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買房犧牲掉的年輕一代:比房價更可怕的,是教你買房的那群人!

文 | 小粥

從那天寫了關於理想和房價的文章之後,有很多的粉絲開始私信我,作為一個常年不怎麼看消息回覆的人,有點意外!

(畢竟我是購房置業的內容創作居多,很少涉及樓市風雲,我寫的稿子是自己的經驗所得,也許有些偏頗,但不接受反駁,你罵我我就會懟回去,所以我一般不看私信也不回覆!)

所以活該我粉絲少?

但是在今天看到一條私信,讓我突然發現我的東西只停留在“術”上,卻沒有告訴你“道”,我教了大家如何買房,卻沒告訴如何買得起房。

被買房犧牲掉的年輕一代:比房價更可怕的,是教你買房的那群人!

那個留私信的粉絲是這麼說的:

小粥老師,很感謝這一年多,你教了我很多買房的技巧,真的很多幹貨,但是我要跟你說的,對不起了,我要回老家了,我在鄭州畢業三年了,還是買不起房,甚至看不到買房的希望了。這個時代太貴了,僅靠自己,我們連上車的門票都買不起了!

我給她回覆了一句:

寬路上人多必致滅亡,窄路上人少必致永生。

被買房犧牲掉的年輕一代:比房價更可怕的,是教你買房的那群人!

不知道她能明白多少,我一直不寫如何買房上車這件事,因為就這個事本身沒毛病,但是受誰的引導去做得這件事,這就很重要了。我自認為還是90後的我,還不能輕易替誰將來可能的30年生活下一個定論。

甚至我覺得那些神壇之上的“大佬”們,利用自己本身的觀點和信息不對稱,動動嘴皮子就影響了一群人的命運的例子,並不少見

我本就守著我置業資訊的一畝三分地,卻發現了很多讀者在我這明白了買房是件什麼事,受其他任意性,衝動上車,完全不明白局勢就闖進去,不僅成了“房奴”,還成了“悔族”,正所謂“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所以今天決定跟大家一起聊聊我的買房觀。

被買房犧牲掉的年輕一代:比房價更可怕的,是教你買房的那群人!

01

買房之爭,你pick誰?

在過去某一段小幅調控期裡,空軍裡出現了很多“先進思想”,以年輕人群體為基礎,向高房價開炮,鼓吹年輕人前往不要買房,不要因為70年的居住權,背上半輩子的債務成為“房奴”。

然後那段時間過去了,這兩年房價怎麼樣依舊一路高歌猛進,那群人偃旗息鼓,那些“毒雞湯”卻荼毒深遠,很多人甚至強行讓馬雲為“不買房”站臺,那句“八年後房子如蔥”還有多少人記得。

太多的嘴上讓你千萬不要買房的“房產導師”,他們都是在自己的“豪宅”裡享受著空調、暖氣裡想出的這些“理論”,敲出來的稿子。然後他們的粉絲把這些奉若聖經,一激動,又是點贊又是打賞,然後導師們又拿著這些錢給自己的孩子留了一套學區房。

被買房犧牲掉的年輕一代:比房價更可怕的,是教你買房的那群人!

你覺得那些相信這些話的人傻嗎?其實買房這件事,相對不誰來說都沒有錯,中國人的“家本思想”都會促使每個人有“置業”的心思。而他們相信不該買房的原因是,因為整個市場經濟環境影響,自身能力匹配不急自己理想中的那個位置。

你會發現被這種影響的一般都是“剛需無法上車,大學生,畢租族,城漂族等”買房潛在群體,但短時間內無法實現,只能期盼市場經濟和房地產增長速度慢點,自己的成長速度能趕得上。

小粥寫了兩年的置業購房,而本身從業四五年,見過太多太多的例子,自己對於理想最後的倔強都換成了一次次的妥協,曾經希望未來是廣闊的藍圖,現在去只希望未來的早點拿到紅色的房本。

