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還在用人工裝彈?難道是為了節省人員配備和支出?

昌於森


其實歐美採用四人車組與中俄採用三人車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戰術策略不同。

1:火炮彈藥形式不同:歐美採用120mm定裝彈藥,中俄採用125mm分裝彈藥

2:歐美車內空間較大,可以容納更多成員,中俄為了儘量節省空間和體積,無法容納更多。

3:多一個裝填手,在進行整備維修和城市作戰時有一定優勢

4:在體力允許和熟練度較高的情況下,人工裝填速度要快於自動裝填。

第一個,歐美主流主戰坦克現在大多采用萊茵金屬公司的44倍徑RH-120火炮。這種火炮發射120mm定裝彈藥,總重18.6-20公斤。這是大部分士兵經過訓練能夠搬運的最重的整裝彈了,再重一點連黑蜀黍們都搬不動。

第二個,歐美主流的主戰坦克炮塔空間都非常大,我們可以拿德國的豹2A6坦克與俄羅斯的T-80U比一下,豹2A6的炮塔比T-80大了少說有一倍。寬敞的炮塔雖然容易被命中,但是得益於優秀的裝甲和傳動系統,豹2A6跟T-72/80這類的坦克比起來炮塔反而更靈活且堅固(然而還是避免不了爆2的外號)

第三個,常規的整備維修,多一個人哪怕端茶倒水也是好的。中國坦克三人車組在戰鬥間隙中要做的事太多了,當過坦克兵的人應該深有體會。有個麒麟臂的裝填手幫著掌纖輪錘也是好的。而且在進行城市巷戰的時候,裝填手也可以控制一個遙控武器站或者探出頭去,多一個人多一份安全。

第四個就是自動裝彈機和分裝藥的弊病了。俄式的自動裝彈機一般採用盤式分裝藥裝彈機,這種裝彈機的裝填時間非常固定為7秒。在電影《八月八日》中就有數著數躲炮彈的技巧(戰鬥民族藝高人膽大啊)。而黑蜀黍的爆發裝填,在準備好的情況下第一發發射與第二發的間隔可能只有3-5秒,簡直喪病。


軍事觀察員東旭


坦克戰車使用的自動裝彈技術,並非完美。在獲得自動裝彈能力同時,需要付出一些代價。這包括了自動裝彈機的高昂成本、佔據的空間和能源消耗、發生故障時帶來的風險、維護維修的勞動量與投入。

同時,在一些坦克戰車上,自動裝彈的快捷,並不會令實際作戰發射速度提高。例如美國M1坦克作戰時,真正決定發射速度的是搜索發現、跟蹤目標的操作過程,人工裝填已經足以滿足需求。

因此,許多坦克戰車目前仍沒有自動裝彈機。不過這是發展趨勢,因為未來的坦克炮彈需要增大體積重量,從而實現更大的威力,屆時將難以使用人力進行裝填。

從具體的例子來看,BMP-1,世界上第一種步兵戰車,就是一個好例子。這也是中國陸軍大量使用的86式步兵戰車的原型!

以下照片恰恰展示了該戰車曾經讓最具爭議的部分:其主炮與自動裝彈系統。

它的炮塔呈現截頂圓錐體,下方裝有環形彈倉和自動裝彈機。自動裝彈令BMP-1一舉拿下了當時裝甲車中等口徑火炮系統裝彈環節中的技術領先位置。炮塔中裝了一門73mm的2A28低壓滑膛炮,後坐力很小,炮重只略超過100公斤。

BMP-1這一炮塔系統非常簡單, 於是被許多中東武裝組織移植到了皮卡等車輛上,照樣可以正常作戰!但是,它也有不小的缺點,這一自動裝彈系統並不很可靠。而且,它限制了使用的炮彈的種類。

這一火炮的爭議在於,它的優點來自於極大的缺點:它其實是一把大RPG,利用無後坐力炮原理,發射火箭彈(上圖)。這一原理導致炮彈速度較低,干擾精度的因素多(例如易於被風吹偏),精度遠不如西方步兵戰車採用的小口徑速射機炮。照片中展示了BMP-1/86步兵戰車最重要的自動裝彈機構,在炮塔戰鬥艙周邊配置40發環形彈倉。用自動裝彈機可以向回到3°30′固定位置的火炮裝填炮彈。帶有人工裝填功能。

這一火炮,主要發射定裝式尾翼穩定破甲彈,初速400米/秒。如果採用步兵使用的同類СПГ-9反坦克火箭筒所發射的炮彈,最大飛行速度可達665m/秒,進射距離800米,最大射程1300米,射速8發/分鐘。

