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应该怎么泡?

木海堂


绿茶是有益健康的饮料。不过如果没掌握技巧,就会泡出一杯带草青味儿、苦涩又或太浓的茶来。下面告诉你怎样泡出一杯完美的绿茶。

选茶具:由于绿茶独特的茶汤色泽异常美丽、其茶叶舒展姿态优美,因此选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泡茶可使绿茶之形美尽显,泡绿茶时无需加盖,以防嫩茶泡老,保持其原有的鲜嫩色泽和清鲜爽口的味道。

观茶品:在冲泡绿茶前,取一杯之量的干茶于茶匙上,欣赏干茶的成色、形态、嫩匀度,轻嗅其香气,品味绿茶优雅的形态和浑然天成的韵味。

备茶具:将绿茶专用茶具用热开水细细冲泡洗净、摆放整齐,娴熟优雅的动作,有条不紊的姿态平添几分饮茶情调。茶具需要用热开水烫一遍,提高杯温,尤其是在冬天尤其必要,有助于茶叶香气的散发。

浸润茶:一般冲泡时绿茶与水的比例以1:50为宜,水太多则茶汤太淡,茶太多则茶汤苦涩。绿茶的茶叶大多比较嫩,所以水温控制在85~90℃为宜。外形紧结的绿茶,诸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等,需先将沸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便可欣赏到茶叶徐徐下沉的美感。外形比较松散的绿茶则先置茶叶,再冲入沸水。

冲泡茶:约浸润30秒后开始冲泡茶。用“凤凰三点头”法,即高悬水壶使流水富有冲击力和曲线的优美,最后柔缓地点三次,而且冲泡时要把握好量,茶汤宜占茶杯的十分之七,意为“七分茶,三分情”。

赏茶韵:在冲泡茶的过程中,品茶者可以观察到茶叶在杯内上下翻涌的轻盈姿态、茶汤颜色均匀度的变化,感受茶烟的升腾弥散,香气洋溢的怡然,以及最终茶叶徐徐沉淀杯底淡然,领略绿茶的超然风姿。

品饮茶:欲尝茶味,先闻茶香。端起茶杯轻嗅那飘渺的芬芳之气,再啜饮一小口,让茶汤在嘴内散化,味蕾全方位感触茶汤的奇妙韵味,最后徐徐咽下,舌尖轻抵齿根微微吸气,回味茶的独特甘甜。


懂茶帝


绿茶是历史最悠久的茶类,在我国被誉为“国饮”。

绿茶通常会选取茶树新梢或新叶制作,且不发酵。只经杀青、揉捻、干燥的制作工序。它的制作工序也影响着它的冲泡方法。

由于绿茶可观赏性很强。茶叶在水中舒展、游动、翻滚的时候姿态婀娜,十分好看。所以很多人推荐用玻璃器皿冲泡,但我个人能不是很推崇用玻璃器皿。玻璃导热,容易烫到手,使用起来不太方便。

我更推荐白瓷盖碗,盖碗可以闻干香,能够分茶给每个人,水温容易控制,能掌握出水时间。观叶底可以互相传阅。

投茶量根据使用器皿和个人口味喜好决定,一般而言,茶叶与水的标准比例是1:50为宜,即1克茶叶对应50毫升的水浓淡适中。刚开始泡茶的时候可以由少变多尝试不同的用量,找到适合自己的口味。

水温控制也很重要。冲泡绿茶最适宜的水温在90℃左右。根据冲泡方法和茶叶的品种,水温可以做适当的调整,采摘时间较早的茶叶,因为芽叶幼嫩,温度要低一些。大概85℃左右为宜。采摘时间晚一些,叶片粗老的茶叶,可以用95℃水冲泡。

冲泡方法上,除了我们常用的盖碗冲泡之外,还可以用玻璃杯浸泡。浸泡方法也有讲究。明代张源所著《茶录》中提到:“投茶有序,毋失其宜;先茶后汤曰下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曰中投;先汤后茶曰上投;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之所以说按季节投茶,其实是因为不同季节存在不同的温度,所以也可以说是按温度投茶。但除了根据温度投茶之外,更多的情况下是根据绿茶茶叶的品质和条索的松紧程度来决定。

上投法是一次性向茶杯中加入足量热水,再投茶叶。多适用于全是芽头或者满身披毫的细嫩名优绿茶。如雀舌、信阳毛尖、特级碧螺春。

中投法是指先注入三分满的热水,再投茶,茶叶慢慢浸润舒展之后,再次注水至七分满。中投法适合较为细嫩但茶形紧结,扁形或嫩度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绿茶。如六安瓜片、竹叶青。

