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應該怎麼泡?

木海堂


綠茶是有益健康的飲料。不過如果沒掌握技巧,就會泡出一杯帶草青味兒、苦澀又或太濃的茶來。下面告訴你怎樣泡出一杯完美的綠茶。

選茶具:由於綠茶獨特的茶湯色澤異常美麗、其茶葉舒展姿態優美,因此選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泡茶可使綠茶之形美盡顯,泡綠茶時無需加蓋,以防嫩茶泡老,保持其原有的鮮嫩色澤和清鮮爽口的味道。

觀茶品:在沖泡綠茶前,取一杯之量的幹茶於茶匙上,欣賞幹茶的成色、形態、嫩勻度,輕嗅其香氣,品味綠茶優雅的形態和渾然天成的韻味。

備茶具:將綠茶專用茶具用熱開水細細沖泡洗淨、擺放整齊,嫻熟優雅的動作,有條不紊的姿態平添幾分飲茶情調。茶具需要用熱開水燙一遍,提高杯溫,尤其是在冬天尤其必要,有助於茶葉香氣的散發。

浸潤茶:一般沖泡時綠茶與水的比例以1:50為宜,水太多則茶湯太淡,茶太多則茶湯苦澀。綠茶的茶葉大多比較嫩,所以水溫控制在85~90℃為宜。外形緊結的綠茶,諸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蒙頂甘露等,需先將沸水衝入杯中,然後取茶投入,便可欣賞到茶葉徐徐下沉的美感。外形比較鬆散的綠茶則先置茶葉,再衝入沸水。

沖泡茶:約浸潤30秒後開始沖泡茶。用“鳳凰三點頭”法,即高懸水壺使流水富有衝擊力和曲線的優美,最後柔緩地點三次,而且沖泡時要把握好量,茶湯宜佔茶杯的十分之七,意為“七分茶,三分情”。

賞茶韻:在沖泡茶的過程中,品茶者可以觀察到茶葉在杯內上下翻湧的輕盈姿態、茶湯顏色均勻度的變化,感受茶煙的升騰彌散,香氣洋溢的怡然,以及最終茶葉徐徐沉澱杯底淡然,領略綠茶的超然風姿。

品飲茶:欲嘗茶味,先聞茶香。端起茶杯輕嗅那飄渺的芬芳之氣,再啜飲一小口,讓茶湯在嘴內散化,味蕾全方位感觸茶湯的奇妙韻味,最後徐徐嚥下,舌尖輕抵齒根微微吸氣,回味茶的獨特甘甜。


懂茶帝


綠茶是歷史最悠久的茶類,在我國被譽為“國飲”。

綠茶通常會選取茶樹新梢或新葉製作,且不發酵。只經殺青、揉捻、乾燥的製作工序。它的製作工序也影響著它的沖泡方法。

由於綠茶可觀賞性很強。茶葉在水中舒展、遊動、翻滾的時候姿態婀娜,十分好看。所以很多人推薦用玻璃器皿沖泡,但我個人能不是很推崇用玻璃器皿。玻璃導熱,容易燙到手,使用起來不太方便。

我更推薦白瓷蓋碗,蓋碗可以聞幹香,能夠分茶給每個人,水溫容易控制,能掌握出水時間。觀葉底可以互相傳閱。

投茶量根據使用器皿和個人口味喜好決定,一般而言,茶葉與水的標準比例是1:50為宜,即1克茶葉對應50毫升的水濃淡適中。剛開始泡茶的時候可以由少變多嘗試不同的用量,找到適合自己的口味。

水溫控制也很重要。沖泡綠茶最適宜的水溫在90℃左右。根據沖泡方法和茶葉的品種,水溫可以做適當的調整,採摘時間較早的茶葉,因為芽葉幼嫩,溫度要低一些。大概85℃左右為宜。採摘時間晚一些,葉片粗老的茶葉,可以用95℃水沖泡。

沖泡方法上,除了我們常用的蓋碗沖泡之外,還可以用玻璃杯浸泡。浸泡方法也有講究。明代張源所著《茶錄》中提到:“投茶有序,毋失其宜;先茶後湯曰下投;湯半下茶,復以湯滿,曰中投;先湯後茶曰上投;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之所以說按季節投茶,其實是因為不同季節存在不同的溫度,所以也可以說是按溫度投茶。但除了根據溫度投茶之外,更多的情況下是根據綠茶茶葉的品質和條索的鬆緊程度來決定。

上投法是一次性向茶杯中加入足量熱水,再投茶葉。多適用於全是芽頭或者滿身披毫的細嫩名優綠茶。如雀舌、信陽毛尖、特級碧螺春。

中投法是指先注入三分滿的熱水,再投茶,茶葉慢慢浸潤舒展之後,再次注水至七分滿。中投法適合較為細嫩但茶形緊結,扁形或嫩度為一芽一葉、一芽二葉的綠茶。如六安瓜片、竹葉青。

