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剩餘價值理論,利潤來源於資本家剝削工人而創造的剩餘價值,那虧損是誰創造的?

胡超


我認為:剩餘價值的理論在一百多年前還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理論根據,因為那時候的投資人(也就是所謂的資本家)不會在乎勞動工人的工作環境和感受的,甚至於工人的死活也可以不去管,只把工人當成勞動工具,我想,這應該是馬克思提出了剩餘價值的理論。

但是,今天已經人性管理的企業文化下,再提出這樣的理論就大錯特錯了。現在的企業注重生產環境和員工的感受,投資人都會根據自己的能力盡力為企業員工(包括工人)創造一個好的工作、生活環境。所以,今天的企業工人已經不是簡單的付出勞動的勞動工具了,他(她)們是企業裡的一份子。投資人(也就是所謂的資本家)、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工人,都因為有了投資人的資金,並在這個資金平臺上付出勞動,或智力或體力的勞動,來創造企業投資資金的資金的增值。

這時的工人已經不是簡單的勞動工具,而是企業中的在這個資金平臺上一起創造增值價值的一員了,包括工人在內的企業所有人員的勞動都會影響企業的利潤的高低。企業內的所有員工的工資都應該從企業的資金增值中獲得,包括投資人(或者叫資本家、老闆)的利潤收入,如果這些支出(不包括投資人的利潤)還有各種各樣的稅費等的費用,不能全部從投資資金所產生的增值中獲得,那就是企業虧損了,這時候投資人所投資的錢的增值不但沒滿足企業的所有支出,投資人還要賠上投資的本錢了。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投資人不但要為企業大船的航向把舵,還要承擔一旦企業虧損了的一切後果,這後果不僅僅是投資人賠錢那麼簡單的事情,而是還要承擔跟隨企業的、企業裡所有員工養家過日子所指望的每個月的工資能如期發放的責任。所以,投資人的利潤中也包含著這份為企業可能出現問題時,還要承擔企業員工的工資的保險和兜底的作用。投資人的利潤還包括了繼續投資,不斷帶領企業成長壯大的責任、還包括進一步改善包括工人在內的所有員工的生產生活環境和待遇的責任、還包括不斷提高包括工人在內的所有員工們的工資的責任。還有一項責任,就是為社會做貢獻的責任,體現在各種各樣的稅費中。

因此,現在再說企業利潤是剩餘價值已經完全不正確了,更不能說是剝削工人的剩餘價值了,這種論斷是大錯特錯的。何況現在每個人都可以投資成為投資人(不論投資多少),也可以是打工的工人。現在企業的工人和老闆(投資人)、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銷售人員共同的協作下,完成著企業不斷地資金增值發展進步的歷史過程。一個企業就像是一個人體,在各種細胞的協同運作下,保證著人體的健康成長,缺少任何種類的細胞都不行,企業也是如此。

所以,現在的企業不存在剝削一說了,更談不到資本家(投資人或老闆)剝削工人的剩餘價值之說了,在現在的每個企業裡,工人與老闆、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等都是同等的政治地位,老闆可以炒了員工,員工也可以炒了老闆,因此,在現在的企業裡不存在剝削一說了,所以員工與老闆早已經不是對立的關係了,是共同協作、合作的關係了,目標應該是一致的,應該是共同齊心合力把企業做的越來越強大。正確與否歡迎討論。


度雨問花香


剩餘價值理論來源於馬克思的《資本論》,他認為資本家的利潤來自於無償剝削工人勞動生產出來的剩餘價值,這個理論的主要分野就在於“勞動”和“勞動力”,資本家購買的不是勞動,而是勞動力,資本家通過購買勞動力給原材料和生產機器帶來了價值增值,而利潤則源自於支付工人工資後剩餘的價值(全部增值-工人工資)。

顯而易見,工人只有通過有價值的勞動才能生產剩餘價值,如果是沒有價值的勞動則不會產生剩餘價值,從這個角度來說,出現虧損的其中一個原因也可能是工人付出的勞動沒有創造價值。出現這種情況就說明工人一直在瞎勞動,破壞了原本資本家計算好的利潤空間,比如勞動工具出現故障,在工作時間一直瞎忙活,沒有生產出任何產品。這是第一種情況,因為工人沒有創造有價值的勞動而出現虧損。當然,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如果工人不創造價值,資本家也不會坐視不管。

