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脾胃不好在日常生活中都注意些什麼?

堯媽成長記


如果孩子脾胃不好,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少食多餐!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的胃就那麼大一點,他能吃多少呢?好多家長總怕孩子吃不飽、餓著,總想讓孩子多吃幾口,脾胃不好的孩子怎能受得了?

第二、儘量多吃蔬菜,少吃肉,最好不要吃太多的油炸食品和小零食!

脾胃不好的孩子吃太多的肉不但吸收不了,而且還經常感冒發燒,肉生痰,所以適量吃肉,平時多吃些蔬菜和水果!

第三、少吃寒涼性食物!

比如冷飲,雪糕,西瓜,火龍果,牛羊肉,螃蟹什麼的!



堯媽成長記


脾為後天之本,脾屬土,萬物之基。無論生病與否,保護脾胃,是第一要務。即便生病而不知病因,也先將保脾放於第一 位。現列舉小兒脾胃虛弱八個表現:

  • 臉頰紅潤的寶寶很難見到了,眼、嘴、人中、鼻子周圍,印堂等位置有隱約青光泛出;

  • 發現越來越多小孩兩眼之間鼻根有一條隱約的青筋,有的生下來就帶著,面色則萎黃或青灰;

  • 天天流口水,白天愛出虛汗、稍一動就汗出淋漓;

  • 喝冷飲和酸奶,吃涼性水果容易腹痛腹脹有的表現為大便稀溏,拉肚子,有的表現顯大便初頭乾硬後面爛;

  • 身體瘦弱,有的吃肉不長肉,也不長個,有的就是不愛吃飯,胃口不好,飯量很小,挑食不愛吃主食;

  • 兒童陽氣足,本應當喜動,但有的寶寶容易累,有的虛胖而無力,容易發睏,不愛運動;

  • 很多媽媽都反應寶寶睡眠不踏實,半夜容易哭鬧,容易驚嚇。

由於歷史原因,當今醫藥界最流行的是清火,咳嗽、積食、睡眠不安,必用苦寒攻下藥,加上濫用點滴、激素,搞得小兒已無陽氣可言,甚至陰也虛極。而奉行火攻者,又以大力藥驟攻驟補,全不顧小兒臟器稚嫩。

我所見到的愛生病的孩子,原因最多的有兩種:

第一種,後天失養,過度餵養、西化的餵養。

古人提倡“若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而現在是一大家子人圍著一個孩子,生怕吃不飽穿不暖,每頓飯都硬塞,出門就捂著。西化營養學的最大問題則是隻分析成分不懂得食物的寒熱溫涼,多吃水果補充各種維生素之談,從不管水果寒涼,體弱之人尤其是老人孩子不可多吃,尤其不要晚上吃!脾胃虛弱、脾虛瀉、寒瀉、鼻炎、咳嗽、哮喘、溼疹的孩子基本上就不可以吃,只能病好以後再吃。有的孩子用小兒推拿治好了咳嗽,一吃水果、酸奶,馬上又犯病!

第二種,臨床中發現,孩子一感冒發燒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濫用“三素一湯”(抗生素、激素、維生素和輸液),這對於生長髮育過程中的孩子危害極大。

小兒脾胃虛寒、脾胃虛弱會導致一系列的後果,最主要的是影響發育或者從小就有各種慢性病如過敏性鼻炎、哮喘等。對於有以上表現和有慢性病症的寶寶,最重要的是在於日常的養護和調理,防病大於治病。

一、養生第一糕:健脾八珍糕

小兒身體雖稚嫩,但上蒼已賦予大多數嬰兒生存能力來對抗各種疾病外邪,偶有小恙,只需以藥食稍加輔助,身體自然能調整好。 如果大量用藥、甚至動輒點滴相加,本病未除,新患已生。因此小兒用藥必輕靈是小兒用藥第一原則。

