業的,考上中專沒去,復讀一年即八四年踩線考上一所普通大學,覺得很幸運,因為有個河北省考生比我多了五、六十分,大學和我同班,我們兩個的家鄉相距僅十多公里。

在八十年代初,我們這裡“商品糧”戶口的高中畢業生是包分配的,而且單位都不錯,有的去了公檢法,有的去了工商稅務,有的去了醫院、郵局等等。我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在一家國有銀行,那時僅四十餘人,就有六個是我的高中同學,其中一個還當了科長。我報到的第一天領了當月的工資120元。順便看了一下工資表,我那六個高中同學雖然學歷比我低,但工資不比我少,因為他們工齡比我長,當時心裡有點兒不好受,感覺自己虧了,還不如那年考上中專就走了,可以早上幾年班,即早掙幾年錢。


liangdd


有些人說過去的大學生大專生比現在值錢,這個我是信的,但要說他們比現在的畢業生質量更高我就不同意了。八九十年代的高考根本就是如今小升初、初升高的難度,讓那些老年大學生再參加高考,估計都是三本的分水。


來咯偶啦啦啦咯嘛


那個年代物質比較貧乏,能吃飽飯就不容易,對教育普遍不太重視,能高中畢業水平都挺高的,至少相當於現在大學畢業生的水平


到底哪個名可用


考上大學的學生都是出類拔萃的。

高中畢業的學生也很有水平!


敷坐而坐


知識水平比現在高中生低,但八十年代身體素質高,思想素質高,有大愛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