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褚一劍砍了謀士許攸,愛才如命的曹操為何毫不計較?

小康叔叔-


許攸雖然對曹操貢獻很大,但嘴太碎,自已為自已惹來殺身之禍。

也許他對曹操有什麼不滿,但這種不滿在當時的環境下也只能剋制,奈何他不是,總是提,老是提,提他的功勞,提他和曹操的關係,唉,也不懂走走後門,私底下叫曹操安排個肥缺。

曹操應該也不可能不懂得知恩圖報,奈何許攸可能想成為身邊的第一謀士行列,畢竟如今這些位置都有人啦,得等等,但許攸總是擺著那副嘴臉,在身邊零零碎碎的嘮叨,再好的修養也會怒了。

對比一下,漢高祖劉邦也遇見過這種問題,直接咔嚓了。

曹操還是很有忍耐力的,已經給足許攸寬容和改變的機會,甚至有不少人勸過許攸,奈何他不聽,不聽,總是不聽,相信這些好意的人應該有曹操派去的人。

好了,該說說許諸,他可是曹操的護衛,絕對是見識過許攸對主公不敬N回了,忍也忍夠了。

護衛的職責就是消除對保護對象的威脅,許攸的言行已經嚴重踏足許諸的職責領域。

好死不死,居然敢去冒犯快爆發的許諸,還能說什麼?

自作孽不可活唄。

或許裡頭也有曹操的授意吧,總之許攸就這麼將自個作死,死在一位匹夫,蠻夫的手裡,而且倆人都姓許。


鴻哥iouyh福小鋪


許褚一劍砍了謀士許攸,是因為許攸侮辱曹操和許褚了,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許攸原來和曹操是發小,後來長大後,各自發展二人分道揚鑣了,許攸做了袁紹的謀士了。



(曹操)

官渡之戰前夕,由於許攸的家屬觸犯了律法,受到了袁紹的懲罰。許攸對袁紹十分不滿,於是就偷偷溜走投奔了曹操。

曹操正在洗腳,這幾天讓他很心煩,大戰來臨之際,曹操的軍糧不多了,正在發愁,聽到警衛員說門外有個自稱是你發小的人,叫許攸來求見,曹操聽罷,顧不得穿鞋就赤腳迎接許攸了。

原來曹操知道許攸是袁紹的謀士,此時許攸來投,袁紹的秘密曹操就知道了。他能不興奮嗎?

果不其然,許攸告訴曹操,袁紹的軍糧都貯藏在烏巢,許攸獻計,曹操夜襲烏巢,故此得到了充足的軍糧,在和袁紹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打敗了袁紹。從此確立了曹操中原霸主的地位。

這樣一來,許攸立下了大功,許攸居功自傲,時常不尊敬曹操,常常直呼曹操的小名――阿瞞。眾將都很反感許攸,尤其是許褚,好幾次對曹操說:“許攸狂妄無理,讓我教訓教訓他吧?”曹操笑著說,許攸就是這脾氣,不要和他一般見識。

過了不久,剛剛打下了鄴城,有一天許褚騎馬和許攸騎馬相遇到城門前,許攸壞毛病又犯了,他用馬鞭指著許褚罵道,“不是我許攸,你們這些武夫和阿瞞能大搖大擺的進城門?你們都是沾了老子的光了,臭丘八!”

許褚跳下馬,要揍許攸,誰知許攸也跳下了馬,他見許褚誇著刀走了過來,於是迎了上去,伸長脖子對許褚罵道:“有種你往這砍,不砍你是孫子。”許攸用手指著脖子對許褚說道。



(許攸)

許褚火往上撞,揮刀就砍了下去,許攸當場斃命。許褚提著許攸的人頭來見曹操,把前後經過說了一遍,曹操嘆息道:許褚你不該殺他,許攸和我是發小,他原來就喊我阿瞞,現在他改不過來稱呼,他脾氣就是好居功自大,世界之大,啥樣的人都有,你能殺絕嗎?