下投法与前两种不同,要先将茶叶投入杯中,在沿着杯壁注水至七分满。茶形较松或细嫩度较低的一般绿茶使用这个方法。


杨多杰


茶的沏泡与品饮一般分为“品、评、饮”三步。品、评茶,不仅是鉴别茶的优劣,更是在欣赏茶叶的色、香、味、形,品评茶汤滋味,充分领略其中的神韵与情趣,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

绿茶沏泡与品饮方法

茶具准备:通常使用玻璃杯、瓷杯或茶壶,高档细嫩的绿茶尤宜使用玻璃杯或白瓷杯,前者便于赏茶观姿,后者则能衬托茶汤色泽。

鉴赏干茶:又称“观茶”。取一定量的干茶置于白纸上,让品饮者先欣赏干茶的色、形,再闻茶香,充分领略名优绿茶的天然风韵。

冲泡茶叶:根据茶叶的松紧程度,主要有“上投法”和“中投法”两种。“上投法”是先倒开水、再投茶叶,适合于外形紧结重实的龙井、碧螺春等品种;“中投法”是先放茶叶、再注入开水,且开水分两次注入,适合于茶条松展的的黄山毛峰等品种。

观赏茶叶:对于高档名茶,品饮者可在茶叶冲泡的过程中,欣赏茶叶在器具中的姿态及茶汤色泽的变化,茶烟的弥散及最终茶与汤的成像,感受茶叶的天然风姿。

饮茶:饮茶前先闻茶香,在沁人心脾的茶香中小口品啜,将茶汤含在嘴里,使之与舌头上的味蕾充分接触,才能真正领略到绿茶的清爽怡人。

老茶叶高温水,嫩茶叶低温水。高级绿茶,特别是芽叶细嫩的名茶,水温一般在80℃左右;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水温在95~100℃左右;乌龙茶、普洱茶等则必须用100℃的沸水冲泡。


美食理想


【六安瓜片】绿茶也有好多种,十大名茶中就有6种,本人是六安瓜片的制茶人,我就来谈谈六安瓜片和一般绿茶泡法的区别。


【影响六安瓜片口感的因素】

Ø 茶叶品质(产地)

Ø 工艺(机制/纯手工,纯手工师傅的经验手艺)

Ø 水

Ø 泡法(玻璃杯/盖碗;洗茶醒茶;水温;时间;环境)

所以泡法是影响茶叶口感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的绿茶,对水温的要求是80℃左右,但是泡瓜片水温要高一些,甚至可以用开水。原因在哪里呢?

一般的绿茶是芽茶(芽头或一芽一叶等),芽非常嫩,很容易被开水烫坏,而瓜片不一样,瓜片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无芽无梗的单叶片茶,所以没有芽,只有叶,而叶子相比芽,更成熟已经长大,不怕开水烫,所以直接用高温水冲泡,直接用开水也行。而瓜片从工艺上又可以分为机制和手工,这两种又有一点不太一样:


【工艺区别】

六安瓜片从工艺上可以分为机制和手工:

l 机制瓜片:顾名思义就是机器制作出来的。由于是机器标准化生产出来的,所以它的条形整齐好看,产量高,成本低,所以价格相对实惠。

l 纯手工瓜片:是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运用传统古法制茶工艺纯手工亲手做出来的。茶叶产地海拔更高且土壤肥沃,长出的茶鲜叶更加厚实,口感更香更浓,更好喝。由于是纯手工古法制茶,并非机器标准化生产出来的,所以它的条形没有那么好看,比较褶皱,但相比机制的更香更浓,口感更好。但产量低、成本高。

l 不同工艺的茶鲜叶品质的区别:

机制瓜片和纯手工瓜片的茶叶产地不同,纯手工瓜片的产地海拔更高,土壤肥沃、自然环境更佳优越,所以生长出来的叶子,厚实饱满,这种叶子,由于厚实肥壮,用机制的方法无法制作出蜷缩的形态;山下的叶子相对更薄,更方便机器加工成美观整齐的形状。所以纯手工的茶相对更耐泡,味更浓重。简单地总结就是:

n 机制的:好看、实惠、清新淡雅

n 纯手工的:好喝、珍贵、香醇厚重


所以手工瓜片更厚更浓更耐泡,一定要用90℃以上的水冲泡,比如开水

而机制瓜片更薄更淡,可以用90℃左右的水冲泡也行

所以其实我一般都是用开水的。


【瓜片耐泡吗?】

泡茶方法各异,在此以直筒玻璃杯的泡法举例,绿茶的泡法都是喝到还剩三分之一茶汤的时候就要加水,如果茶汤饮尽再加,味道就很淡,本来绿茶就只泡3泡,瓜片在绿茶里是偏浓的茶叶,大约是3-4泡。