我們沒變,世界沒變,變得只是“我們的世界觀”

一個社會十年會有一個變化,而作為現在社會中堅階層的90後,我們這十年經歷了什麼:我們經歷了奧運會、世博會、世界末日.......這些是不是感覺離你好遠,說的近一點,

高考,上大學,大學畢業,找工作,租房子,買房還房貸.....這些看著是不是就很貼切了。

其實這個大環境都是一樣的,中國從78年開始的房屋時代開始,沒有一輩人說自己買房容易的,甚至追溯古代,蓋房子也是用來標誌一個人一輩子功績的事情,只不過近一二十年,中國的各類城市推進,造成了一批又一批的投資客把房產變成一個金融投資生意,讓你把買房脫離了實際,變成了一個金融行為。

被買房犧牲掉的年輕一代:比房價更可怕的,是教你買房的那群人!

其實我們沒有變,這個世界市場也沒變,變得就是我們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從紮根的地方要另一個地方紮根,脫離父母母體獨立存在”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想法,過慣了都市便捷生活,不想再回去那個連馬路都不一定是水泥的地方;而買房也成了很多人從心裡角度上“改變自己”的一個地方。

很多人連這個事都沒有搞明白,就強行diss誰誰誰,直接站隊pick某某某。會讓你導致的就是上車也不是,不上車又怕錯過“改變人生”的機遇。

小粥覺得“買房沒錯,不買房也沒錯,但是你強行要我決定買不買,那我就要diss你了。

買房也能用那個那個經典三問:

我是誰?

(年齡、身份、工作、收入、家庭條件、買房意願......)

我從哪裡來?

(本地外地、城市農村、工作還是長居、5年內的計劃......)

我要到哪裡去?

(回家還是留在城市裡、一線二線還是老家市區、未來家庭事業規劃、未來孩子上學規劃......)

被買房犧牲掉的年輕一代:比房價更可怕的,是教你買房的那群人!


小粥一直強調過了,剛需肯定會上車,但是車開到哪停下來,是硬座還是軟臥,只能自己決定,包括我在內的所有信息源,都只是參考,結合實際,不要盲目上車。

就像我的粉絲一樣,也許她畢業三年了,工資在鄭州買不了房,但是她回到家裡可能會直接就上車,或者在未來某一段時間,她重新回到鄭州,那時候的她匹配的上鄭州的房價。誰又說得準呢?

寬路上人多必致滅亡,窄路上人少必致永生。

這句話講的是思想的決策性問題,大多數認為對的,不一定是對的,大多數人沒想到的,那可能就是一個機會。現在誰也不敢說房地產未來的走向想如何發展,在這一個前所未有的國度裡,什麼都有可能發生。而做不了大多數的意見KOL,那就做好自己意見的決策者,記住,沒有一個人能夠左右你的人生,除了你自己。

被買房犧牲掉的年輕一代:比房價更可怕的,是教你買房的那群人!

02

年輕人:要麼拼命賺錢,要麼拼命玩

在小粥的經歷裡,總有兩種人對立存在,學生時代,總有一種人拼命學,他的世界裡只有學;還有一種人就是玩命造,在他們眼裡好學生都是XX;

出了社會,也有兩種人,一種拼命賺錢,恨得不得了一天20個小時工作,想著早點買房上車;還有一種人,佛繫上班月月光,信奉年輕就是來造,買房對他們來說太遙遠。

在這兩種人的眼裡,對方都是“異類”,他們都很忠於自己“人生信條”,包括在小粥身邊的這兩類人也都不是個例,這可能也是這個思想自由的時代帶來的產物。

其實從我的角度來看,有這兩類想法的年輕人其實是比較聰明的,因為無論選擇哪一個,他們都會在某一段時間特別輕鬆。前者活在未來,後者活在當下

被買房犧牲掉的年輕一代:比房價更可怕的,是教你買房的那群人!