曹操只是責備了許褚一番,畢竟人死不能復生,於是厚葬了許攸。

【我是秉燭讀春秋,歡迎加關注,點贊和留言評論】


秉燭讀春秋


三國謀士中,我最討厭的就是許攸。



官渡之戰你確實立了大功,之後你天天吹捧自己。

吹捧自己一次,我忍了。

吹捧自己兩次,我忍了

吹捧自己三次,我還忍了。

他不但吹捧自己,還貶低別人。

咋辦?把他驅逐吧?

如果把許攸驅逐了,他就像對待袁紹一樣,對待曹操。殺了才沒有後患。不過許攸畢竟立過大功。再忍忍吧。

然後,許攸繼續吹捧自己,貶低別人。

我想殺了許攸,許褚也想殺了許攸,曹操也想殺了許攸。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清晨,許褚內急。許攸攔些他,不讓許褚如廁。繼續吹捧自己,貶低許褚。許褚急不可奈何,立斬之。

曹操心想:許褚殺的好,賞賜。再一想:算了,許攸畢竟立過大功,對許褚不賞不罰。以表示對許攸的尊重。



總結:曹操對許攸,真是仁至義盡,厚道呀。


楊朱學派


此時的曹操已經滅了袁紹,基本上統一了中原,正是志得意滿的時候,曹操這個人,雖然是一世梟雄,但此時也不免驕傲起來。這時候大家都對曹操恭恭敬敬的,許攸居然還“阿瞞,阿瞞”的喊著曹操小名,曹操哪裡還容得了許攸這個傢伙,曹操是十分得不爽,心裡想著怎麼弄死許攸,但絕對不能通過自己的手來殺,因為沒有許攸曹操還真就滅不了袁紹,而許攸獻計獻策助曹操滅了袁紹,自己卻被反而被曹操給殺了,這會寒了將軍謀士們的心,也不利於將來天下的歸心。

曹操看許攸不爽又不能幹掉他,心裡正鬱悶著。這時候許攸惹誰不好惹了許褚,許褚哪裡想得了這些,就把許攸給砍了。

許褚是曹操的愛將,對曹操忠心耿耿,現在砍了許攸,正合了曹操心思,哪裡會去和許褚計較,指不定還暗地裡獎賞了許褚呢!!


伏櫪待時


曹操的確是愛才如命,但是你先要清楚他愛什麼樣的才。



他喜歡不張揚的才子,楊修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這個人,也是一個大才子,聰明過人,但是有一個缺點就是愛張揚,每次都把曹操心裡話說出來,搶了曹操的風頭,所以必然是免不了殺身之禍!

然而,這個許攸和楊修一樣,也是一個愛張揚的人,說明許攸的確不是曹操愛如命的那種才子。


就讓我簡單的說一下故事的進過吧,當初袁紹和曹操即將開戰,也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戰,但是開戰前夕,曹操糧草不足,兵馬也不足,就在這是,被袁紹嫌棄的許攸來了投靠曹操,於是許攸就把袁紹的軟肋烏巢告訴了曹操,官渡之戰曹操大勝,許攸就認為自己立下大功,不斷的在外面宣揚,於是就遇到了許褚,看到許褚他不僅不放在眼裡還羞辱了一番,結果被許褚一刀解決了。



其實在官渡之戰後,曹操早就聽人說許攸在外面宣揚說自己才是曹阿滿的救星,但是不知道怎麼才能把這個人閉嘴,但是許褚幫了他這個忙,曹操怎麼會計較呢,感謝都來不及!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第一,許攸自己想死。

許攸是誰?

三國有名的謀士,謀士先謀己身,他怎麼可能連保身之道都不會?

