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張飛相繼去世後,劉備真的想為兩兄弟報仇嗎?

海天


以人的角度來看,劉備真的是想為兩兄弟報仇,畢竟關羽和張飛的死都和東吳有著直接與間接的關聯,此仇不可不報。

從軍事和政治角度來說,東吳採取了軍事行動,屬於惡意且帶有威脅的攻擊,說是沒有力量的,打才具有力度,若是不反擊,不重創東吳,將來蜀漢集團會遭受更大的攻襲和蒙受更大的損失。

想一想,劉備集團是從荊州出發奪取益州的,如今荊州被東吳奪取,保不齊東吳照樣循老路來取益州,必須反擊。

而且關羽和張飛屍骨未寒,荊州民心還未完全歸附,師出有名,必須趕緊行動。

報仇兼削弱東吳,一石二鳥。

還有就是將心比心,關羽和張飛,包括荊州都屬於劉備集團的重要資產,一下子被東吳給全滅與搶走,這有如家裡遭強盜了,還不趕緊搶回來,順便幹掉強盜。

此舉完全符合人性。


鴻哥iouyh福小鋪


我來回答。

我說劉備為關羽張飛的報仇,是出於政治考量。你信嗎?話分兩頭說。

1.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婦孺皆知,不必說多敘述,劉備創業的時候,非常信任他的兩個兄弟,在徐州,三英戰呂布,劉備在袁紹那邊的時候,關羽那時已經算是跟了曹操了,得知劉備在河北,馬上給曹操請辭,飛奔去找劉備。(關羽忠義無雙)。可見劉備這個大哥多麼有人格魅力。尤其是在沒發家之前,很能體現。

2. 孫吳,偷襲荊州,直接殺了關羽,蝴蝶效應般的連累張飛。劉備痛心失去兩位兄弟。更痛丟失荊州,因為荊州太重要,能不能復興漢室荊州真的是關鍵,因為可以養兵,水兵和騎兵,在巴蜀這塊地方,這兩個兵種是不可能訓練的。還有算天下最看不起劉備的也是孫吳。赤壁之戰時的所謂“孫劉聯盟”可以看得出來,什麼舌戰群儒,目的就是說,我孫吳自己都有實力跟你劉備聯合做什麼?後來被諸葛亮說服,這是劉備第一恨,第二恨,劉備其實中了周瑜的連環計。第三恨,也是最大恨了,荊州是劉備的精神支柱,劉備到荊州後才算正式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

總結 為關羽,張飛。報仇是有,但是過多的還是出於蜀漢集團的利益考量。



神話靚靚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誓言就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誓言天下人共知,劉備想不報仇都不可能,他這是要“全”一個義字!報仇是真,但也不全為了給兩位兄弟報仇。在劉備心裡收復荊州,奪取江東滅孫權也是出兵的目的之一!

在劉備心裡有點恨孫權也有那麼點看不起孫權。其一,孫權擁有六郡之地,還不滿足,還要佔領荊州。其二,騙其妹妹離開荊州。拆散劉備夫妻!最終孫尚香因思念劉備投江而亡。其三,滅孫權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再加上關羽死在孫權之手,殺張飛的範江、張達投奔江東。綜合以上成就劉備決心出兵江東!

我覺得,歷代皇帝屬劉備仁厚!當上皇帝后沒有殘殺忠臣良將。對百姓還是那麼愛戴!

劉、關、張義薄雲天!👍


繞指柔969699


1,劉備自出世一來,一直已仁義、寬厚、著稱於世,他也確實做的不錯,在歷史長

河中是個不錯的皇帝。臨終前告誡劉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話是出自劉備之口。與曹操的“寧願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形成鮮明對比。

2,自桃園結義以來,三人有共同使命,就是安漢興劉,匡扶大漢,救民於水火。縱然顛沛流離,無立錐之地但三人始終不離不棄,關張唯大哥馬首是瞻。

3,徐州失守,兄弟三人失散,關羽暫且屈居曹營,但關羽掛印封金,護送二位嫂嫂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一路追尋大哥蹤跡。可見高官厚祿不可奪其志。張飛則在古城招兵買馬。後於劉備重逢,投奔荊州劉表。可見三人是生死與共!

4,得知二弟關羽、三弟張飛,遭小人暗算,劉備傷心至極,短時間內身體暴瘦,終日以淚洗面。曾說二弟三弟不在,我要這江山又有何用,可見其心。報仇之心日盛,諸葛亮、趙雲多次勸阻也無效。,

5,再者,劉備對孫權一直有成見,在劉備進駐川蜀之地時,一直對荊州虎視眈眈,用盡各種伎倆,如,把夫人孫尚香接回東吳,留作人質。最終關羽也直接死於孫權之手,孫權又收留殺害張飛的範疆、張達。所以新仇舊恨,導致劉備親率大軍討伐孫權。


隨遇而安44683523


報仇也許有這成分,但身為皇帝,怎麼會為了臣子影響自己的判斷,劉備伐吳很多人認為是為了為關張報仇,可是既然如此,後期東吳送還殺害關張的兇手,為麼劉備還執意伐吳。 首先劉備是君主,君主是沒有真正仁義的,要不然早就死了。劉備伐吳大部分還是為了荊州,東吳偷襲,劉備損失半數以上的國土,估計此時伐吳,也是認為魏國勢大,想欺負以下較弱的東吳罷了(因為當時周瑜也不在了)。 關羽死是220年,劉備出兵是222年。如果單是報仇,怎會相差兩年,報仇是小的原因,為的還是搶地盤。。。當然情義也是有的,畢竟劉備出身草根,剛剛起兵時全靠兩位兄弟支撐,同生死共患難,所以綜合各種成分,起兵是必然的,報仇也是真的,但是目的未必就是單單為了報仇。


獨孤孟龍


是的,這點毋庸置疑,從道義上講,兄弟被殺不去報仇是怎麼也說不過去的,不去報仇就會授人以柄,失去人心,另外,從戰略上講,荊州丟失以後,蜀漢也迫切需要奪回荊州形成戰略上的優勢,因為諸葛亮隆中對說的很清楚,一路從西川出發,一路從荊州出發,兩路並行,所以,劉備是借為兄弟報仇之實,行奪取戰略地區之意圖,是一舉兩得的想法,只是當時諸葛亮認為此時出兵時機不對,而且當時諸葛亮在劉備面前也沒那麼大的說服力,所以劉備最後一意孤行,最終慘敗。


人生若只女口初見


應該是真的,畢竟三人的感情從平時就可以看出來,劉備耳根子這麼軟的人,連諸葛亮都勸不住,可見他復仇的決心之堅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