相傳健脾八珍糕是慈禧太后最愛的健脾養胃糕點,這種糕點調和脾胃之氣有神效,不僅適宜成人吃,就連發育期間的兒童和中老年人也適宜吃。羅大倫博士在很多書裡都提到過孩子食療的方法健脾,最常用的就有

“八珍糕”。

“欲健脾者,旨在運;欲使脾健,則不在補而貴在運也”。八珍糕的作用在於解除脾困,舒展脾氣,恢復脾運,達到脾升胃降,脾健胃納,生化日常之目的。

運脾法與補脾法是兩種性質不同的概念。補脾不當,反為藥誤,而小兒脾常不足之體,更易受害。“脾健不在補貴在運”的用意在於調治脾胃時著重維護脾氣。

八珍糕配方:

這種糕點由八種東西組成,它們分別是黨參(或者人參)、白朮、茯苓、薏米、蓮子肉、芡實、山藥和白扁豆。這些東西大多是藥食同源之品,它們組合到一起,就成了調理脾胃的神藥,有神奇的力量。

白扁豆30克(如果大便乾燥或便秘用杏仁替代),白朮30克,茯苓50克,薏苡仁50克,蓮子肉50克,芡實50克,黨參50克,懷山藥60克,藕粉60克,糯米粉100克,大米粉300克,白糖適量。

製作方法

先把這些藥研成粉末,再把糯米、大米研成粉末,兩者混合。用稍微熱一點的水和麵,比溫水稍微熱一點,手感摸起來溫熱即可,把所有食材放到一起,和好了要醒30分鐘,靜止放一會。加糖可以根據自己的口感,多少隨意。等水燒開了放到熱水鍋上蒸40分鐘後,就成了軟軟的米糕,蒸熟了以後冷卻切成小塊,烘乾,以便於存放。

八珍糕也是多年來大家比較認可的功能性輔食,適合添加輔食後的幼兒食用。

八珍糕的材料都是選用藥食同源的材料,但是也不能當飯吃,一次不用做的太多,一週做一次,吃新鮮的最好。每次吃的時候最好放在飯鍋上再蒸一下,因為平時放在冰箱,如果拿出來就吃會很硬。如果孩子有脾胃虛弱的症狀,尤其沒胃口、愛感冒、面黃肌瘦不長個,可以親手在家做來給孩子吃。在家配合小兒推拿調理效果更好!

二、健脾和胃小兒推拿保健手法

【清補脾和運八卦】

推清補脾:在孩子拇指外側來回推,是一個健脾益氣的手法,可以補血生肌,特別適合脾虛腎虛和消化不良,氣血不足咳嗽痰多的寶寶。推法,一般每分鐘200次左右,一次推拿5分鐘。

八卦:是一個行氣的手法,適應各種體質的孩子,腹瀉便秘,積食厭食,咳嗽痰多也都可以用它。八卦作為日常保健,按照三字經流派小兒推拿的經驗,往往都是做的順八卦,即使熱症也會用順八卦。

現在的寶寶,家裡條件好,往往都存在營養過剩,容易乳食積滯,而且只要經常生病的,大多數都會脾虛,八卦和清補脾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外勞宮和二馬】

有溫中健脾,扶元固本的作用,一次可各操作5分鐘。注意在胃火大,舌苔黃的時候,不揉外勞宮。

【摩腹和捏脊】

捏脊:捏脊本身,能把五臟六腑的氣機疏通一遍。有健脾助消化的作用,用於小兒厭食、強健身體更是效果顯著。

摩腹:是一個理氣活血,健脾和胃的手法,作為日常保健,不能只順揉腹!可順時針36或逆時針36圈的倍數施術。

喜歡就關注“張家綱小兒推拿”,專心專注於小兒推拿技法傳承與推廣。


張家綱小兒推拿


脾胃不好,一般表現為孩子不愛吃飯, 易生病,大便異常(乾燥/腹瀉)。

引起脾胃不好的原因:如孩子免疫力低下,餵養不當,體內菌群失調,濫用藥等,可以通過調理改善。

1.提升免疫力

可以通過後天調理提升免疫力(尤其是先天不足的早產兒),提升免疫力的方法很多;可以通過恰當科學的餵養,還有選擇適合孩子的運動項目,在血液檢查的基礎上及時按需進補所缺的營養元素等。


