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死亡賠償撫卹金如何計算?工傷死亡賠償金支付方式有哪些?

HonE一個人


依據《工傷保險條例》,我們工傷死亡待遇一般有三項:

第一,喪葬補助費。所在地區六個月的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2018年大家都使用2017年社會平均工資,2017年北京市社會平均工資是8467元,青島市是5309元。注意,一些地區會有好幾個社會平均工資。比如天津市用於計算養老待遇的是7073元,但是用於計算工傷喪葬待遇的是5607元。

第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為了體現同命同價的原則,國家是按照上年度全國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進行補助。

2017年,全國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6396元,20倍是727920元。

第三,供養親屬撫卹金。這個是為了保障因工死亡職工生前以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職工直系親屬的基本生活。

標準是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老和孤兒在此基礎上提升10%。

供養撫卹金之和,不得超過職工原工資百分之百的標準。

供養親屬的資格要根據職工去世時的資格確定。曾經遇到一個王大姐,她丈夫去世時她沒有到退休年齡,可是很快到50歲了沒有退休金。這種情況很可憐,不過確實也不能享受遺屬待遇了,希望規定能更完善一些。

工傷賠償金支付,一般都是要求提供經過公證的繼承證明或者相應繼承人的委託書,才可以打到某一個人的賬戶上。也有的是支付給用人單位,有用人單位支付。


暖心人社


小新社保為您解答:

開頭總結一句話:工傷死亡後可以領三筆錢: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卹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1.喪葬補助金

計算方法:6×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當地上一年的月平均工資)。

以北京為例:北京上一年(2017年)月平均工資8467元,喪葬補助金為6×8467=50802元。

2.供養親屬撫卹金

計算方法:每月領取工亡職工本人工資的30%(其中配偶4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30%×1.1),但所有親屬領取的供養親屬撫卹金之和不能超過工傷職工生前的工資。

這裡的本人工資是指職工發生工傷事故前12個月的平均繳費工資,注意不是實際領取的工資金額。

舉個例子:工亡職工生前12個月平均繳費工資是3000,者其配偶每月領取3000×40%=1200元,其他親屬3000×30%=900元,所有供養親屬加起來領取的錢不能超過3000元,如超過每人按比例下降。

3.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計算方法:20×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2018年發生工亡事故為例,是20×36396=727920元。

工傷死亡賠償金支付方式有哪些?

職工因工死亡,可先去人社部門做工傷認定,認定完成後帶上認定書及死亡證明等相關材料到參保地的勞動社保部門辦理報銷手續,喪葬補助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一次性支付到工亡職工工作單位或法定繼承人銀行賬戶,供養親屬撫卹金每月支付到相應親屬本人銀行賬戶上。

附《工傷保險條例》相關條款原文

第三十九條 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卹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卹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準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卹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範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還有其他關於工傷保險的問題可以看我之前發的文章


歡迎關注本號“小新社保”,為您提供最大白話看得懂的社保政策解讀,分享最實用的社保小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