下投法與前兩種不同,要先將茶葉投入杯中,在沿著杯壁注水至七分滿。茶形較松或細嫩度較低的一般綠茶使用這個方法。


楊多傑


茶的沏泡與品飲一般分為“品、評、飲”三步。品、評茶,不僅是鑑別茶的優劣,更是在欣賞茶葉的色、香、味、形,品評茶湯滋味,充分領略其中的神韻與情趣,是一種高雅的藝術享受。

綠茶沏泡與品飲方法

茶具準備:通常使用玻璃杯、瓷杯或茶壺,高檔細嫩的綠茶尤宜使用玻璃杯或白瓷杯,前者便於賞茶觀姿,後者則能襯托茶湯色澤。

鑑賞幹茶:又稱“觀茶”。取一定量的幹茶置於白紙上,讓品飲者先欣賞幹茶的色、形,再聞茶香,充分領略名優綠茶的天然風韻。

沖泡茶葉:根據茶葉的鬆緊程度,主要有“上投法”和“中投法”兩種。“上投法”是先倒開水、再投茶葉,適合於外形緊結重實的龍井、碧螺春等品種;“中投法”是先放茶葉、再注入開水,且開水分兩次注入,適合於茶條松展的的黃山毛峰等品種。

觀賞茶葉:對於高檔名茶,品飲者可在茶葉沖泡的過程中,欣賞茶葉在器具中的姿態及茶湯色澤的變化,茶煙的彌散及最終茶與湯的成像,感受茶葉的天然風姿。

飲茶:飲茶前先聞茶香,在沁人心脾的茶香中小口品啜,將茶湯含在嘴裡,使之與舌頭上的味蕾充分接觸,才能真正領略到綠茶的清爽怡人。

老茶葉高溫水,嫩茶葉低溫水。高級綠茶,特別是芽葉細嫩的名茶,水溫一般在80℃左右;各種花茶、紅茶和中低檔綠茶,水溫在95~100℃左右;烏龍茶、普洱茶等則必須用100℃的沸水沖泡。


美食理想


【六安瓜片】綠茶也有好多種,十大名茶中就有6種,本人是六安瓜片的製茶人,我就來談談六安瓜片和一般綠茶泡法的區別。


【影響六安瓜片口感的因素】

Ø 茶葉品質(產地)

Ø 工藝(機制/純手工,純手工師傅的經驗手藝)

Ø 水

Ø 泡法(玻璃杯/蓋碗;洗茶醒茶;水溫;時間;環境)

所以泡法是影響茶葉口感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的綠茶,對水溫的要求是80℃左右,但是泡瓜片水溫要高一些,甚至可以用開水。原因在哪裡呢?

一般的綠茶是芽茶(芽頭或一芽一葉等),芽非常嫩,很容易被開水燙壞,而瓜片不一樣,瓜片是世界上唯一一種無芽無梗的單葉片茶,所以沒有芽,只有葉,而葉子相比芽,更成熟已經長大,不怕開水燙,所以直接用高溫水沖泡,直接用開水也行。而瓜片從工藝上又可以分為機制和手工,這兩種又有一點不太一樣:


【工藝區別】

六安瓜片從工藝上可以分為機制和手工:

l 機制瓜片:顧名思義就是機器製作出來的。由於是機器標準化生產出來的,所以它的條形整齊好看,產量高,成本低,所以價格相對實惠。

l 純手工瓜片:是由經驗豐富的老師傅,運用傳統古法制茶工藝純手工親手做出來的。茶葉產地海拔更高且土壤肥沃,長出的茶鮮葉更加厚實,口感更香更濃,更好喝。由於是純手工古法制茶,並非機器標準化生產出來的,所以它的條形沒有那麼好看,比較褶皺,但相比機制的更香更濃,口感更好。但產量低、成本高。

l 不同工藝的茶鮮葉品質的區別:

機制瓜片和純手工瓜片的茶葉產地不同,純手工瓜片的產地海拔更高,土壤肥沃、自然環境更佳優越,所以生長出來的葉子,厚實飽滿,這種葉子,由於厚實肥壯,用機制的方法無法制作出蜷縮的形態;山下的葉子相對更薄,更方便機器加工成美觀整齊的形狀。所以純手工的茶相對更耐泡,味更濃重。簡單地總結就是:

n 機制的:好看、實惠、清新淡雅

n 純手工的:好喝、珍貴、香醇厚重


所以手工瓜片更厚更濃更耐泡,一定要用90℃以上的水沖泡,比如開水

而機制瓜片更薄更淡,可以用90℃左右的水沖泡也行

所以其實我一般都是用開水的。


【瓜片耐泡嗎?】

泡茶方法各異,在此以直筒玻璃杯的泡法舉例,綠茶的泡法都是喝到還剩三分之一茶湯的時候就要加水,如果茶湯飲盡再加,味道就很淡,本來綠茶就只泡3泡,瓜片在綠茶裡是偏濃的茶葉,大約是3-4泡。