早年,許攸,袁紹,曹操都曾是舊友,曹操什麼脾氣都許攸就算不了解,也略知一二吧。

並且,身為謀士這麼多年,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能做,他不是一個黃口小兒更不是一個初出茅廬清談狂論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在袁紹帳下鞍前馬後那麼多年,最後卻舊主卻因為他官渡之戰大敗。

袁紹不僅是他的舊主,更是他的伯樂,是袁紹把他一步步提拔上來的

但是,袁紹優柔寡斷,見小利而忘命,坐看幾個兒子擁兵自重,並非明主。

在屢次大好時機被他耽擱的時候,許攸心裡是極其失望的。這樣的一個袁本初,一定會把所有的牌面全部輸光的。與其坐在一個戰船上同聲共死家破人亡,還不如早早了解這場戰事,袁紹死,許攸也會死。

但是,妻小會被曹操善待,為子孫謀一個富貴平安。

第二,曹操看不起許攸

許攸背主,就算幫他打贏了官渡之戰,是他曹操的大恩人。

但是,大恩人並不代表曹操會看得起這樣背主之人。

並且,許攸和袁本初是什麼關係?

千里馬和伯樂的關係。

許攸到最後竟然做出投身敵營為舊主大敵出謀劃策,這樣的人已犯了曹操的大忌。

這樣的人,用完即殺才是曹操的性格。

所以,曹操想殺他,許攸又想死,

許攸求死的恃寵而驕,加上許褚的莽撞一劍,正好讓這二人都可以達成自己的目的。

很完美。


木劍溫不勝


這個許攸啊,也是了不得的人才,年少時就與曹操、袁紹是好友。



除此之外還幹了一件大事:“造反”。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許攸與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周旌等人慾謀廢漢靈帝,改立合肥候為帝,還勸說曹操加入,但曹操拒絕了。這場造反完全就是一個鬧劇,以失敗告場,許攸逃亡。

其後歷史進入了群雄逐鹿的狀態,許攸就去投了袁紹。這個許攸,估計是腦後長有反骨,在袁紹和曹操決戰的時候,背叛袁紹改投曹操。告訴曹操袁軍的糧草在哪,使得曹操大勝,最後一統河北。



許攸的智商應該是個二百五,這個許攸投了曹操後還是分不清誰是君誰是臣,持功自傲,更是直呼曹操的小名“阿滿”,到處吹牛逼,說啥要不是我,就沒有曹阿滿的今天。當時以曹操的身份,你說曹操聽了氣不氣。

曹操當時就應該想殺了許攸,只是害怕落的個殺害功臣的名聲,以後沒人來投他。所以許褚一劍殺了許攸曹操當時的心情應該很好。



所以許攸的死完全是自己作,自找的。


黑客情感


題主問的是《三國演義》的情節,許褚殺的許攸。但是,相關史書記載,是曹操殺了許攸。

曹操是愛才,所以“跣足相迎”許攸。多高的禮遇,鞋都來不及不穿。但是,許攸持功自傲!對於曹操也不尊敬,張口閉口“阿滿”。被殺也在情理之中。我下面詳細分析下,為什麼曹操會默認許褚殺死許攸。

許攸來到曹營,給曹操出了兩個計謀:一是獻奇謀奇襲烏巢,使得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取得了扭轉戰局的大勝;二是獻計決漳河之水,攻下了袁紹集團的老巢冀州,完成了對袁氏集團的致命一擊。

當時,曹操實力遠不如袁紹。所以,許攸的功績確實大。但是,許攸犯了致命錯誤,居功自傲。

《三國演義》中,許攸竟然在武將面前掙功!自古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所以,演義裡,讓許褚殺了許攸。

《三國演義》第三十四回:一日,許褚走馬入東門,正迎許攸,攸喚褚曰:“汝等無我,安能出入此門乎?”褚怒曰:“吾等千生萬死,身冒血戰,奪得城池,汝安敢誇口!”攸罵曰:“汝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褚大怒,拔劍殺攸,提頭來見曹操,說“許攸如此無禮,某殺之矣。”操曰:“子遠與吾舊交,故相戲耳,何故殺之!”深責許褚,令厚葬許攸。

正史裡,是曹操殺了許攸。《三國志·崔琰傳》說:“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魯國孔融、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誅。”陳壽的意思,許攸之死,確因“不虔”。就是不敬!