第二種情況,可能是源於資本家自己。資本家作為整個流程的把關人,對於生產計劃和銷售計劃起著重要的決策作用,如果資本家自身沒有做好把關,導致生產的產品過剩,無法被市場消化,則就會造成資源浪費,反之亦然。所以,管理者也決定著企業的盈利或者虧損,出現虧損也可能源於決策管理者的錯誤判斷。

第三種情況,資本家的利潤源自於資本家剝削工人而創造的剩餘價值,資本家是要支付給工人工資的,剩餘的才是他的利潤空間,那出現虧損也有一種可能就是工資發多了,資本家利潤為負了,就會出現虧損。當然,這種可能性小編認為也是很小的。


華爾街見聞


朋友,這個問題其實很好了解,資本家虧損可能由三方面原因導致。



一是工人消極怠工沒有發揮應有的工作效率,也就是說他們創造的價抵不上資本家支付的工資,所以根本沒有剩餘價值而言,就不可避免地出現虧損;同時,工人的工作時間沒有用到該用的地方,造成勞動時間的浪費而沒有提高勞動生產率,固然無法創造剩餘價值;或者資本家使用的勞動數量與生產實際不相符,也就是人浮於事,導致整個生產效率的下降,也有可能會導致資本家虧損。這種情況出現資本家虧損,資本家會及時發現,或解聘工人、或調整工人結構引進高素質工人,以使工人發揮出最大的財富創造價值。



二是資本家本身生產計劃決策失誤或生產產品與市場需求脫節導致生產浪費或整個勞動生產效率的下降,更會導致生產資源要素利用效率的下低,也會導致資本家虧損。這樣資本家會對整個生產進行有效調節,重新適應市場需求,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以追求更多的剩餘價值。



三是國家宏觀政策變化和市場需求狀況的變化,使原來生產的商品或從事的產業成為國家控制或壓縮的產業,比如環保不達標、產能過剩業等等,還有產品升級沒跟上市場變化,使生產產品技術含量過低,與民眾實際要求的品質不一致,也有可能導致資本家虧損。



四是不可抗拒的因素比如地震、瘟疫、戰爭等導致企業破產關閉,也有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還有生產資源要素價格過快地上漲,比如土地價格、廠房建築、勞動力成本、燃料等價格飛快上漲等因素,也有可能導致資本家虧損。



總之,企業面向市場,影響企業生產和利潤的不確定因素較多,要看具體是什麼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採取有效的扭虧措施,才能將企業生產經營搞上去,不斷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財經深思


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純粹是階級鬥爭理論,具有不嚴謹性、偏激性、不可操作性。說白了,就是紙上談兵,無法指導現實生產。馬克思只研究了怎麼去搞階級鬥爭,怎麼去推翻資本主義。那麼階級鬥爭勝利了,怎麼搞建設他是沒等到那麼一天。就好比,一個員工天天罵老闆,那麼,老闆說:我做不好,不幹了,你來幹,你來當老闆行不行?這個工人依靠攻擊老闆的理論,真的自己當老闆了,面對現實的問題,就變得束手無策。因為只有批判理論,沒有建設理論啊。好,。我們回到頭條這個問題,按照其理論學說,資本家只要組織工人生產,不管市場交易如何,都是剝削工人的行為,都是在剝削、牟利。所以,不管工人生產的東西是賺了大錢,還是沒賣掉,那是你資本家的事情,這個交易行為工人沒有參與,因此和工人不相關,那麼問題來了,怎麼來衡量資本家剝削了工人多少剩餘價值?沒有市場,怎麼來量化?難道只能靠工人的工作強度和工作時長?確定不是靠社會貢獻?那麼生活在這個社會的最底層的工人,最苦最累的人應該拿錢最多的。那麼這明顯不重視腦力勞動啊。只能說這是套忽悠的理論,搞革命,搞運動,搞階級鬥爭只能靠最基層,忽悠他們,你們這麼辛苦,就應該佔有社會最大的財富。等到階級鬥爭勝利了,呵呵,最基層的人啊,你從哪裡來還回哪裡去吧。