2.餵養問題

脾胃問題有一多半是餵養不當造成的,這個不是什麼不治之症,首先需要自查,餵養的過多/過少(少比較少見),油膩,不規律…….也有可能是餐飲過於單一,瓜果酸菜魚肉蛋奶的攝取不均衡(尤其是易過敏的寶寶),還有個比較容易忽略的問題:太“乾淨”!

案例:之前有個學護理的同事,“精心”餵養孩子,給孩子飲用蒸餾水,餐具消毒,“過度保護”,導致孩子成了紙娃娃,稍有“風吹草動”就生病,在學校飲用清水也能導致嚴重腹瀉問題。


SO!適當接觸細菌對孩子也是有好處的,不要過度保護。


3. 體內菌群失調

由於菌群失調導致的消化問題,可以通過口服兒童益生元和益生菌調理。


4.濫用藥

我們生活的大環境一直在變化,細菌也在不斷變異,近幾年還出現了“超級細菌”,就是濫用藥的產物,抗生素的使用,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要慎重!

脾胃不好的孩子除注意提升免疫力、合理餵養、調節菌群、慎用藥物外,還要需要家長多注意觀察和護理,也有孩子是因為心理原因導致脾胃問題,如長處於焦慮、緊張、壓力大,家庭氛圍不好的環境下生活。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孩子王育兒顧問


說到脾胃不好的孩子,相信會引起好多家長的共鳴吧!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根本,也就是說後天的營養都要靠脾胃運化得來的!脾胃差的孩子食慾差,吃飯不香,不長個,不長肉,體重輕,易生病,易腹瀉,易積食,常腹痛,影響發育!


如果孩子確定是脾胃不好,還是建議要積極去醫院治療!那麼除了醫院治療外,日常保養也非常重要!

方法一:腹部保暖,忌食生冷!

腹部保暖,注意穿衣!背心,坎夾可以幫助腹部保暖!飲食注意少吃生冷食物!

方法二:飲食定時定量,不吃或少吃零食!

養成飲食定量定時的習慣,非常重要,吃飯是一件儀式感很強的事情,每天固定地方定時定量吃飯,是很遵守孩子脾胃的消化規律的!

三餐定時定量,孩子就不會養成吃零食的習慣!對脾胃非常重要!


方法三:晚飯早吃,且不要吃太飽!

晚上人的新陳代謝和消化都會變慢,吃飯太晚,吃的過飽,對脾胃負擔太重,所以脾胃不好的孩子,要注意晚飯要早吃,且不要吃的太飽!

方法四:腹部按摩,配合推揉大魚際板門!

家長可以給孩子做簡單的腹部按摩,順時針繞肚臍周圍按揉,5分鐘左右即可!

推揉孩子兩個手的大魚際,也有利於消化!



方法五:家中備雞內金,孩子消化不良,積食時可以把雞內金碾碎,做食物時配合雞內金做日常調理!


我愛四葉草的小幸運


說起孩子脾胃不好,開心爸爸是深有感觸。

因為開心爸爸本身脾胃就不好,也許是遺傳吧,開心現在也是脾胃不好,具體表現就是食慾不振,吃的東西一多了就要拉,長得也瘦,個子也不高。為了給開心這個孩子改善一下或者是調理一下脾胃,幾乎是什麼方法都試過了。

比如不給孩子吃涼的東西,比如多給孩子吃點能消化的東西,比如吃雞內金,比如喝中藥。這裡要著重說一下喝中藥調理的方法,那是在太原中醫院開的,價錢很貴,開了十來副藥花了小一千塊錢。然而這個藥實在是太難喝,開心那可謂是抵死不從。開心爸爸自己喝了一下,真的是難喝到懷疑人生。

所以,脾胃不好真的很難調理。

那麼脾胃不好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要注意的呢?