《魏略》:攸自恃勳勞,時與太祖相戲,每在席,不自限齊,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內嫌之。其後從行出鄴東門,顧謂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則不得出入此門也。”人有白者,遂見收之。

從正史記載可以看出,許攸居功自傲,對曹操不敬。所以,被曹操“收之,見誅”。

下面,我簡單分析下許攸被殺,或者說是曹操不追究許攸責任的原因。

第一,許攸本來就是目光短淺,貪財好命之人,品行不好。背叛袁紹,是因為家人犯法。所以,跑到曹操這裡,報復袁紹。現在袁紹已經被曹操滅了。這樣的不忠不義的人,曹操也不敢留著用。

第二,曹操手下謀士眾多,有才又有德的人多得是。不差許攸一個人。曹操對手下人向來是,能用就用,用不順手就殺!比如,楊修。

第三,許攸這人,情商低,太狂妄。曹操稱王的人,他竟然直呼曹操小名“阿滿”。這種目無君上的人,該殺。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點擊關注,瞭解更多歷史資訊

首先我們要先明白以下這四個問題。

第一,許攸是個什麼樣的人?

史書記載荀彧對許攸的評價是“貪而不正”。也就是說許攸是個貪官,品德有問題,可這樣有才無德的人在亂世是可以用的,不過也看是誰用。許攸貪,在袁紹那裡是不合時宜的,因為袁紹的手下審配,審配這人是要打“老虎”的,許攸這隻“老虎”就被審配盯上了。可曹操卻是能容忍這樣的人才的,畢竟郭嘉程昱等人也不見得高尚,那許攸還有什麼缺點呢?能致命的缺點。

有,就是

情商太低,且不僅如此,許攸還是一根自私自利的牆頭草。許攸之死就在於他根本不把曹操當君,許攸跟袁紹和曹操是發小,他自私自利,先去袁紹那裡收斂錢財,袁紹一時不好發作,畢竟發小,許攸就得寸進尺,直呼其名,還以為對方還是小時候的玩伴,說話行事一點分寸都沒有,許攸情商之低,可見一斑。這樣的人,忍一時可以,卻忍不了一世!所以,袁紹借許攸貪汙一事暴打許攸,無非就是發洩。袁紹外寬內忌,是容不下許攸的。

那曹操呢?曹操能容許攸的貪!但曹操容不下一種人——自私自利的牆頭草,很不幸,許攸向曹操證明了他許攸就是這種人。許攸是這樣的證明的——“袁紹對許攸真的很好,那次暴打是久久忍耐的結果,何況錯本就在許攸,袁紹這次只是沒有偏袒許攸而已。袁紹要是對許攸不好,袁紹早殺了許攸了。可許攸呢?二話不說,直接出賣袁紹,袁紹根本就沒有對不起他許攸的地方,甚至可以說袁紹一直很對得起許攸這個發小,袁紹對這個發小還是不錯的,可許攸關係嗎?他只關心自己今天捱打了!一氣之下直接出賣“發小”,出賣“主公”,我是真的服,做人渣到這種地步!”

一個生而讓人討厭的人+自私自利+牆頭草,這樣的人一旦你滿足不了他一丁點要求,難保他不會出賣你,就像當初出賣袁紹那樣出賣曹操。也就是說,許攸是一直得罪你,你卻不能得罪他半分的人,你若做不到以德報怨,他就會把你給“賣”了,你說這樣的人,曹操能容得下嗎?連聖人都容不下這樣厚顏無恥之徒!




第二,曹操想殺許攸嗎?

許攸到了曹操那裡,還是本性不改,你說曹操能不生氣嗎?他一直在忍啊!不過曹操也不好發作,畢竟人家許攸是功臣,還是他(曹操)發小,要是自己動手殺了許攸,天下人會認為他曹操是不仁不義之徒,“殺一人,而絕四海指望”,這勾當做不得,太不值了。曹操是想殺許攸的,但不好動手,或者說許攸不好殺,要殺的話,就要找理由,為的就是瞞過天下人的眼睛。


第三,曹操既然想殺許攸,曹操動手了嗎,動了什麼手腳呢?

