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獸世界》是遊戲跟著書走還是書跟著遊戲走,書和遊戲的故事有什麼差別?

身不由己乃天道


魔獸世界整體的故事框架和歷史背景都是跟著書來走的,但是隨著魔獸世界劇情的展開,很多劇情就開始變的細緻化,然後遊戲和書就開始了互補互承的關係。也正是由於這樣,所以很多遊戲中的劇情和書中就有了差別,這也是大家口中暴雪的“吃書”這個梗由來。

魔獸世界大地裂變之前的版本都是根據書裡劇情框架來進行設計的(書是暴雪為了完善魔獸爭霸的的劇情而編寫的,但是後面出的魔獸編年史是根據魔獸的劇情在以前書的基礎上編寫出來的完善設定的),不過為了讓劇情更加的合理,很多遊戲中的設定和以前書中都有些差異。例如:德萊尼人的由來,薩格拉斯墮落的原因,古神的由來等等設定,暴雪都將其進行了重寫。魔獸世界大地的裂變和熊貓人之謎這兩個版本其實只是借用了魔獸書中的設定,魔獸世界的劇情是將書中的設定進行了延申。而德拉諾這個版本和上兩個版本則不同,雖然也是借鑑了書中的設定,但是德拉諾的劇情更像是個“同人劇情”,利用了平行時間線的慨念將當年大部分劇情展現在玩家的面前。借用以前的框架敘述新的故事,類似老瓶裝新酒的概念。而且這個版本也是設定漏洞最多的一個版本,暴雪也圓不下去了所以草草的在6.2就結束了。

後面的軍團再臨這個版本再次回到了書中的主題,即燃燒軍團對艾澤拉斯的入侵。而8.0這個版本則是面對古神的勢力,這些都是圍繞著書中的框架設定來展開。不過為了展開這些設定,暴雪在遊戲中也脫離了書創造了很多新的劇情來豐滿整個魔獸世界。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魔獸世界的劇情都是以暴雪著作的書的劇情和框架來展開的。但是魔獸世界裡的展開的一些細緻性劇情也影響到了書中的設定,暴雪為了更加合理化就開始了吃書之旅,用魔獸世界中的劇情來重新定義書中的設定。

歡迎留言補充,覺得不錯請加半語個關注!


言半語


在《魔獸爭霸》早期,人類是正義的,獸人(耐奧祖和古爾丹一派)是邪惡的。

而後,獸人被洗白成為四大種族之一,《魔獸爭霸》背景完善程度也提升許多,有了著名的《上古三部曲》故事。

而在《燃燒的遠征》中,德萊尼、破隨者和艾瑞達的故事得到補全。

如此例子有很多。

在《大地的裂變》後,War系列劇情碰到了限界,之前花大量劇情設計的“反派”資源即將耗盡(且確實在《軍團再臨》耗盡了),由於War系列並非《戰錘》一樣的開放劇情,也不是《上古卷軸》系列的編年史做法,在觸及限界後,劇情設計開始無力,質量驟然下降。

因為延續遊戲需要新的敵人,而之前卻缺乏鋪墊,於是玩家們看到了突然出現的畫圈黑人,吃了點書的薩總,星魂以及虛空大君,甚至伊瑞爾黑化等“拍腦門”設定。乃至於因為貌似暴雪想嘗試在《魔獸世界》中使用《守望先鋒》、《風暴英雄》乃至《堡壘之夜》的設計中的精華,於是重提陣營衝突,搞出了洛丹倫之戰和火燒泰達希爾等等。

毫無疑問,War系列是為遊戲而生的世界觀。


遊戲碎碎念


《魔獸世界》的遊戲劇情,具體是遊戲跟著書走還是書跟著遊戲走,個人感覺都有,只是分幾個部分來說。

遊戲跟書走

在早期,應該算是截止到《熊貓人之謎》這資料片,《魔獸世界》的劇情大體還是沿襲著《魔獸爭霸》的主題框架下發展的。也是比較直接的在《魔獸世界》遊戲裡體現書本內容,以前都是按以前的內容在展現。包括人設、劇情、事件,這一切即使不玩遊戲,也能從以前的《魔獸》小說裡看到劇情。

《熊貓人之謎》前的歷次資料片,《燃燒的遠征》、《巫妖王之怒》、《大地的裂變》這幾個資料片,都是比較經典也是比較契合《魔獸》小說的,其遊戲劇情故事的發展脈絡,都應該算是遊戲跟著書走的內容。


書跟著遊戲走

這就是從《德拉諾之王》開始了,這資料片開啟了暴雪為應付《魔獸世界》遊戲的劇情發展而不斷推倒以前的《魔獸》小說劇情人設的局面。基本可以說是往後的《魔獸世界》已經跳出了書的框架,以前的小說內容也可以為現在的遊戲劇情而改變(吃書),現在出的新的有關《魔獸》的小說,也是為現在的遊戲而服務。

《德拉諾之王》後的魔獸世界,劇情上來說感覺就像脫韁的野馬,《魔獸》編劇都已經拉不住、控制不了劇情的發展了。如果說以前是編劇指揮劇情發展,現在就是劇情發展拉著編劇在狂奔,劇情跑到哪算哪,有違以前設定的方向就繼續出書否定以前的,豎立現在的方向。


其實,說現在的劇情不好,也算不上吧,只能說以前的太完美、太強大。十幾年的吃老本,已經啃光了。而且,以前的歷次資料片都沒有及時加入新內容進行鋪墊,到了現在已經來不及加了,只能翻出以前的冷飯加點料再下鍋炒一遍來應付,實在難煲出以前口味的米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