開心爸爸自己總結了一下,主要是有這三個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是吃的東西要營養均衡,要容易消化。儘量給孩子吃一些自然的東西。如果孩子在一段時間內有消化不好的表現,就應該少吃點東西。比如適當的減少奶粉的量。另外還可以吃一些米糊,蔬菜糊等等都是可以的。

其次就是吃的種類。一定要注意這點,不要給孩子吃生冷的東西(如雪糕,冰飲料),一些寒涼的東西也不要亂吃。雖然孩子吃了這些東西。並不會馬上表現出脾胃不好的現象,但時間長了就會反應出來。相反的應該多給孩子喝一些調理脾胃的湯湯水水。

最後就是脾胃的調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開心爸爸自己還是建議大家能夠多觀察孩子的表現,吃睡拉這三個方面都是能夠體現出來孩子健康與否,而且不要孩子一有不適的表現就要去吃西藥甚至是打針輸液的。慢慢的調理更加適合孩子的情況。


開心爸爸的日記


脾胃不好的孩子多瘦弱,吸收不良,消化不好,大便不正常,還特別容易積食。那麼脾胃不好的孩子應該注意哪些呢?

1、少吃大魚大肉,避免過於油膩食物,多吃水果蔬菜

少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肉,或者適量吃肉。不要吃過於油膩的食物。鼓勵孩子多吃水果,多吃蔬菜。

2、不要暴飲暴食

脾胃不好的孩子很忌暴飲暴食,增加腸胃負擔,消化不良。尤其是家裡有老人的,千萬不要勸飯或者餵飯。老人總是生怕孩子吃不飽,孩子吃飽了也要拿著一碗飯跟在後面喂下去就很容易產生暴飲暴食。這點一定要注意

3、讓孩子多運動

脾胃不和的孩子也要多運動,運動消耗身體能量,促進消化新陳代謝。所以一定要帶著孩子多跑跳參加各種運動。

4/多吃山藥等補脾胃的食物

多給孩子吃一些補脾胃的食物,煲湯等等,從食補的方式幫助孩子改善脾胃不和

脾胃不和的孩子,作為家長就要多費心,用多重方式幫助孩子調節好身體


木小暖同學


家有脾胃不好的小孩,在餵養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實戰經驗,分享一下。

1、飲食多樣化,多吃五穀雜糧和蔬菜

新手父母缺乏餵養經驗,總覺得孩子每頓飯都多吃一些,頓頓有魚有肉,營養才能豐富。其實頓頓高蛋白的飲食,孩子嬌嫩的脾胃根本消化不了,慢慢地就會形成積食。

我在餵養孩子的過程中就進入了這樣的誤區,孩子愛吃蝦,就買蝦吃,愛吃肉,就燉肉吃,單獨給孩子做他喜歡吃的飯,長期下來,孩子非但沒有長肉,反而比同齡的孩子瘦很多,也越來越挑食,容易生病積食,積食之後就會發燒咳嗽,如此反覆下去,孩子就越來越瘦,越來越難帶。

鄰居家的孩子,頓頓是家常飯,很少吃肉吃蝦,結果人家孩子長得個子最高,勁頭最大。現在我深刻認識到,孩子不能這樣寵著,大人吃什麼,孩子就吃什麼,不吃就餓一頓,下頓就吃了。每頓飯注意營養搭配均衡就可以了。

2、孩子多在室外運動,多曬太陽

現在很多的孩子,喜歡在家玩手機,看電腦看電視,眼睛看壞了,體質越來越差,動不動就感冒。我們看看農村的小孩,農忙的時候,不管多熱都跟到地裡玩,渴了喝涼水,吃涼飯都不會生病。

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就要像農村的孩子一樣,多到室外運動,孩子在玩中學,不但鍛鍊了身體,而且和同齡的小夥伴在玩中會掌握很多技能。