備註:前提是泡法,如果用蓋碗、低溫水、快速出湯,泡出的效果完全不同。所以通常說的綠茶的泡法特指直筒玻璃杯。

【取茶小竅門】

如果不熟悉六安瓜片,前幾次都是需要試自己的濃度,每個人喝茶的濃度都各不相同,如果一個300ml的杯子,一個從不喝茶的女生喝,1g茶葉可能都嫌多,一個白髮的老茶客,5g茶葉可能才能滿足他。所以都要試。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有精度高的小稱,教大家一個小技巧,

【小竅門】很多朋友取茶的時候不知道如何拿捏量,今天我來教大家一個簡單、容易、人人都能操作的測量茶葉量的方法。

先說一下茶葉放多少克合適, 300ml,90℃的開水沖泡

1g的茶葉泡出來很淡,適合極少喝茶的人,

2g的茶葉泡出來適中,適合年輕人,

3g以上泡的茶偏濃,適合經常喝茶的茶客

接下來教大家一個簡易方法,可以控制茶葉的量:

1g: 用兩根手指(拇指、食指)取茶,取出的量約1克;

2g: 用三根手指(你自己決定用哪三根手指)取茶,約2g,多取則可能達3g。

依然建議喝淡茶(2.5g左右),如果你喝茶覺得很苦、心跳加速、頭暈,則說明你放多了。當你喝得舒服、好喝、開心、快樂的時候,說明你的量就對了。

我叫羅來明,六安瓜片製茶人,非常歡迎和大家探討交流茶葉,也歡迎大家去我們的茶園參觀,現場採茶做茶,我的weixin: 15055973771


羅來明


沖泡器具

綠茶沖泡多使用玻璃杯、玻璃壺、蓋碗、公道杯等,以玻璃杯為上,既可品嚐茶湯,又可細觀茶葉外形。

投茶量

沖泡綠茶的茶水比大概為1:50

沖泡水溫

綠茶的沖泡水溫以85℃左右為宜,越是鮮嫩的茶葉,沖泡水溫應稍低一些。

綠茶的玻璃杯沖泡法

明代張源所著《茶錄》一書在談到投茶時是這樣說的:“投茶有序,毋失其宜。先茶後湯曰下投。湯半下茶,復以湯滿,曰中投。先湯後茶曰上投。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意思是在沖泡綠茶的時候,投茶是有順序的,即所謂的下投、中投、上投。

  • 上投法

上投法即先沖水後投茶,適用於特別細嫩的名優綠茶,如碧螺春、信陽毛尖等。

缺陷:會使杯中茶湯濃度上下不一,茶的香氣不容易揮發。因此,品飲時最好先輕輕搖動茶杯,使茶湯濃度上下均一,茶香得以透發。

  • 中投法

先將水注入杯中約1/3處,將茶葉投入杯中,再將水徐徐加入杯的七分滿處,即可品茶。一般龍井、六安瓜片等大多采用中投法。

中投法對茶的選擇不是很強,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泡茶水溫偏高帶來的弊端,但也使泡茶複雜化。

  • 下投法

先投茶後注水,適合於茶條松展的茶。


茶葉地理


茶不能沒有儀式感,但也不能用力過猛。在辦公室沖泡綠茶,不要直接投茶、直接開水沖泡。這杯茶會被你泡壞了的!

“泡茶三要素”,即茶量、水溫和時間

茶量:正常的投茶量是3g,但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口感來把握投茶量。

水溫:平時我們泡綠茶都會有“涼湯”這一步驟,目的是將水溫降到80度左右,茶香會更好的體現。

時間:想要品嚐綠茶的清香,可以出湯快點,快進快出。如果想要喝濃點的,泡的時間在20s左右。

瀏覽器直接搜“茶幫通”即可,望大家支持。也可關注公眾號:茶幫通(ID:chabangtong)


茶幫通


 

茶葉的沖泡,一般只要備具、備茶、備水,經沸水沖泡即可飲用。但要把茶固有的色香味充分發揮出來,沖泡得法,也不是易事。要根據茶的不同特徵,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達到。  

綠茶的沖泡,要求茶具潔淨,通常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壺)、瓷杯或茶碗沖泡,以便於襯托碧綠的茶湯和茶葉。其中尤以玻璃杯為佳,玻璃茶具素以它的質地透明、形態各異而受人青睞。以玻璃茶杯(或玻璃茶壺)泡茶,尤其是沖泡各類名優綠茶,茶湯的色澤鮮豔,葉芽朵朵在沖泡過程中上下浮動,葉片逐漸舒展亭亭玉立,是一種動態的藝術欣賞,別有風趣。

