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幾個月就要高考了,有什麼好的複習學習方法?

風摧殘狼


  樓主好!我也曾是高中孩子家長,把幾點經驗分享給你,供參考。

  高考當年,在能力上看,幾乎所有孩子對知識掌握的“悟性、學力、心態”已定型,想顯著提高學習成績的可能性已喪失。為何?孩子內心的心理積習如看不見的枷鎖,自己先把自己“困死”了,難以掙脫,此時改進學習方法,基本無效。在心態上看,1--4月底是心理動盪期,5--6月初是心理麻木期,孩子們都是心理飄搖,新的學法已經不可能被積極心態引導著起作用,所謂的“最後磨槍”,只有自我安慰作用,難有實效。造成這個局面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三個:

  1、宿命早定。按照《易經》命理學講,高三這一年18歲的孩子,正處在命運低谷期的最低點,99%的人在高考中都不能完全發揮出來,通常只能發揮出平時80--90%左右的實力。換言之,高考結果早就天定,無法違背。要改變這個早定的命運,只有用聖賢教育的方法,再無他途。如果可能,父母每天專念《太上感應篇》,深信並照著去做,堅持到孩子高考分下來結束;孩子每天加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定心開慧,也堅持到高考出分。上下同時“學善、修善、積善”,能立竿見影地打破看不見的天定束縛,主宰命運,改變早定的高考位置。很多孩子都老實地這樣做,都如願了。

  2、智力定型,沁入心脾,難以超越。所有孩子在高二下學期,理解力、記憶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基本定型,開始進入一個緩慢的、幾乎持續一年的“智商瓶頸期”,特點就是無論怎麼用功,進步緩慢,心理煩躁,成績起伏。這個平臺期一般會延續到高考當年的四月,智力又會象甦醒一樣,能有所提高,但時間已不允許“重塑知識體系和完善能力結構”,學習的麻木狀態就必然會出現。所以,要改變這個現狀,除孩子“不放棄拼搏”的堅持外,就只能靠“反思自己”這一個辦法,嘗試一下。怎麼“反思”?方法有三個:一是每天晚上抽時間,回憶當天所有功課、所有作業的解題思路,強化和深化理解力,而不至於邊學、邊做又邊忘,可提高當天的學習效率。二是每週末都寫本週學習中,對每科每章節解題的心得體會,也就是“解題週記”,及時總結出老師所講和自己所悟的全部規律,與每日的反思式複習,形成合力。三是每次每科考試後,在卷子上寫自己對錯誤原因的理解,以及改進辦法,就地深刻地自查心理根源,而不要做完就拉倒,隨意放過錯誤。這是儒家文化裡“一日三省”修身原理,在學習上的運用,絕對有效。在最後的特殊時期,唯有在最細微處糾錯、改錯,持續用功,才可能走出自造的、看不見的“心理牢籠”。反省可以增智慧,反省可以使悟性深入習題背後,最終解決問題。善用“反省”是最後緊急關頭,自救的最好出路。

  3、學生時代未及時改正的全部毛病,都凝結在心性上,已成天塹,難以逾越。阻礙學習效率的“心理因素”是制約學力提高的第一因素,看不見,摸不著,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在最後幾個月越過這個自造的、巨大的陷阱,非一般人能做到。難度不在“心病”有多大,而在沒時間了。怎麼辦?古代聖賢們都總結過,一靠信心,信心越強,智慧越高。每天都要自我暗示,絕不屈服於命運,“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保持自己強大的樂觀態度。二靠定力,越臨危,越保持安定,將急中生智。每天做每件事,都謹小慎微,一絲不苟,全力以赴。聚焦注意力,養成習慣,就能提高學習效率。三靠寡慾。最後幾個月裡,生活要簡單化,興趣要單一化,思緒要平淡化,什麼亂七八糟的事都不沾染,什麼與學習無關的事都不去做,保護好自己的上進狀態。慾望越小,智慧越高,必然學習效果越好。人無慾,則心正;心正,則神定;神定,則生慧;有慧,則學易。

  

最後還有三點:一是不熬夜,正常作息;二是改進學法,猛攻中大難題;三是決不能生“色心”,遠離異性,最低不能對異性“動念頭”,否則一切努力全歸零。

  上面就是最後幾個月能改變命運的全部“心法”,先樹立必勝的心法,再完善已有的學法,兩方面同時用功,必有效果。總之,“信心”決定高度,先過“心關”,改進的“學法”才有用,高考才如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