曹操動手了!曹操做的最大手腳就是縱容許攸!讓許攸飄飄然起來,讓他炫耀,讓他引起天下人的嫉妒!許攸當時的行為必定引起眾怒!正如富二代那麼多,為什麼偏偏很多人就只討厭“王思聰”呢?是因為他“炫耀”呀!而曹操的縱容就是要殺許攸的前兆。“欲先殺之,必先捧之”,許攸輕而易舉就中套了!

第四,天下人對許攸的看法

天下人對許攸是“羨慕嫉妒恨”!由於許攸的不斷“作死”行為,讓曹操“借刀殺人”的計劃進行得更加順利。很多人對許攸是“敢怒不敢言”,“不敢言”讓許攸更是猖狂無比,可眾怒之下,必有勇夫!許褚終於忍不了了,一刀下去,痛快!痛快的不只有許褚,還有曹操,還有“敢怒不敢言”的群臣,還有“妒火中燒”的天下人們!


所以說,許攸這人死得活該啊,像他這麼能“作死”的,這麼能吸引仇恨的,我還是第一次見,所以,他一死,“痛快”了“妒火中燒”的天下人。可以說,想殺許攸的人實在太多了,不只是曹操,只不過因為他(許攸)跟曹操的關係,大家不太敢動手,而曹操是不能動手的,不過,眾怒之下,勇夫總會有的。

而且就算許褚不殺他(許攸),還有李褚,還有王褚,還有趙褚等人也會動手殺許攸,許攸難逃一死!

總結

所以曹操不計較許攸之死,有倆個原因

第一,曹操很想殺許攸。

第二,“天下人”也想殺許攸,這是最重要的原因,許褚是做了天下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大家不僅不會因此怪罪許褚,還會為他點個贊,許褚自然就因此免過一死了。

說白了,曹操之所以不計較,那都是許攸自己“作”的,所以人哪,就是不能太“作”!


李哥小粉絲


首先,殺許攸並非曹操本意,不嚴懲許褚也是無奈之舉。以下摘自原文:

一日,許褚走馬入東門,正迎許攸,飲喚褚曰:“汝等無我,安能出入此門乎?”褚怒曰:“吾等千主萬死,身冒血戰,奪得城池,汝安敢誇口!”攸罵曰:“汝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褚大怒,拔劍殺攸,提頭來見曹操,說“許攸如此無禮,某殺之矣。”操曰:“子遠與吾舊交,故相戲耳,何故殺之!”深責許褚,令厚葬許攸。

許褚作為曹操的近身侍衛,堪稱曹操手下第一猛將(僅次於典韋),對曹操忠心不二,是曹操最信任的武將之一。而許攸雖與曹操有舊且在官渡之戰中立下奇功,但為人生性傲慢,且品行不端(審配曾經向袁紹密告許攸擅自收人錢財,縱容子侄為惡),即使許攸不死,亦難得到重用,況且許攸已死,許褚又是被言語侮辱後才殺的許攸,曹操自然不會為了許攸去嚴懲許褚。

其次,許攸有才,但在人才如雲的曹魏並非不可或缺的人物。縱觀曹魏政權,荀彧、荀攸、郭嘉、賈詡、程昱、劉曄等皆當時頂尖的謀士,許攸雖在官渡之戰中貢獻奇謀,但只是時勢使然,許攸之才即使在袁紹處亦難敵田豐、沮授等人,所以許攸之死曹操可能不忍,但不會因之大動干戈懲處許褚。

最後,曹操雖能容人,但所容之人都是忠貞不屈之人,像許攸這樣當面稱呼曹操“阿滿”的無禮之舉曹操本人肯定不會樂意,只是礙於故人之面加之官渡之功不與計較而已。此時許褚怒殺許攸可能正中曹操下懷,雖非曹操授意,但做了曹操想做而未做之事,曹操自然順水推舟責罰一下許褚了事,深究就肯定不會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