  

綠茶沖泡的水質要好。通常應用潔淨的優質礦泉水,也可用經過淨化處理的自來水。水的酸鹼度為中性或微酸性,切勿用鹼性水,以免茶湯深暗。煮水初沸即可,這樣泡出的茶水鮮爽度較好。沏茶的水溫,要求在80℃左右為適宜。因為優質綠茶的葉綠素在過高的溫度下易被破壞變黃,同時茶葉中的茶多酚類物質也會在高溫下氧化,使茶湯很快變黃,很多芳香物質在高溫下也很快揮發散失,使茶湯失去香味。另外,茶與水的比例要恰當,通常茶與水之比為1∶50至1∶60,即1克茶葉用水50毫升至60毫升為宜,這樣沖泡出來的茶湯濃淡適中、口感鮮醇。沖泡的手法也很有講究,要求手持水壺往茶杯中注水,採用“鳳凰三點頭”的手勢,使注入的熱水衝動茶葉,上下浮動,茶汁也易泡出。  

另外,在沖泡時先注入少量熱水,使茶葉浸潤一下,稍後再注水至離杯沿1釐米至2釐米處即可。若待客,可將泡好茶的茶杯或茶碗,放入茶盤中,捧至客人面前,以手示意,請客人品飲。


茶葉大觀


 綠茶在國內源遠流長,泡法因茶也可分為三種泡法:

 1. 上投法:先一次性注足熱水,待水溫適度時再投放茶葉。此法多適用於細嫩炒青和細嫩烘青等細嫩度極好的綠茶。

  2. 中投法:投放茶葉後,先注入三分之一熱水,待茶葉吸足水分,舒展開來後,再注滿熱水。此法適用於雖細嫩但很緊實的綠茶

  3. 下投法:先投放茶葉,然後一次性注足熱水。此法適用於細嫩度較差的一般綠茶。


百合軒茶


綠茶的沖泡大部分還是用玻璃杯,跟其他茶具比起來,它更具觀賞性。對於好的綠茶來說,基本採用茶樹的嫩芽嫩葉,如果少了視覺的享受,喝綠茶著實是種浪費。

玻璃杯沖泡綠茶大概為三種方式:上投法(先放七成水,再從上投入茶葉,一般適用於茶葉比較細嫩且富有茶戎的綠茶)。中投法(先放入茶,加加兩成水,稍等一小會再加水至七成,一般適用於茶葉嫩度,毫均適中的綠茶)。下投法(先放入茶葉,再衝水至七成,適用於茶葉稍大,沒多少茶戎的綠茶)

沖泡綠茶的溫度:大致在85度到95度之間,根據茶葉的嫩度跟當下的氣溫來把握,太低則香氣不高,太高則容易燙熟茶葉,顯苦澀。

茶,水比例,每種茶的味道有重有輕,所以比例這個東西沒有標準答案,要根據自己喝的茶去嘗試,味道重的茶就少放點,味道輕就多放點。

個人呢喝綠茶常用三才蓋碗,一人一杯,可以看茶形,聞茶香,喝起來很有意思。好的綠茶,第一泡,最好直接喝,因為很多營養成分,都在第一道綠茶裡,洗茶或者倒了,就浪費了!!


樹凡茶莊


綠茶沖泡講究多

茶具:一般是選用玻璃杯、玻璃壺沖泡。一則上好的綠茶觀賞性強,便於充分欣賞清新綠茶在水中緩緩舒展、遊動、變化之美,翠色慾滴;二則綠茶芽葉較嫩,用蓋碗之類的容易燙熟燙傷芽葉。

投茶:有上、中、下投法。上投法即先投水後投茶,中投法即先投水後投茶再投水,下投法即先投茶後投水。應根據水溫和茶葉嫩度而定來保護芽葉。上投法多用於細嫩的明前茶,下投法多用於一般的綠茶,中投法不太採用,多用於表演。

水溫:75℃—85℃。那麼怎樣控制水溫呢?我們當然不會拿支溫度計去量,所以最好的是先把沸水倒進公道杯裡,然後再倒進玻璃杯沖泡,這樣就可輕易控制水溫。還有一點要記的,就是要高衝、低倒。因為高衝時可增加水柱接觸空氣的面積,令冷卻的效果更加有效率,而沿著玻璃杯低倒不容易燙傷芽葉。

三要素

置茶量:鋪滿容器底部1cm

浸泡時間:15—25秒(第一泡15秒,第二泡縮短兩三秒,第三泡和第一泡一樣或延長兩三秒)

浸泡次數:3—4泡(無須溫潤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