备注:前提是泡法,如果用盖碗、低温水、快速出汤,泡出的效果完全不同。所以通常说的绿茶的泡法特指直筒玻璃杯。

【取茶小窍门】

如果不熟悉六安瓜片,前几次都是需要试自己的浓度,每个人喝茶的浓度都各不相同,如果一个300ml的杯子,一个从不喝茶的女生喝,1g茶叶可能都嫌多,一个白发的老茶客,5g茶叶可能才能满足他。所以都要试。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精度高的小称,教大家一个小技巧,

【小窍门】很多朋友取茶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拿捏量,今天我来教大家一个简单、容易、人人都能操作的测量茶叶量的方法。

先说一下茶叶放多少克合适, 300ml,90℃的开水冲泡

1g的茶叶泡出来很淡,适合极少喝茶的人,

2g的茶叶泡出来适中,适合年轻人,

3g以上泡的茶偏浓,适合经常喝茶的茶客

接下来教大家一个简易方法,可以控制茶叶的量:

1g: 用两根手指(拇指、食指)取茶,取出的量约1克;

2g: 用三根手指(你自己决定用哪三根手指)取茶,约2g,多取则可能达3g。

依然建议喝淡茶(2.5g左右),如果你喝茶觉得很苦、心跳加速、头晕,则说明你放多了。当你喝得舒服、好喝、开心、快乐的时候,说明你的量就对了。

我叫罗来明,六安瓜片制茶人,非常欢迎和大家探讨交流茶叶,也欢迎大家去我们的茶园参观,现场采茶做茶,我的weixin: 15055973771


罗来明


冲泡器具

绿茶冲泡多使用玻璃杯、玻璃壶、盖碗、公道杯等,以玻璃杯为上,既可品尝茶汤,又可细观茶叶外形。

投茶量

冲泡绿茶的茶水比大概为1:50

冲泡水温

绿茶的冲泡水温以85℃左右为宜,越是鲜嫩的茶叶,冲泡水温应稍低一些。

绿茶的玻璃杯冲泡法

明代张源所著《茶录》一书在谈到投茶时是这样说的:“投茶有序,毋失其宜。先茶后汤曰下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曰中投。先汤后茶曰上投。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意思是在冲泡绿茶的时候,投茶是有顺序的,即所谓的下投、中投、上投。

  • 上投法

上投法即先冲水后投茶,适用于特别细嫩的名优绿茶,如碧螺春、信阳毛尖等。

缺陷:会使杯中茶汤浓度上下不一,茶的香气不容易挥发。因此,品饮时最好先轻轻摇动茶杯,使茶汤浓度上下均一,茶香得以透发。

  • 中投法

先将水注入杯中约1/3处,将茶叶投入杯中,再将水徐徐加入杯的七分满处,即可品茶。一般龙井、六安瓜片等大多采用中投法。

中投法对茶的选择不是很强,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泡茶水温偏高带来的弊端,但也使泡茶复杂化。

  • 下投法

先投茶后注水,适合于茶条松展的茶。


茶叶地理


茶不能没有仪式感,但也不能用力过猛。在办公室冲泡绿茶,不要直接投茶、直接开水冲泡。这杯茶会被你泡坏了的!

“泡茶三要素”,即茶量、水温和时间

茶量:正常的投茶量是3g,但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口感来把握投茶量。

水温:平时我们泡绿茶都会有“凉汤”这一步骤,目的是将水温降到80度左右,茶香会更好的体现。

时间:想要品尝绿茶的清香,可以出汤快点,快进快出。如果想要喝浓点的,泡的时间在20s左右。

浏览器直接搜“茶帮通”即可,望大家支持。也可关注公众号:茶帮通(ID:chabangtong)


茶帮通


 

茶叶的冲泡,一般只要备具、备茶、备水,经沸水冲泡即可饮用。但要把茶固有的色香味充分发挥出来,冲泡得法,也不是易事。要根据茶的不同特征,应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达到。  

绿茶的冲泡,要求茶具洁净,通常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壶)、瓷杯或茶碗冲泡,以便于衬托碧绿的茶汤和茶叶。其中尤以玻璃杯为佳,玻璃茶具素以它的质地透明、形态各异而受人青睐。以玻璃茶杯(或玻璃茶壶)泡茶,尤其是冲泡各类名优绿茶,茶汤的色泽鲜艳,叶芽朵朵在冲泡过程中上下浮动,叶片逐渐舒展亭亭玉立,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别有风趣。