然而還有更多的年輕人選擇了另一條路,心裡想著買房,行動上卻滿足於現狀,他們長期焦慮在房價起起伏伏,自己收入平平淡淡,而在網上叫囂“樓市唱空”“樓市多軍”的也是他們。

不是他們真不懂,是他們真不想懂,把更多的希望寄託於時代變遷,政策扶持,更或者“家裡有礦,家裡拆遷”。從來不在想想自己努努力就改變了。

在年輕的時候,要麼拼命賺錢,要麼拼命玩,邊玩邊賺錢的,那都是反面教材!

據小粥的非官方樣本調查(好,就是我自己看法),現在的年輕人更希望做的職業是“網紅、直播達人、短視頻運營”等職業,在這個自媒體時代,很多人都希望用一種更加自由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收入和社會地位。甚至很多人都在後臺私信我,怎麼做房地產自媒體?

被買房犧牲掉的年輕一代:比房價更可怕的,是教你買房的那群人!

其實這件事跟買房是一個道理,①地段、戶型好的,你要麼加錢找關係,要麼早早買了;②要便宜的,要麼戶型朝向不好的特價房,要麼遠離房價中心區;想要拿著四環外郊區盤的價格買到二環的學區房,除非你是開發商;

你想在青春的小酒桌上喝出一套房?想在環遊世界的時候留出一套房?想在月月光裡攢出一張房產證?醒醒吧,那些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你。

我見過很多自媒體熬夜寫稿到三點,第二天還有正常工作;我見過主播一天播了20個小時,只為了多一點打賞餬口;我見過一條15秒的短視頻NG了100條....我見過那些成功買房的年輕人,沒有一個偷懶了“時光”。

其實我很不願提這個話題,因為關於正確活法本身就是很多的漏洞,對於是否買房,本身就不是一個真命題,有很多幹擾因素在妨礙著決斷;而對於“買房+年輕人”的組合命題,對不起,我水平有限,能力一般,做不了決定。

但是對於還看到這的年輕人,我想說幾句:

一、如果早早確定未來的發展及居住的地方,那就提前訂好購房計劃,雖然可能為此負擔上三十年的房貸,但是記住一個故事,最早在上海分期買房的人,現在他一個月要換60元的“房貸”;趁著年輕最能夠改變自己收入構架額時候,努努力,剛需上車不難。

二、如果是對於目標不明確,或者自己只是在大城市刷履歷的,最終還是要回家的人;那就放肆玩,然後是不是存點錢讓父母給你看看老家的房子,這樣你能夠在年輕這幾年過的很痛快,更好的去體驗生活。這樣的選擇不是沒出息,而是你知道自己的活法。

被買房犧牲掉的年輕一代:比房價更可怕的,是教你買房的那群人!

不要嘗試用偏激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要用年輕人不該買房,年輕人買不起房,年輕人租房是未來的趨勢.....這堆問題去看待自己。

記住:

年輕人會變老,變老了你就不那麼“剛” 了。

還有:

那個買不起房還在抱怨的年輕人是你,

很多的年輕人正在默默的為自己“家”在打拼。

03

寫在最後

有句話小粥一直想說:

我們是獨立於這個世界群體裡的個體,在沒有神的世界裡,你就是你。

包括上面說的那麼多,小粥只想寫給所有對於買房這件事還不甚瞭解的年輕人,這個“去權威”的時代,先明白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再去決定自己的方向,不要聽風就是雨,更不要人云亦云。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讓努力的人有更高的天花板去突破;讓不努力的人也能活得很坦然,畢竟這是一個隨便努力一下就能活下去的時代。

而對於買房這件事,迴歸最開始的“人生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買房這個問題迎刃而解。

被買房犧牲掉的年輕一代:比房價更可怕的,是教你買房的那群人!

在最後願還在迷途的你們:

不墜青雲志,不墮少年心,

每一個決定裡,都是期許的結果,

每一段時光裡,都是最好的自己。

我是小粥,一個用文字吐槽房地產的90後,我有自己的觀點,不接受反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