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農村有兒有女的老年人入住敬老院的現象?

民工找米客


這個看情況吧,也不能一棒子打死。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樣不好,是兒女不孝。但是也未必。

有的年紀大的不喜歡和兒女住在一起:玩不到一起,聊不到一起。而在敬老院都是年紀差不多的人,有共同的話題。

不管在家還是在敬老院,老人開心就好。

但是在敬老院子女一定要勤去看望,不能一扔不管。


看漣水


農村的敬老院真是不敢恭維!

一個月每人兩千!衣服都是在一起洗!吃飯愛吃不吃!衛生也極差!像我姥姥這種半痴呆老人,就是

受罪、等死!

因為我舅舅他們以前也想讓我姥姥姥爺去養老院,看了裡面的大概環境,老人說什麼都不去!嫌髒!

所以,就一直住在我家!

雖說不能天天大魚大肉,但也儘量去做他們愛吃的飯菜!!生活起居上,我爸媽對二老真是無微不至!

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兒女真想盡孝,還得讓老人在家!家人的溫暖,哪兒都替代不了!

不過聲明哈,我對我姥姥目前是比較冷漠的!她總找茬兒!還不能反駁她!討厭極了!所以,我一般是躲著我姥姥的!不怎麼跟她交流!不然,我得氣死!


胡侃部部長——侃爺


平常百姓家去不起,(或因某項條件所限而拒收。)建老年公寓圈錢騙鉅款電視新聞多案例,只因幕前的蠅頭小利全部被坑騙,貪小便易吃大虧就是用血的事實讓他她親身受害後才能受教育。國家提倡居家養老是有益處的,每天都與親人團聚是最幸福的人生。同時還可解決一大部分做家務護工人員就業問題。也算是為社會做點貢獻了。現在農村閒置甚多,國家提倡城市人到農村充分利用閒置做養老服務業,農家樂生意是城市人可利用的大好時機。農村空氣好清心爽神,幾乎無燥音,無粉塵,院內種點菜每天都是吃新鮮,在城市居住是不有這優厚的待遇,想享福到農村來。想買吃、穿丶用趕農村大集一應聚全,同時看熱鬧了。求醫問藥都方便,村村戶戶通油路丶水泥路面丶路燈,環境好,城市人每天掌大的地囚困水泥鋼筋的小家裡,雖住同小區或同樓甚至同一層人擦肩而過倆陌生。(極少搭汕言語。)我家是城市的本市一流小區,單位職工下崗就選擇農村養殖場,整天悠閒上頭條網聊長知識,心裡很哏!開心座或躺在自家室內的大秋千上盪鞦韆玩頭條及看電視新聞,樂逍遙在鞦韆上與網友暢聊。🙏🙏🙏



野牛無懼


傳承幾千年的小農經濟和封建家庭制治國理家的主旨,是以儒家文化進行延續下來的,儒家文化有兩個重要的方面是 "忠”和"孝\

yungkey


我前幾天去看望我一位住在養老院的大伯,他就是有兒有女,現如今年紀大了還患有了老年痴呆症,在家裡兒女都要上班,也沒時間看護他,就把他送到了當地的一個養老院,養老院的條件很好,衛生很整潔,服務也很到位,價錢也不貴,看到很多老人在裡面住著都很安詳。也就是從這次探望我大伯,讓我感覺到未來的養老院也將會是老年人主要的養老方式。以前,在農村人們常說養兒為防老,這也是多年來一直延傳下來的習俗,特別是對於農村來說,多子多福也是常人的思想觀念,多生孩子也就被認為是到老了才能有更多的依靠。

農村過去這樣做是有道理的,那時的社會各項養老機制還不健全,養老的事也只有依靠子女們斥候了。然而,時過境遷,現如今社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同樣也改變了過去的生活方式,也不再僅僅依靠土地生活了,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外出打工或經商,這樣一來,家裡有老人的,就很難兩全其美都能兼顧得到了。
與其在家裡讓老人獨自生活,成為留守老人,自己在外工作也不放心,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認為還真不如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去養老,養老院有著老人同樣年齡階段的老人,他們有著共同語言,現在的養老院條件也都很好,這樣對於老人來說,也是真的不錯。

以往,農村還有一些人認為家裡有兒女把父母送到養老院是一種不孝,生怕村裡人說三道四的,我覺得並不是那麼回事,如何才能體現出自己的孝心呢?

只要讓老人晚年生活的舒適,那就是一種孝心,何必還要在意用什麼方式去盡孝呢?


