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未來感”十足的電影討論

一直以來,科學技術始終改變著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以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技術等高科技不斷變革著各行各業,以技術美學為支撐的電影業也受到深刻的影響。隨著技術的不斷升級換代,中國電影也經歷從膠片到數字,從2D到3D等種種技術改革,電影的技術革新必然帶來電影語言和電影觀念的更新。而更尖端的研究已經在路上,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已成為助推中國影視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電影虛擬拍攝、機器人拍攝、機器學習的電影智能化製作……高科技和電影的結合的未來可能遠超過想象。

2018年12月1日,“高科技與中國電影的新時代”高峰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演播廳召開。此次會議由上海交通大學與中國電影家協會共同舉辦。當高科技遇到電影,呈現的是一場“未來感”十足的思維碰撞。

一场“未来感”十足的电影讨论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電影電視系主任邵奇主持主題演講

有上海交通大學這樣的過硬的“理工氣質”打底,談論“高科技”話題的論壇也顯得乾貨滿滿。從開發、製作到後期放映,線上的雲存儲和雲計算,從硬件到軟件,從理念到實操,最新的電影前沿高新技術像“報菜名”一樣的出現在論壇願桌上,許多技術尚未運用,還在暢想中,還有一些新標準手段上已經能夠達到,但現在的放映設備還沒有跟上,也無從普及。

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高新科技研究部劉達主任演講的題目是:“高新技術支撐引領新時代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他從當前全球電影科技發展的總體趨勢以及高新技術支撐引領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兩個方面做了分享。劉達談到,單就膠片電影向數字電影轉換的進程,中國已經處在全球領先地位,“目前中國在數字化的演進,數字影院的發展建設這一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同時,電影的前期拍攝和後期製作的融合化趨勢愈加明顯,中國正在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和智能化升級。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AI,機器學習驅動等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推動信息時代向智慧時代演進。但目前中國電影在電影的攝製水平、科技含量以及後期包括視效的製作,以及原創技術的研發還有技術應用水平還有待提高,“類似於咱們都採購了國外的先進設備,但是利用起來應用水平不一樣,拿了很先進的東西,但是沒有發揮到極致。”

由於當下電影製作技術與計算機關係密切,“整個電影行業有一個問題IT人才進入的不足。”對此,業界也呼籲更多高科技方面的專業人士進入電影行業,“現在中國電影確實缺高端的創新人才和複合型人才,目前這些方面距離世界先進水平和電影強國建設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整體處在大而不強的狀況。”劉達說。

一场“未来感”十足的电影讨论

論壇開幕式合影

當日下午,一些來自電影工業第一線的專家們也從各自的領域帶來最新的技術話題分享。來自美國迪士尼的動畫分鏡師、紅巨星動畫工作室創始人兼導演Dalton Grant,他用生動活潑地方式闡釋了他對電影科技、預算與創作之間的博弈關係的看法。特納國際亞太區副總裁陳永光先生從內容和技術的相加如何重組我們的影視生態為話題開始了他的主題演講,通過多年的從業經驗,詳盡地解析了當今世界幾個典型的案例,數據翔實、例證鮮活,令人印象深刻。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在發言中談到,“最新的高新技術運用領域最快的除了國防就是電影,中國電影的發展,不可避免地要跟高科技發生更加緊密的關係。在這樣一個新時代,除了擁有最先進的技術之外,對電影來講更重要的是要有懂高科技的人才。”

上海電影集團前副總裁、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汪天雲從觀念、物理形態、放映三個方面分享了對於把高科技的理解。同時,他也談到,“高科技和電影時代的歷史使命落在了年輕人身上。最後,汪先生談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文化產業的寄望,相信未來上海影視文化基地的建設,可以給我們中國電影的高科技和新時代提供更好的平臺。”

除了技術本身,技術發展對於電影本體藝術產生的影響也成為當日論壇討論的焦點。電影的技術革新必然帶來電影語言和電影觀念的更新。中國電影高科技的發展,將對中國電影學派的理論構建、美學觀念、工業製作體系都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饒曙光認為,“數字技術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改寫或者說再寫了我們電影理論的基礎,但是它沒有完全徹底顛覆,或許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還可以實現某種程度的融合。在虛擬影像、雲計算等一系列高科技手段運用於電影製作的新時代,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新的理論和方法,來推動中國電影語言的現代化、再現代化。不僅要把高科技作為一個技術手段、工具要素和電影相結合,更要將其融入到語言層面、敘事層面、美學形態層面,使中國電影能夠與世界電影發展保持同步的發展。”

國家督學、中國藝術研究院前副院長賈磊磊教授作為上午主題發言的最後一位嘉賓,總結了科學技術帶給電影的是什麼,強調相對於傳統電影紀實美學為主導的時代,現在的電影是由科學技術唱主角的一個新影像的美學時代。這個時代科技改變了電影。電影不再是以現實反映現實,而是以假象的現實製造現實。以虛擬的技術模擬現實,並以此將人類的想像世界做無限的延伸,數字技術這種無所不能的高科技手段,必將為電影帶來新的途徑和意義。

香港電影發展局委員、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總監卓伯棠教授提出不能只說高科技對電影如何幫助如何完善,他認為“人文的反思更加重要”,“電影故事最後還是要講到人,這對電影來說還是重中之重。”上海交通大學李亦中教授認為,電影要想打動觀眾,歸根結底還是需要故事和人文情懷做支撐,這個是當下青年電影工作者需要磨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