文化鄉土


曾有幸看過《資本論》,普濟就用大廚的視角來解答題主的疑惑,三點:

⒈剩餘價值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說的是我大廚一天忙下來,做的菜賣了10000元,廚子該得到2000元,店老闆只給了500元,還說對我很厚道,一個月都合15000元了。該得沒得到的1500元就是剩餘價值,被老班依權佔有了。


⒉剩餘價值是基礎理論,不是用來做菜的,也不是用來開門接客做飯店的,而是用來指導你怎麼開飯店不賠。剩下的就是你開店的事。譬如馬雲,起始做阿里的思想和道理、方案這多年都很透明吧?不斷有人按他的套路做,唯有馬雲成功了,其他都沒做好。這就不能說人家的馬雲讓你失敗,是你自己沒做好。

⒊所以,基礎理論與實務操作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層面,倆碼事,但是有著必然的關係。譬如按著馬克思說的來理解,開飯店要貨真價實,不昧廚師的血汗錢,就能生意興隆。可你偏不這樣做,那就不倒閉才怪。所以,作為廚子,我創造的價值在那了,你店老闆沒玩好,搞賠了,是你的事,跟我創造的價值沒關係。



再高深偉大的理論,都來源於生活。你發現了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並且能夠用這規律指導做人做事,還能說出來,讓大家都信服,就是了。


普濟


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只是眾多經濟學理論中的一種。

事實已經證明,這個理論是錯的。

剝削這個詞過於負面,已經不合時代。

用剝削這個來推導

馬雲,馬化騰,劉強東,王健林,雷軍等 這些人都在剝削幾十萬員工。判多少年都不夠。

逐利是人本性之一, 每個人有各種愛好:

有人選擇唱歌,跳舞,畫畫,或者花草,計算機程序等行業愛好,有人選擇商業,開公司作為自己職業。 在自己領域的傑出者自然會受到而外獎勵。

畫家是以他畫作來判定。 企業家是以他企業利潤,遠期發展等判定。 一個賺錢的企業就判定為剝削,很可笑。

初中,高中政治課實際是可以不讀的。 信了,反而是歧途


智應饒華明


你老媽去菜市場買來各種原料,花了50元,做了一道菜,客人花100買來吃了,利潤是誰創造的?

同樣的原料,你做了一道菜,難吃死了,倒了,虧損是誰創造的?

你老爸是名廚,用同樣的原料,做了一道菜,賣了1000元,利潤是誰創造的?

以上很簡單吧!

問題來了,有個人來找你們,把你爸做的菜賣到了美國,賣價10000元,多出來的9000是誰的功勞?

有個外國人聽說過這樣的事,找到你們,專門來吃你老媽做的中華特色美食,出價100美元。這又是誰的功勞?

由於名聲大噪,你們決定擴大生產規模,有大老闆投資,每天都要做出10000份美食,結果來買菜的還是隻有那兩個外國人,還是各買一份。虧了吧,這鉅額虧損是誰的責任?

還有~今天有人向你訂購老媽做的菜一份,要求你送外賣,結果你半路把菜撒了,虧損誰負責?

最後上個圖,我們自己做的菜~各位看官以為有沒有剩餘價值?



家有兒女初長成呢


爭論了這麼多,我想問問對馬克思不敬的朋友,馬克思的“資本論”,認真看過了嗎,“剩餘價值”理論理解了有幾成?剩餘價值是什麼意思,利潤是什麼意思?它們和資本、流通、市場、勞動、分配、再生產是什麼關係?沒有學明白這些基本的東西就妄議偉人,甚至人格攻擊,我不客氣的說真沒資格。