  

绿茶冲泡的水质要好。通常应用洁净的优质矿泉水,也可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水的酸碱度为中性或微酸性,切勿用碱性水,以免茶汤深暗。煮水初沸即可,这样泡出的茶水鲜爽度较好。沏茶的水温,要求在80℃左右为适宜。因为优质绿茶的叶绿素在过高的温度下易被破坏变黄,同时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也会在高温下氧化,使茶汤很快变黄,很多芳香物质在高温下也很快挥发散失,使茶汤失去香味。另外,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通常茶与水之比为1∶50至1∶60,即1克茶叶用水50毫升至60毫升为宜,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浓淡适中、口感鲜醇。冲泡的手法也很有讲究,要求手持水壶往茶杯中注水,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势,使注入的热水冲动茶叶,上下浮动,茶汁也易泡出。  

另外,在冲泡时先注入少量热水,使茶叶浸润一下,稍后再注水至离杯沿1厘米至2厘米处即可。若待客,可将泡好茶的茶杯或茶碗,放入茶盘中,捧至客人面前,以手示意,请客人品饮。


茶叶大观


 绿茶在国内源远流长,泡法因茶也可分为三种泡法:

 1. 上投法:先一次性注足热水,待水温适度时再投放茶叶。此法多适用于细嫩炒青和细嫩烘青等细嫩度极好的绿茶。

  2. 中投法:投放茶叶后,先注入三分之一热水,待茶叶吸足水分,舒展开来后,再注满热水。此法适用于虽细嫩但很紧实的绿茶

  3. 下投法:先投放茶叶,然后一次性注足热水。此法适用于细嫩度较差的一般绿茶。


百合轩茶


绿茶的冲泡大部分还是用玻璃杯,跟其他茶具比起来,它更具观赏性。对于好的绿茶来说,基本采用茶树的嫩芽嫩叶,如果少了视觉的享受,喝绿茶着实是种浪费。

玻璃杯冲泡绿茶大概为三种方式:上投法(先放七成水,再从上投入茶叶,一般适用于茶叶比较细嫩且富有茶戎的绿茶)。中投法(先放入茶,加加两成水,稍等一小会再加水至七成,一般适用于茶叶嫩度,毫均适中的绿茶)。下投法(先放入茶叶,再冲水至七成,适用于茶叶稍大,没多少茶戎的绿茶)

冲泡绿茶的温度:大致在85度到95度之间,根据茶叶的嫩度跟当下的气温来把握,太低则香气不高,太高则容易烫熟茶叶,显苦涩。

茶,水比例,每种茶的味道有重有轻,所以比例这个东西没有标准答案,要根据自己喝的茶去尝试,味道重的茶就少放点,味道轻就多放点。

个人呢喝绿茶常用三才盖碗,一人一杯,可以看茶形,闻茶香,喝起来很有意思。好的绿茶,第一泡,最好直接喝,因为很多营养成分,都在第一道绿茶里,洗茶或者倒了,就浪费了!!


树凡茶庄


绿茶冲泡讲究多

茶具:一般是选用玻璃杯、玻璃壶冲泡。一则上好的绿茶观赏性强,便于充分欣赏清新绿茶在水中缓缓舒展、游动、变化之美,翠色欲滴;二则绿茶芽叶较嫩,用盖碗之类的容易烫熟烫伤芽叶。

投茶:有上、中、下投法。上投法即先投水后投茶,中投法即先投水后投茶再投水,下投法即先投茶后投水。应根据水温和茶叶嫩度而定来保护芽叶。上投法多用于细嫩的明前茶,下投法多用于一般的绿茶,中投法不太采用,多用于表演。

水温:75℃—85℃。那么怎样控制水温呢?我们当然不会拿支温度计去量,所以最好的是先把沸水倒进公道杯里,然后再倒进玻璃杯冲泡,这样就可轻易控制水温。还有一点要记的,就是要高冲、低倒。因为高冲时可增加水柱接触空气的面积,令冷却的效果更加有效率,而沿着玻璃杯低倒不容易烫伤芽叶。

三要素

置茶量:铺满容器底部1cm

浸泡时间:15—25秒(第一泡15秒,第二泡缩短两三秒,第三泡和第一泡一样或延长两三秒)

浸泡次数:3—4泡(无须温润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