中國陸軍與軍工專家,當然非常清楚86步兵戰車沿用了這一很有爭議的火炮會帶來不小的問題。但無論對於90年代的中國陸軍,還是當年的蘇聯陸軍,能夠獲得這種真正的第一代步兵戰車,邁入了機械化作戰時代,意義依然非比尋常。

目前86式步兵戰車早已被我軍最先進的ZBD-04步兵戰車、09輪式步兵戰車搶去了風頭,但仍然是許多部隊單位的主力戰車。此外86家族也發展了使用30毫米機炮替代73毫米炮的86A改進型,終於拋棄了不夠理想的73毫米炮。

有趣的是,正在大批量換裝的ZBD-04步兵戰車,也採用了蘇聯設計的炮塔武器配置,一門100毫米炮和一門30毫米炮。這也是一個極為有趣的歷史輪迴!


加特林


現今世界上使用人工裝填的坦克依然是很多的,不過依然有很多國家的主戰坦克使用了裝彈機系統自動裝填,而這其中的原因也是很複雜的。

首先以美國為例,如今的美國M1A2SEP坦克使用的依然是人工裝填,看似不符合沒見美軍高技術軍隊的特點,但是卻是有深層次原因的。實際上美國很早就開始了坦克自動裝彈機的研製工作,比如二戰中就有給M4謝爾曼坦克研製的自動裝彈機,但是最終沒有裝備使用。再比如後來的MBT70項目,使用的也是自動裝彈機,但最終項目沒能成行。後來的M1坦克則是從一開始就沒有自動裝彈機設計。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美軍對自動裝彈機的要求很高,首先是可靠性要高,很多自動裝彈機在坦克炮塔旋轉到特殊角度時會難以裝彈,而且切換彈藥的速度和靈敏性也不是很理想,因此美軍摒棄了自動裝彈機而繼續使用人工裝彈。此外就是實際作戰中,坦克這種兵器經常會遭遇各種故障等,而此時就需要車組人員進行維修,而此時多一個裝填手就多了一份力量,不既能幫助維修,而且能夠進行警衛等,顯得更加實用。

而像蘇聯,則早在60年代就開始大量使用自動裝彈機了,車組成員也成了固定的3人車組。不過當時的自動裝彈機問題很多,比如特殊角度就難以裝彈、更換彈藥類型比較麻煩等等。但是由於蘇聯特殊的作戰思想,其主要使用大規模的機械集團軍力量突擊北約,在這種情況下,大量坦克的數量優勢就能抵消坦克自動裝彈機的缺陷,自然也就不是問題了。

而如今其實也有一些西方國家使用自動裝彈機,比如法國的勒克萊爾坦克,就使用了自動裝彈機。而考慮到未來坦克等可能會裝備更強的主炮等武器,此時裝填手就很難應付這樣的任務了,而且現如今的自動裝彈機技術越來越高,未來自動裝彈機必將成為坦克等武器的必備裝備。


僱傭兵


現在一流的坦克基本都採用自動裝彈機系統,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炮塔體積增大,受攻擊裝彈機故障影響戰鬥力,人員配置少,缺少意外時的戰鬥人員相互替補等等。一般無自動裝彈機系統的坦克炮塔體積相對都比較小。



太極寄暢


現在使用人工裝填的坦克主要是西方坦克,在設計它們的時代,自動裝彈機還不成熟,故障率太高了,尤其是西方坦克要使用尾艙裝彈機,90是第一種使用自動裝彈機的西方坦克,它的故障率高達5%,這種故障率太高了,後來的樂克萊爾要好的多。但是這已經是九十年代了,大部分的現役坦克都已經是大量服役,而國際局勢的變故使各國也沒有研製新的主戰坦克的需要,所以現有的坦克能用著就先用著。所以,現在西方的主戰坦克還是4人乘員組。

對於蘇系坦克,由於裝甲技術的落後,蘇聯坦克設計師都是要減小坦克的體積,所以很早就使用自動裝彈機,但是蘇系坦克的自動裝彈機無法實現彈藥的隔艙化,如果要是被命中,那就是脫帽又敬禮的下場,當然蘇系坦克的自動裝彈機在車底,處於坦克最不容易中彈的位置,這個就是一個權衡利弊的結果。

但是從目前來看,使用自動裝彈機是一個趨勢,炮彈愈來愈大,人已經抱不動了。


有痰


主要是自動裝彈機會增大坦克的自重和佔用本來就不大的坦克內部空間。還有就是自動裝彈機在複雜的戰鬥環境中故障率較高,影響戰鬥效率有時還會造成自身的危險。所以歐美有的坦克到現在還在使用人工裝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