3、少吃零食

孩子不吃零食,有些難,但是零食吃多了,會影響下一頓孩子的進食,我們可以控制零食的量,比如飯後吃點水果、酸奶、饅頭片、山楂片一類的零食,不要吃膨化食品。

4、推拿保健

脾胃不好的孩子,體重輕,皮膚乾燥,愛積食,我們可以給孩子推拿,起到預防保健的作用。我常用的是捏脊、搓後背。


總之,孩子脾胃不好了,需要我們更好的呵護,只要餵養方式正確了,孩子也會慢慢好起來。


健康養出來


先天的脾胃虛弱要及早進行藥物調理   

  孩子處於生長髮育的過程中,有些孩子在小時候脾胃虛弱,長大是會有明顯好轉的。另外先天脾胃虛弱的情況確實存在,胎兒在母體內由於母親生病的原因發育不好,有些孩子生下來,先天脾胃有點虛弱,這種孩子要及早用藥物進行調理。

調理脾胃的關鍵是合理餵養,藥物只是輔助   

  脾胃虛弱最關鍵的問題是要合理餵養,注意良好合理的飲食衛生和習慣。有些孩子不愛吃飯家長就要找原因,可能是餵養不當導致的,有些家長整天端著飯碗追著孩子滿屋子跑,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餵養方式。另一部分的確與脾胃虛弱有關,但不管哪一種方式,作為脾胃虛弱的恢復藥物應該是輔助,主要是要在整個營養搭配方面注意,包括注意良好的生活習慣。

咳嗽期間肉和魚都要少吃   

  孩子在咳嗽期間要飲食清淡,肉、魚等要少吃,中醫認為肉是生火,魚是生痰的。另外咳嗽不要吃太冰的食物,中醫認為咳嗽大部分是肺感寒,與肺受寒有關係。

日常護理中千萬彆著涼   

  一方面,中醫認為太涼的事物入胃後是會傷陽氣的;另一個方面,脾胃虛弱的孩子容易外感,這種情況下如果一著涼,也很容易感冒,所以這種孩子在護理方面要注意一些。

捏脊對孩子的保健非常好   

  捏脊是物理療法,沒有副作用,操作也很簡單,家庭裡完全可以實施,我覺得這對孩子的保健是非常好的措施。

  具體做法:用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長,然後捏起兒童背部皮膚約0.5~1釐米,從下往上推進。如此反覆,每天1~2次。


紫竹林


寶寶腸胃不好,往往會導致身體的營養吸收不好,最終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身高體重。

舉兩個例子,朋友的兒子快四歲了,月份比我女兒小了不到兩個月,但是足足比我家姑娘個頭矮了快一頭。樓上鄰居家的姑娘,同樣四歲,比我女兒大一個月,但是沒有我女兒身高高。這兩個孩子都是脾胃弱的孩子。所以脾胃差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在孩子的身體發育上。


那麼脾胃虛弱呢寶寶都有哪些表現嗎?我們來看看:

首先,脾胃弱的寶寶可能吃的也不少但是就是吸收差,身高體重增長慢!

第二,寶寶飯量大但是吃完之後很快就會拉臭臭。或者大便乾燥會出現便秘的情況。

第三點,寶寶嘴唇顏色黯淡無光。正常的寶寶唇色應該是鮮豔有光澤的,但是脾胃差的寶寶嘴唇無光,或者嘴巴周圍發黑。

脾胃不好的寶寶,生活中要注意什麼?

