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葬第一人”蔡鍔將軍:為四萬萬人爭人格


“國葬第一人”蔡鍔將軍:為四萬萬人爭人格


一個後世傳為“護國將軍”的早逝青年;一個與八大胡同扯不清關係的軍人。聽上去是個風流將軍,但取決於你把關注點放在哪裡。這篇文章決心將重點放在將軍二字上,粗略的查看資料,大概可以描繪出這位將軍的輪廓:他文韜武略,他一心為國,他從護袁到反袁的轉變,以及他的遺憾。

1

1906年10月,大清還沒玩完,而且好不容易建立了新軍。秉持著要讓外人知道大清厲害的這一想法,慈禧和光緒打算在河南彰德,進行一箇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新軍演習和閱兵儀式。

這次軍事演習史稱“彰德會操”,由鐵良和袁世凱擔任檢閱大臣。從觀眾的級別就能看出這次會操的重要性,慈禧和光緒都來了,同時通知了各國使節也來開開眼界。另外還強行要求,有新軍的各個省份都必須派一個代表來參觀,把先進知識帶回去。

蔡鍔這時候是廣西新軍總參謀官,順理成章地變成廣西代表去參觀。作為代表,到彰德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見檢閱大臣。這是袁世凱第一次見蔡鍔,就在這“電光火石之間”,袁世凱喜歡上了蔡鍔,此後就一心想把蔡鍔收到他身邊去。

也是在這次彰德會操中,袁世凱任命蔡鍔當了個“中央審判官”。從此,全國軍界都知道了蔡鍔,也知道了袁世凱很看重蔡鍔。


“國葬第一人”蔡鍔將軍:為四萬萬人爭人格


蔡鍔憑什麼呢?憑的是13歲中秀才,18歲考進日本陸軍士官學校,20歲考進東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後,成為各地軍閥爭搶的對象,先後應聘江西隨軍學堂監督、湖南教練處幫辦、廣西新軍總參謀官兼總教練官、廣西陸軍講武堂總辦等職位。

蔡鍔從小瘦弱,小時候去私塾讀書都是父親揹著去,但很爭氣也很努力。在湖南邵陽當地有“神童”之稱。私塾的老師很喜歡這個瘦弱卻靈光的小孩子,教了他很多西方文化。等到13歲中了秀才之後,15歲考進了長沙時務學堂,而且是以第三名的優異成績。


“國葬第一人”蔡鍔將軍:為四萬萬人爭人格

梁啟超


這個學校的中文總教習是梁啟超。梁啟超的教學方法很超前,他讓學生自己讀書寫筆記,然後交上去,並以批註的方式與學生的讀書筆記對話,交流思想。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輕易得知每個學生的所思所想,梁啟超就是這時候注意到了蔡鍔,同時得知了蔡鍔的深厚學識和救國心切。

之後,因長沙當地守舊鄉紳得知了梁啟超“離經叛道”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長沙時務學堂僅僅存在了不到一年,不得不關門歇業。同時也由於蔡鍔接受過如此“離經叛道”的教育,沒有學堂再敢接收他。無奈之下,蔡鍔和十幾個同學跑到了日本,去找恩師梁啟超。

梁啟超在日本的日子也不好過,十幾個學生來了之後只能打地鋪。他們只好白天把鋪蓋捲起來,放下桌子學習。梁啟超聯繫清政府和國內的熟人,經過運作把十幾個學生送進日本的學校,蔡鍔先進入東京大同高等學校學習,後來又轉入橫濱東亞商業學校。

日本讀書期間,蔡鍔就在梁啟超辦的《清議報》上發表了很多文章,還翻譯了許多國外文學作品,在報紙上連載。故事到這裡,蔡鍔還和軍隊沾不上任何關係,他也沒想過“投筆從戎”這件事。老師梁啟超沒想過,同學們也沒想過。蔡鍔不想從軍是覺得,國情積弱的根源在於國民愚鈍,老師和同學沒想過是因為,蔡鍔的身板經不起軍隊的折騰。

但轉折點只會遲到,不會缺席,而且動靜還很大。

1900年,500多名留日生在東京聲討沙俄的侵華罪行,之後,蔡鍔隨唐才常回國參加了自立軍起義。遭到清政府的血腥鎮壓,自立軍起義失敗。蔡鍔只好又返回日本,從此立志“流血救民”。蔡鍔原名艮寅,從這時起改名為鍔,取“砥礪鋒鍔,重新做起”之意。

蔡鍔在說服梁啟超後,考入了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事。1902年2月,在《清議報》上發表題為《軍國民篇》的長文,文章中仔細闡述了他的救國主張。同年11月,蔡鍔又考入了東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騎兵。雖然他熱切地希望中國為世界第一強國,但還是沒有確立以暴力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思想,仍然包著從改革軍事入手,幫助清政府割除弊政,藉以實現富國強兵的理想。