馬克思處於自由資本主義時代,一百多年來,資本主義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馬克思的經濟理論應該與時俱進,發展完善,開展研究討論是應該的。另外“剩餘價值”學說不單純是經濟學說,它的政治指向非常明確,要不以後學術界為什麼以“政治經濟學”來研究。經濟理論本來是可塑性比較大的領域,世界上知名的經濟學家多了去了,沒有一個人的理論不存在爭議。在我們這個論壇裡對這些人物和他們的東西首先虛心學習,下來再進行討論。畢竟和他們比起來我們還是小學生。


存在異議主要是概念和理解。我試著捋一下或許有點用。一、剩餘價值不是貶義詞,是生產總量扣除消耗總量的部分,包括社會文化軍事經濟等等都有剩餘價值的使用和支撐,利潤是剩餘價值中經濟價值的部分。剩餘價值反映了綜合實力,即用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生產量,體現了科學技術、人力技能、資源配用、社會經濟管理諸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剩餘價值是勞動創造的,這是馬克思的著眼點,要以此說明社會財富是勞動者創造,所以勞動者要做社會的主人,這就是馬克思經濟理論的政治指向。

二、剩餘價值只在生產資料私有時表現為剝削關係。比如利潤,按照正常生產秩序不能分完吃光,要考慮擴大再生產,這即是生產延續的需要,也是延續工人生活生存的需要。私有制下這部分轉化為固定資產為資本家佔有,再與工人無關。而公有制下,資產增值部分為全民所有,工人也有一份,只不過是即得利益和長遠利益的不同罷了。

三、勞動可以創造價值,‘’虧損‘’不是勞動創造的。勞動是工人按照一定要求付出自己的體力和腦力並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就應該獲得相應的報酬,創造的價值就在他們付出的勞動中。由於產品設計、市場需求、資金支持、物流運輸、經營管理諸多原因造成的虧損,不應成為否定勞動價值的理由。那麼對於經常出現的企業虧損應該如何說,我認為,資本主義企業就應該由資本家負責,公有制企業應該由管理者負責。


科學愛好者j


弱智的問題。

很多正統的經濟學家也會提這樣的弱智問題。

當然還有很多正兒八經的回答😂

弱智在哪?根本沒讀過或者認真看過資本論,提的問題就是腦瓜一熱,把自己認為的觀點當成資本論來提問。

瞧一下我們弱智的提問者都提了什麼個問題,利潤來源於資本家剝削工人而創造的剩餘價值。是不是語文沒學好呢?表達不利索呢?讀讀資本論,價值是什麼。資本論中,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提問者把剩餘價值搞成什麼了?資本家剝削工人而創造的,搞笑嗎?或者說提問者語文水平小學沒畢業,他要表達的是資本家剝削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

建議提問者回初高中好好學習一下政治課。或者有空去讀讀資本論,其中有很明確的關於企業虧損的原因。

瞭解一下產品與商品的區別。

沒有使用價值的產品不能成為商品,不是商品沒有價值,當然也不會有什麼剩餘價值了。

勞動只在商品中才能凝結價值,產品沒有使用價值,即使由工人勞動創造,也形不成價值。

所以企業產品沒有使用價值,就不會成為商品,也就沒有價值,必定虧損,也就是東西賣不出去企業黃了。

資本論中還有很多表述,如企業單個商品價值量高於商品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則必然虧損。

資本主義經濟週期也會導致企業大範圍虧損。


原主人智商已下線喵


這個問題提得非常高明,觸及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是反馬克思主義的陷阱。

1、政治經濟學層面:勞動創造價值,但是,企業盈利和虧損都要支付工資,基於責權對等的原則,就要承認在大規模生產過程中,資本家的組織、決策和企業管理也是有價值的勞動。不能統統算成剩餘價值。剩餘價值是工人和資本家共同創造的。

2、辯證唯物主義層面:物質是決定性,意識通過物質起作用。勞動是物質性,具有決定作用;組織決策是意識層面的。如果承認資本家也創造價值,就等於認可物質和意識共同有決定作用。

3、歷史唯物主義層面: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生產力做為一種物質力量,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也就是說人類創造物質財富的能力,推動社會發展。如果承認物質財富是工人和資本家共同創造的,就等於認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共同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等於否定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

本人當然不支持這種觀點,但是水平有限,還請更高明的人士指點迷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