第一點,控制寶寶暴飲暴食。孩子脾胃虛弱,很容易積食,所以脾胃虛弱的寶寶避免一次吃飯太飽,可以進行分餐,少食多餐。

第二點,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參加戶外活動就是在消耗孩子的體力,幫助孩子提高免疫力。

第三點,少去吃生冷的東西,比如說冰淇淋,如果脾胃虛弱的的寶寶,儘量不要去碰太過涼的東西,吃了刺激腸胃還還不易消化。

第四點,脾胃虛弱的寶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季節交替的時候,著涼後寒氣進去體內導致寶寶消化系統脆弱。

所以總結一下,脾胃虛弱的寶寶,少吃涼的,少食多餐,多去運動,孩子的脾胃虛弱會伴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加兒好起來。


豌豆媽媽育兒


孩子脾胃不好,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

孩子脾胃不好,相信是現在大多數家長所擔心的問題。如今,多數孩子存在脾胃不好的現象。

我認為孩子脾胃不好,究其根本是餵養不當造成的。

所以我們需要慢慢從飲食上調理。



首先孩子一定忌吃生冷。

飲料,酸奶要儘量少喝或者不喝。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會怕孩子消化不好,從一週歲左右,就開始每天給孩子喝一罐酸奶。而酸奶不能加熱,加熱後會使得裡面的益生菌被慢慢殺死,從而減少了酸奶的功效。所以很多家長會把酸奶從冰箱裡拿出來,擱置到常溫再給孩子喝。但我認為無論怎樣擱置,酸奶是寒涼的食物,孩子脾胃沒有發育成熟,長期食用,只會讓孩子腸道細菌更加不平衡,還會因為生冷性寒,導致孩子腸胃功能紊亂。

水果以致於平時喝的水都要是溫的。

孩子脾胃不好,大便乾燥,我們領著孩子去醫院諮詢醫生,醫生會說多吃水果,多喝水,真的是這樣嗎?

多喝水這點毋庸置疑,但是多吃水果,怕是適得其反。

多吃水果?吃多少呢?吃一個還是半個?吃哪種水果?

孩子吃了水果,為什麼還是便秘嚴重,還是不愛吃飯?

您可以從網上多查閱下,給孩子吃水果儘量不要吃寒涼的水果,比如梨和火龍果等等,這些寒涼的水果不但治癒不好孩子的便秘,反會讓孩子的脾胃更加寒涼,從而便秘嚴重。而蔬菜一般是加熱後食用,蔬菜裡的營養物質可以取代水果,所以可以讓孩子多吃蔬菜,少吃水果。不要太擔心,少吃水果,並無大礙,孩子不會因此缺乏營養的。

少吃肉蛋奶,多運動。

現今物質充沛,孩子很少缺乏營養,為什麼孩子面黃肌瘦,缺乏營養呢?這是因為孩子的腸道吸收功能太弱了,以至於吃進去的營養根本吸收不了。既然吃進去很多營養,都吸收不了,那咱們可以給他吃好消化,好吸收的。肉類,大蝦,雞蛋等高蛋白物質就算了,只能少吃。蔬菜,五穀雜糧可以多吃。再者,讓孩子多運動來輔助腸道的運化功能,增強脾胃。

吃肉少了,孩子能獲得營養嗎?當然可以。

吃太多的肉會導致孩子脾胃運化功能更弱,從而導致腸道吸收變差。而一些豆製品可以替代肉類中的蛋白質。

吃飯不能撐著,餓著沒事

吃飯不能撐著,餓著沒事,這麼簡單的問題,看起來很可笑,難道家長以自己的經驗會讓孩子撐著?我之所以著重說出,是因為大部分家庭真的怕孩子餓著,有的家長一說自己家孩子吃的多特別自豪。有的家長總是怕孩子吃不飽,總是覺得孩子吃飯不好,覺得吃的越多吸收越多。這是錯誤的。孩子在飢餓的狀態下容易分泌生長激素,而吃的太飽,營養過剩,會增加內臟的負擔,還會使得脾胃,腸道功能變差,長此以往,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導致孩子愛生病。

所以我們家長應該狠狠心,“餓”著點孩子,往長遠考慮,這樣才能讓他更健康。

可以試試小二推拿

頭條上很多關於孩子日常保健的推拿視頻,很全面,我們作為家長,可以長期給孩子推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