2

1904年,蔡鍔畢業回國。由於他此前在報紙上發表過文章,使得蔡鍔的名聲比蔡鍔先到國內。同時也由於建設新軍急需軍事管理人才,蔡鍔遭到了瘋搶。廣西、湖南、江西、雲南等地官員爭先恐後地聘請蔡鍔。而蔡鍔在廣西的時間最長,根基也最深厚,講武堂的學生十分欽佩這位總教練官,讚譽他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後來在彰德會操中聞名全國軍界,迅速成長為廣西的軍界大拿。

但蔡鍔是個十分謹慎的人,他出門坐大轎,張口閉口拿官腔,宣稱自己愛大清國。革命黨人黃興是他在日本留學時的朋友,關係非常鐵的朋友。黃興成為革命黨二號人物後,曾邀請蔡鍔加入革命黨,但被蔡鍔拒絕了。但在廣西的革命黨人卻並不信任蔡鍔,最終想盡辦法將蔡鍔趕出了廣西。在離開之前,蔡鍔請革命黨人吃了頓飯,他說“我不加入你們,因為我是軍人。本來我在廣西可以保護你們,現在沒辦法了。革命不是你們這麼幹的,但日後你們一旦真的發動起義,我一定會給予絕對同情支持。

不久,雲貴總督李經羲聘請他到雲南擔任軍職。在等待李經羲委任官職的時候,蔡鍔編纂了《曾胡治兵語錄》,這本書後來成為黃埔軍校的第一本教材。1911年,李經羲給蔡鍔的軍職是新軍第十九鎮第十七協協統,相當於旅長。這年10月11日,武昌起義爆發了。蔡鍔選擇履行自己當初的諾言,策劃在11月2日響應武昌起義。

秘密策劃的會議暗中進行了三次,最後一次的會議中,蔡鍔被推舉為總指揮。他們的起義還帶著濃重的江湖氣息,怎麼說呢,歃血為盟。抓了一隻雞,把雞血滴進酒碗裡,一人一碗幹了。不料事機洩露,蔡鍔怕事機有變,千鈞一髮之際,決定於10月30日夜間發動起義。31日中午,起義軍攻佔雲南總督府。由於10月30日為農曆九月初九,所以這次起義稱為“重九起義”。

11月1日,大中華雲南軍都督府成立,蔡鍔被推舉為都督。數日後,雲南全省光復。蔡鍔在任期間,大力推行新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受軍民愛戴。使得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關於新政方面的諸多方案與計劃,蔡鍔向袁世凱報備的電報達一百多封,這時候的蔡鍔認為,袁世凱確實有能力振興軍政。而袁世凱也是在這一百多封的電報中,再一次認定了蔡鍔可堪大用,決心要把蔡鍔放在自己的身邊。


“國葬第一人”蔡鍔將軍:為四萬萬人爭人格

袁世凱


3

1913年10月,袁世凱終於如願把蔡鍔弄進了北京,放在他身邊。在著名歷史學者唐德剛的《大總統起居錄》中發現,袁世凱三天兩頭的找蔡鍔聊天,基本上就是每天見一次。袁世凱對蔡鍔非常熱情,不僅把老丈人家在北京的房子給蔡鍔一家住,還在蔡鍔生日的時候包了個一萬大洋的紅包。另外還封了蔡鍔“昭威將軍”一名,他給蔡鍔安排了非常多的兼職,這些兼職的月工資加起來得5000大洋。什麼概念呢,那時候一個人兩塊大洋就可以過一個月了。

袁世凱對蔡鍔是真好,能給的都給了,什麼事都和他商量。除了一件事,稱帝。

蔡鍔是個非常正派的人,黃賭毒三不沾,字畫古玩也不愛。袁世凱覺得他摸不透蔡鍔,一個人在他面前居然沒有任何縫隙,摸不透就不敢放手,於是派人整天跟著蔡鍔。但是蔡鍔還是認為,袁世凱“宏才偉略,群望所歸”。

1915年5月25日,袁世凱秘密與日本人簽訂了《二十一條》,直到此時,蔡鍔才真正看清了袁世凱的野心。之後,蔡鍔就像變了一個人,本來不近女色的人卻頻繁去八大胡同廝混。在認識了小鳳仙后,以此矇蔽跟蹤他的人,多次暗中往返天津,與梁啟超商量討袁計劃,並初步擬定了赴雲南發動反袁起義的戰略設想,再用激將法把母親和夫人送回了湖南老家。

11月的一天,趁著小鳳仙所在戲班子班主的生日宴會人多眼雜,蔡鍔於當天晚上秘密離開了北京。他先是到了天津一家日本醫院治療喉疾,然後跟袁世凱請病假,這不是作假,這是真病了,而且已經嚴重到說不出話。之後,蔡鍔拖著病體,輾轉檯灣、香港、越南,於12月19日到達雲南昆明。