農大知事


養兒防老,人老了讓兒女照顧,農村過去這樣做是有道理的,那時的社會各項養老機制還不健全,養老的事也只有依靠子女們斥候了,而且以前中國的經濟還沒有現在發展的那麼好,好多年輕人都在村裡種地。然而,時過境遷,現如今社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同樣也改變了過去的生活方式,也不再僅僅依靠土地生活了,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外出打工或經商,這樣一來,家裡有老人的,就很難兩全其美都能兼顧得到了。即便兒孫滿堂,除非你能保證自己可以一直照看老人?不然的話,安排老人進養老院,可以說是給老人一份安全的生命保障!對於兒女來說,養老機構也是不錯的選擇,有專人照護,降低老人受傷的風險,不用等到老人出事只能自責。在我們鄰村有一個老人,當時八十多歲了有兒有女,兒女都到城裡打工掙錢,家裡就老人一個人,村裡青壯年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都是為數不多年齡大的孤寡老人,農村一個巷子裡也就常住著三四戶人家,有天幾個老人在一起聊天說怎麼兩三天了沒有見老人,是不是出什麼事了?於是幾個老人就到她們家去看,結果老人已經去世了,什麼時候去世的怎麼去世的一概不知,要是老人在養老院這樣的事情就不會發生,最起碼有醫護人員和養老院院長在,大家在一起住的老人能及時發現,可以採取有效的措施。老人在養老院也不會孤單了,周圍有老人可以和他們一起聊聊天,下下棋,有什麼不舒服了及時給醫護人員說,平時兒女們有時間了就多看看老人和老人聊聊天,這樣對誰都好。


我是村支叔


正常情況下,還是讓老人隨兒女生活為好。這樣做有幾個好處:一是兒女對老人的生活習慣比較瞭解,便於滿足老人的需求;二是一家幾代同堂,家的氛圍濃厚,讓老人心裡踏實;三是與年輕人在一起,能使老人瞭解外面的事情,學到新知識,為老人增加了生活樂趣。

特殊情況下,把老人送進老院,也是一種解決困難的辦法。如有的農村老人,兒女都在外打工,實在無法照顧老人;有的高齡老人,兒女本身也老了,實在無力照顧自己的父母。迫不得已,才將老人送進老院。

進老院的條件也各有差別,不管怎樣,畢竟是經過批准舉辦的,基本生活條件還是能滿足的,如果經濟許可,還可以選擇特別護理,總比在家沒人照應好得多。


zwhyxdh50502


偶然去過一次,有感而言!

去探望同族的一年長病號。

敬老院離家不過十幾裡地,坐落在村外的野地裡,倒也幽靜,這創意也可能是為追求安靜舒適的環境吧。

新建的院落還很規整,後院有兩排寬敞的住房,前院有幾間廚房,倉庫,一排宿舍。牆很高,地面硬化和園區綠化都不錯。

叫開大門,園內空地與綠化區內,楞楞咳咳的站著幾位老人,時而蹣跚學步,時而傻乎平看著我。可憐二字頓生。還有一位老太太急匆匆地嘻嘻傻笑著轉來走去,精神病吧!

走入居住區的門口,幾個老人無聲地坐在軟椅上,形似木雕泥塑。在與老人的交淡中,他們都說,這裡的生活條件還行,吃住,衛生,等水平都不錯,工作人員雖少但很負責。唯一使人最難受的就是無邊的寂寞。

這裡的老年人性格各異,病態不等,再加上生疏,很少幾人圍坐在一起聊天談事。你在那裡走,我在這裡坐,老死不相往來。除去病號偶爾幾聲怪叫,這裡的感覺靜悄悄。

詢問和問侯之後談有什麼想法和要求。

她一開始還放不開,說沒什麼不方便,還是心疼兒女吧?怕牽掛會打擾他們的生活。

在分手時,她控制不住自已的情緒,拉著我的手含淚不捨,她說離開家人,見不到兒孫,聽不到孩子們喊叫聲,心裡總是空落落的。沒有了天倫之樂,沒有了家的溫暖,每天活著就是吃飯發楞,活著實在沒意思。這種精神折磨還不如死了。

離開大門口,她還是淚眼濛濛,好心酸啊!

她有兒孫,問起他們為何這樣做。他們只說家庭現狀只能這樣做,抽不出人手照看老人。

也可能有實際困難吧,但再多的困難也不能把老人一推了之。

人不同於其它動物,不能把有吃有喝當作了盡責,因為缺少了應盡的孝心與關愛。

人年紀越老,越需要家人的理解和親情。

家裡的感覺勝過敬老院!


微風細雨潤柳


這個問題當前是中國人.一大難題,我的看法,每一個各鄉鎮要辦養老院,資金應政府和自己相關共出|、養老院政府建,家有老人在特除情況申請入院,養老資金經濟好自己出,在家庭特別困難’想入院’你要申請社會幫忙,你自能擔多少擔多少,儘量不耍政府全擔責任,我們大家一起擔責任′我們共有一個家,老人太多,政府養不起′只有大家心往一處想,事大家一起做’才能共享天倫之樂!


夕陽文秀


這是一個沉重的社會問題。有些當以庭雖然有兒女,但他們的兒女都是為了生計而出外奔波,沒有能力在家照顧老人,這樣的活讓老人進養老院還是一個好選擇,因為養老院起碼人多點,有人陪說話。比在家獨獨一個好。但如果兒女有能力,收入上能把負起,還是將父母在家贍養為好。孝敬父母是兒女們的天職。總之看你的切實情況,只要父母老人安康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