“國葬第一人”蔡鍔將軍:為四萬萬人爭人格

小鳳仙


蔡鍔先前在天津時就與梁啟超商量,一旦袁世凱稱帝,馬上宣佈雲南獨立。早先為了遮人耳目,在梁啟超發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文後,蔡鍔逢人便說,“我們的老師是個書呆子,不識時務”。

而袁世凱得知蔡鍔回到雲南後,12月23日還給唐繼堯發電報,說“只要你把蔡鍔殺了,你就可以收到從匯豐銀行寄出了300萬酬勞”,但唐繼堯不為所動。25日,蔡鍔通電全國,宣佈雲南獨立,將滇軍改為護國軍。


“國葬第一人”蔡鍔將軍:為四萬萬人爭人格


1916年1月1日,袁世凱將總統府改為新華宮,民國五年改為洪憲元年,在接受了百官朝拜後,袁世凱正式登上了皇位。同一天,蔡鍔在雲南送了袁世凱一份登基大禮。蔡鍔和唐繼堯率領護國軍,在昆明舉行了誓師大會:


袁世凱謀判民國,復興帝制,本督服役民國,坐鎮滇疆,痛國家之將沉,恨獨夫之不翦,爰舉義旅,恭行天罰。

反袁戰爭開始後,蔡鍔負責帶兵出征,唐繼堯負責留守。兩人雖然有同袍之誼,但這時兩人卻在思想和路線上出現了分歧。唐繼堯雖然表面上支持蔡鍔出征,卻以“餉糈支絀”為由,不給護國軍第一軍開發費。最後還是蔡鍔的總參謀長羅佩金把自己的家產押給銀行,籌措了12萬元,護國軍主力才於1月16日從昆明出發。而這已經是在雲南宣佈獨立20多天後,時間顯然相當晚了。

袁世凱迅速調集的兵力達十萬之多,裝備精良。護國軍兵力單薄,在消耗巨大、傷亡增多的情況下,一度處在十分困難的境地。這讓遠在上海的梁啟超十分不安,他只得歷經艱難險阻,從上海奔赴廣西,併成功策動了廣西獨立,廣西獨立給了蔡鍔巨大的鼓舞。


“國葬第一人”蔡鍔將軍:為四萬萬人爭人格


但唐繼堯在軍需、軍餉、兵員上,都沒有給護國軍任何補充。蔡鍔在日記中寫:


“自滇出發以後,近領滇餉兩月。半年來,關於給養上後方毫無補充,以致衣不蔽體,食無宿糧。每月伙食雜用,皆臨時東湊西挪,拮据度日。”

經過3月16日到24日長時間的作戰,袁軍損失過半,失去戰鬥能力,為護國運動扭轉了佔據。袁世凱三路攻打雲南的計劃就此失敗,原來支持他的各國列強看到他陷入孤立,朝不保夕,紛紛改變態度,和袁世凱翻臉。北洋軍的內部矛盾也隨著前線戰事的失利,越來越激化。袁世凱的一些親戚也感到大勢已去,紛紛倒戈,另謀靠山。

“國葬第一人”蔡鍔將軍:為四萬萬人爭人格

電影截圖


袁世凱氣得一病不起,在國人的聲討中取消帝制,於6月6日逝世。袁世凱臨終遺言說:吾不為帝位惜,吾為天下人心惜。

“國葬第一人”蔡鍔將軍:為四萬萬人爭人格

電影截圖


然而,蔡鍔的病情也急劇惡化。9月東渡日本治療喉疾,11月8日上午,終因醫治無效,在日本福岡去世,時年34歲。

去世前,他對蔣百里說:“我不死於對外作戰,不死於疆場馬革裹屍,而死於病室。不能為國家做更大貢獻,自覺死有餘憾。

蔡鍔在遺囑中寫道:“鍔以短命,未能盡力民國,應為薄葬。

朱德大將在護國運動中是蔡鍔的排長,後來他在回憶中說:“參加共產黨前,我的老師是蔡鍔,他是我黑暗時代的指路明燈。”

“國葬第一人”蔡鍔將軍:為四萬萬人爭人格


1917年4月12日,北洋政府將蔡鍔葬在長沙嶽麓山,他是民國曆史上的“國葬第一人”。3天后,革命黨人黃興也葬在此處,跟蔡鍔作伴。


“國葬第一人”蔡鍔將軍:為四萬萬人爭人格


小鳳仙在得知蔡鍔病逝後,從此不再唱歌彈琴,離開北京後,過起了隱姓埋名的生活。1951年,京劇大師梅蘭芳赴朝鮮慰問志願軍,途經瀋陽,和小鳳仙聯繫上後,託人解決了小鳳仙的工作問題,小鳳仙被安排在省政府幼兒園工作。1954年,小鳳仙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